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29)
- 2023(3754)
- 2022(3253)
- 2021(2955)
- 2020(2707)
- 2019(6124)
- 2018(6040)
- 2017(12752)
- 2016(6468)
- 2015(7421)
- 2014(7126)
- 2013(7403)
- 2012(7015)
- 2011(6239)
- 2010(6286)
- 2009(5745)
- 2008(5765)
- 2007(5011)
- 2006(4134)
- 2005(3647)
- 学科
- 济(33682)
- 经济(33641)
- 管理(23727)
- 业(22754)
- 方法(22282)
- 数学(20750)
- 数学方法(20646)
- 企(19832)
- 企业(19832)
- 财(11137)
- 制(7926)
- 务(7849)
- 财务(7848)
- 财务管理(7824)
- 企业财务(7561)
- 融(7423)
- 金融(7423)
- 银(7320)
- 银行(7318)
- 行(6970)
- 中国(6833)
- 贸(6081)
- 贸易(6080)
- 易(5899)
- 业经(5703)
- 农(5597)
- 体(5424)
- 体制(4895)
- 地方(4491)
- 技术(4104)
- 机构
- 大学(95669)
- 学院(92939)
- 济(42861)
- 经济(42176)
- 管理(40328)
- 理学(35275)
- 理学院(34999)
- 管理学(34617)
- 管理学院(34431)
- 研究(24738)
- 财(23196)
- 中国(22682)
- 财经(18812)
- 京(18188)
- 经(17337)
- 财经大学(14364)
- 经济学(14363)
- 经济学院(13202)
- 江(13035)
- 中心(12976)
- 商学(12590)
- 商学院(12524)
- 科学(11549)
- 北京(11247)
- 融(11228)
- 金融(11047)
- 所(10824)
- 业大(10607)
- 经济管理(10582)
- 州(10281)
- 基金
- 项目(61671)
- 科学(50402)
- 基金(48695)
- 研究(45058)
- 家(40687)
- 国家(40389)
- 科学基金(36535)
- 社会(31812)
- 社会科(30474)
- 社会科学(30470)
- 基金项目(25786)
- 自然(23228)
- 自然科(22780)
- 自然科学(22778)
- 自然科学基金(22426)
- 教育(21865)
- 省(21832)
- 资助(20894)
- 划(18403)
- 编号(16866)
- 部(15731)
- 教育部(14509)
- 人文(14062)
- 国家社会(13774)
- 成果(13499)
- 重点(13128)
- 创(12760)
- 大学(12723)
- 制(12542)
- 科研(12244)
共检索到134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皮海洲
马年伊始,发生在去年8月16日的光大乌龙指事件再起波澜。2月7日,光大乌龙指事件主要当事人之一、案发时任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总经理的杨剑波将中国证监会告上了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杨剑波认为,中国证监会将此案判罚为内幕交易的法律依据不足,为此要求证监会撤销其做出的(2013)59号《行政处罚决定书》和(2013)20号《市场禁入决定书》。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金艳
2015年股灾的发生使得《证券法》修订之路充满波折与变数。2015年《证券法(修订草案)》体现了IPO注册制、提高欺诈发行处罚力度、取消七类行政许可等众多亮点,但是关于对监管者监督与制约的相关条款却鲜有变化。股灾的发生与监管失灵有很大关系,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由于对监管者再监管(1)的立法缺失。现有立法关于对监管者监督与制约的规定不完善、法律责任规定疲软、公众监督与救济渠道有限等均是引发监管失灵的重要因素。在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金融发展稳定委员会的良好契机下,建议《证券法》修订时考虑完善对监管者监督与制约的相关规定,严格追究监管不力的法律责任,拓宽公众利益受损后的监督与救济途径,实现对监管者再监管的立法保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金艳
2015年股灾的发生使得《证券法》修订之路充满波折与变数。2015年《证券法(修订草案)》体现了IPO注册制、提高欺诈发行处罚力度、取消七类行政许可等众多亮点,但是关于对监管者监督与制约的相关条款却鲜有变化。股灾的发生与监管失灵有很大关系,而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由于对监管者再监管(1)的立法缺失。现有立法关于对监管者监督与制约的规定不完善、法律责任规定疲软、公众监督与救济渠道有限等均是引发监管失灵的重要因素。在全国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金融发展稳定委员会的良好契机下,建议《证券法》修订时考虑完善对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曙光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中国资本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基础和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现行《证券法》的修改已是当务之急《证券法》的修改背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决定》提出了"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改革指导思想。以"处
[期刊] 改革
[作者]
聂长海 杜煊君
由于监管者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以及寻租活动存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出现了大量的不当监管、过度监管现象,这使得市场机制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被抹杀,同时意味着当前中国的证券市场缺乏对监管者的监管,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而对证券市场的监管者实施监管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监管框架。
关键词:
证券市场 监管者 监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罗正英 陈莉
证监会及其分支机构作为一个受托履行监管职责的机构,其监管目标的实现最终要落实到证券监管者的具体行为之中,违规行为的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证券监管者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和综合素质。因此,证监会及其分支机构只有强化对证券监管者的双引擎激励制度——薪酬激励制度与非薪酬激励制度,才能促使其加强监管力度,在维持监管强度的同时,提高监管效率。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马其家 王淼
