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83)
- 2023(3084)
- 2022(2608)
- 2021(2410)
- 2020(1998)
- 2019(4276)
- 2018(4319)
- 2017(8007)
- 2016(4554)
- 2015(5341)
- 2014(5476)
- 2013(5281)
- 2012(5138)
- 2011(4432)
- 2010(4533)
- 2009(4467)
- 2008(4828)
- 2007(4582)
- 2006(3896)
- 2005(3582)
- 学科
- 济(15855)
- 经济(15832)
- 管理(13767)
- 企(12267)
- 企业(12267)
- 业(12011)
- 方法(7369)
- 理论(5770)
- 学(5490)
- 业经(4905)
- 中国(4891)
- 财(4731)
- 教育(4652)
- 数学(4572)
- 数学方法(4411)
- 和(4065)
- 文化(3775)
- 农(3669)
- 务(3591)
- 财务(3583)
- 财务管理(3573)
- 制(3391)
- 企业财务(3382)
- 产业(3078)
- 贸(3001)
- 贸易(2998)
- 易(2911)
- 经济理论(2759)
- 教学(2749)
- 策(2717)
- 机构
- 大学(68631)
- 学院(68389)
- 研究(22361)
- 管理(22351)
- 济(20992)
- 经济(20345)
- 理学(18842)
- 理学院(18554)
- 管理学(18012)
- 管理学院(17880)
- 中国(16528)
- 京(15426)
- 科学(15154)
- 所(11881)
- 农(11397)
- 范(11364)
- 江(11294)
- 师范(11244)
- 财(10972)
- 研究所(10628)
- 中心(10243)
- 业大(9907)
- 北京(9775)
- 州(9101)
- 农业(8998)
- 师范大学(8955)
- 技术(8641)
- 财经(8547)
- 院(7802)
- 经(7626)
- 基金
- 项目(41058)
- 科学(31321)
- 研究(30356)
- 基金(28234)
- 家(24706)
- 国家(24420)
- 科学基金(20278)
- 社会(18262)
- 社会科(17043)
- 社会科学(17039)
- 省(16350)
- 教育(14774)
- 基金项目(14296)
- 划(13866)
- 编号(13134)
- 自然(12958)
- 自然科(12653)
- 自然科学(12650)
- 自然科学基金(12429)
- 成果(12174)
- 资助(11718)
- 重点(9495)
- 课题(9364)
- 部(8658)
- 发(8509)
- 项目编号(8496)
- 年(8304)
- 创(8264)
- 性(7924)
- 大学(7860)
共检索到108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海峰
《白鹿原》描写了几乎所有主要人物的婚礼或葬礼。这些婚丧民俗描写,不仅为我们呈现了彼时关中人们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女大男小的婚配需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程式,以及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轻死重生的生命意识,同时也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与可读性,强化了小说的地域特色,为小说带来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白鹿原 婚丧民俗 文化内涵 艺术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齐勇 闫晓从
河北区域的传统文化艺术有着独特的价值:审美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文章认为,作为继承者的当代人在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艺术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发掘它的价值,并利用这些价值优势来推动区域文化艺术乃至经济的大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阳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创作中不可多得的含义深刻的作品,它体现了作者对传统道德文化回归的深切渴望,但同时又流露出作者对传统道德伦理的矛盾心态。小说中田小蛾等女性形象的塑造正是这种矛盾心态的体现,作品一方面表现她们在伦理道德束缚之下的不幸命运,一方面又以传统的道德伦理为准绳来审视和评判她们,使她们成为回归传统、重塑道德的理所当然的牺牲品。
关键词:
《白鹿原》 女性 人物形象 传统文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宝成 陈瑞琳
高校艺术设计教学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以及授课内容上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分析了将民俗艺术融入现代设计教育的必要性,并从师资、课程、学院建设和学生活动四个方面论述了地域民俗艺术融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法。
关键词:
地域民俗 艺术设计 融合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金芊芊
Emoji表情符号是一种可以代替文字的符号,这种符号具有象形化、符号化的特征。它通过再现人类的表情、社会生活中的事物表现了人的情感、文化之"气"。它可以激发观者再创造的想象,引发欣赏者的审美情感。它是一种新兴事物,缺少时间的沉淀,但与中国书法类似,属于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交融的艺术形态。
关键词:
Emoji表情符号 艺术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沛舜 李阳
歌剧《伤逝》是我国歌剧史上第一部抒情歌剧,它在音乐结构、人物设置、心理描绘、交响性效果以及声乐艺术表现力等方面均有创新的意义。本文就这部歌剧的音乐结构、表现形式、场序结构等方面予以了详细的剖析。关于这部歌剧的艺术价值:内容美、形式美、融合了中西方歌剧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包含深刻的思想性等方面也予以了深入的艺术评价。
