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6)
- 2023(17893)
- 2022(15171)
- 2021(14152)
- 2020(11675)
- 2019(26547)
- 2018(26473)
- 2017(50587)
- 2016(27645)
- 2015(31134)
- 2014(31368)
- 2013(31145)
- 2012(28701)
- 2011(25932)
- 2010(26312)
- 2009(24390)
- 2008(24170)
- 2007(21924)
- 2006(19765)
- 2005(17819)
- 学科
- 济(117674)
- 经济(117534)
- 业(103103)
- 管理(87504)
- 企(83996)
- 企业(83996)
- 农(49464)
- 方法(46287)
- 数学(36189)
- 数学方法(35808)
- 业经(35767)
- 农业(33187)
- 中国(33121)
- 财(32544)
- 地方(27547)
- 制(23830)
- 务(22726)
- 财务(22648)
- 财务管理(22607)
- 学(22092)
- 技术(22062)
- 理论(21691)
- 企业财务(21382)
- 和(20804)
- 贸(20597)
- 贸易(20579)
- 易(19935)
- 策(18620)
- 银(18230)
- 银行(18185)
- 机构
- 学院(398990)
- 大学(392538)
- 济(160034)
- 管理(159059)
- 经济(156481)
- 理学(135786)
- 理学院(134329)
- 管理学(132307)
- 研究(131742)
- 管理学院(131578)
- 中国(102732)
- 京(84820)
- 科学(80558)
- 农(75184)
- 财(73726)
- 所(66756)
- 江(62929)
- 业大(61425)
- 中心(60881)
- 研究所(59857)
- 财经(57732)
- 农业(57493)
- 北京(53743)
- 范(52796)
- 师范(52342)
- 经(52265)
- 州(50816)
- 院(47363)
- 经济学(45751)
- 省(42959)
- 基金
- 项目(259410)
- 科学(203661)
- 研究(195752)
- 基金(184975)
- 家(159320)
- 国家(157750)
- 科学基金(136205)
- 社会(122156)
- 社会科(115309)
- 社会科学(115278)
- 省(104290)
- 基金项目(98528)
- 教育(88666)
- 自然(86714)
- 划(85232)
- 自然科(84643)
- 自然科学(84626)
- 编号(83172)
- 自然科学基金(83123)
- 资助(74883)
- 成果(67184)
- 发(58994)
- 重点(57238)
- 课题(56564)
- 部(56332)
- 创(55407)
- 创新(51086)
- 项目编号(49637)
- 国家社会(49088)
- 业(48617)
- 期刊
- 济(193065)
- 经济(193065)
- 研究(119840)
- 中国(84587)
- 农(74355)
- 管理(61097)
- 学报(59503)
- 财(58418)
- 科学(56499)
- 农业(50252)
- 教育(48237)
- 大学(45919)
- 学学(43059)
- 融(38791)
- 金融(38791)
- 技术(37476)
- 业经(37075)
- 财经(27827)
- 经济研究(27476)
- 业(26042)
- 问题(25298)
- 经(23833)
- 图书(21687)
- 技术经济(21186)
- 现代(19605)
- 版(19597)
- 科技(19216)
- 商业(18761)
- 理论(18751)
- 世界(18205)
共检索到613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卓发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荣
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河西归汉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很重视河西,并在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的屯垦经营,河西经济因此有了长足发展。历代王朝对河西进行大规模屯垦经营固然与河西走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为了巩固边防、稳定统治。也就是说,历代王朝对河西的农业经营是消极的、从属于政治形势和军事斗争需要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早在先秦时期,在我国西,北地区就居住着众多的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经常深入中原农耕地区进行骚扰,抢掠,对中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永贵
效益探源──钟祥市发展效益农业调查陈永贵钟祥市是湖北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唯一的效益农业建设试点市。经过两年的精心运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993年全市粮棉渔肉产量和多种经营产值跃入全国百强行列;1994年各项成绩又有新突破,农业总产值、多种经营产值、乡镇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剑光
唐玄宗开天盛世时期,北方经济发展到达唐代的顶峰,而南方的经济也出现了崛起的势头。与唐朝初年相比,至天宝时江南人口增长率高于同期的北方,农业发展需要的人口数初步具备。其时江南兴修的水利工程数量并不少于同时期的北方,尤其是几条海塘的修筑,使海塘内的土地免遭咸潮的侵蚀,大量的土地可以种植庄稼,垦田面积越来越大。开元时,江南的农业生产达到相当高的水准,粮食被大量运往北方。明州及十个新县的析置,江南的开发从内陆走向沿海,开发的大体格局在玄宗时已经定形。江南部分州县城墙的修筑,使城市的物质形态更加完善,城区面积扩大,人口增加,商品经济活跃。江南的手工业,如丝和布纺织、金属铸造业等,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正因为有了开元盛世时南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史之乱后,江南才能有力、快速地替代北方,成为"国用大半"的财赋中心。安史乱后的财赋重心南移,既是偶然的,但同时也是历史的必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陆庆夫