证券期货市场上的高频交易行为中,有一部分属于不公平的高频交易。不公平的高频交易行为不仅有可能危及证券期货市场的公平稳定,也有可能损害其他市场参与者的利益。为了对这种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管,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我国有必要在借鉴美国监管经验的基础上,修改《证券法》,明确高频交易的定义,禁止高频交易中的操纵市场和"试单"行为,限制不公平的主机托管行为。《证券法》还应规定或授权证监会、交易所对高频交易报价采取实时监控、限制撤单、强制减速带等监管措施。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何问陶 路志刚
中国证券市场历经10多年的发展,其中的违法违规现象屡有发生。人们普遍认为加大执法力度,严处违规者就可以从根本上遏止这种造假成风、违法违规现象泛滥的势头。本文通过对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的分析,指出加大执法力度可以在短期内减少违规的发生,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违规问题,需要制订一套考核证券监管工作的指标体系,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与约束,从而真正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证券市场 金融监管 再监管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旭光 张嘉祺
近年来,证券监管者的非理性问题逐步受到学界的重视,但针对信念因素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文章在借鉴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包含情境元素的心理问卷以调查中国证券监管者和证券市场投资者在决策中是否出现过度自信、证实性偏差和后见之明这三个与信念直接相关的行为偏差,并以差异分析的方法检验中国证券监管者与证券市场投资者在决策信念上的差异,由此讨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者在决策中是否具备显著更强的自我信念,为理解监管失灵现象提供更为客观的理论参考。研究发现,中国证券监管者的决策信念要比三类证券市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郝旭光 郑丽娟 陈继蒋 陈颖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尚未成熟,同时因为我国的特殊经济模式,监管在维护证券市场稳定发展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称性会产生投机行为,中小投资者往往就成为股市博弈的牺牲品。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市场过热和市场低迷两种情况下,监管者颁布政策和中小投资者投资行为之间的博弈过程进行分析,以求规范股市投机行为,维护各方利益均衡,达到市场稳定发展。本文的分析表明监管者和中小投资者的均衡策略主要取决于其得到的效用和付出的成本,在不同的临界值下存在不同的均衡结果。最后针对本文的结论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证券市场 监管者 中小投资者 博弈均衡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郝旭光 陈玮 王旖欢
本文借鉴心理学研究方法,采用具有情景因素的问卷调查方法,选取证券市场的监管主体,以及对证券市场交易有着重大影响的券商、基金公司和上市银行等证券市场的其他参与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发放问卷、回收问卷、数据处理,运用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证券监管者与其他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及特点进行两个维度、三个层次的分析。研究发现,证券监管者决策同其他市场参与者一样同样受到证实性偏差、模糊厌恶、确定性效应的影响;证券监管者存在的三种非理性行为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性,其中证实性偏差与模糊厌恶二者具有较低程度的负相关;监管者与其他参与者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旭光 张嘉祺
近年来,证券监管者的非理性问题逐步受到学界的重视,但针对信念因素的影响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文章在借鉴行为金融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包含情境元素的心理问卷以调查中国证券监管者和证券市场投资者在决策中是否出现过度自信、证实性偏差和后见之明这三个与信念直接相关的行为偏差,并以差异分析的方法检验中国证券监管者与证券市场投资者在决策信念上的差异,由此讨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者在决策中是否具备显著更强的自我信念,为理解监管失灵现象提供更为客观的理论参考。研究发现,中国证券监管者的决策信念要比三类证券市场投资者(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管理者)显得更弱,表明证券监管者在决策时更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容易导致监管独立性的缺失,因此有必要通过聚焦核心职能、充分授权和激励措施来引导监管者以独立积极的方式对待市场问题并制定相应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郝旭光 陈玮 王旖欢
本文借鉴心理学研究方法,采用具有情景因素的问卷调查方法,选取证券市场的监管主体,以及对证券市场交易有着重大影响的券商、基金公司和上市银行等证券市场的其他参与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发放问卷、回收问卷、数据处理,运用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证券监管者与其他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及特点进行两个维度、三个层次的分析。研究发现,证券监管者决策同其他市场参与者一样同样受到证实性偏差、模糊厌恶、确定性效应的影响;证券监管者存在的三种非理性行为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性,其中证实性偏差与模糊厌恶二者具有较低程度的负相关;监管者与其他参与者在不同非理性项目上的分布不存在显著差异,且证实性偏差在区分监管者与其他参与者人群非理性行为特点中处于首要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