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1)
2023(5593)
2022(4425)
2021(3955)
2020(3061)
2019(7036)
2018(6500)
2017(13338)
2016(6474)
2015(7317)
2014(7337)
2013(7363)
2012(6692)
2011(6365)
2010(6202)
2009(5892)
2008(5732)
2007(5330)
2006(4677)
2005(4442)
作者
(19806)
(16895)
(16741)
(15806)
(10635)
(7971)
(7436)
(6368)
(6284)
(5857)
(5669)
(5552)
(5364)
(5255)
(5188)
(5180)
(4890)
(4876)
(4825)
(4538)
(4153)
(4020)
(3879)
(3872)
(3835)
(3734)
(3649)
(3410)
(3299)
(3180)
学科
(37088)
经济(37051)
(21729)
管理(21405)
方法(18615)
数学(16181)
数学方法(16096)
(15959)
企业(15959)
(10615)
业经(8190)
中国(8142)
(7593)
(7435)
贸易(7430)
(6949)
农业(6549)
(6405)
金融(6405)
(6247)
(5921)
理论(5820)
(5670)
银行(5668)
市场(5555)
(5530)
环境(4862)
产业(4424)
(4288)
结构(4281)
机构
学院(109957)
大学(109394)
(56456)
经济(55710)
管理(44414)
理学(38883)
理学院(38580)
管理学(38180)
管理学院(37985)
研究(35529)
中国(29443)
(25480)
(21815)
财经(21155)
(19407)
经济学(19385)
科学(18331)
(17706)
经济学院(17579)
(17216)
财经大学(16087)
中心(15821)
研究所(15438)
(14780)
业大(14509)
农业(14035)
商学(13765)
商学院(13626)
北京(13470)
经济管理(13285)
基金
项目(70908)
科学(57977)
基金(55363)
研究(51429)
(48076)
国家(47702)
科学基金(42035)
社会(36953)
社会科(35329)
社会科学(35321)
基金项目(28512)
自然(26129)
自然科(25615)
自然科学(25610)
(25580)
自然科学基金(25197)
教育(22872)
资助(22724)
(21205)
编号(19474)
(16919)
国家社会(16635)
重点(15536)
教育部(15138)
(14969)
(14876)
人文(14800)
创新(14032)
(14012)
成果(13626)
期刊
(62870)
经济(62870)
研究(36538)
(18327)
中国(17167)
管理(16875)
(15255)
学报(14279)
科学(14275)
经济研究(12978)
(12553)
金融(12553)
业经(11827)
财经(11634)
大学(11531)
学学(11175)
农业(10680)
(10156)
商业(9536)
技术(8068)
问题(7732)
(6493)
技术经济(6351)
商业经济(6327)
(6193)
理论(6099)
世界(6053)
教育(5704)
统计(5565)
实践(5240)
共检索到1601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市场联动效应理论》评介陶最近,北京商学院洪涛博士的新著《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市场联动效应理论》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此专著是他多年对粮食问题潜心研究的成果。粮食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是一个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永衡问题,涉及到...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钟昱  亢霞  
受到人口数量下降和老龄人口快速增加的影响,近年来日本粮食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阶段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在生产环节,产量下降,结构趋稳,单产贡献为主,生产集中化程度不断增加;在流通环节,储备数量下降后趋于平稳,流通链扁平化趋势明显;在消费环节,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加工、饲料等非主食消费快速增加。未来中国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动与日本目前的发展趋势有很多相似之处,应该在借鉴日本经营所得安定政策的基础上,完善目前正在试点的粮食目标价格政策,适当减少粮食储备数量并加强市场信息监测,充分重视科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东昌  
文章强调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焦点是粮食生产流通体制的改革。在我国当前存在的多个严峻条件的刚性约束之下,粮食的生产流通改革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以对粮食生产流通所需要素的科学评估为依据,以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为核心,以按市场化机制运行的各类企业为市场主体,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为基本保障,形成良性运行模式,以尽快解决对粮食主产区农民的组织问题,达到粮食生产及流通直接与市场对接的目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建寨  张建华  孔繁涛  
近年来,中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粮食供需区域性问题日益显现。本文基于重心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生产重心与消费重心移动方向、速度、距离等演变特征,阐述了两者的空间耦合关系,并探讨了应对政策选择。结果表明,1995—2012年,中国粮食生产、消费重心皆位于地理重心偏东方向,粮食供需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空间差异性;粮食生产重心移动距离明显大于消费重心,生产空间格局相对更加不稳定;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重心距离以2000年为界表现为先降后升,供需空间匹配性总体下降;无论是移动距离还是移动方向,两者变化与阶段性的国家经济发展、粮食生产促进、食物消费引导等管理政策基本吻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光泗  钟钰  
文章结合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对2013~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供求依然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尤其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凸现;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稻谷、玉米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而小麦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稻谷与玉米的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取决于单产的增长与生产面积的稳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翁贞林  熊小刚  王雅鹏  
