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06)
- 2023(4217)
- 2022(3547)
- 2021(3312)
- 2020(2814)
- 2019(6546)
- 2018(6301)
- 2017(12340)
- 2016(6895)
- 2015(7785)
- 2014(7726)
- 2013(7641)
- 2012(7354)
- 2011(6697)
- 2010(7035)
- 2009(6615)
- 2008(6800)
- 2007(6021)
- 2006(5399)
- 2005(4987)
- 学科
- 济(25929)
- 经济(25887)
- 业(18998)
- 管理(18423)
- 企(16275)
- 企业(16275)
- 方法(10867)
- 财(8795)
- 数学(8381)
- 数学方法(8251)
- 融(7201)
- 金融(7200)
- 中国(7173)
- 学(7041)
- 农(6483)
- 贸(6342)
- 贸易(6342)
- 易(6203)
- 理论(6138)
- 务(6082)
- 财务(6077)
- 财务管理(6069)
- 业经(6061)
- 银(6034)
- 银行(6019)
- 企业财务(5804)
- 行(5728)
- 制(5704)
- 和(4770)
- 农业(4652)
- 机构
- 大学(103817)
- 学院(100712)
- 济(40997)
- 经济(40159)
- 研究(36921)
- 管理(35570)
- 理学(30271)
- 理学院(29854)
- 管理学(29330)
- 管理学院(29139)
- 中国(28740)
- 京(22327)
- 科学(21582)
- 财(21020)
- 所(19216)
- 研究所(17461)
- 财经(16432)
- 范(16244)
- 师范(16103)
- 农(15962)
- 中心(15843)
- 江(15332)
- 经(14952)
- 北京(14326)
- 师范大学(13286)
- 经济学(13231)
- 业大(12998)
- 院(12984)
- 农业(12565)
- 财经大学(12325)
- 基金
- 项目(62686)
- 科学(49488)
- 研究(47116)
- 基金(46061)
- 家(40314)
- 国家(40007)
- 科学基金(33330)
- 社会(30197)
- 社会科(28419)
- 社会科学(28411)
- 基金项目(23902)
- 省(22575)
- 教育(22413)
- 自然(20754)
- 划(20397)
- 自然科(20232)
- 自然科学(20223)
- 自然科学基金(19877)
- 编号(18901)
- 资助(18833)
- 成果(17449)
- 部(14885)
- 重点(14621)
- 课题(13390)
- 发(13280)
- 创(12951)
- 教育部(12904)
- 性(12750)
- 国家社会(12682)
- 人文(12210)
共检索到157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卢鑫 刘新刚
从《资本论》创作史角度考察“国际价值”范畴形成过程可发现,“国际价值”范畴是劳动价值论在国际领域的具体展现:第一,在“生产”层面,剩余价值的生产由于世界市场扩大得以提升,并由于不同国家生产效率、劳动强度等差异会使得国际领域需要经历“平均化”形成国际领域生产价格;第二,在“转形”层面,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使得国际领域的剩余价值向发达国家流转并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差距;第三,资本主义国家倾向采用“关税制度”等非经济手段攫取剩余价值,进而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因此,建立《资本论》“国际价值”范畴需要严格遵循“劳动价值论-国际价值”从抽象到具体的进路,从“生产”“转形”和“非经济因素”三个层面丰富“国际价值”范畴内涵,以此推动马克思主义国际经济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嘉敏 刘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不可忽视的生态问题。文章对《资本论》中农业生态思想进行挖掘和梳理,发现其中蕴含着"土地是财富之母"、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建立"合理农业"等丰富的农业生态思想,进一步对其进行伦理思考,可以为农业从业者的生产行为提供价值导向。《资本论》中的农业生态思想也为我国遵循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发展循环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资本论》 农业生态思想 伦理 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彧
《资本论》中蕴含的生态思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生态思想是指导"消极"生态建设的"慢速生态思想",通过《资本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直接论述来体现;第二层生态思想是指导积极生态建设的三大具有生态价值的"非生态"理论,通过《资本论》所涉及的"科技决定论"、"经济危机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来体现;第三层生态思想是指导广义生态建设的广义生态思维,通过《资本论》对贫困阶层与落后国家的关注以及对人类社会和谐问题的研究来体现。《资本论》中蕴含的三层生态思想在理论上遵循马克思主义原有的"起点、中介、终结"的深层逻辑,可构筑起有别于西方学派的另一种更忠实于原著精神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则通过"消极"生态建设、积极生态建设以及广义生态建设体现出来,三种生态建设同时开展、互相渗透,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是马克思1864年上半年撰写的《资本论》第一卷最后一章的手稿,后来没有收入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这部手稿是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中最为详尽地论述商品范畴作为《资本论》始基范畴和逻辑起点的内涵和本质规定的文本。手稿对商品范畴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的问题作了论述,在历史逻辑上确定了商品范畴作为《资本论》始基范畴的内在必然性;手稿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上,对商品范畴从"元素"到"结果"的理论逻辑上作了整体阐释。商品范畴作为《资本论》始基范畴,完全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第六章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是马克思1864年上半年撰写的《资本论》第一卷最后一章的手稿,后来没有收入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这部手稿是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中最为详尽地论述商品范畴作为《资本论》始基范畴和逻辑起点的内涵和本质规定的文本。手稿对商品范畴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存在和发展为基础的问题作了论述,在历史逻辑上确定了商品范畴作为《资本论》始基范畴的内在必然性;手稿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上,对商品范畴从"元素"到"结果"的理论逻辑上作了整体阐释。商品范畴作为《资本论》始基范畴,完全是由马克思所说的"特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全部发展过程决定的,完全是由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专有的特征"决定的。列宁依循马克思的思想精髓和科学方法,创立了以资本集中为始基范畴、以垄断为核心范畴的关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这是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列宁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理论体系的发展,要依循"列宁路径",要避免"布哈林陷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运晓钰 陈丽鸿
