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4)
- 2023(10451)
- 2022(8808)
- 2021(8058)
- 2020(6281)
- 2019(14455)
- 2018(13955)
- 2017(25868)
- 2016(13867)
- 2015(15600)
- 2014(15642)
- 2013(15747)
- 2012(15267)
- 2011(14263)
- 2010(14513)
- 2009(13670)
- 2008(13423)
- 2007(11921)
- 2006(11108)
- 2005(10706)
- 学科
- 济(83423)
- 经济(83366)
- 业(37226)
- 管理(37155)
- 企(27908)
- 企业(27908)
- 中国(25389)
- 地方(24461)
- 方法(24357)
- 数学(20831)
- 数学方法(20714)
- 农(19403)
- 业经(17008)
- 学(16521)
- 财(15819)
- 地方经济(15485)
- 农业(14023)
- 融(13067)
- 金融(13067)
- 发(12096)
- 银(12081)
- 银行(12060)
- 制(11987)
- 行(11755)
- 贸(11600)
- 贸易(11588)
- 易(11085)
- 环境(10715)
- 理论(10442)
- 和(10304)
- 机构
- 学院(206780)
- 大学(206366)
- 济(97675)
- 经济(95870)
- 研究(80567)
- 管理(73119)
- 中国(62101)
- 理学(60786)
- 理学院(60009)
- 管理学(59190)
- 管理学院(58787)
- 科学(45075)
- 京(44781)
- 财(44189)
- 所(41184)
- 研究所(36693)
- 中心(35205)
- 财经(33946)
- 江(32722)
- 经济学(31467)
- 农(31075)
- 经(30744)
- 范(30310)
- 师范(30065)
- 北京(29529)
- 院(28365)
- 经济学院(27864)
- 州(26193)
- 财经大学(24957)
- 业大(24907)
- 基金
- 项目(124485)
- 科学(98398)
- 研究(95070)
- 基金(89299)
- 家(76533)
- 国家(75832)
- 科学基金(64527)
- 社会(63259)
- 社会科(59916)
- 社会科学(59907)
- 省(48411)
- 基金项目(45929)
- 教育(43319)
- 划(40361)
- 编号(38159)
- 自然(37460)
- 资助(36561)
- 自然科(36493)
- 自然科学(36487)
- 自然科学基金(35844)
- 发(33460)
- 成果(32365)
- 重点(28765)
- 部(27776)
- 发展(27751)
- 课题(27704)
- 展(27323)
- 国家社会(26739)
- 创(25424)
- 教育部(24313)
- 期刊
- 济(123307)
- 经济(123307)
- 研究(73568)
- 中国(51414)
- 财(34462)
- 管理(30001)
- 农(29743)
- 学报(28725)
- 科学(27814)
- 教育(26442)
- 融(24143)
- 金融(24143)
- 大学(22314)
- 经济研究(21176)
- 学学(20552)
- 农业(20411)
- 技术(18917)
- 业经(18770)
- 财经(18525)
- 经(16168)
- 问题(15454)
- 贸(12730)
- 世界(12372)
- 国际(12136)
- 技术经济(11706)
- 业(10986)
- 图书(10750)
- 商业(10517)
- 经济问题(9962)
- 统计(9822)
共检索到349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道一 刘云喜
在研究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进程时,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如阿尔都塞提出了马克思前后期理论存在根本性"断裂"的观点,这样的论点后来更泛化为"两个马克思"的论调,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从异化劳动概念所蕴含的无产阶级立场、基本理念、劳动原则展开分析,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发展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在异化劳动概念提出以后,马克思经过二十多年的深入研究与思考,最终将剩余价值而非异化劳动确立为他的经济学说的核心概念,内在原因正是他发现了异化劳动概念的缺陷。剩余价值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坚持和发展异化劳动概念的理念和原则,克服其缺陷并进一步对其内容加以充实完善的结果。所以,《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概念是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概念的批判、充实和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苗苗
异化劳动理论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核心概念,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深刻分析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劳动对象异化、劳动过程异化、劳动主体异化以及劳动关系异化,构成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论域。进入新时代,研究这一理论仍具有深远意义,为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指南,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价值导向。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思危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它是马克思把德国古典主义哲学中的异化观念和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结果,把传统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中的社会异化扩大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异化的劳动学说。马克思利用它来揭露和批评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生产关系。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异化与劳动学说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没有过时,而是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劳动 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于静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重要内容,也为透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生活的贫困提供强有力支撑,基于此,马克思作了大量论述,建构了较为完整的概念体系,并对异化劳动的四重规定性作为首要内容展开系统解析。并在剖析四重规定性的基础上,挖掘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暗藏关系,寻求消除异化劳动的现实出路,才能够真正把握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关键锁钥。此理论不仅是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获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同时也是其唯物史观生成的重要突破口,可以说,异化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键词:
异化 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扬弃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文圣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从劳动形式的演进和人的存在形态的发展两方面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手稿》历史观的逻辑结构和理论实质上看,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演进过程:人的本质未异化的社会、人的本质异化的社会、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的社会。依此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发展三形态思想,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解放过程的同步性思想的源头和实质,才能澄清对马克思的人的发展三形态思想理解上的种种误读,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的解释力、说服力与吸引力。
关键词:
《手稿》 人的发展 社会形态 异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成
