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
2023(951)
2022(764)
2021(688)
2020(578)
2019(1222)
2018(1180)
2017(2243)
2016(1131)
2015(1389)
2014(1449)
2013(1335)
2012(1302)
2011(977)
2010(966)
2009(897)
2008(967)
2007(860)
2006(641)
2005(618)
作者
(2774)
(2207)
(2189)
(2040)
(1443)
(1103)
(1023)
(856)
(833)
(821)
(790)
(772)
(710)
(687)
(686)
(681)
(624)
(610)
(589)
(583)
(536)
(536)
(527)
(521)
(517)
(512)
(484)
(468)
(466)
(466)
学科
文化(3692)
(3176)
经济(3172)
(2489)
企业(2489)
理论(2238)
教育(2048)
产业(1984)
业经(1953)
方法(1835)
市场(1807)
文化产业(1765)
文化市场(1765)
中国(1757)
(1691)
(1677)
管理(1653)
经济理论(1472)
企业经济(1356)
政治(1241)
思想(1233)
思想政治(1190)
政治教育(1190)
治教(1190)
德育(1171)
研究(1148)
地方(1073)
(899)
专题(888)
专题研究(887)
机构
学院(15560)
大学(15396)
管理(4702)
研究(4410)
理学(3953)
理学院(3865)
管理学(3760)
(3722)
管理学院(3718)
(3710)
师范(3697)
经济(3567)
(3287)
师范大学(2953)
中国(2784)
科学(2669)
(2553)
(2420)
(2213)
教育(2209)
北京(2033)
中心(1990)
财经(1923)
(1909)
职业(1805)
(1748)
技术(1696)
研究所(1679)
(1452)
(1437)
基金
项目(9580)
研究(8317)
科学(7358)
基金(6136)
社会(5356)
社会科(4995)
社会科学(4994)
(4930)
国家(4828)
(4115)
科学基金(4052)
教育(3989)
编号(3941)
成果(3794)
(3299)
基金项目(3177)
文化(3151)
课题(2727)
(2684)
项目编号(2611)
规划(2304)
(2188)
资助(2169)
(2145)
重点(2139)
(2025)
大学(1992)
(1990)
社科(1971)
人文(1943)
期刊
(5819)
经济(5819)
研究(5184)
教育(4472)
中国(3596)
学报(3025)
大学(2519)
科学(2418)
学学(2233)
图书(2214)
管理(2181)
(2162)
书馆(1911)
图书馆(1911)
(1587)
(1547)
财经(1340)
(1249)
社会(1221)
(1153)
论坛(1153)
社会科(1152)
社会科学(1152)
业经(1082)
(1054)
农业(1038)
技术(1008)
职业(945)
高等(877)
问题(773)
共检索到24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荣梅  杨亚丽  
《诗经》女性审美视角主要包括外在的容貌、形体,内在的品德、性情,这四方面均可对应于意象:花、水、玉、月来表现。后世文学不断吸收这些丰富营养,并继承和发展,形成女性审美传统即女性与花水玉月文化割舍不断的民族血缘情结,也造就中国古代整体审美典范,更多崇尚的是与女性审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自然、中和、阴柔虚静、玄远飘逸的气质。
[期刊]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作者] 段晓林  
《诗经》是诗人韩博推荐的唯一一本中国古代诗词类的作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曾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两千多年以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至今仍不失为传统文化的精华。《诗经》给我们展示的是两千多年前古代先民的生活画卷。其中有王公贵族的宴饮、祭祀、战争等政治生活内容;有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从戎服役时的军旅生活场面;而更多反映的是男女之间的爱情生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宏雪  高春燕  
自十九大召开以来,关于"文化自信"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提升文化自信也必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阶段古诗词教学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文化自信从古诗词教学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入手,着重探讨赏析古诗词审美意蕴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育。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廉水杰  
"美人隐喻"着重指古典诗文中主体在文化层面对女性的一种精神寄寓。《诗经·桃夭》中"桃夭"的文化隐喻,不仅喻意了"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夫为妻纲的文化传统,还喻意了"美人"如"君子"需内外兼修,使形貌之美与德行修养一致。从《诗经·桃夭》到《红楼梦·五美吟》,历经屈原、陶渊明、李白、辛弃疾及曹雪芹等人的书写,"美人隐喻"逐渐成为古典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品题,并对儒家女性观在当下的重构意义重大。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殷恺  李玉民  
