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
2023(116)
2022(89)
2021(120)
2020(90)
2019(256)
2018(224)
2017(348)
2016(184)
2015(246)
2014(310)
2013(279)
2012(254)
2011(293)
2010(283)
2009(297)
2008(246)
2007(242)
2006(220)
2005(204)
作者
(788)
(690)
(641)
(611)
(422)
(326)
(314)
(282)
(256)
(242)
(235)
(233)
(230)
(221)
(218)
(213)
(212)
(190)
(184)
(183)
(183)
(166)
(166)
(162)
(154)
(148)
(147)
(140)
(136)
(136)
学科
(814)
经济(812)
管理(643)
(387)
理学(382)
(355)
企业(355)
(344)
理论(333)
方法(297)
中国(288)
教学(243)
地理(235)
教育(235)
业经(214)
管理学(191)
(184)
信息(168)
数学(164)
及其(162)
数学方法(157)
世界(144)
(144)
学法(142)
教学法(142)
技术(138)
学理(133)
学理论(133)
产业(131)
研究(125)
机构
大学(3671)
学院(3539)
研究(1375)
科学(1184)
管理(1154)
(1040)
中国(1014)
理学(998)
经济(997)
(967)
理学院(932)
管理学(888)
(870)
管理学院(865)
研究所(786)
(729)
师范(710)
(684)
北京(652)
(620)
师范大学(612)
中心(600)
技术(550)
农业(542)
业大(539)
(487)
科学院(486)
(473)
教育(463)
(434)
基金
项目(2022)
科学(1532)
基金(1418)
(1293)
国家(1278)
研究(1276)
科学基金(1070)
自然(829)
自然科(818)
自然科学(818)
自然科学基金(799)
(790)
基金项目(732)
教育(725)
(679)
资助(677)
社会(648)
社会科(616)
社会科学(616)
编号(562)
成果(518)
重点(464)
计划(436)
课题(408)
科技(394)
(390)
大学(388)
(382)
(372)
项目编号(366)
期刊
(1533)
经济(1533)
中国(1030)
研究(921)
学报(852)
科学(845)
教育(810)
管理(705)
大学(567)
(532)
学学(479)
(466)
地理(448)
图书(404)
技术(360)
农业(349)
书馆(288)
图书馆(288)
理科(284)
进展(235)
经济地理(230)
业大(208)
(206)
职业(205)
情报(204)
(196)
统计(183)
(177)
论坛(177)
财经(177)
共检索到6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郭晓霞  徐东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素莲  张艳艳  邱红  宋微波  
利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在光镜水平下研究了患"红肉病"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s)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患病文蛤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紊乱,上皮膨大、脱落,鳃、外套膜、消化盲囊等组织发现异常结构及寄生物,如嗜碱性的包涵体、嗜酸性颗粒及寄生性原生动物等。另外,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病蛤在糖含量、磷酸酶活性等方面也有明显变化,表现为消化盲囊、肠等部位吸收细胞内糖含量增加。消化盲囊、消化管各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减弱,碱性磷酸酶活性(AKP)增强。鳃组织ACP活性增强,AKP活性减弱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崔龙波  周雪莹  程敬伟  李永胜  马家好  
应用组织学方法研究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纤毛虫病的病理变化。发现在患病鱼皮肤及鳍表皮下结缔组织及溃烂处、肛门周围组织、肌纤维间、鳃丝内、脑、脊髓、眼球壁及眼球腔内、肝脏、胰腺腺管间、肾脏、脾脏被膜、胃壁、肠壁血管、膀胱壁、性腺周围及性腺内、内脏各器官间结缔组织,以及血液、脑脊液、腹水、胃液及肠液等体液内均存在纤毛虫。主要病理变化出现在有大量纤毛虫寄生的部位,特别是皮肤、鳍、肛门周围、鳃、脑、脊髓、眼球、肝脏、胃壁等处,最终症状为组织淤血、出血,细胞坏死、崩解,大量淋巴细胞增生。但当上述组织中纤毛虫数量较少时,其病理变化并不明显。本研究表明,纤毛虫入侵大菱鲆没有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开毓  彭成卓  金明昌  黄锦炉  
