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5)
- 2023(17897)
- 2022(15286)
- 2021(14187)
- 2020(12144)
- 2019(27091)
- 2018(26952)
- 2017(51746)
- 2016(28223)
- 2015(31207)
- 2014(30266)
- 2013(30181)
- 2012(27481)
- 2011(24490)
- 2010(24430)
- 2009(22835)
- 2008(22831)
- 2007(20452)
- 2006(17996)
- 2005(15893)
- 学科
- 济(111642)
- 经济(111425)
- 业(103627)
- 管理(93135)
- 企(91615)
- 企业(91615)
- 方法(50767)
- 数学(40539)
- 数学方法(40102)
- 业经(34575)
- 农(34575)
- 财(34382)
- 中国(30208)
- 务(24741)
- 财务(24679)
- 财务管理(24649)
- 农业(23963)
- 制(23427)
- 企业财务(23318)
- 技术(23174)
- 学(21701)
- 理论(21584)
- 地方(20420)
- 和(20173)
- 贸(20104)
- 贸易(20092)
- 易(19513)
- 银(18518)
- 划(18488)
- 银行(18449)
- 机构
- 学院(396265)
- 大学(394141)
- 管理(160598)
- 济(157507)
- 经济(154212)
- 理学(138024)
- 理学院(136552)
- 管理学(134303)
- 管理学院(133589)
- 研究(127994)
- 中国(100391)
- 京(84002)
- 科学(80779)
- 财(74448)
- 农(71383)
- 所(64492)
- 业大(62510)
- 江(59326)
- 财经(59129)
- 研究所(58557)
- 中心(58414)
- 农业(56338)
- 经(53769)
- 北京(52764)
- 范(48094)
- 州(47617)
- 师范(47555)
- 经济学(46301)
- 院(46199)
- 财经大学(43782)
- 基金
- 项目(268206)
- 科学(210511)
- 基金(194517)
- 研究(193111)
- 家(170629)
- 国家(169104)
- 科学基金(145642)
- 社会(123036)
- 社会科(116026)
- 社会科学(115990)
- 省(106009)
- 基金项目(103569)
- 自然(95890)
- 自然科(93696)
- 自然科学(93668)
- 自然科学基金(92044)
- 划(88362)
- 教育(87078)
- 资助(79241)
- 编号(77755)
- 成果(61527)
- 重点(59562)
- 创(59522)
- 部(57906)
- 发(56681)
- 创新(54953)
- 课题(52842)
- 业(51640)
- 科研(51365)
- 国家社会(50086)
- 期刊
- 济(175528)
- 经济(175528)
- 研究(115688)
- 中国(77028)
- 农(65687)
- 学报(65573)
- 管理(62805)
- 财(59811)
- 科学(59345)
- 大学(49466)
- 学学(47057)
- 农业(44939)
- 教育(39691)
- 融(37277)
- 金融(37277)
- 技术(34393)
- 业经(30600)
- 财经(29262)
- 经济研究(27138)
- 业(25915)
- 经(25048)
- 问题(22542)
- 技术经济(21226)
- 科技(20908)
- 版(19602)
- 现代(19005)
- 理论(18410)
- 商业(18250)
- 图书(17957)
- 财会(17540)
共检索到586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朝才 李天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发展又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基础,因而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法实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法实施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且这种正向影响长期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法实施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社会保险实际缴费率低、初创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该法实施强化了对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监管和对劳动力雇佣的保护,劳动力成本随之上升,企业有动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抵御利润下降的风险,进而可以激励企业使用相对价格较低的资本要素替代劳动力,“倒逼”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评估该法的实施效果领域的文献,对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完善社会保险激励补偿机制方面提供了参考。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同斌 刘文龙 付婷婷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研究中国社保征管制度改革与要素收入份额变动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社保征管力度加强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增强社保征管力度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原因在于社保和薪酬福利增进产生的“收入效应”十分显著,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要素“替代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社会保险法》实施和社保征收机构变更叠加引起的社保征管力度“加码”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强,降低企业社保费率也有助于充分发挥社保“严征管”在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中的推动效应。通过合理评估社保征管制度改革产生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及厘清其作用机理,能够为精准提升社保征管效率和有效缩小收入差距提供新的现实证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飞 黄瑾 罗靓溪
社会保险缴费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机制。2011年7月颁布的《社会保险法》增加了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使企业面临更高的用工成本和更低的自由现金流水平,迫使其在财务压力和投资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并调整投资决策。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社会保险缴费增加提高了企业劳动力雇佣成本,减少企业可支配现金流,降低企业投资水平;但同时也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审慎投资决策,进而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在竞争度较高的行业、注册地在东部以及融资约束程度较高时这种效应更为显著,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更加敏锐地感受到社会保险缴费增加带来的财务压力。因此,社会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企业投资行为来达到资源分配和经济调控的目的。在此制度背景下,中国要持续推动减税降费改革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补助政策,以鼓励企业稳定投资,提高投资效率;同时还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红梅 李春涛
本文利用2011年《社会保险法》实施的政策冲击所造成的准自然实验情境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劳动保护对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保护加强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违约风险显著提升了约1.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劳动保护影响企业违约风险的渠道,发现劳动保护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性负债水平,并最终提高了违约风险。此外,在国有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较高、信息披露水平较低和创新水平较低的企业,劳动保护对企业违约风险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拓展了劳动保护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为评价《社会保险法》的政策后果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本研究可为"新冠"疫情期间政府制定政策减免企业社保支出提供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伟 张少辉