文章依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逻辑主线,述明了物质概念从何而来、马克思如何从异化劳动的角度阐明物质的理念、国民经济学利己主义的物质范畴如何在私有财产的扬弃过程中得到全面的解放这三个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表明了马克思物质概念对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下的方法论指导以及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建具有"不过时"的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怡莹 薛忠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释的异化劳动思想,有着深厚的思想与社会根基:对黑格尔与费尔巴哈异化思想的批判与吸收及超越和对现实社会的考察。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立足于人类解放的制高点,是时代的创新:揭开异化劳动的样态,揭露异化劳动的本质,揭发异化劳动的危害,揭穿异化劳动的根源,指明异化劳动的归宿。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现实启示在于四个方面的逻辑统一:以观念变革强化人的劳动光荣理念;以智能化推动人的劳动解放;以完善公平公正劳动机制保障人的劳动权益;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实现人的劳动自由。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红 陈晨
空间生产作为获取剩余价值的重要方式及资本增值的集中体现,加速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但随着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过程逐步暴露出发展失衡、生态失调、公平正义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异化劳动进一步凸显。重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异化劳动理论批判空间生产实践中符合异化劳动四项基本规定的现象,揭示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本质,深入理解我国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发展方向的深远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恩至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资本观囿于“物化”理论,总体而言是一种“物化资本观”。一方面,青年马克思把资本泛化为具有牟利功能的“物”,因而认为货币等存在物天然就是资本;另一方面,他虽然尝试深入到“资本—劳动”的社会关系之中,并据此写下了资本的三条定义,但这一探索仍未触及资本在生产关系维度的核心内容,最终陷入难以自洽的理论困境。究其原因,在于青年马克思尚未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人本主义哲学方法使马克思秉持“人—物”对立的思维范式,资本作为人的自由本质的对立面势必表现为僵死的物,并且,只有作为死物的资本才是根本上亟待被批判和扬弃的。当然,在物化资本观的主旋律下,马克思也注意到了资本作为社会关系特别是权力—支配关系的内容,这一潜在的视角为其资本观在之后的革命性变革埋下了伏笔。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一兵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视出青年马克思人本学劳动理论逻辑中更深的理论背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否定辩证法构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霄男 王让新
马克思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着墨最多且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对亚当·斯密的批判性分析。马克思具体阐发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利润和工资怎样购买不变资本的商品,"斯密教条"缘何会产生以及怎样解决,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双重性定义该如何理解。这三大问题,是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是科学评价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史中地位的关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亚熙
本刊组织四篇文章,以笔谈方式讨论《巴黎笔记》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关联。这四篇文章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MEGA2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立足MEGA2的文本学解读,重新审视了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时写下的《巴黎笔记》与著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献和逻辑关系。文章不仅考察了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双重理论逻辑——异化逻辑和对象化逻辑——的内在关联,也审视了《穆勒笔记》异化逻辑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劳动异化理论的差异和关联,并且透视出青年马克思人本学劳动理论逻辑中更深的理论背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否定辩证法构式。
[期刊] 求索
[作者]
杜利英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是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和"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是什么",学界尚无明确统一的认识。有必要从根源上即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来解析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本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源地,从根源上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本质。现实"物质利益"问题的发难引发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变革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内在本质,对现实的人及其活动的关注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主题的整体性,对黑格尔辩证法以及整个哲学的批判成就了马克思主义方法的整体性,对"三大来源"的整合创新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本文首先论述了马克思"新唯物论"思想所蕴涵的评判"万物"的两个维度——客体与主体、科学与人文、功利与超功利、利与义的关系;其次,以此为依据对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进行了解读。认为,马克思当时总是以一定的哲学为指导,通过经济学这一科学途径,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从而设想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其中还论述了马克思"两个维度"的思想在当代的重要意义,以及要从这"两个维度"来理解马克思的思想。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尤根·罗扬 赵玉兰
本文在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及摘录笔记的出版和研究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后,着重以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保存的原始文献为依据,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文献学信息作了详细的描述,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手稿》及摘录笔记的诞生次序做了极为严格的、文献学的考证研究,还原了其诞生过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第二手稿"很可能是《穆勒摘要》的结尾;《手稿》可能并不是马克思在其"序言"中提到的那部著作;不能把《手稿》同摘录笔记割裂开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浅析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着力点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历史学——以所谓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例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从《巴黎手稿》到《资本论》:异化劳动理论的三维向度与“人类之谜”的三重解答
《资本论》经济学价值的再认识
K12在线教育的转型思考——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探析
关于新闻传播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思考点滴──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纪念《资本论》出版150周年
黑格尔哲学在马克思哲学共产主义建构中的地位——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经济剩余和剩余价值概念探析——读《垄断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