对江西粮食生产、流通、消费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江西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即建立粮食生产的激励机制、建立粮食流通企业信用等级制度、发挥粮食消费对粮食生产的引导作用、构建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的利益协调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苏亦林  铙小兵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孟氧  
经济农业→技术农业→战略农业,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农业发展的历史序列,它的逻辑顺序反映了历史的实际进程。当生产关系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障碍时,经济农业就具有决定意义;当农业劳动生产力低下,农业生产停滞不前,这时,发展技术农业就具有决定意义;当农业问题为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的共同问题,并且关系到某个国家、某类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处境和作用,这时,战略农业就具有决定的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澧丽  龙方  卜蓓  
运用DEA方法测算2004—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效率。结果显示: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对粮食生产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且呈反复波动趋势。根据我国分地区逐步推进粮食生产补偿政策实施的特征,运用双差分模型对我国粮食生产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其对粮食产量增长的政策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对粮食产量的提高有正面效应,但其长期效应有待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焕章  王曾金  许朗  
建立粮食供求预警系统稳定我国的粮食生产和市场顾焕章,王曾金,许朗一、粮食供求预警系统建立的现实背景及展望在建立粮食供求预警系统之前,了解一下我国的粮食生产、需求、流通、消费状况,政府、农民行为,预测一下我国未来年份的粮食生产、需求、流通、消费、政府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岚岫  
滁州市粮食生产与消费预测赵岚岫滁州市位于皖东丘陵地区,是安徽五大农业经济区之一。全市土壤、气候、植被、物种等均有明显的由北亚热带过渡性质的特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种层次的农业生态结构,是林茂、粮丰、经济富庶的皖东经济区。一、粮食生产与消费现状(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方  纪飞峰  
2008年以来,一些国家粮食短缺,粮价飞涨,发生饥饿粮荒,最终导致通货膨胀和社会动荡。与此相对的是,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粮食自给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5%以上。然而,随着我国将迎来15亿人的人口峰值对粮食需求量的巨大推动,以及城镇化率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对人均粮食消费数量及结构的重要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在未来三五十年是否依然可以继续保持乐观形势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相关影响要素,构建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中长期变化的可能情景,在此基础上做出预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国家制定粮食产业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段健  徐勇  孙晓一  
青藏高原是中国粮食短缺地区之一,提高其粮食自给能力和确保粮食安全一直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修订牧业区和半农半牧地区人均粮食消费需求量标准的基础上,利用1985-2015年青藏高原县级行政单元粮食产量和消费数据,采用波动系数法、分级法、重心模型以及粮食短缺指数模型,分析青藏高原粮食生产和消费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评估114个县市的粮食安全风险状况。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分布不均衡,粮食生产呈环形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湟黄谷地、藏东和藏南沿江河谷地带,中部和西部粮食产量较低,粮食消费呈东高西低格局;本地粮食生产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区域粮食缺口量达21.04万~121.69万t,相当于粮食消费需求的8.22%~40.11%,考虑旅游人口的影响,2015年区域粮食缺口达132.92万t;青藏高原粮食安全风险较高的地区广泛分布在藏北高原、青南高原、祁连山地以及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拉萨市辖区和西宁市辖区,旅游业发展对林芝市的粮食安全风险影响显著;单纯依靠粮食增产不能解决区域粮食问题,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和交通物流体系、加强与内地及周边国家的粮食贸易合作,是保障青藏高原粮食安全的关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杰  卢李朋  姜朋辉  江进德  朱晓磊  
采用湖北省1978—2011年时间序列的粮食产量基础数据,在对粮食产量时空尺度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粮食产量及其相关的9个变量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建立粮食生产灰色系统模型,分3个时段对粮食生产驱动机制进行阐析,以期为相关部门的生产决策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①1978—2011年,湖北省粮食产量波动起伏,总体呈上升态势,近年来波动趋缓;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及单产曲线的动态变化趋势不甚一致;湖北省34年时间序列粮食产量历史变化主要存在25年和16年左右的年代际振荡周期。②湖北省17个市(州)的人均粮食拥有量及年均增长率空间尺度差异明显。③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是湖北省粮食生产的三大驱动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