- 年份
- 2024(2209)
- 2023(3209)
- 2022(2750)
- 2021(2783)
- 2020(2147)
- 2019(4796)
- 2018(4733)
- 2017(8623)
- 2016(4978)
- 2015(5365)
- 2014(5319)
- 2013(5154)
- 2012(4708)
- 2011(4353)
- 2010(4525)
- 2009(4162)
- 2008(4243)
- 2007(3753)
- 2006(3352)
- 2005(3148)
- 学科
- 济(17767)
- 经济(17736)
- 管理(13840)
- 业(11419)
- 企(9135)
- 企业(9135)
- 环境(7735)
- 农(5888)
- 方法(5877)
- 学(5696)
- 地方(5374)
- 中国(5287)
- 生态(5200)
- 财(4926)
- 数学(4782)
- 数学方法(4698)
- 业经(4429)
- 划(4346)
- 农业(4327)
- 融(4192)
- 金融(4192)
- 教育(4187)
- 和(4025)
- 资源(3612)
- 银(3458)
- 理论(3452)
- 银行(3449)
- 制(3439)
- 发(3369)
- 行(3330)
- 机构
- 大学(67747)
- 学院(67563)
- 济(26145)
- 经济(25548)
- 研究(25155)
- 管理(23667)
- 理学(19980)
- 理学院(19693)
- 管理学(19326)
- 中国(19315)
- 管理学院(19201)
- 科学(15986)
- 京(14846)
- 所(12863)
- 财(12621)
- 研究所(11844)
- 范(11113)
- 中心(11077)
- 师范(11035)
- 农(10946)
- 江(10631)
- 财经(9828)
- 北京(9529)
- 业大(9280)
- 院(9169)
- 师范大学(9091)
- 经(8886)
- 州(8527)
- 农业(8329)
- 经济学(8273)
- 基金
- 项目(44610)
- 科学(34959)
- 研究(33732)
- 基金(31751)
- 家(27782)
- 国家(27550)
- 科学基金(23081)
- 社会(21787)
- 社会科(20410)
- 社会科学(20403)
- 省(17279)
- 基金项目(16934)
- 教育(15204)
- 划(14967)
- 自然(14068)
- 自然科(13577)
- 自然科学(13574)
- 编号(13474)
- 自然科学基金(13317)
- 资助(12370)
- 成果(11585)
- 重点(10481)
- 发(10042)
- 部(9695)
- 课题(9629)
- 创(9320)
- 国家社会(8933)
- 创新(8679)
- 性(8454)
- 大学(8364)
共检索到104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彧
《资本论》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生态思想是指导"消极"生态建设的"慢速生态思想",通过《资本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直接论述来体现;第二层生态思想是指导积极生态建设的三大具有生态价值的"非生态"理论,通过《资本论》所涉及的"科技决定论"、"经济危机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来体现;第三层生态思想是指导广义生态建设的广义生态思维,通过《资本论》对贫困阶层与落后国家的关注以及对人类社会和谐问题的研究来体现。《资本论》中蕴含的三层生态思想在理论上遵循马克思主义原有的"起点、中介、终结"的深层逻辑,可构筑起有别于西方学派的另一种更忠实于原著精神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则通过"消极"生态建设、积极生态建设以及广义生态建设体现出来,三种生态建设同时开展、互相渗透,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嘉敏 刘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不可忽视的生态问题。文章对《资本论》中农业生态思想进行挖掘和梳理,发现其中蕴含着"土地是财富之母"、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建立"合理农业"等丰富的农业生态思想,进一步对其进行伦理思考,可以为农业从业者的生产行为提供价值导向。《资本论》中的农业生态思想也为我国遵循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资本论》 农业生态思想 伦理 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麑 刘衍峰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巨著,但它以“深刻而隐秘”的方式论述了生态问题。《资本论》生态思想具有内在而深刻的理论、实践和时代出场逻辑: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扬弃,为《资本论》生态思想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资本逻辑主导下改造自然的实践引致破坏环境;工业革命对人与自然具有双重影响,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国家背负沉重的生态代价。《资本论》生态思想内涵丰富,以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作为理论起点,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中反思建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为未来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描绘蓝图。《资本论》生态思想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有益启示:要合理利用并驾驭资本,优化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关键词:
《资本论》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物质交换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荣材
通过梳理《资本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等三对辩证关系不难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按照"商品—资本—生产关系"的逻辑进程依次展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进行研究的,由此呈现了同一研究对象的三重理论维度:《资本论》的直接研究对象是商品、商品生产及商品交换,核心研究对象是资本及其增殖运动,而最终研究对象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在《资本论》中,这三重理论维度是依次递进而又辩证统一的,在理论上具有统一性、客观性、系统性等特点。《资本论》研究对象的三重理论维度契合了《资本论》的内容体系,为理解《资本论》研究对象提供了新的学术视野,也为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强 范建刚
消费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它始终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维度揭示了消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哲学层面,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带来了异化需要并最终导致了异化消费,并阐述了异化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学层面,马克思辩证分析了生产与消费的同一和断裂的关系及对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层面,马克思研究分析了消费与人、自然之间的应然状态。正确把握马克思消费思想的三重生态意蕴,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消费关系,深化绿色生活方式变革,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运晓钰 陈丽鸿
