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
2023(689)
2022(568)
2021(595)
2019(1193)
2018(1100)
2017(2521)
2016(1308)
2015(1545)
2014(1623)
2013(1623)
2012(1507)
2011(1358)
2010(1322)
2009(1254)
2008(1386)
2007(1281)
2006(1289)
2005(1334)
2004(1191)
作者
(3769)
(3017)
(2945)
(2943)
(1891)
(1444)
(1443)
(1343)
(1197)
(1121)
(1118)
(1085)
(1017)
(991)
(975)
(947)
(906)
(902)
(888)
(860)
(788)
(783)
(756)
(749)
(745)
(724)
(702)
(673)
(631)
(630)
学科
(9406)
银行(9398)
(8619)
(7001)
业务(6348)
制度(5624)
(5624)
银行制(5553)
(3849)
金融(3848)
(3199)
经济(3195)
方法(2060)
数学(1869)
数学方法(1859)
(1743)
管理(1667)
(1628)
企业(1628)
(1437)
体制(1397)
组织(1375)
中国(1077)
(839)
(755)
会计(647)
中国金融(622)
地方(622)
行会(621)
理论(615)
机构
大学(16128)
学院(14960)
(11518)
银行(11148)
(10531)
中国(10084)
(6364)
经济(6174)
管理(5446)
研究(4999)
(4962)
金融(4908)
(4527)
(4060)
理学(3975)
分行(3970)
理学院(3925)
人民(3908)
管理学(3886)
管理学院(3854)
(3646)
国人(3417)
中国人(3411)
财经(3387)
中国人民(3383)
中心(3314)
农业(3206)
(3111)
人民银行(3089)
(3037)
基金
项目(7841)
基金(5923)
科学(5841)
研究(5506)
(5031)
国家(4990)
科学基金(4208)
社会(3379)
社会科(3240)
社会科学(3238)
基金项目(3054)
资助(2827)
自然(2732)
自然科(2679)
自然科学(2678)
自然科学基金(2637)
教育(2473)
(2383)
(2247)
编号(2152)
成果(2010)
(1900)
(1733)
重点(1732)
教育部(1709)
大学(1649)
人文(1610)
(1552)
社科(1547)
科研(1540)
期刊
(15384)
金融(15384)
研究(7986)
(6241)
经济(6241)
中国(3691)
(3450)
(3437)
农村(2499)
(2499)
农村金融(2385)
学报(2214)
财经(2035)
科学(2023)
理论(1868)
管理(1837)
实践(1775)
(1775)
中国金融(1656)
图书(1643)
(1618)
大学(1587)
学学(1411)
书馆(1391)
图书馆(1391)
上海(1361)
国际(1338)
(1311)
(1292)
论坛(1292)
共检索到34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唐弋凌  
~~
关键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慧伶  
湛蓝的天穹,洁白的云朵。啊,西藏的蓝天白云可能是天底下最美的景色了,让人震撼,让人心颤,让人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一句话,美极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甘露  卢天玲  
文章以西方代表性旅行指南《孤独星球》和《目击者》为分析文本,分析了西藏旅行指南中的西藏形象,指出"神圣"西藏和"世俗"西藏构成了西藏形象的两个方面。前者将西藏描述为"神秘的佛教王国",具有极强的"香格里拉"神话特征;后者直接指向中央政府的西藏治理和西藏社会经济的发展,被认为是导致西藏"魅力"不断丧失的原因。由于"神圣"西藏具有很强的反世俗特征,因而与西藏治理和西藏发展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并对西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有鉴于此,文章提出了西藏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在形象建设方面的一些建议。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明杰  李瑞龙  郑翔  
徐行可以其藏书保存的完整性、版本价值的学术性、阅读利用的开放性,以及"书为士所用""书非赀财,自当化私为公""不为一家之蓄,俟诸三代之英"等藏书思想,成为民国时期湖北乃至全国藏书家的优秀代表。本文根据前代学者遗存的日记、信札、徐氏后人的回忆及访谈资料,按照藏书界、学术界、图书馆界三大职业圈子的划分,对徐行可的交游情况进行叙事性的历史考察,从徐氏与其友人之间的抄书、借书、鬻书、藏书、读书、校书、编书、刻书、论书等活动中,探寻徐行可藏书思想的形成轨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民国时期的学术生态。图1。参考文献44。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赵正英  
西藏农行、中行、建行三家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是西藏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其自身也经历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念也在强化。本文就西藏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情况进行了论述,分析了西藏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秦巍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吸引了投资者的眼球,十几分钟内售罄的银行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笔者梳理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最常见的三大陷阱,并采访了相关专家,为投资者支上几招。陷阱一:预期收益代替实际收益现象:随着利率的不断攀升,理财也水涨船高。笔者走访了几家银行发现,很多银行都竞相推出收益率诱人的理财产品。但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达到其承诺的收益率。普益财富数据统计显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学成  
