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7)
2023(1615)
2022(1399)
2021(1396)
2020(1147)
2019(2466)
2018(2473)
2017(4784)
2016(2519)
2015(2855)
2014(2812)
2013(2786)
2012(2621)
2011(2441)
2010(2465)
2009(2370)
2008(2314)
2007(2242)
2006(2077)
2005(1695)
作者
(6919)
(5816)
(5663)
(5606)
(3629)
(2846)
(2731)
(2385)
(2214)
(2047)
(1962)
(1926)
(1858)
(1817)
(1766)
(1740)
(1727)
(1681)
(1665)
(1605)
(1585)
(1464)
(1393)
(1338)
(1279)
(1262)
(1256)
(1219)
(1177)
(1172)
学科
(11927)
经济(11797)
(6615)
管理(6064)
方法(5413)
(5016)
企业(5016)
理论(4916)
(4460)
(4422)
业经(3700)
社会(3613)
中国(3515)
(3043)
经济理论(2977)
企业经济(2800)
经济学(2642)
教育(2637)
数学(2507)
数学方法(2489)
(2129)
能源(1734)
(1633)
保障(1628)
社会保障(1628)
环境(1623)
福利(1595)
(1585)
农业(1560)
地方(1472)
机构
大学(39351)
学院(36910)
(15358)
经济(15079)
管理(13772)
研究(13731)
理学(11667)
理学院(11514)
管理学(11317)
管理学院(11234)
中国(9297)
科学(8272)
(8185)
(7186)
(6773)
(6339)
师范(6295)
研究所(6081)
中心(5908)
财经(5774)
(5572)
北京(5284)
师范大学(5227)
经济学(5206)
(5187)
社会(5039)
(5016)
业大(4543)
(4514)
经济学院(4428)
基金
项目(23301)
科学(18460)
研究(18121)
基金(17143)
(14419)
国家(14269)
社会(13838)
科学基金(12217)
社会科(11678)
社会科学(11669)
基金项目(8842)
教育(8689)
(8613)
编号(7609)
(7292)
成果(7041)
自然(6886)
自然科(6728)
自然科学(6727)
自然科学基金(6626)
资助(6529)
(5590)
国家社会(5185)
重点(5182)
教育部(5016)
课题(4877)
项目编号(4803)
大学(4797)
人文(4787)
(4662)
期刊
(19224)
经济(19224)
研究(12108)
中国(8321)
学报(6801)
教育(6458)
(5993)
科学(5931)
大学(5065)
(4905)
管理(4827)
学学(4482)
图书(3619)
财经(3473)
农业(3261)
(3018)
经济研究(2911)
书馆(2640)
图书馆(2640)
技术(2487)
社会(2339)
问题(2183)
(2167)
经济学(2166)
业经(2149)
情报(1814)
社会科(1767)
社会科学(1767)
技术经济(1659)
(1656)
共检索到58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显志  
消费社会学初论周显志一、消费的二重性与开创消费社会学研究的必要性。人类的消费活动既是一种经济活动,又是一种社会活动,人们的消费行为既具有经济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这就是消费的二重性特征。消费是一种经济行为,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在一般经济学原理和消费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立德  
《教育社会学新论》评介●吴立德在我国社会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的历史条件下,教育社会也在经历着加速演进和根本性重建。怎样科学地审视和把握这一历史性巨变,合理地建构教育社会的现代形态,是教育社会学理论工作者面临的艰巨的理论课题。青年学者傅松涛同志以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费孝通  
关于中国社会学的历史,我知道得不多,好得最近几年已经有人进行研究,而且写出了专著,不仅大陆上有,香港也有。今天只想就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一点补充。一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彦明  
有效教学是工业社会追求效率、效果和效益的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是迎合时代需要的教学理念,也是工业社会对于学校和教学的现实要求。在批判有效性的标准局限于成绩与知识的占有程度的基础上,揭示出有效教学主体的混乱,提出有效性的评判标准应该是人的发展,有效教学的主体是社会而不是个体。进而提出了有效教学发展的正确之路,即教学体现教学本质的合作性、教学教育性、教学自然性、教学正当性和发展主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俊贵  谢谦  
统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现实社会中的统计行为及其与社会认知、社会建构、社会管理、社会运行等的关系的学问。它既是统计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又分别是统计学和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文章对统计社会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宏军   江若尘  
综观学术界对广告学的研究动态,基本上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从广告学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及研究广告活动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则是从广告与市场的关系中去研究广告的外在因素。迄今为止,二者都没有把广告放在整个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去加以考察、分析和研究,以便从全新的角度(人、社会、广告)去进行系统的研究。换而言之,也就是通过变动着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系统地研究广告与社会和谐运作的机制及其条件。因此,笔者在这篇不成熟的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邹志仁  