关键词:
音乐结构、风格 艺术评价,价值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许芸洁
现今电子图书的大量涌现,使纸质图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纸质图书具备独特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并可以给读者带来鲜明的情感体验,因此纸质图书并不会被电子图书所取代,这也充分证明了纸质图书在未来图书馆保存和发展中的必要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璟 喻慧婷
传统民居中的门罩雕饰艺术应用范围最广且不受阶级制约,能够体现屋主的审美特征与生活习惯,在共性之下又具有独具匠心的个性细节。赣东北地区有着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民居,其门罩雕饰有着独特的风格韵味,选取赣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古镇——瑶里,对赣东北地区的传统民居门罩雕饰的艺术特色、文化成因与民俗意义等内容进行采集研究。
关键词:
传统文化 雕饰艺术 历史民居 赣东北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立勋
从内容、意蕴、风格、形式、造型等各方面全面分析了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点,论述了建筑的象征性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及其与建筑的抽象性之间的关联;建筑风格的时代性、民族性的体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建筑形式的和谐美、个性美的构成以及它们在城市建筑设计上的运用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黄红艳
<正>圆明园建筑风格独特、艺术价值丰富,将江南园林的清丽俊秀、柔和优美与北方园林的宏伟壮观、大气磅礴融为一体,形成了集山水、建筑、文化、艺术、植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艺术,因此,圆明园不仅是一座极具艺术氛围和历史文化气息的园林,还是清代皇家文化与封建文明的象征。由何重义和曾昭奋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圆明园园林艺术》一书,从文化和艺术的视角出发,以圆明园为中心介绍了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的总体规划、建筑设计和园林景观,详细分析了清代皇家园林造园技术,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卫戈
丰富多样的民俗艺术资源的形成与特定地域的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主要表现为以县域为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因此,民俗艺术的保护和利用也应强调到县域层面。本文以甘肃县域民俗艺术资源为切入点,研究民俗艺术资源的评估方法、技术指标、实施方案和具体的工作方法,以便科学构建注重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双重保护的文化体系,积极保护原生态民俗艺术品种,合理发展地方特色民俗艺术产业,实现新农村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县域民俗艺术资源 评估 文化保护利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枫 胡希军 陈存友
以湖湘文化为大背景,通过湖湘文化对湖湘书院园林的影响出发,选取湖湘大地久负盛名的岳麓书院为实例,分别对岳麓书院的园林建筑艺术形态内涵和园林景观艺术形态内涵进行阐述和剖析,总结并归纳出岳麓书院园林内在的艺术形态内涵。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段锦云 郁林瀚 洪建娣
传统领导力研究忽视了领导者艺术素养这一重要个体素质对领导力的重要作用。为填补这一理论空缺,本研究对领导者艺术素养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整合。借鉴以往文献与概念,初步探索了领导者艺术素养的概念内涵与测量维度。领导者艺术素养会在组织内部制度与外部环境因素的调节作用下,在个体、人际和组织三个层面发挥作用效果。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领导艺术素养的概念与理论维度,注重从过程与关系视角探讨领导艺术素养的影响因素、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并考虑本土或跨文化因素的作用。
关键词:
领导力 艺术素养 魅力型领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佼佼 郭英之
艺术不仅是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推动着目的地实现新的地方生产,由此引发的旅游艺术地理议题产生了巨大的理论需求,亟待学术探索。文章首先厘清广义与狭义的艺术地理研究,剖析其时空观,提出旅游研究与实践中的艺术地理现象,阐释旅游、艺术、地理三者的逻辑关系,分析旅游艺术地理的内涵,建构包含艺术旅游、旅游艺术,艺术联合旅游促进地方生产的主题框架。在此框架下,文章辨析了艺术旅游(以艺术体验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与旅游艺术(具有艺术性的旅游行为及其衍生品)的概念;厘清旅游艺术的3个主题,即旅游作为艺术行为而产生的地理活动现象、旅游引发的仪式艺术作为一种地理文化现象,以及旅游地图艺术作为一种研究工具;阐述艺术联合旅游对地方生产的促进。最后,文章提出旅游艺术地理研究新趋势,包括基于地方艺术的旅游产业创意开发、旅游及其艺术形式带动地方振兴以及旅游艺术的数字化空间与工具。理论层面,文章一方面为旅游研究引入了一个创新且系统的艺术地理框架,另一方面为艺术地理研究提供了来自旅游领域的重要理论构成;实践层面,文章以艺术为入口,为目的地创造个体体验、创新旅游发展模式、促进地方生产提供参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