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52)
2023(3940)
2022(3253)
2021(3131)
2020(2582)
2019(5462)
2018(5438)
2017(9774)
2016(5364)
2015(6070)
2014(5461)
2013(5168)
2012(4994)
2011(4432)
2010(4662)
2009(4641)
2008(4877)
2007(4770)
2006(4270)
2005(3775)
作者
(15283)
(12905)
(12816)
(11952)
(8090)
(6248)
(5662)
(4922)
(4748)
(4622)
(4374)
(4340)
(4120)
(4084)
(3898)
(3881)
(3819)
(3760)
(3726)
(3671)
(3237)
(3063)
(3042)
(3003)
(2867)
(2851)
(2827)
(2793)
(2642)
(2628)
学科
管理(21530)
(20085)
(19364)
经济(19340)
(18834)
企业(18834)
技术(10734)
技术管理(8660)
方法(7154)
中国(6420)
(5370)
业经(5316)
数学(5303)
(5161)
数学方法(5139)
(5106)
理论(4820)
(4774)
(4481)
银行(4470)
(4296)
(3987)
金融(3987)
(3628)
贸易(3622)
(3505)
地方(3481)
(3477)
教育(3440)
(3416)
机构
大学(76170)
学院(75443)
(29402)
经济(28719)
管理(28353)
研究(25617)
理学(23962)
理学院(23692)
管理学(23156)
管理学院(23009)
中国(20280)
(16420)
科学(15735)
(14213)
(12863)
(12410)
中心(11962)
研究所(11480)
(11342)
财经(10785)
北京(10361)
(10266)
业大(10186)
师范(10157)
(10136)
(9694)
(9298)
经济学(8937)
农业(8827)
技术(8708)
基金
项目(47032)
科学(37431)
研究(34741)
基金(33599)
(29523)
国家(29247)
科学基金(25238)
社会(22456)
社会科(21232)
社会科学(21225)
(18915)
基金项目(17254)
教育(15730)
自然(15671)
(15522)
自然科(15393)
自然科学(15389)
自然科学基金(15110)
编号(13354)
资助(13161)
(12868)
创新(12261)
成果(11613)
重点(10530)
(10032)
(9755)
课题(9708)
(9497)
国家社会(9491)
(9005)
期刊
(35802)
经济(35802)
研究(23920)
中国(18968)
管理(13662)
学报(12590)
(11880)
科学(11735)
教育(11141)
(10927)
大学(9869)
学学(9102)
技术(7806)
(7742)
金融(7742)
农业(7177)
财经(5819)
经济研究(5625)
科技(5577)
业经(5428)
(5138)
技术经济(4860)
图书(4653)
(4167)
(4144)
(4090)
论坛(4090)
问题(4074)
(3975)
(3779)
共检索到1222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雪飞  曹子男  
"邗"为古国名,《说文》收入邑部,许慎对其字义、读音等进行了说明。考之《汉书·地理志》《后汉书·郡国志》,许慎依据汉代行政区划对古邗国地理位置的说解存在问题。清代的"说文四大家"在解读《说文》时均未发现这一问题。清人在释"邗"字时,不仅未能理解许慎本义,而且有偷换概念之嫌,即以"邗沟"或"邗城"替换许慎所言"邗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静  
中国古代的“教育”二字,有它的历史含义。这种含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它不但和今日的教育一词的内涵不同,而且,它自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然而,对于这样的一件具有科学意义的学术问题,未见有系统详尽地论述过。因此,在我国教育界,一提古代教育二字,大都仿照《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解说,提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好象历史上没有第二种含义。至于这些解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哪个时代人们的认识?在它以前还有什么其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苏慧  