苏州博物馆汇编出版的《苏州博物馆藏晚清名人日记稿本丛刊》中收有《己丑北行日记》一书,原书未署作者,苏州博物馆将作者定为苏州潘氏族人。笔者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家谱、年谱、地方志、科举硃卷等文献资料,对日记中的人物、事件等进行了细致考证,从而确定了此书作者并非潘氏族人,而是清代苏州长洲彭氏家族的彭同孙,并分析了苏州博物馆原定作者致误的原因。本文在考定作者之后,还对《己丑北行日记》在晚清世家、科举、社会等方面的史料价值进行了论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杜朝晖  祁毅  
湖北省图书馆徐行可藏《通俗编》为黄侃手批本,黄批俗语共500条。但黄焯《〈通俗编〉笺识》仅录入其中365条。徐藏本《通俗编》补充了黄焯《〈通俗编〉笺识》的不完备处。黄焯未收的135条批语不仅能够体现其编录《〈通俗编〉笺识》的倾向性,而且更能全面体现黄侃《通俗编》研究的相关成果。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敏  
《新安女行录》二十卷,仅见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属孤本。作者程云鹏,清代歙县人,江夏籍,关心时务,喜游历,有文名。他以二三十年搜集、整理之功,撰成此书,收录一百二十余篇文章,记载了数百位明清徽州女性的事迹。此书只有乾隆十五年刻本,受文字狱的影响,刻成后有剜改,以致有不少阙文。作为集中记载新安女性的专门著述,该书保存了丰富的徽州风俗史料和大量女性社会生活资料,是进一步研究徽州妇女问题的重要参考文献。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韩兵  杨宇平  
案例背景金融系统逃废债行为不仅影响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也会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构成威胁,因此,打击逃废债行为是防范金融风险和强化诚信体系建设的必然举措。随着时代发展,为了洗白债务,逃废债手段已经不单单是"跑路"、转移资产等,花样也在不断翻新,银行机构要及时进行关注并予以防范。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松  王平  赵昌文  
与中国其他地区相比,西藏地区的金融资源总量相对有限,其金融效率大致呈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储蓄率、储蓄投资转化率和资本的配置效率来提高该地区银行的金融效率,从而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旺堆  
发行基金调拨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基础业务工作。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发行基金调拨任务逐年加重,这对西藏发行基金调拨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西藏辖区发行基金调拨管理工作现状入手,对调拨工作创新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思考和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段立新  黄超  
华能乌弄龙·里底电站负责云南澜沧江乌弄龙电站(990MW)、里底电站(420MW)的建设、管理和运营工作。乌弄龙·里底电站地处云南藏区,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多民族聚居,该地区既有浓郁的各民族自己的特色,又兼有高原形态的地域特色。在水电开发过程中,乌弄龙·里底电站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践行华能"三色"文化,主动融入高原民族文化,将使命文化、责任文化、民族文化融为一体,逐步培育形成独特的和谐文化,丰富了华能"三色"文化内涵。通过培育和谐文化,不仅提升了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在促进云南藏区民族团结和民族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带动了当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寅姗  陈家熙  钱俊希  
在"流动转向"的背景下,"流动"成为了情感体验、物质和社会关系相互牵连的复杂过程,而交通工具作为一种"流动性技术"也不再仅仅是克服距离的功能性工具,每一种流动方式都被赋予了丰富且独特的意义。同时,在中国后改革时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入藏旅游成为了一种神圣的、精神的旅程,而不同的入藏方式对这种旅游体验又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入藏火车为案例,采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3种研究方法,从新移动范式的角度研究入藏游客、目的地西藏与青藏铁路沿途景观、入藏火车内部环境这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文章认为,首先目的地西藏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