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52)
2023(3307)
2022(2897)
2021(2920)
2020(2420)
2019(5405)
2018(5573)
2017(9832)
2016(5893)
2015(7010)
2014(7601)
2013(7103)
2012(6910)
2011(5970)
2010(6266)
2009(5826)
2008(6242)
2007(6119)
2006(5342)
2005(4918)
作者
(17373)
(14285)
(14032)
(13479)
(9152)
(7014)
(6690)
(5567)
(5504)
(5401)
(4989)
(4787)
(4681)
(4576)
(4535)
(4418)
(4183)
(4183)
(4158)
(4096)
(3758)
(3581)
(3470)
(3469)
(3347)
(3285)
(3187)
(3107)
(3002)
(2965)
学科
(18236)
经济(18202)
管理(16574)
(13762)
(13096)
企业(13096)
理论(7300)
方法(7044)
中国(6593)
教育(6158)
(5853)
(5752)
(5648)
业经(5572)
(5267)
教学(5203)
(4673)
地方(4202)
数学(4071)
(3901)
数学方法(3885)
财务(3885)
财务管理(3858)
文化(3780)
(3756)
银行(3747)
(3653)
贸易(3647)
企业财务(3567)
农业(3529)
机构
学院(83026)
大学(81361)
研究(25903)
管理(25790)
(24086)
经济(23076)
中国(21484)
理学(20541)
理学院(20205)
管理学(19521)
管理学院(19354)
(18632)
科学(17209)
(15839)
(14445)
(14019)
(13813)
师范(13662)
(13129)
(12936)
中心(12917)
技术(12148)
北京(12061)
研究所(12052)
业大(10893)
(10601)
师范大学(10522)
职业(10477)
财经(10402)
农业(9998)
基金
项目(43974)
研究(35127)
科学(32216)
基金(27553)
(23356)
国家(23029)
(18795)
社会(18759)
科学基金(18759)
教育(17751)
社会科(17382)
社会科学(17377)
编号(17110)
成果(16011)
(15098)
基金项目(13931)
课题(12456)
资助(12108)
自然(11517)
自然科(11220)
自然科学(11218)
(11179)
自然科学基金(10993)
项目编号(10390)
重点(10027)
(9697)
(9127)
大学(9072)
(8756)
(8605)
期刊
(37274)
经济(37274)
研究(26849)
中国(24100)
教育(19445)
学报(14434)
(13915)
(12894)
科学(11726)
管理(11465)
大学(11073)
学学(9877)
技术(9144)
图书(8383)
农业(8360)
(8229)
金融(8229)
书馆(6530)
图书馆(6530)
业经(6393)
职业(5574)
(5563)
财经(5439)
(5113)
论坛(5113)
(4814)
财会(4790)
经济研究(4552)
(4479)
问题(4416)
共检索到144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淑平  
《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妙语集萃,语言精练,其中许多经典语句已转化为成语。《礼记》中的成语虽在其篇目中分布不均,但其数量可观,《礼记》中蕴藏的礼文化通过成语这一特殊载体得以延续至今。通过《礼记》中这些体现礼文化的成语,我们既能了解先人对礼的认识,以及先人在生活中对礼的践行,也能汲取其中的精神力量,丰富精神生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于超  
上古教民,乐教为本。因乐声变化多、感人深且易,其效最捷。《礼记·乐记》集儒家乐论大成,汲取了汉以前音乐思想的精华。《乐记》由"心物交感"解乐之所由生;声、音、乐三者由微而著,各与情融,与心通,解乐之构成。孔子有言"成于乐",《乐记》以"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将"成于乐"之"成"具体化。《乐记》阐明:敦和之乐与礼相济,情理交融,涵养人之相亲相敬;敦和之乐以仁为本,将乐的本质与人的仁者之心自然贯通。敦和之乐立于礼、依于仁,则势必达于"诚",收内尽其性、外与物谐之功。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敏俐  
《礼记·礼运》是儒家礼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篇,它以孔子与言偃对话的方式,详细阐述了礼的起源、礼的本质和礼的价值。孔子认为礼的产生源自于大同社会的破坏,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法则,它源于最初的食品献祭,来自于自然,是人的生存需要,所依据的是天理和人情,是道与义的统一,故礼与义二者相辅相成,这也是礼之价值所在,是人类社会重新回归“大同世界”的基本途径。它是先秦儒家对“礼”的认识的最为系统的理论阐述,以此文为纲,可以深入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礼学思想及其精髓,也为当下我们重新认识中国儒家思想体系提供了重要基础。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金波  
内容庞杂、作者众多、版本不同、解读各异的先秦典章制度及儒家思想汇编《礼记》,经过其漫长的成书及文献整理、流传、研究后,不仅成为一部积累起来多科性的学术史,也成为反映我国秦汉以前社会现实的一部社会生活史。在其文献研究上,较多地进行了对《礼记》的整体注释与校勘、对《礼记》礼制的综合研究、对《礼记》版本的文献研究和对《礼记》一书所涉及的诸多方面的具体内容的阐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曾晓梅  毛远明  
阮元校《十三经注疏》,于《礼记正义》大量采用南宋卫湜《礼记集说》的材料,由于版本的判定和使用犯了重要错误,使得大量校勘记条目与卫湜《礼记集说》原文事实不符,所采材料不可靠。通过对卫湜《礼记集说》版本源流的清理,比勘宋郡斋本、明影钞宋本、清通志堂经解本、《四库全书》本各版本,发现阮元所用《礼记集说》的版本非宋本,而是经过重大改动的通志堂经解本。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陆敏珍  
