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91)
- 2023(3471)
- 2022(2966)
- 2021(2596)
- 2020(2278)
- 2019(4934)
- 2018(4804)
- 2017(9372)
- 2016(5064)
- 2015(5894)
- 2014(5988)
- 2013(6209)
- 2012(5993)
- 2011(5509)
- 2010(5631)
- 2009(5227)
- 2008(5226)
- 2007(4947)
- 2006(4347)
- 2005(3988)
- 学科
- 济(29240)
- 经济(29218)
- 业(12711)
- 管理(11638)
- 地方(11607)
- 企(11210)
- 企业(11210)
- 方法(8709)
- 业经(8528)
- 产业(8508)
- 中国(7334)
- 农(6939)
- 地方经济(6446)
- 学(6302)
- 理论(5661)
- 数学(5582)
- 数学方法(5517)
- 结构(5284)
- 和(5147)
- 技术(4840)
- 农业(4750)
- 贸(4458)
- 贸易(4453)
- 教育(4288)
- 制(4280)
- 易(4111)
- 文化(3853)
- 产业结构(3676)
- 环境(3560)
- 体(3506)
- 机构
- 学院(82321)
- 大学(82188)
- 济(34241)
- 经济(33573)
- 研究(30600)
- 管理(28218)
- 理学(23301)
- 理学院(22899)
- 管理学(22587)
- 管理学院(22379)
- 中国(20791)
- 科学(18541)
- 京(17595)
- 所(15773)
- 财(14833)
- 研究所(14188)
- 范(14059)
- 师范(14004)
- 江(13601)
- 中心(12647)
- 财经(11672)
- 农(11487)
- 州(11374)
- 北京(11370)
- 师范大学(11274)
- 院(10822)
- 经济学(10616)
- 经(10284)
- 业大(10125)
- 经济学院(9478)
- 基金
- 项目(50706)
- 科学(39747)
- 研究(39343)
- 基金(34898)
- 家(30151)
- 国家(29878)
- 社会(25438)
- 科学基金(24861)
- 社会科(24199)
- 社会科学(24195)
- 省(20675)
- 基金项目(18505)
- 划(17230)
- 教育(16591)
- 编号(15909)
- 自然(14200)
- 自然科(13737)
- 自然科学(13733)
- 成果(13686)
- 资助(13491)
- 自然科学基金(13484)
- 发(13414)
- 重点(11864)
- 课题(11802)
- 发展(11205)
- 展(11046)
- 创(10571)
- 部(10567)
- 国家社会(10293)
- 性(9857)
共检索到132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尹涛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坚强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深刻揭示,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赋予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的战略定位和历史使命,要求广东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文化建设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圈建设,是广东加快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战略目标、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和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继续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体现和重要抓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司长强 黄奕
2010年国家着手重点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三地虽然社会制度不同,但有着密切的往来和相同的文化根基,粤港澳三地在经济、文化等层面的相互交融,有力的推动了大湾区的文化产业。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优势、发展策略以及文化产业的繁荣给大湾区带来的深层价值。
关键词:
粤港澳 文化产业 环境 策略 价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将为构建大湾区产业创新体系,使珠三角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的体制创新提供实践。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设计资源协作优势明显,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应围绕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自主品牌集聚区、国际化设计人才集聚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构建产业、人才、文化、体制深度融合的大湾区创新设计生态体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设计 珠三角 制造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超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世界先进湾区宜居环境相比,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房租价格、通勤成本、饮食价格和服务价格较低,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文化旅游等宜居指标上总体还存在较大差距。粤港澳大湾区是建立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四个中心城市背景下的区域一体化合作框架,在推进优质生活圈建设过程中,还面临区域协同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大湾区城市内部的宜居水平差距较为明显等诸多短板和限制性因素。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应坚持以高标准的区域一体化,推动大湾区宜居环境的整体提升;深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合作机制,解决好大湾区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贯彻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大湾区生产生活方式转型;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空间优化和高质量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文湾区和休闲湾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设计圈将为构建大湾区产业创新体系,使珠三角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的体制创新提供实践。粤港澳产业优势互补、设计资源协作优势明显,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应围绕推动大湾区成为全球制造业创新中心、自主品牌集聚区、国际化设计人才集聚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构建产业、人才、文化、体制深度融合的大湾区创新设计生态体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创新设计 珠三角 制造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艾希繁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文化产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大量投资。以美国旧金山湾区好莱坞电影产业投资为例,每年金融体系投入好莱坞电影投资都超过20亿美
关键词:
粤港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任重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是打造世界级湾区经济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创新资源聚集、产业配套完善等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区域内制度差异与跨境要素流动性障碍等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跨境创新要素流动,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文化,在区域融合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周任重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是打造世界级湾区经济的关键。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创新资源聚集、产业配套完善等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区域内制度差异与跨境要素流动性障碍等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加强区域协同创新,跨境创新要素流动,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文化,在区域融合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霞 古钰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分工 制造业 服务业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郑心怡 方远平 刘凤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特殊引擎,文化创意产业园也成为推动城市更新及城市新经济发展的新生动力。论文以粤港澳大湾区内11个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密度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空间计量回归探究文化创意产业园空间集聚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主要有:(1)文化创意产业园主要集聚在广州和深圳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一线城市,而肇庆、江门等城市目前的发展水平相对而言较低;(2)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尚未造成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各城市的发展受到附近城市的交互作用是正向的;(3)对粤港澳大湾区创意产业产生影响的7大因素中,基础设施、人才、科技和社会包容是积极因素,而政府政策、市场和环境则体现为消极因素。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敏 刘人怀
基于港口业主的物流服务需求和文献分析,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五个主要港口的物流服务水平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后的AHP算法和专家打分法进行评价赋值,建立衡量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云标尺,再通过云模型综合评价"深中通道"影响大湾区港口物流服务水平的期望值、熵值和超熵值,改善了港口物流服务评价中随机因素的不足,得出的云模型综合评价指标影响力相较于其他指标赋权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可靠。研究表明,"深中通道"对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珠海港、中山港进出口集装箱物流通道的重新选择上。具体而言,"深中通道"开通后,珠海北区原转运至珠海港约53%的集装箱货源,以及中山南区原转运至珠海港的全部集装箱货源将完全被"深中通道"分流,约占珠海全港货源的17%和3%左右;中山南区原转运至中山港约35%的集装箱货源将被"深中通道"分流,约占中山全港外贸集装箱货源的8%左右。广州港和东莞港的集装箱港口物流业务则不会因"深中通道"的开通受到较大影响;珠海北部、中山南部或广州港的大宗散杂货源受"深中通道"开通的影响较小,仍保持原有港口物流分布态势。因此,需要大力开拓珠江西岸港口群的腹地资源,改善珠江东岸港口资源分配,提升港口现代物流服务优势,借力港澳,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间的协同合作与差异化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玉阁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此前的6月28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投资协议》和《CEPA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两份协议是CEPA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和CEPA升级,或可视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的"礼包"。作为"礼包",粤港澳大湾区,
关键词:
粤港澳 香港 湾区 深港合作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玉阁
2017年7月1日上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简称《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此前的6月28日,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投资协议》和《CEPA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两份协议是CEPA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粤港澳大湾区和CEPA升级,或可视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经济发展和长期繁荣稳定的"礼包"。作为"礼包",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胜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香港、澳门发展同内地发展紧密相连。又在党的十九大期间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要求,“要通过各个方面包括国家层面,包括广东方面,香港方面,澳门方面共同努力,一定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更好,为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大湾区应有的贡献”。党的十九大以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历经近40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