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77)
- 2023(9819)
- 2022(8158)
- 2021(7262)
- 2020(5738)
- 2019(12842)
- 2018(12421)
- 2017(23245)
- 2016(12326)
- 2015(13619)
- 2014(13809)
- 2013(13812)
- 2012(13404)
- 2011(12745)
- 2010(13120)
- 2009(12080)
- 2008(11691)
- 2007(10590)
- 2006(9824)
- 2005(9392)
- 学科
- 济(78475)
- 经济(78419)
- 管理(33611)
- 业(29310)
- 地方(25796)
- 中国(22543)
- 企(21525)
- 企业(21525)
- 方法(20807)
- 数学(17660)
- 数学方法(17537)
- 农(16817)
- 地方经济(16303)
- 业经(16124)
- 学(14427)
- 农业(12313)
- 发(12057)
- 融(11881)
- 金融(11880)
- 环境(11525)
- 银(10859)
- 银行(10849)
- 行(10685)
- 贸(10516)
- 制(10508)
- 贸易(10505)
- 财(10172)
- 易(9997)
- 和(9821)
- 技术(9615)
- 机构
- 学院(188738)
- 大学(187451)
- 济(89408)
- 经济(87643)
- 研究(74906)
- 管理(67888)
- 理学(56606)
- 中国(56401)
- 理学院(55834)
- 管理学(55074)
- 管理学院(54696)
- 科学(43151)
- 京(41256)
- 所(38462)
- 财(37719)
- 研究所(34447)
- 中心(32754)
- 江(30103)
- 财经(29196)
- 经济学(28589)
- 农(28160)
- 范(27963)
- 师范(27738)
- 北京(26941)
- 院(26873)
- 经(26308)
- 经济学院(25298)
- 州(24366)
- 业大(23353)
- 科学院(22843)
- 基金
- 项目(117679)
- 科学(93697)
- 研究(89432)
- 基金(84042)
- 家(72695)
- 国家(72086)
- 科学基金(61392)
- 社会(59161)
- 社会科(56286)
- 社会科学(56277)
- 省(46457)
- 基金项目(43824)
- 教育(39612)
- 划(38671)
- 编号(36313)
- 自然(35901)
- 自然科(35026)
- 自然科学(35020)
- 自然科学基金(34372)
- 资助(33625)
- 发(32739)
- 成果(30389)
- 重点(27186)
- 发展(27035)
- 展(26592)
- 课题(26005)
- 部(25561)
- 国家社会(25059)
- 创(24130)
- 创新(22698)
共检索到312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昌标
<正>知识正向促进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而知识在不停流动,传递着创新的信息。宁波大学商学院王腾飞博士发现知识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隐形壁垒,而且结合中国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论证。21世纪,伴随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化:产业的生产和研发活动具有高度可分解性和组合性特征;生产端和消费端之间的交互关系越发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信息、劳动力、资本、商品和服务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现象愈加普遍。然而,在这样一个各要素富有流动性的数字经济时代,现实世界中的知识跨区域流动仍然呈现出一种非均衡状态,这与传统区域创新学派的地理邻近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悖论。事实上,地理邻近并非是创新合作和知识学习的充分必要条件。伴随着工业经济时代向数字经济时代的过渡,社会文化、制度和认知等地方情景因素对知识流动的影响愈加突出,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区域和产业的发展逻辑:数字经济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显著强化了“时空压缩”效应,同时在地方情景差异性(即社会文化、制度和技术基础等表征地方场所性相关因素的差异)影响下导致知识流动表现出多区位特征(即知识流动同时存在于邻近区域和远距离区域间),从而使得空间交互关系更加依赖于知识关联性。这种空间关系的变化将赋予那些具有较强知识关联,抑或深度参与创新网络的区域节点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建浩 赵子乐
技术差异是地区间贫富差距的核心表征,理解技术扩散的深层障碍是有效推行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的前提。本文利用方言数据测度文化差异,基于中国代表性城市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和广州作为技术前沿,各个城市与技术前沿的相对方言距离对技术差距有显著影响,表明文化差异阻碍了技术从前沿地区向其他地区扩散,并且制度是这一过程的重要中介变量,即文化差异通过阻碍制度传播进而阻碍了技术扩散。进一步考察技术扩散壁垒的异质性,发现在同等条件下,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外来移民人口比例、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能削弱文化差异的阻碍效应;清末开埠通商、西方传教以及近代工业发展等早期对外开放和采用新技术的历史经验,同样有助于削弱文化差异这一技术扩散的隐形壁垒。
关键词:
方言 文化差异 制度 技术扩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建浩 赵子乐
技术差异是地区间贫富差距的核心表征,理解技术扩散的深层障碍是有效推行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的前提。本文利用方言数据测度文化差异,基于中国代表性城市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以上海和广州作为技术前沿,各个城市与技术前沿的相对方言距离对技术差距有显著影响,表明文化差异阻碍了技术从前沿地区向其他地区扩散,并且制度是这一过程的重要中介变量,即文化差异通过阻碍制度传播进而阻碍了技术扩散。进一步考察技术扩散壁垒的异质性,发现在同等条件下,更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更高的外来移民人口比例、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能削弱文化差异的阻碍效
关键词:
方言 文化差异 制度 技术扩散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治栋 丁丹丹
采用2007—2018年25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壁垒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倒“U”形特征。机制检验发现,贸易壁垒通过要素流动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壁垒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倒“U”形特征。
关键词:
贸易壁垒 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素流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灵 冯荣凯 蔡冬冬
基于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数据构建具有方向性的时变人口流动权重矩阵与空间马尔科夫链,实证分析人口流动对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动态演进。研究表明:人口流动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人力资本发挥显著性中间作用;各区域内部存在显著性俱乐部收敛;按水平分组内流动人口作用显著,地域分组内不显著。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巫瑞 李飚 原上伟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我国在当下推动经济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运用基准回归、异质性检验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地区差异,对西部影响最大,中部影响最小,而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又受到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不同地区差异分别提出建议,从而促进持续更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为数字经济提供良好环境,以期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本刊
<正>编者按: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桔 郑红玲
