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119)
2022(953)
2021(908)
2019(1639)
2018(1679)
2017(2974)
2016(1876)
2015(2044)
2014(1982)
2013(2017)
2012(1962)
2011(1974)
2010(2121)
2009(2206)
2008(2242)
2007(2271)
2006(2121)
2005(1997)
2004(1949)
2003(2133)
作者
(6086)
(5098)
(4940)
(4745)
(3285)
(2422)
(2296)
(1950)
(1918)
(1891)
(1824)
(1753)
(1746)
(1741)
(1631)
(1594)
(1507)
(1494)
(1404)
(1375)
(1336)
(1323)
(1288)
(1236)
(1154)
(1141)
(1103)
(1031)
(1012)
(994)
学科
(7533)
经济(7522)
管理(5355)
(4627)
(4369)
企业(4369)
(3497)
理论(3150)
教育(2879)
中国(2544)
(2276)
方法(2081)
业经(2056)
(2025)
(1817)
(1751)
(1689)
(1612)
金融(1611)
(1542)
银行(1540)
(1515)
(1488)
地方(1427)
(1396)
体制(1351)
教学(1335)
农业(1180)
(1168)
贸易(1167)
机构
大学(35549)
学院(33184)
研究(11590)
(10774)
经济(10484)
管理(8980)
中国(8130)
(7917)
科学(7441)
(7384)
师范(7344)
(7007)
理学(6955)
理学院(6793)
管理学(6643)
管理学院(6571)
(6301)
(6011)
师范大学(5998)
研究所(5548)
财经(5350)
教育(5139)
北京(5129)
(4927)
(4715)
中心(4602)
(4430)
(4320)
财经大学(3798)
业大(3664)
基金
项目(16219)
研究(13245)
科学(12594)
基金(11263)
(9634)
国家(9517)
社会(8143)
科学基金(7618)
社会科(7597)
社会科学(7593)
教育(6759)
成果(6313)
(6013)
编号(5838)
(5529)
基金项目(5472)
课题(4466)
资助(4291)
自然(4110)
自然科(3985)
自然科学(3985)
重点(3939)
自然科学基金(3918)
(3806)
(3800)
(3760)
项目编号(3650)
教育部(3396)
(3370)
(3357)
期刊
(16225)
经济(16225)
研究(13818)
教育(8121)
中国(7449)
学报(7292)
(6514)
科学(5542)
大学(5505)
学学(4895)
财经(4342)
(4313)
(3738)
管理(3728)
图书(3371)
(2898)
金融(2898)
书馆(2757)
图书馆(2757)
农业(2658)
问题(2527)
技术(2448)
(2444)
(2010)
(1986)
论坛(1986)
经济研究(1980)
社会(1979)
业经(1929)
社会科(1717)
共检索到56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雪棠  
孔子自云“述而不作”,然而,其核心思想并非通过“述”的方式而建构,这与后世依经立义的话语建构方式迥异。《论语》载录孔子论及六经的言论很少,孔子的核心思想不是从经典解释中得来,其学说的建构,是在面对现实政治、社会、自我等人生诸多问题进行思考的结果,是从其个体的生命体验中得来,在与弟子的交谈中显现,经弟子的记录与编纂而得以确立,具有脱离经典、独立思考、自建法言的特征。《论语》中的孔子是思想型的宗师,而非知识型的学者。孔子从自我认知、自我期许走向普适性的理想人格追求,其“仁”与“知”互补的人格构成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其一以贯之的方法是以“观”为基础的“思”。孔子“语”的特质是思想,是问题指向,“语录”具有思想建构的功能。纂辑语录是儒家思想建构及知识生产的重要方式。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湘  
作为承载理学思想的重要著述形式,语录时常被认为是异于注疏和文章的,能延续讲学精神、发挥面谈口授优势的文本,然而这一认识与宋代理学家的意见不尽相合。语录乃介于口传与书传之间的特殊形态,其口传的优势不能掩盖它在书传方面的弊端。因记录者介入而导致的文本失真、失控,以及编纂和运用过程中对无功利、重体会的理学精神的背离,使语录遭到程颐、谢良佐等人的批评。批评者表面上否定了语录,但实际上起到了规训语录的记载和阅读行为,使其回归格物致知正轨的作用。语录与文章均属载道之具,本无优劣之分。二者的对立乃理学日常化理念所引发,“作文害道”与“语录非文”的话语争锋印证了它们在不同空间的局限与活力。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文西  张万禾  
"大×的"是一个具有话语标记特征但意义没有完全虚化的准话语标记结构,具有人际功能、互动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是"大×的"的主要功能,互动功能和语篇功能都是通过人际功能表现出来的,是次要功能。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国勤  
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讨论主要是从哲学话语和政治话语两个话语体系中展开的。哲学话语揭示了国家与社会关系更深层的伦理根源或阶级根源,其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根本性改造,将其在伦理形式上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拉回到了唯物论的基础上;政治话语阐明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权力结构与社会秩序的因果关联。但是现在很多学者并不清楚这两种话语体系的区别与联系,一方面将这两种话语体系错综交织一起而不自知,另一方面把国家与社会关系仅仅化约为政治话语模式。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完整把握,需要将政治话语与哲学话语结合起来。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正>我们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才能让世界春色满园。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本色。正因为各国历史、文化、制度不尽相同,才需要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习近平2023年8月22日在2023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闭幕式上的致辞