黄震在学问上的博醇,他对朱学的继承、修正大略已成为目前学界的共识。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共识事实上形成的时间相对较晚。给黄震冠以朱学门人的标签,对于梳理其学术的脉络、清厘其思想的畛域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思想的复杂性很难以一种概括和类型化的方式来说明。黄震在礼学与礼书的主张与去取上,与朱熹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在礼理交互的思想背景下,如果依然执着于朱学门人的立场,用朱学传人这一标签来解读黄震,这一看似可靠的、清晰的捷径事实上简化了人们对黄震的认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于述胜  
儒者之学乃"意义—感通"之学,它以生成和丰富人的意义世界为旨归,以物我感通为根本机制。此学非以知识为本,而以情意为本。《礼记·大学》作为先秦儒家教育观的系统表达,集中体现了以情意为本之理念。所谓"止于至善",说到底即依止于亲亲之家。"八条目"让情意贯穿始终,可以"亲亲为意义生成之根""修身为意义传达之根"二语括之。以情意为本昭示着:意义、价值之理乃"情理"而非"物理","情理"需因情以见理、通情以达理,有情斯有理而无情必无理。此理亦可推之于学术研究者的文化认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建  
五月,是鲜花的海洋五月,是职业教育多彩的乐章五月的"职业教育活动周"向全社会开放啊五月,我们为职教放声歌唱你看,职业教育活动周大幕徐徐拉开…‥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继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为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批示以来,职业教育发展正稳步走向明媚的春天。追忆2015年的5月,李克强总理为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做出批示。特别是国务院决定在每年5月第二周设立"职业教育活动周"(以下简称活动周),这是贯彻落实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大鹏  
《礼仪中的美术》一书围绕"礼仪美术"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礼仪中的美术》分上下两卷,共四部分,包括史前至先秦美术、汉代美术、中古佛教与道教美术及古代美术沿革。书后附有访谈录、论文出处。书中插配古代美术品照片、拓片、线图、地图等图像600余帧。上卷中,作者重点对史前至先秦美术考古和汉代美术进行了分析。在史前至先秦美术考古方面,首先描述了东夷艺术中的鸟图像,然后从地形变化和地理分布考察了山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肖桐  
礼制对建筑文化的影响肖桐如梦令建筑合乎礼制,溯源自古如是。周朝定规章,《三礼》①流传后世。后世,后世,代代追求瑰丽。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栖居之所,随着物质文明的进一)长,又形成了一套礼制。而礼制对建筑又产生着影啊,形成丁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风格。《周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建富  
中国传统社会之国家治理、社会管理其核心即为"礼",以至于经过儒家的不断倡导和统治者的大力推进,"礼"被尊之为"礼教"。礼教既不同于宗教形式,也无法律的名义,是一种道德哲学,它是伦理与政治的产物。历经2000多年的演进,礼教架构了整个中国的价值体系,架构了整个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循之以"礼",尊之以"礼",可以说礼教已成为中国无形中的"国教"。礼——在中国农耕自然经济传统社会,构建了一种国家管理、社会运行的基本"秩序"。由此,中国社会也可称之为"礼教社会"。"礼"之于中国,实为国家政权运行、交接,中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松柏  
通过对陕西关中解放前、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后三个时期丧葬礼俗的葬前礼俗、葬礼、葬后服丧之礼的简要描述 ,探讨了丧葬礼俗的沿革及规律。同时通过对陕西关中传统丧葬礼俗细节的考察 ,阐述了这种丧葬礼俗的文化特征及功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艾红玲  陈戍国  
荒礼是我国古代社会礼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先秦时期已多有举行。据史料记载,先秦荒礼大致有祷神、变礼、减缮减用以及提供财物赒补等几种表现形式。在灾荒之年举行荒礼,不仅可以起到安抚民心、维护社会安定的作用,同时也有效地节省了财物,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因此,先秦以后,荒礼仍被社会各阶层所重视。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闫秀丽  
2011年下半年,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的部署,为巩固和扩大行业创先争优机制建设成果,展示行业良好形象,激励广大从业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决定开展"十大类岗位能手"评选活动。其中,对新业务拓展岗位能手的评选,将在地方协会审核推荐的基础上,由中注协现场决赛的方式进行评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苏叶兰  詹莎  
在涉外商务中,商务礼仪起着重要的润滑和促进作用。要卓有成效地开展涉外商务活动,必须掌握涉外礼仪知识,遵循礼仪规范,注重规避不合礼仪的言行,而交谈礼仪和馈赠礼仪是涉外礼仪的重要方面。娴熟的谈话技巧、适度的礼仪馈赠,有助于涉外商务活动取得成功。本文主要对商务礼仪中的交谈与馈赠礼仪及商务礼仪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论述:首先,商务礼仪的交谈应注意交谈的态度、称呼的使用与内容的选择。其次,商务礼仪中的馈赠礼仪要注意礼品的挑选、馈赠的方法以及礼品的接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