文章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标准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运用TOPSIS分析方法对我国2013—2017年30个省份及五个区域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泰尔指数对高质量发展差异进行测算与分解;最后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五个维度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我国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差异变大,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中部地区增速最快,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特征相似,西南地区发展水平较低。各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五个维度对于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不同,创新和协调因素产生了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国歌 邓峰 王一飞 向仙虹
文章在测度数字经济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在空间上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该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通过偏微分分解发现,在科研人员溢出空间权重矩阵下,直接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并不明显,而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在科研资本溢出空间权重矩阵下,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U”型影响,而直接效应的影响不显著。拓展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U”型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明 王卫
作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体系,区域经济是物质财富生产过程的重要地域空间体现。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已形成“以点辐块,以块带面”的多层战略布局,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锁钥。为此,必须深刻领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与目标要求,创新发展思路和举措。在飞地经济区域合作模式下,受托主体通过要素投入、利益分享及动态博弈,可实现利益主体帕累托最优,契合新发展格局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飞地经济以跨区协同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为统领、以生产布局优化重塑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体系为架构、以绿色创新驱动经济增量创新发展和存量转型升级为动能、以利益分享改革破除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为保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战略有机结合,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申雅琛 吴睿
目前,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辐射范围和影响深度前所未有。但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间的数字鸿沟也不容忽视。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6-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来测度相关指标体系,通过基准回归分析、区域异质性检验、稳健性检验来分析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间差异,探索弥合不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差异的优化路径,并据此提出不同区域发展数字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区域异质性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雪梅 李维静
基于政策协同视角,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气候政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候政策协同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当气候政策协同水平高于7.9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开始凸显;气候政策协同水平对中西部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U”型影响,而对东部地区作用不显著;后巴黎时代气候政策协同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愈发显著。因此,要加强气候政策顶层设计,实现自上而下纵向协同;要利用政治优势和体制基础,加强政策主体横向协同;要建立跨区域、跨部门协调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充分流动,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振华 刘翘楚 江金启
基于中国282个城市面板数据,将交通可达性纳入产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影响的非线性框架,分别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验证三者间的逻辑关系。结果发现:制造业集聚和服务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有非线性影响;产业集聚的外部性表现为拥挤效应;交通可达性在产业集聚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交通可达性提高会放大产业集聚的负外部性进而降低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因此,政府在尝试释放和扩大产业集聚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外部性时,应该充分考虑交通可达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茂钦 刘晨希
区域协调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推进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背景下,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需要区域经济法治予以因应。在软硬法混合治理结构下,区域经济法治可以保障区域发展中空间正义的实现。从区域经济法治的实践来看,当前区域经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及失位,阻碍了法治功能的有效发挥。基于“规则-机制”的分析框架,我国需要加快制定区域经济基本法,完善区域协同立法机制,实现区域经济立法横纵协调;完善“中央-地方”区域经济执法规则体系,强化区域执法协同机制,促进区域经济执法协同常态化;完善“程序-组织”区域经济司法规则体系,深化区域司法协同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司法资源协调整合;完善区域经济法治文化建设规则体系及协同培育机制,助推区域经济法治观念培育;同时,建立健全区域经济法治绩效评估机制,推动区域经济法治可持续发展,以高质量的区域经济法治体系促进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燕芳 张淑惠
文章基于环渤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2000—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薪酬水平、异质型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全样本、环渤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范围内提高薪酬水平均可促进区域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本产生了正向的中介效应;进一步考虑人力资本异质性发现,高级人力资本在薪酬水平影响两个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皆发挥了积极的中介作用,但初级和中级人力资本在两个区域中发挥中介作用的方式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