以《说文解字》阜部92字为研究对象,基于甲骨字形考释阜字本义,对阜部字作造字方法分析,并归纳其字义体系,举例说明义符阜、土的通用现象及从阜字的增土繁化现象,考察《说文解字》阜部字的基本面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说文解字》,宋刻元修本,湖南图书馆藏。《说文解字》,汉许慎撰,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是中国古代重要典籍。湖南图书馆藏此本,来自长沙叶氏,钤有海虞毛氏、白堤钱氏、海宁查氏、独山莫氏之印,历经名家收藏赏鉴,可谓珍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超颖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将9 353个篆文据形系联,归纳为540部,同部之字又根据以类相从的总原则进行编排。文章对《说文解字》女部字逐一进行归纳分析,通过梳理其意义类属和文化意蕴明确《说文解字》女部字的编排体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豪杰  
文章主要以《说文解字》贝部字为例,从字序、字形、字音、字义4个方面考察《说文解字注》对《说文解字》的订正及其方法。段氏所采用的订正方法主要有3种:一是以许慎之说进行订正,二是依据字书、韵书和古代典籍进行订正,三是依据文字音韵知识和他对篆字的理解进行订正。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婧宸  
由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记录的《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是了解章太炎早年国学讲学的重要资料。从新近刊布的钱玄同和朱希祖日记及《笔记》相关史料来看,章太炎的两次《说文》课程,分别以大成中学、民报社为主要授课地点,在时间和地点上始终错开,第二次课程约结束于1909年3月。就笔记而言,朱希祖的笔记是三次不同授课的课堂记录,钱玄同的两套笔记则均据第一次讲课,并作了整理、校勘。"钱一"的整理来源,是朱宗莱汇录后的五人笔记,"钱二"则直接据朱希祖第一次笔记整理。还原章太炎国学讲课的史实、梳理笔记的源流,有助于更好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旭东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创造。关于纸和造纸术的起源,虽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讨论,至今仍无定论。本文从《说文解字》入手,从字义角度对"纸"字及一系列相关文字进行剖析。由此认为在东汉出现完备造纸术以前,中国造纸术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说文解字》中的"纸"字,是第二阶段的产物,它既不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纯丝纤维纸,也不是现代学者提出的纯植物纤维纸。"纸"字的创制历史反映的是东汉以前造纸术演进中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史天兰  
烹饪即"炮生为熟",对人类的生存意义重大。文章参考古代文献典籍,按照烤炙阶段、水熟阶段、油制阶段的烹饪发展历程,考释了《说文解字》中有关烹饪方式的汉字的意义,并分析了这些汉字的形体特点,从文字学角度勾勒出烹饪发展概貌并阐释了火在烹饪中的作用,以加深对古代饮食文化的认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恒平  
历代学者对《说文解字系传》的研究,大都是从文字训诂学角度进行研究的。事实上,《说文解字系传》博引古书对《说文解字》进行注解,保存了大量的现已散佚的古代典籍,其学术价值已不仅仅限于文字学的范畴。在文献学方面,对于辑佚古书和校勘今存古籍亦极具价值。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世传   闫克  
文章从五行角度分析《说文解字》中五行字“金、木、水、火、土”以及五行部首字下众字所反映的文化意蕴。《说文解字》所反映的五行文化涵盖了古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许慎释义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说文解字》所反映的五行文化,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及社会生活、增强民族自信具有一定价值。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子祺  
我国高校图书馆标志设计普遍采用程式化设计框架,这制约了高校图书馆标志的个性化与艺术化表现空间。文章探讨如何正确处理标准字与标志设计之间的关系,提出高校图书馆标志设计中创新标准字的设计方法,以增强高校图书馆标志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钟敏  
方言字是记录方言口语音的文字形式。常州方言属于吴方言太湖片毗陵小片。文章对流行在常州方言区的方言字做了初步的记录、释例,并对新派常州人不用或不常用的方言字加以标注,从中可见语言接触背景下常州方言的变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顾海兵  龙少波  
汉字的魅力来自于它的结构。通过对汉字"规""划"解构的归纳,尝试从新的视角对其进行解构,然后对规划进行全息的解释分析。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规划"一词的新的解构对加深认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从"计划"到"规划"的转变,理解规划的原理与过程以及实现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