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2)
- 2023(8892)
- 2022(7671)
- 2021(7059)
- 2020(5704)
- 2019(12947)
- 2018(12606)
- 2017(22905)
- 2016(12409)
- 2015(13958)
- 2014(14048)
- 2013(14079)
- 2012(13634)
- 2011(12584)
- 2010(12855)
- 2009(12086)
- 2008(12064)
- 2007(10891)
- 2006(9876)
- 2005(9317)
- 学科
- 济(58281)
- 经济(58129)
- 业(32610)
- 管理(30884)
- 企(24302)
- 企业(24302)
- 中国(23446)
- 地方(18738)
- 方法(18659)
- 农(17283)
- 业经(15378)
- 数学(14274)
- 数学方法(14111)
- 银(13688)
- 银行(13667)
- 行(13223)
- 融(12911)
- 金融(12910)
- 财(12444)
- 制(12349)
- 农业(11489)
- 险(11112)
- 保险(11020)
- 发(10295)
- 地方经济(10261)
- 和(10222)
- 贸(9916)
- 贸易(9904)
- 学(9892)
- 理论(9764)
- 机构
- 学院(174778)
- 大学(173340)
- 济(74319)
- 经济(72625)
- 研究(67549)
- 管理(63107)
- 中国(57094)
- 理学(51180)
- 理学院(50493)
- 管理学(49643)
- 管理学院(49295)
- 科学(39183)
- 京(38869)
- 财(37840)
- 所(34918)
- 中心(31655)
- 研究所(30857)
- 农(30444)
- 江(28781)
- 财经(27820)
- 北京(25992)
- 经(25141)
- 范(24838)
- 师范(24622)
- 院(24069)
- 州(23642)
- 农业(23286)
- 业大(23045)
- 省(22227)
- 经济学(22145)
- 基金
- 项目(106142)
- 科学(82907)
- 研究(80500)
- 基金(74819)
- 家(64579)
- 国家(63936)
- 科学基金(53947)
- 社会(52747)
- 社会科(48720)
- 社会科学(48705)
- 省(41813)
- 基金项目(38580)
- 教育(35891)
- 划(35479)
- 编号(33190)
- 自然(32330)
- 自然科(31521)
- 自然科学(31510)
- 自然科学基金(30931)
- 资助(30844)
- 发(28577)
- 成果(28129)
- 重点(24406)
- 课题(24188)
- 部(23280)
- 发展(23140)
- 展(22745)
- 创(21554)
- 国家社会(21027)
- 性(20814)
共检索到306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翁仁木
《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是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发展进程中重要里程碑事件,有力推动了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在法治化轨道上健康发展。《社会保险法》实施十周年来,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体系逐步完善,保障人群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制度运行平稳,充分发挥了保障工伤职工权益、化解用人单位风险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法律实施,有关先行支付、第三人责任赔偿和工伤保险赔偿竞合、基金支付范围以及用人单位工伤责任分配等问题也日渐突出。在我国新就业形态大量出现、国家机构改革等新形势下,工伤保险制度需要有新的变革,也要求修订《社会保险法》给予支持。基于制度实践,建议《社会保险法》未来应当更加聚焦制度发展指导原则,修改统一与《工伤保险条例》表述一致,并调整完善相关条款内容。
关键词:
工伤保险 法制建设 社会保险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费平
《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十年来,社会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取得了重大突破。本文对《社会保险法》贯彻落实十年来社保经办服务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了社保经办服务建设的相关经验,同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最后,就完善社会保险经办的法律条文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社保经办服务 社会保险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华迎放
本文在回顾社会保险法实施十周年来城乡居保制度建设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总结了城乡居保制度建设经验,指出了现行社会保险法针对城乡居保制度在立法层面存在的包括规定过于原则、条款不适合城乡居民、内容相对缺失等问题,分析了制度面临的形势,并提出了在修法时增加城乡居保制度专章、对待遇确定进行明确,明确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完善相关机制等方面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
城乡居保 立法 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力毅
虽然两岸在构建强制汽车责任保险制度时都宣称要以车祸事故受害人的利益保护为制度设计的主要出发点,但相较于台湾地区"强制汽车责任保险法"通过编织天衣无缝的保险法律网、构建完善的保险保障模式、赋予受害人直接请求权以努力实现受害人利益保护的最大化,大陆《交强险条例》的许多相应规定却仍按照任意责任保险的模式予以设计,其实并未真正落实受害人保护的精神。此外为使受害人的损害尽快得到填补,两岸都在原有责任保险的框架中融入了一些无过失保险的因素,但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故而以《交强险条例》实施已届十年为契机,通过参酌台湾地区强制汽车责任保险的成熟经验,我们可知大陆有关交强险的诸多具体规则乃至整体框架设计其实都存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宪华
由于理论研究滞后、渐进式立法等因素影响,工伤保险保障范围明显受到劳动法相关理论和制度的强力制约。本应纳入保障范围的人员,受劳动法上劳动关系制约未予保护;本应通过行政程序即可解决的事实争议,要先进行劳动争议之民事程序,后接行政程序,甚至再接民事程序;本要透过保险法律关系体现社会保险属性,权利人身份却至今未明。滞后的理论不能发挥相应指导作用,必须依据工伤保险的社会保险属性进行调整;要明确其社会风险理论基础、承认其雇员认定要件和扩张其保护客体等,彰显其社会保险属性后,再通过保险人、被保险人、保护情形和因果关系等要件的矫正,对工伤保险相关制度进行相关的废、改、立。
关键词:
工伤保险 社会保险 劳动关系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徐怡哲
2010年10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称《社会保险法》),并定于201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社会保险法》是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第一部基本大法,涉及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飞 黄瑾 罗靓溪