自从汉代开通丝绸之路以后,中亚粟特地区(锡尔河、阿姆河流域)的胡人即一批批循丝绸之路东向来华,朝朝代代,无有止息。即便是16国大动乱时期,仍有大量中亚胡人活跃在丝绸路上。尤其进入唐朝,随着丝绸之路的空前畅通与繁荣,中亚胡人的东徙浪潮益发高涨。史称:“兴胡之旅,岁月相继”(《旧唐书·崔融传》)。在世代来华的胡人中有使节、有僧侣、有艺人,而更多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简小鹰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强调农业推广中服务的公益性和营利性的相互关联,并建立起农业推广服务的运行模式,其有效性在于利益机制的形成,包括对农业推广服务的利益主体界定、政府资源的分配机制、需求与供给关系以及规范农业推广服务交易过程等几个方面。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解书森,陈冰
近两年,我国各地农村劳动力流动出现一个令人注目的趋同现象,即春节过后,广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四川等省、区数量宏大的农村劳动力不约而同地离土离乡,沿着铁路干线,涌入城市寻职。1989年初春百万农民流动大潮,至今令人记忆犹新;1990年初春数十万民工涌入广东,又激起社会微澜。诚然,在政府有力的行政干预和城市寻职无望的事实面前,流动浪潮逐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杨正位
"十三五"规划提出开放发展理念,为把开放的思想化为自觉行动,还需要增强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眼光,增强开放的气度、自觉和自信,再创中华文明的开放盛世。在扩大开放中,既确保自身安全也关注共同安全,动态地谋求更高层次的总体安全。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蔡昌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北周外戚杨坚于公元581年建立的,历二帝,共37年(公元581年—618年),为唐所灭。唐朝是隋太原留守李渊父子起兵建立的政权,历21帝(包括武则天称帝),共290年(公元618年—907年),为后梁所灭。五代为割据北方的政权,始于后梁,相继为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为主要割据于南方的政权,为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荆南、南汉,另加北方的北汉。五代十国攘伐更迭,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单飞跃 范锐敏
农民在当前中国社会具有长期性、贫弱性和规模性特点,农民发展受到客观自然因素和人为制度因素制约,但农民发展能力不足是制约农民发展的关键和瓶颈,表现为农民的社会认识能力不足、社会参与能力不足、分享发展成果能力不足。赋予农民发展权是确保农民发展的关键。农民发展权既是一种抽象的政治理念,也是一项具体的法律权利。在政治理念层面,农民发展权强调农民的主体型发展、权益型发展,将农民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目标之一。在法律权利层面,农民发展权强调农民的发展资格、发展能力、发展机会、发展利益、发展救济得到法律的具体承载和保障。
关键词:
农民主体 农民发展能力 农民发展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双怀
汉唐时期西部地区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完善了水政,而且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关中地区、四川盆地、河套一带、河西走廊等地水利事业尤为发达,并且呈现出鲜明的区域特征。水资源的开发对当时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汉唐时期 西部地区 水利建设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许晓婷 周艺婷 焦俏 刘宇峰
为揭示关中汉唐帝陵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粮食产能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本文从土地利用规模、土地利用强度和粮食产能等方面选取相应指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9—2018年指标值构建数据矩阵,计算土地利用与粮食产能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根据计算结果对土地利用与粮食产能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2009—2018年整体上常用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呈波动下降趋势;(2)2014年后土地利用水平与粮食产能发展水平基本相当,且二者均趋向于稳定发展;(3)土地利用与粮食产能之间的密切关联程度较高且多年相对稳定,尤其是2014年后耦合度均在0.99以上,持续稳定在高水平耦合阶段,二者之间具有高强度的相互依存关系;(4)2009—2018年土地利用和粮食产能的协调发展度均在0.5以下,始终处于失调衰退区间,二者之间协调发展性较低;(5)促进土地利用与粮食产能协调发展可采取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加强耕地用途管制、扩大政府粮食生产投资、给予种粮农民补贴等措施。研究成果可为促进帝陵区土地合理利用、保护耕地、促进粮食生产,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