《资本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两方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展开了批判,构筑起其生态思想的基本框架。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存在辩证统一关系,劳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劳动异化,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只有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和谐。《资本论》蕴含的生态思想对指导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
《资本论》 生态思想 当代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家勇 李繁荣
生态危机本质上是由于人类行为所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被破坏、自然生态补偿能力减弱,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资本论》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类利用所能支配的生产力,通过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遵循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物质变换规律,人类生态系统的失衡是可以避免的。缓解当代生态危机,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光伟
《资本论》工资由主体论所规定:工资不仅是外在的壳——工资形式,也是内在的瓤——针对资本的批判,突出阶级关系当事人对于工艺者的系统支配性。《资本论》范畴学取决于经济理论的两面性:“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和“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工资既是资本的经济结果,也是资本的统治前提。马克思抓住“资本工资”这个论证中心,工资一般的理解维度据此定格为“阶级—统治—剥削—拜物教”这一模式。由于马克思的理论努力,《资本论》实质性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工资范畴学”,作为两重统一的规定性:算法工资(主体范畴)与雇佣工资(经济范畴)的统一以及阶级工资(劳动力社会价格)与市场工资(劳动力市场价格)的统一。《资本论》工资的系统实现论从中得以确认。一旦从资产者的权利意识的束缚中走出,“工资拜物教”即被瓦解,围绕生活资料安排的系统规划将替代对工资收入水平的单一追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永年
一段时间以来,存在的一种倾向性认识是:《资本论》的方法过时了。一是说,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中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相比,《资本论》的方法显得“陈旧”和落后,或有人说的“古典”。二是说,《资本论》的方法对我国当前的具体经济制度变革没有现实意义,无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设。应当如何看待《资本论》的方法论?我认为,应当联系《资本论》的特定内容和目的对其方法予以确切的评价,仅仅满足于上述的简单对比是欠妥当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士刚
《资本论》中具有三类经济均衡思想:纯粹经济均衡、商品经济均衡和资本主义经济均衡。其中纯粹经济均衡为《资本论》所特有;商品经济均衡和资本主义经济均衡分别与瓦尔拉均衡和非瓦尔拉均衡具有分析上的相同之点,但又有实质上的不同之处。通过分析《资本论》的三类经济均衡思想,我们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珏岚 刘志广
为了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40周年,2007年11月5~6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举办的"《资本论》及其当代价值"国际研讨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来自国内著名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德国、美国、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越南等国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现将有关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麑 刘衍峰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巨著,但它以“深刻而隐秘”的方式论述了生态问题。《资本论》生态思想具有内在而深刻的理论、实践和时代出场逻辑: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旧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扬弃,为《资本论》生态思想奠定了唯物主义的基础;资本逻辑主导下改造自然的实践引致破坏环境;工业革命对人与自然具有双重影响,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使资本主义国家背负沉重的生态代价。《资本论》生态思想内涵丰富,以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作为理论起点,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中反思建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为未来社会解决生态危机描绘蓝图。《资本论》生态思想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有益启示:要合理利用并驾驭资本,优化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关键词:
《资本论》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物质交换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健 杨善发
在创作《资本论》的艰难岁月里,马克思牺牲个人健康和幸福,却对工人的生命与健康问题给予了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揭示。《资本论》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健康政治经济学思想,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全面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阶级健康的伤害,高度评赞"汉特医师"和"工厂视察员"的卫生调查报告,以及明确提出未来的国家社会保障思想。《资本论》中的健康政治经济学思想对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公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与主导作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步健 许阳
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颇有思想建树的、旨在促进人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生态文明思想,从而为当代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梳理《资本论》中的绿色发展思想,能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思想,从而使绿色发展不仅成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更成为一种价值遵循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
资本论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步健 许阳
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提出了颇有思想建树的、旨在促进人类走绿色发展道路的生态文明思想,从而为当代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基本遵循。梳理《资本论》中的绿色发展思想,能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绿色发展思想,从而使绿色发展不仅成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更成为一种价值遵循和生活方式。
关键词:
资本论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