社会保险缴费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机制。2011年7月颁布的《社会保险法》增加了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使企业面临更高的用工成本和更低的自由现金流水平,迫使其在财务压力和投资效率之间寻找平衡点并调整投资决策。基于200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社会保险缴费增加提高了企业劳动力雇佣成本,减少企业可支配现金流,降低企业投资水平;但同时也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审慎投资决策,进而提升企业的投资效率。在竞争度较高的行业、注册地在东部以及融资约束程度较高时这种效应更为显著,原因在于这些企业更加敏锐地感受到社会保险缴费增加带来的财务压力。因此,社会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企业投资行为来达到资源分配和经济调控的目的。在此制度背景下,中国要持续推动减税降费改革措施,有针对性地实施补助政策,以鼓励企业稳定投资,提高投资效率;同时还应采取相应措施以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裘宗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开的、公正的、公平的风险经济,也是法制经济。依据《会计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的会计事务进行有效管理。是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的客观要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朝才 李天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发展又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基础,因而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07—2016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法实施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该法实施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且这种正向影响长期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该法实施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行业、社会保险实际缴费率低、初创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创新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显示,该法实施强化了对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的监管和对劳动力雇佣的保护,劳动力成本随之上升,企业有动机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抵御利润下降的风险,进而可以激励企业使用相对价格较低的资本要素替代劳动力,“倒逼”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丰富了评估该法的实施效果领域的文献,对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完善社会保险激励补偿机制方面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文华
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迁,从"企业保险"华丽转身为"三位一体"的"社会保险",在制度体系、待遇支付标准和参保范围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制度设计不合理、维权道路漫长以及制度体系发展失衡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工伤保险领域的困境,需要完善制度体系,坚持公平正义的立法原则。与此同时,要加强公民道德素养建设;要预防、康复与待遇补偿协同发展,使预防和康复工作落地;要明确主体责任,畅通维权渠道。
关键词:
工伤保险 社会保障 公平正义 工伤待遇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定富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三十年来,保险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保险业务发展快、发展好。保险业的三十年是不断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三十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是保险业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改革的深入推进是保险业大发展的不竭动力;对外开放为保险业的大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现代保险监管不断完善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新形势要求保险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遵循保险业的经营规律;切实保护好保险消费者利益;高度重视风险防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余秉坚
今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实施10周年。对会计工作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日子。因为,它是我国会计工作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工作进入了一个更加重视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同斌 刘文龙 付婷婷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研究中国社保征管制度改革与要素收入份额变动之间的关系,对于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社保征管力度加强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发现,增强社保征管力度显著提高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原因在于社保和薪酬福利增进产生的“收入效应”十分显著,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要素“替代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社会保险法》实施和社保征收机构变更叠加引起的社保征管力度“加码”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强,降低企业社保费率也有助于充分发挥社保“严征管”在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中的推动效应。通过合理评估社保征管制度改革产生的要素收入分配效应及厘清其作用机理,能够为精准提升社保征管效率和有效缩小收入差距提供新的现实证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邢会强
我国社会保险的"费改税",在立法层级上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社会保险税法",而不能再像以前税法制定时的通常做法那样由国务院制定"社会保险税暂行条例"。我国制定"社会保险税法"的同时,《社会保险法》的相关条文以及我国现有的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也应同时予以修订。鉴于社会保险税的特殊性,相关的税法理论也应予以拓展,如传统的税收法定原则应发展为"税收动态法定原则",应变通税收的无偿性特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向楠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WTO,保险业迎来了对外开放的新时期。在入世十周年之际,研究在华外资保险公司的母国构成、区位布局(分区域和城市)和业务结构情况,区分产险业和寿险业,并将中资和外资保险公司进行比较。首先对丰富的数据资料进行简明直观的统计描述和相关分析,进而结合经济理论和产业实践,解释和评价外资保险公司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的诸多特征及其市场影响。最后是几点启示和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