《诗经·鄘风·相鼠》全诗的重章复沓结构形式和韵律的回环呼应所表达的情感,一以贯之的"比""兴"联用和隐喻的表现手法均表明:第二章诗句"相鼠有齿……"中"齿"于诗中具有其实际意义,"齿"在章句中对应于"皮""体",喻意为廉耻。将该诗用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分析,并放到社会发展的架构中考据、评价,显示出《诗经》时代牙齿外观在精神品德层面的重要象征意义,折射出我国先秦时期将完美的牙齿视为情操和人格标志的牙齿审美"比德"观。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立  
文章主要以《诗经·驺虞》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资料,从文化角度对《驺虞》进行分析。《驺虞》不仅是一首赞美猎人的诗歌,也是一首天子专用的射猎音乐,因为"乐者为同",故而有时也会用于普通阶层的重要场合,但主要是上层统治阶级使用。《驺虞》除了作为射猎的音乐节奏之外,还含有劝诫统治者顺应天道时序、躬行仁心道德的讽谏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平  
《诗经·国风》中的多半诗篇是以女性为创作主体的,因此,女性美就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风诗中的女性所呈现出的美带有鲜明的功利性审美特征。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又呈现出非功利性的审美转变。本文以《诗经·国风》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试图寻找出蕴涵在这些姿态各异的人物形象中的深层的本质特征,通过对其社会背景及时代特点的把握,突现出其区别于其它时代的特异的美,并且结合对作品的分析,找寻其自身变化发展的规律。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永强  
当代由于社会制度变迁、家庭结构转型、价值取向变化等原因,传统孝文化正逐渐弱化,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导致大学生孝意识缺失。当前,应充分挖掘传统孝文化的教育意蕴,采取有效途径,发挥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完善的积极作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温敦  
《诗经》语言精练形象,风格高雅,且多为四言诗句,经历代广泛传播,许多习用的语句已转化为成语。《诗经》中的成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其中有不少属于婚恋成语。透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先秦时期人们的婚恋观念、社会的婚恋习俗以及婚庆礼仪。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缨涵  吴志峰  
《诗经》不仅是我国早期儒家经典和现实主义文学之源,也以诗歌方式记录了周代特别是西周时期赋税史实情状,具有文学文本和赋税文献双重价值。本文基于《诗经》文本分析,从赋税文献、田赋变革、军赋、徭役、纳税负担和赋税心理等方面梳理《诗经》与周代赋税关联,以探寻作为文学经典的《诗经》在周代赋税史上的文献价值和文化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文意  
情歌类白茆山歌是2002年版《中国·白茆山歌集》中除《时政歌》之外最多的山歌,也是如今当地人认为的占据最主要地位的一类山歌。文章将山歌集中的情歌分为五类,并对其中两类——求之不得式和两情相悦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列举和分析。通过这两类情歌与《诗经》中情歌的对比研究,发现前后两者存在着明显的传承关系,这对"白茆山歌·情歌"的保护和对《诗经》中情歌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左岩  
理雅各《诗经》1876年译本为适应市场需要,采取通俗化的翻译策略。理雅各首次将经学权威诠释全面纳入《诗经》翻译,并以显豁明晰的表达方式加以创造性转化。1876年译本在保持《诗经》文献性的基础上又兼及文学性,表现出英诗范化的倾向,具有重大的开拓意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育  梁爱民  
悲剧通过矛盾冲突所展开的生命叙事,不仅昭示了生命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同时也凭借其对死亡和痛苦的修辞性叙述,激发了悲剧审美主体的生命意识,引导审美主体追求生命价值以及生命的超越。审美主体与悲剧的精神生命所进行的生命对话,建构了生命意义,确认了生命在场的价值。这种生命的主体间性,具有建构完整人格,致力于生命统整的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揭芳  陈丽鸿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它的提出既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深入把握,也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其中,创新发展理念是对传统“日新”思想深入而全面的传承与弘扬;协调发展理念是对传统“贵和”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科学发展与升华;开放发展理念是对传统“重交”观念的弘扬与丰富;共享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大同”理想的现代阐释与创新发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胡丽婷  
<正>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细节和元素的运用来传承和体现。装饰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传统图案、传统手工艺品和传统家具等,这些元素赋予室内空间文化韵味和历史感。中式绘画装饰的设计手法运用于室内空间,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空间意蕴。如文化意蕴空间设计效果图所示,中式绘画装饰将传统文化的意蕴融入到室内空间中。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