文章分析了当2010—2020年世界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基本完成“信息高速公路”建设时,将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人际交流、传播媒介的改变,社会结构的改变,信息生态问题突出。这些新事物和问题的提出,国内外学者对信息社会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必将推动一门新学科———信息社会学的产生。文章最后论述了信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康宁  郝京华  吴永军  刘云杉  胡宗仁  张行涛  朱志勇  王有升  
课程的社会学研究简论●南京师大“课程的社会学研究”课题组学校课程既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范畴,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课程作为“从一定文化社会里选择出来的材料”,①具有无可争辩的社会性,课程的决策、编制、授受及评价等,无不体现出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对于课...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尉建文  李培林  
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在很多方面超越了西方传统理论。"后西方社会学"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根据各国不同的新发展经验对当代社会学的重塑。"后"不是摈弃、颠覆、反抗和解构,而是创新、发展、重构甚至超越,是试图共同建构一种超越西方和非西方二元对立的社会学知识体系。"问题导向"的当代中国社会学,将社会学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密切联系起来,为"中国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有力的知识支持,是"后西方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研究超越了西方"传统"和"现代"的分野,揭示了社会转型动态和连续谱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钱扑  
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存在一个过程 ,从背景看 :70年代教育社会学发展出现研究重点的转移 ;从学术取向看 ,教育社会学表现出对知识社会学从理念到方法的巨大认同 ;从交融结果看 ,教育社会学将知识社会学辟为其微观研究中一个专有的领地 ,酿就了教育知识社会学的诞生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心想  
本文从社会学的二重性,即科学性与人文性角度出发,尝试分析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首先,通过回顾美国社会学学科发展历程中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张力,总结出一些经验和特征。接着,对由于范式挑战而引起的对社会学“科学性”的质疑进行梳理,进而从逻辑、实证与有限理性方面对社会学的科学性进行定义。最后,通过对中国社会学可能的“特色”来源与“特色”自觉意识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要扎根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土壤,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下的“人文性”共同发挥作用,发展出中国的“科学性”与“人文性”俱强且和谐一体的社会学。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兰德尔·柯林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本书通过考察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一百多年来美国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以医学、法律和工程学教育为例,以文凭社会的文化生产为研究切入点,从社会学视域分析了文凭的本质和文凭异化的过程,揭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内在关系,进而对当代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予以反思和批判。作者揭穿了关于教育的诸多神话,认为建立在教育基础之上的文凭社会是一种不合理的分层机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尼尔·J.斯梅尔塞  杨中英  李国武  
本文对1975年至1999年通过《社会学年鉴》(简称《年鉴》)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学领域的发展情况做了扼要的介绍,从统计上分析了《年鉴》所反映的社会学研究在国家、有代表性的大学和性别比例等方面发展趋势。此外,文章还追溯和分析了一个在《年鉴》的整个历史中编辑一直关注的问题———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佳鹏  
<正>作为人类活动的核心场所,城市的发展和演变涉及众多个体的经历、选择和意义构建。而传统的城市变迁研究要么侧重宏观层面的分析,要么侧重城市环境对于人们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往往忽视了个体在城市变迁中的体悟、感知以及情感诉求。在晚近的城市社会变迁研究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微观入手,关注城市变迁中的个体行动者,在考察这种变迁对于个体人生历程所造成的影响的同时,更为深入地理解城市变迁的内在肌理和发展逻辑。《传记社会学:理论议题》一书,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