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81)
- 2023(4297)
- 2022(3384)
- 2021(3248)
- 2020(2412)
- 2019(5404)
- 2018(5163)
- 2017(9692)
- 2016(5225)
- 2015(5851)
- 2014(5636)
- 2013(5540)
- 2012(5084)
- 2011(4690)
- 2010(4772)
- 2009(4708)
- 2008(4772)
- 2007(4693)
- 2006(4413)
- 2005(3906)
- 学科
- 济(23101)
- 经济(23083)
- 管理(15449)
- 业(14910)
- 企(12982)
- 企业(12982)
- 方法(9354)
- 数学(7169)
- 中国(7062)
- 数学方法(6937)
- 学(6622)
- 财(6438)
- 农(6371)
- 理论(6091)
- 业经(5843)
- 制(5148)
- 教育(5042)
- 农业(4616)
- 融(4548)
- 金融(4546)
- 务(4474)
- 财务(4455)
- 财务管理(4444)
- 企业财务(4297)
- 银(4179)
- 银行(4176)
- 和(4172)
- 行(3988)
- 策(3687)
- 体(3605)
- 机构
- 大学(84818)
- 学院(83522)
- 济(31887)
- 经济(31148)
- 管理(27846)
- 研究(27260)
- 理学(23259)
- 理学院(22976)
- 管理学(22430)
- 管理学院(22263)
- 中国(20922)
- 京(17887)
- 财(17076)
- 科学(16501)
- 所(13758)
- 财经(13553)
- 范(13428)
- 师范(13361)
- 江(12887)
- 研究所(12319)
- 经(12105)
- 中心(11612)
- 北京(11605)
- 经济学(10822)
- 师范大学(10695)
- 州(10622)
- 农(10140)
- 财经大学(9888)
- 业大(9759)
- 院(9590)
- 基金
- 项目(49472)
- 科学(39040)
- 研究(38844)
- 基金(35169)
- 家(30017)
- 国家(29733)
- 科学基金(25124)
- 社会(25115)
- 社会科(23507)
- 社会科学(23497)
- 省(18796)
- 教育(18608)
- 基金项目(17316)
- 划(16491)
- 编号(16194)
- 成果(14978)
- 资助(14549)
- 自然(14482)
- 自然科(14133)
- 自然科学(14132)
- 自然科学基金(13854)
- 课题(11919)
- 重点(11378)
- 部(11048)
- 发(10703)
- 性(10531)
- 项目编号(10259)
- 国家社会(10228)
- 年(10151)
- 创(10048)
共检索到129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瑞涛
在《资本论》当代阐释中,新辩证法学派援引黑格尔哲学将《资本论》阐释为一种“先验结构”,该路径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批判相左。秉持历史科学诉求,马克思在哲学与经济学的视差中进行《资本论》的理论建构,《资本论》整体因此呈现出“科学性”与“类先验性”的双重特征,这使得马克思的“科学逻辑”与黑格尔的“思辨逻辑”表现出立场上的差异与形式上的近似。可见,在《资本论》方法论阐释中,脱离历史唯物主义与去黑格尔主义两者皆不可取,我们需要站在马克思的理论立场上来考察“解释世界”的问题,继而从理论“旁观”视角切换至“行动”视角,以实现马克思主义“改变世界”的旨趣。
关键词:
《资本论》 科学思维 辩证思维 类先验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恩富 段学慧
《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预示了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本文从十三个方面梳理了《资本论》中关于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思想,主要研究了共产主义再生产、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共产主义的各种基金、农业和土地制度、分配制度、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教育和人的发展等内容,并从中发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恩富 段学慧
《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预示了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本文从十三个方面梳理了《资本论》中关于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思想,主要研究了共产主义再生产、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共产主义的各种基金、农业和土地制度、分配制度、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教育和人的发展等内容,并从中发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恩富 段学慧
《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预示了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本文从十三个方面梳理了《资本论》中关于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思想,主要从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生产和交换方式、经济计划和按比例发展等方面研究共产主义的经济特征,并联系现实进行阐释。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恩富 段学慧
《资本论》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的基础上,预示了未来社会的经济形态。本文从十三个方面梳理了《资本论》中关于未来社会经济特征的思想,主要从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生产和交换方式、经济计划和按比例发展等方面研究共产主义的经济特征,并联系现实进行阐释。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成
《资本论》诞生至今,围绕其争论最多的就是逻辑起点与阐述方法。这是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层方法论问题,而且还在极大程度上体现着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精神实质与当代价值。在雅克·比岱看来,《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制定与阐述方法的调整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对此只能从《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差异中去寻求根源。而提及《资本论》的方法,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学术关系。比岱的判断是,黑格尔哲学之于马克思的思想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就政治经济学批判而言,黑格尔辩证法在帮助马克思突破古典经济学意识形态的同时,也在他建构自己的理论过程中构成“认识论的障碍”。从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起点的制定、《资本论》阐述方法的实质性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学术关系问题等方面入手,清晰梳理与客观评估比岱的《马克思〈资本论〉研究》,对于准确理解比岱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思想起点与深刻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庄振华
在西方学界,布洛赫借助黑格尔辩证法激发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对于重振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均极有建树。他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点、性质、架构、唯物论“潜力”等方面的阐释推陈出新,有助于澄清误解,展示这种辩证法的当代意义。但由于历史条件与思想眼界的限制,布洛赫对《精神现象学》各“动机”的零散把握与对《逻辑学》的人本主义式还原表明他对黑格尔的理解仍有较大局限,这决定了他的“希望哲学”的思想高度有限。将布洛赫式“希望”依次置于左翼思想传统与20世纪西方哲学的背景之下,我们会发现黑格尔辩证法仍有若干可与之“争辩”之处,值得深入发掘。
关键词:
布洛赫 黑格尔 辩证法 总体性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赵磊
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很多人知道《资本论》的结论,却不理解《资本论》的方法;很多"马克思主义"学者接受唯物的世界观,却不接受唯物的历史观。这个挑战引出了一个有关方法论的深刻提问:拒不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唯物主义者,能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吗?基于《资本论》中有关方法论的种种误读,笔者引申出四个方面的问题域:第一,"研究"和"叙述"的方法区别;第二,《资本论》的"基本研究方法";第三,《资本论》的方法论源头;第四,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不懂《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是"价值转型理论"和"劳动价值论"被误读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逻辑实证主义以及证伪主义存在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虽然崇尚"实证"精神,但其唯心史观的方法论阻碍了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者必然是唯物主义者,但唯物主义者未必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立云 孔祥利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当代中国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源自"两个大局"历史交汇的时代背景,以及新冠疫情影响、中美经贸关系不确定性加剧的现实。马克思经典著作《资本论》,为我们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深刻阐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涵机理提供了学理支撑。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资本论》对企业"脱虚向实"高质量发展、技术进步收益公共分享、生产要素市场配置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为实现国民经济的供给与需求、数量与结构、短期与长期的动态均衡发展,畅通优化"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循环,提供了现实启示,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当代价值。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方瑞
学界对马克思"历史科学"这一概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内涵规定的解释,而缺乏对其方法论问题的深入分析。马克思在构建"历史科学"的过程中,通过区分历史研究的两个不同领域,将"历史科学"限定在"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的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依据这一限定,马克思一方面以"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作为其前提去充分占有材料,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分析和整理经济事实,以此来确立"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界限的分析,在《资本论》中,以"由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为我们辩证地叙述了"商品→货币→资本"的运动过程与价值转变为剩余价值的这一过程之间的内在关系,最终在"精确的研究方式"和"合理的表述方式"的探索中,实现了对"历史科学"方法论的构建。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论》 历史科学 方法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许光伟
把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核心的出发点,在于将其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版"和21世纪的"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必须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工作体系中"方法论规范"与"理论规范"的辩证结合关系及其一般推进机理,并将其引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规范的针对性研究中。依据《资本论》的工作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以具体化在"方法论品性"和"理论品格"层面进行深入精细的研究。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论原则上可以构造为"革命性+本土性+具象性"的品性结构;相应的,具有四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金铮
外国在华资本与中国民族企业的关系,是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核心问题之一。美国著名企业史学者高家龙的经典著作《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中外竞争》,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该书从英美烟公司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这一对相互竞争的中外企业入手,对帝国主义侵略与外国在华企业的关系、经济民族主义与中国民族企业的关系以及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发展的关系等重要理论问题,均提出了独到见解。即:帝国主义侵略、经济民族主义这一对概念比较符合外国在华企业和中国民族企业的行为,对各自的发展和成功起了重要作用。不过,在每一对关系之中,无法用某一个或几个概念概括其本质特征。这一研究结论,基本回应了学术界关于中外企业的"压迫"论与"平等"论之...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拉尔夫·波萨克 郝小斐 陈红燕
质性研究方法的重要进展与文本阐释领域的兴起和发展直接相关。在全面重建其形式结构的基础上,文本被当作自我指涉系统中的自主领域。然而在社会科学的经验研究中,这一方法论的地位至今尚未在图片领域确立。文件方法作为社会科学、尤其是德国教育学中最主要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为图片研究开辟了秩序井然的新途径。在此,艺术史的相关方法论和研究将十分必要,巴特、艾柯的苻号学理论及福柯的哲学理论对质性研究方法的影响也很大。在使用文件方法的阐释过程中,其方法论能够控制言语的上下文与前见。本文还通过实例,说明图片形式结构的重建将成为分析的核心。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李红霞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解构主义、虚无主义进行批判,主张"在解构基础上实施建构"。在此意义上,建设性后现代图书馆学的方法论阐释了反对"去本质化"、"去理性化"和"去主客二分化"。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更新离不开方法论的更新,借鉴"建设性后现代"方法可以深化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为更加详尽地阐释图书馆现象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 重构 后现代图书馆 方法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峰明
就资本的本性而言,作为一种经济范畴,资本是一种形式规定或具有形式规定性;其中,生产关系构成其本质规定,承载生产关系的种种物质实体则构成其物质规定。资本以实现价值增殖为目的,为此就必须与工人发生雇佣关系,雇佣劳动(制)从而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际内容。雇佣劳动既不同于独立劳动,也不同于合作劳动。为生产而生产、为消费而消费,是资本最为本真的行为特征和规律,由此造成了各种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这些问题的发生,要从根本上解决和消除这些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关键词:
资本 资本特性 资本行为规律 《资本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