关键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秦乐琦  
归纳式回音包含哪些话语策略?它们对课堂教学来说意味着什么?本文首先展示归纳式回音的话语策略,随后在具体的对话情境中分析归纳式回音的功能和意义。归纳式回音包含重复、改述和描述这三大话语策略。研究发现,长期被低估的教师重复是教师倾听的证据,它标志着教师向学生立场的靠近;教师改述能够帮助学生习得专业的数学话语,对教师改述的技巧性使用有可能促使学生进一步解释自己的观点,或扩大课堂互动的范围;教师描述传递了教师对学生所持观点的理解,特定情境中的教师描述可能成为教师“自证”的工具。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志红  朱九思  文辅相  
语言教育具有基础性、全民性和终身性,语言教育功能的研究是语言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教育实践的迫切需要。本文以文献收集、比较研究、调查访谈和实例分析为主要方法,以语言是教育的资源为理论前提,从智育、美育和德育三个方面展示了语言的教育功能。全文共有七章,依内在逻辑结构分成了四个部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超洋   李孔珍  
通过对校长对集团化办学政策形塑的访谈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发现校长话语类型中的解构性话语有经济话语、管理话语、环境话语和身份话语;建构性话语有教育话语、制度话语、专业话语、情感话语和濡化话语。其中解构性话语的话语秩序为:置于顶端的经济话语和环境话语相互影响形成合力,管理话语和身份话语在这种合力裹挟下出现,并通过相互交织互动解构了政策的正当性。建构性话语的话语秩序为:形成了以制度话语为主和以教育话语为主的两个分支,其中制度话语融合了濡化话语、情感话语和专业话语,并形成合力;教育话语与专业话语形成合力,建构了政策的正当性。通过将两种话语整合发现,校长的话语对集团化办学政策进行解构与建构的主要互动方式表现为:环境话语的解构与制度话语的建构、身份话语的解构与情感话语和濡化话语的建构、管理话语的解构与专业话语的建构、经济话语的解构与教育话语的建构。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建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柱  
集体化时期(1955—1962年)农村合作医疗的快速发展是国家动员与推广的结果。以话语理论为视角进行的考察发现,在"集体化"话语中,合作医疗所要解决的"问题"被建构为医疗制度如何"适应农村形势(合作化—公社化)变化"的问题,合作医疗自身也被建构为"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性质的福利事业""走向全民免费医疗的过渡形式"。伴随着多重意义的生产,在"国家—地方"互动的话语传播机制下,合作医疗被顺利整合到了国家农村发展战略中,从而为推广合作医疗的政策导向奠定了合法性基础。这种考察揭示出了"话语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雪冬  
话语体系是价值、知识以及各种诉求赖以有效表达的形式、方式和方法等组合。社会的利益多元化和文化制度多样性,导致了话语体系的分化。就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而言,尽管都以发现普遍性和一般性为根本目标,但是受社会历史条件限制,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制度文化环境下,会有具体的表现形态。话语体系也不例外。以政治权力和政治制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政治学尤其如此,深受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福增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中国佬》,将华裔族群从美国历史的边缘位置推到了主体地位,主要方式并不是通过对抗/屈从主流话语的权威,将话语作为商品展示给西方读者,而是以边际性身份展开创作,试图在文化、性别、历史之间游走,由此完成其个人化的华裔叙事:东西方经典的改写,体现对文化归属的思考;男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折射出强烈的女性关怀;自传体式的族群书写,使个人叙事上升为民族寓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攀峰  
从方法论视角出发,传统教科书研究存在三个问题:内容分析法不适于分析教科书文本的深层意义,传统教科书研究缺乏对方法论问题的跨学科探讨,传统教科书研究脱离了教科书文本生产传播过程的社会语境。批判话语分析为当代教科书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方法路径,推动了教科书研究的话语转向。教科书话语分析在本质上是把教科书置于文本生产传播过程中的社会语境分析,包括教科书创编过程分析、教科书文本内容分析、教科书接受反应分析这三个不同环节,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科书研究系统。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涂志芳  
图书馆转型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研究课题,转型话语是图书馆转型的重要内容。图书馆转型话语构建可以分为学者研究、组织倡导、业界实践3个维度。在学者研究维度,对图书馆转型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现有研究基础和不足,明确图书馆转型话语构建的研究意义;在组织倡导维度,收集图书馆及相关组织的战略规划、发展报告等文本材料,解析图书馆转型话语的构建过程以及其中的关键角色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图书馆转型的话语体系,包括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形式、话语对象、话语成效等关键要素;在业界实践维度,对图书馆界较为广泛参与的图书馆转型运动的背景、原因、宗旨、成效等进行梳理,分析其向公众传递的图书馆转型动因,以及运动取得的社会参与成效。最终总结图书馆转型的话语构建,以期为图书馆更深入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润洲  
教育定义多元根源于其自身的逻辑框架,表现为认知主体的差异、教育自身的复杂以及教育定义的特性等。作为自觉的教育者,直面教育定义多元这一事实,应明确各教育定义的意涵,洞察教育之为教育的根本,廓清自己心目中的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