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40)
- 2023(3990)
- 2022(3243)
- 2021(3130)
- 2020(2327)
- 2019(5477)
- 2018(5547)
- 2017(10452)
- 2016(5545)
- 2015(6201)
- 2014(6179)
- 2013(5923)
- 2012(5473)
- 2011(5048)
- 2010(5202)
- 2009(4677)
- 2008(4917)
- 2007(4428)
- 2006(4090)
- 2005(3577)
- 学科
- 济(21303)
- 经济(21161)
- 管理(15105)
- 业(14352)
- 企(12504)
- 企业(12504)
- 农(11026)
- 方法(9919)
- 理论(9614)
- 和(7246)
- 业经(7199)
- 中国(6477)
- 学(6126)
- 贸(5871)
- 贸易(5868)
- 易(5734)
- 数学(5566)
- 数学方法(5487)
- 产品(4966)
- 教育(4843)
- 财(4784)
- 农业(4578)
- 经济理论(4370)
- 市场(4251)
- 制(4153)
- 社会(3971)
- 企业经济(3956)
- 教学(3837)
- 农产(3597)
- 农产品(3597)
- 机构
- 大学(78905)
- 学院(78375)
- 济(31133)
- 经济(30400)
- 管理(29995)
- 理学(25741)
- 理学院(25466)
- 管理学(25047)
- 管理学院(24892)
- 研究(24191)
- 中国(18759)
- 京(16550)
- 财(15199)
- 科学(13454)
- 江(12417)
- 范(12082)
- 师范(11996)
- 财经(11859)
- 中心(11549)
- 所(11216)
- 农(10934)
- 经(10639)
- 北京(10600)
- 州(10106)
- 研究所(9901)
- 业大(9722)
- 师范大学(9604)
- 经济学(9562)
- 财经大学(8676)
- 院(8470)
- 基金
- 项目(48392)
- 研究(39898)
- 科学(38207)
- 基金(34150)
- 家(28360)
- 国家(28025)
- 社会(26458)
- 科学基金(24482)
- 社会科(23706)
- 社会科学(23696)
- 教育(19741)
- 省(18856)
- 编号(17972)
- 基金项目(17539)
- 成果(15576)
- 划(15361)
- 自然(13852)
- 资助(13550)
- 自然科(13521)
- 自然科学(13518)
- 自然科学基金(13321)
- 课题(12183)
- 部(11285)
- 项目编号(10916)
- 重点(10748)
- 年(10538)
- 性(10231)
- 教育部(10220)
- 国家社会(10190)
- 创(10105)
共检索到123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钟祥财
《社会必要产品论》是雍文远教授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985年,次年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项——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在这项国家“六五”期间重点科研项目中,雍文远首次提出了“社会必要产品”(即v+m)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范畴和经济运转核心的观点。经过2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这一观点被证明是有生命力的。同时,它可以引发我们思考更深层次的经济发展问题。
关键词:
雍文远 社会必要产品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喜梅
从经济学角度对管制理论发展作出概括性的综述,对其理论发展中的经济学依据、研究重心等给予了分析。该理论创新对电力市场理论与实践的贡献,包括构建了可竞争性电力市场理论的经济学基础,以及促进电力市场改革中的新型管制方式确立等等。
关键词:
管制理论 电力市场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传夫 陈一
从发展方式、发展模式、法治保障与治理能力等方面回顾了新时代图书馆发展实践,阐释了新时代图书馆快速发展的内在逻辑,凝练了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理论贡献:图书馆发展应坚持发展价值的时代性、发展主体的人民性、发展本质的文化性、发展制度的基本性。新时代图书馆的发展,彰显了图书馆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内涵,为“图书馆要转向何方”全球之问提供了中国答案。图1。参考文献66。
关键词:
新时代 图书馆发展 中国实践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欢 韩正彪
[目的/意义]旨在调查国内外信息实践研究中的基础理论,并揭示这些理论的特征及其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方法/过程] 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于55篇文献中识别出19个理论,并归纳出这些理论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结果/结论] 信息实践研究的基础理论主要源于社会学、哲学、图书情报学、心理学和生态学,且呈现出三个特征:认可实践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塑造,强调信息实践根植于实践和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从社会文化视角考察人类的信息实践;不排斥影响信息实践的认知因素,而是将其融入主体能动性中考虑。这些理论对信息实践研究的贡献体现在:在宏观层面确立了信息实践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路;在中观层面为信息实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支持;在微观层面塑造了信息实践的核心研究内容。此外,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信息实践研究尚未发展出属于自身领域的理论,未来应辩证地融入其他学科以及图书情报学的相关理论,以丰富信息实践的基础理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文 冯文韬
如何消灭贫困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希望解决的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贫困理论研究的发展史,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论是马克思对贫困问题的理解、西方贫困研究的代表性理论,还是国内相关研究,或多或少都存在理论落后于反贫困实践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在减贫实践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而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应跳出西方传统理论和认知来看待中国的减贫经验,发展更具有当代意义的反贫困理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不仅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地涌流,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工业发展的成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突出、最鲜活的体现,证明了改革开放的真理意义。中国改革开放是一部思想解放和观念革命的伟大历史.而工业则是30年思想解放和观念革命率先付诸行动的最生动领域。工业改革的行动最活跃,最大胆;工业的对外开放最彻底,最广泛;在中国各类产业中,工业竞争最激烈,最强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工业改革、开放和发展决不仅仅是解决使中国摆脱贫困和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问题,而且.在客观上肩负着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历史使命。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沈年耀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围绕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历史课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奠定了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设工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长庚 张磊
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怎样实现经济发展"的科学问题给予了新的回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实现了多个"有机统一",推动新时代经邦济世达到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一座思想丰碑,新发展理念、七个"坚持"与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任务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实践指南,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经济复兴。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红军
讨论和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对主流经济理论的挑战和贡献,就必须选择"不唯理论""不唯经典""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四个正确的方法论视角;只有如此,才会发现改革开放实践中隐含着五个与经典经济理论的异同之处。从政府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财政分权与官员晋升锦标赛相结合的政府组织方式、垂直的中央集权与水平的财政联邦的国家治理方式、渐进的经济和市场化改革道路、开放倒逼改革的发展动力逻辑、经济活动在区域和空间上的渐次展开等六个方面总结了改革开放实践对主流经济理论的挑战与理论贡献。需客观认识改革开放实践所产生的理论贡献在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正图 朱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既然如此,这一重大贡献到底是哪些?本文试图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视域中探索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消除中国的绝对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样本、积极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重大贡献;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战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既是对西方反贫困理论的颠覆,也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视域。
关键词:
新时代中国 精准扶贫 重大贡献 理论创新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每一个实践探索阶段都呈现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与思想认知进程的一致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经济建设百年历史经验的系统化总结。从学科体系形成和理论创新看,有三大经验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实践始终是理论创新的基础;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构成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逻辑;三是不断站在时代和实践前沿推动理论的与时俱进。新发展阶段,要立足中国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时代升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承伟
新时代党在“三农”领域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不断成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理论化体系化、建设农业强国方略的提出与完善。党的“三农”理论创新形成了逻辑严密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引领改革实践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作出了时代贡献,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系统总结、研究新时代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的过程、成果及其时代贡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建设农业强国,对于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