《资本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两方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展开了批判,构筑起其生态思想的基本框架。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存在辩证统一关系,劳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劳动异化,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只有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和谐。《资本论》蕴含的生态思想对指导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
《资本论》 生态思想 当代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家勇 李繁荣
生态危机本质上是由于人类行为所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被破坏、自然生态补偿能力减弱,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资本论》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类利用所能支配的生产力,通过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遵循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物质变换规律,人类生态系统的失衡是可以避免的。缓解当代生态危机,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卢鑫 刘新刚
从《资本论》创作史角度考察“国际价值”范畴形成过程可发现,“国际价值”范畴是劳动价值论在国际领域的具体展现:第一,在“生产”层面,剩余价值的生产由于世界市场扩大得以提升,并由于不同国家生产效率、劳动强度等差异会使得国际领域需要经历“平均化”形成国际领域生产价格;第二,在“转形”层面,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使得国际领域的剩余价值向发达国家流转并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差距;第三,资本主义国家倾向采用“关税制度”等非经济手段攫取剩余价值,进而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因此,建立《资本论》“国际价值”范畴需要严格遵循“劳动价值论-国际价值”从抽象到具体的进路,从“生产”“转形”和“非经济因素”三个层面丰富“国际价值”范畴内涵,以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士刚
《资本论》中具有三类经济均衡思想:纯粹经济均衡、商品经济均衡和资本主义经济均衡。其中纯粹经济均衡为《资本论》所特有;商品经济均衡和资本主义经济均衡分别与瓦尔拉均衡和非瓦尔拉均衡具有分析上的相同之点,但又有实质上的不同之处。通过分析《资本论》的三类经济均衡思想,我们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邱少明
《资本论》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农业思想,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论"思想,"农业合理化"思想,农业科技进步思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下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资本论 农业基础 剩余劳动力 新农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永年
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的一种倾向性认识是:《资本论》的方法过时了。一是说,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相比,《资本论》的方法显得“陈旧”和落后,或有人说的“古典”。二是说,《资本论》的方法对我国当前的具体经济制度变革没有现实意义,无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设。应当如何看待《资本论》的方法论?我认为,应当联系《资本论》的特定内容和目的对其方法予以确切的评价,仅仅满足于上述的简单对比是欠妥当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健 杨善发
在创作《资本论》的艰难岁月里,马克思牺牲个人健康和幸福,却对工人的生命与健康问题给予了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揭示。《资本论》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健康政治经济学思想,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全面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阶级健康的伤害,高度评赞"汉特医师"和"工厂视察员"的卫生调查报告,以及明确提出未来的国家社会保障思想。《资本论》中的健康政治经济学思想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公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陈雪峰
生态经济思想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其经济学巨著《资本论》中用大量的篇幅剖析了生态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奠基于劳动价值学说和剩余价值学说基础之上,以商品二重性分析为起点,分析背后的劳动二重性,经过逻辑引申充分阐释了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生态经济思想自然流露。充分借鉴《资本论》中的生态经济思想,对于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理顺经济发展方式、创设生态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助推生态环保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
《资本论》 生态经济 当代借鉴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叶琪
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原始逻辑起点,以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逻辑起点,从三个层面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阐述:一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根本原因;二是揭示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如破坏自然生产力、破坏劳动力的可持续性、破坏生产的可持续性、割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三是生态环境问题化解,主要包括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等。
关键词:
《资本论》生态思想 人与自然 劳动异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叶琪
马克思《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原始逻辑起点,以资本主义制度为社会逻辑起点,从三个层面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阐述:一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和根本原因;二是揭示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如破坏自然生产力、破坏劳动力的可持续性、破坏生产的可持续性、割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三是生态环境问题化解,主要包括技术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和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等。
关键词:
《资本论》生态思想 人与自然 劳动异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