劳动保护制度对于企业投融资决策有重要影响,但鲜有文献聚焦于中国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这一特殊现象进行研究。本文基于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社会保险法》实施这一外生冲击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及其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明显抑制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短贷长投”倾向,降低了其投融资期限错配程度;(2)《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减少了企业自由现金流,企业通过增加现金持有和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来应对流动性风险,同时,《社会保险法》的实施还降低了企业委托代理成本,延长了债务期限,从而缓解了投融资期限错配;(3)《社会保险法》实施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作用在“短贷长投”更严重、融资约束更强和管理层激励水平更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企业投融资期限结构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威风 吴玉宇
企业社保投入是劳动经济学和资本市场研究中十分受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较少有研究考察社保投入对企业信息披露的影响。本文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社保投入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提高了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机制研究表明,社保投入通过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降低盈利不确定性来提高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此外,当企业创新水平和股权集中度存在差异时,社保投入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有所差异;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和职工维权环境也会显著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何威风 吴玉宇
企业社保投入是劳动经济学和资本市场研究中十分受关注的重要问题,然而较少有研究考察社保投入对企业信息披露的影响。本文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1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企业社保投入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提高了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机制研究表明,社保投入通过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降低盈利不确定性来提高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此外,当企业创新水平和股权集中度存在差异时,社保投入对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有所差异;企业所在地市场化程度和职工维权环境也会显著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阔 曲植 陶云清
本文利用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劳动保护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金融资产投资水平。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企业出于预防动机通过增持短期金融资产以补足流动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国有企业和所处地区税收征管力度强的企业,《社会保险法》实施对其持有金融资产的诱导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出于预防性储蓄目的从事的金融资产投资,并未兼顾金融资产投资效率。本文认为在实施劳动保护措施的同时,应当注意警惕企业过度配置金融资产,提高决策能力。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阔 曲植 陶云清
本文利用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劳动保护对企业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企业金融资产投资水平。机制检验表明,《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加剧了企业的融资约束,企业出于预防动机通过增持短期金融资产以补足流动性。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国有企业和所处地区税收征管力度强的企业,《社会保险法》实施对其持有金融资产的诱导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出于预防性储蓄目的从事的金融资产投资,并未兼顾金融资产投资效率。本文认为在实施劳动保护措施的同时,应当注意警惕企业过度配置金融资产,提高决策能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冯祥武
作为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法,《社会保险法》对我国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作出了系统性安排和原则规定。本文从立法技术、理念、策略等方面分析梳理了社会保险法的制度创新与不足之处。
关键词:
社会法 社会保险法 制度创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徐怡哲
2010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称《社会保险法》),并定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社会保险法》是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第一部基本大法,涉及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逸飞 孙康 李静
本文基于2007-2015年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数据集,将2011年颁布实施的《社会保险法》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了劳动力保护影响企业创新的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会通过创新激励效应倒逼企业创新水平不断提升。在经过替换被解释变量、平行趋势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考虑到创新行为的不可逆和不确定性特征,劳动力成本上升会推动企业调整研发要素的结构配置,在创新资本投入方面,企业更多增加对产学研的创新投入,不仅有利于企业控制研发失败的风险,更有利于企业在研发过程中借助科研机构扬长避短,进而提升企业创新。同时,出于降成本、控风险的考虑,企业也会主动减少自主式研发创新投入。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对融资能力较强、水平治理能力较高、企业家认知能力较强和大中型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更强。在劳动保护日益加强的背景下,本文为劳动力保护能通过倒逼式促进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费平
《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十年来,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对《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十年来社保经办服务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了社保经办服务建设的相关经验,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最后,就完善社会保险经办的法律条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社保经办服务 社会保险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守文 马佳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已实施,它对于规范保险行为,保护被保险人和保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国家对保险业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市场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最直接具体地体现在人保公司的改革上。 影响之一:将人保公司推向了市场。 在《保险法》未颁布之前,要说人保还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中赋予人保的几项特权:即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保险活动和行使再保险职能;只允许人保经营法定保险等。正是这些所谓特权,使得人保多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翁仁木
《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进程中重要里程碑事件,有力推动了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在法治化轨道上健康发展。《社会保险法》实施十周年来,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保障人群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制度运行平稳,充分发挥了保障工伤职工权益、化解用人单位风险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法律实施,有关先行支付、第三人责任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竞合、基金支付范围以及用人单位工伤责任分配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在我国新就业形态大量出现、国家机构改革等新形势下,工伤保险制度需要有新的变革,也要求修订《社会保险法》给予支持。基于制度实践,建议《社会保险法》未来应当更加聚焦制度发展指导原则,修改统一与《工伤保险条例》表述一致,并调整完善相关条款内容。
关键词:
工伤保险 法制建设 社会保险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