将健康幼鲤360尾设置3个相同平行处理,每个处理用鱼120尾,随机分为四组,分别投以0、0.15、0.30和0.45 mg/kg硒水平的饲料,各试验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粮中硒含量高低呈负相关,其发病率分别为46.7%、33.3%、13.3%和0%,死亡率分别为26.7%、16.7%、6.7%和0%。病鱼出现特征性的"瘦背症"和脊柱弯曲等症状。组织学上最突出的变化表现为营养性肌病、营养性肝病、胰腺的变性、坏死等多器官组织的退行性变化。超微结构上,骨骼肌纤维、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发生溶解,整个线粒体呈囊泡状。硒缺乏幼鲤血液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全  张星耀  梁军  严东辉  刘振宇  
森林病理学是一门应用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研究森林植物病害的发生机制与防控技术的自然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建于19世纪80年代前后,随后的100多年来,森林病理学已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受当代生命学科整体飞速发展的推动和人类社会全球一体化战略背景的影响,当代森林病理学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森林病理学的研究目标兼顾国家经济利益和国家生态安全,具体研究对象包括寡元单纯系统、多元单纯系统和多元复杂系统,研究尺度跨越基因、细胞、组织、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到景观的各个尺度并展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全球一体化研究,研究方法则更加侧重多学科的交叉技术体系,防控策略也不断呈现出新的主题和与自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潘连德  孙玉华  陈辉  许平  
通过对患病和健康施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进行的比较解剖、组织病理学与细胞病理学、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 ,患病施氏鲟无明显的外部症状 ,临床解剖所见肝脏病变严重 :肝淤血、坏死、糜烂。肝组织脂肪变性、水样变性明显 ,肝细胞核浓缩或淡染、变形、核仁裂解 ,内质网扩张 ,线粒体嵴融解、崩解 ,胞浆内大量脂滴和液泡并将细胞器排挤成团。脑组织水样变性致液化性坏死 ,脑细胞胞浆呈液化泡状 ,核变形、浓缩 ,细胞膜融解。肾组织发生局灶性病变 ,病变肾细胞胞浆内有脂滴和液泡 ,核变形、融解 ,线粒体嵴融解、崩解。其它器官、组织、细胞未见病变。研究认为肝组织为原发性、中毒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红霞  蒙海斌  
地理植物病理学的研究进展刘红霞,蒙海斌(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100083)1地理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历史地理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由地理学、植物病理学、气象学等衍生出来的边缘学科。1807年,Humboldt等人提出了地理植物学的概念。他们强调地理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后波  潘金培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常藕琴  石存斌  马红  潘厚军  余德光  吴淑勤  
应用病理组织学和电镜方法,对患疑似淋巴囊肿病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的各器官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患病军曹鱼的皮肤囊肿组织由一些淋巴囊肿细胞集合体组成,这些囊肿细胞排列紧密,直径为10~150μm,细胞呈圆形、锥形不规则状;细胞外有一层厚的囊膜;细胞质内散布有大量的嗜碱性包涵体,且多数集中在细胞的边缘部分;电镜观察到囊肿细胞质中有大量二十面体的病毒粒子,病毒颗粒直径220 nm。据此确认该病为病毒性淋巴囊肿病。其他器官主要组织病理学变化有:在心脏、肝脏、脾脏和头肾中也存在囊肿细胞,心肌纤维水肿;肾间质淋巴细胞增生,巨噬中心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脾淋巴细胞增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俊超  李轩  韩茵  陈吉祥  张晓华  
2007年1月,山东省胶南某养殖场人工养殖的大菱鲆发生严重病害并大批死亡。病鱼的主要症状是体表溃疡,腹腔积液,肠道肿胀,肝脏萎缩,胆囊暗绿色等。从病鱼胆囊中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命名为da3。人工感染试验证实,该菌株对大菱鲆有较强的致病性。对体重为25 g的大菱鲆的半数致死量为每尾鱼2×106CFU。通过细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确定,该病原菌为牙鲆肠弧菌(Vibrio ichthyoenteri)。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病鱼的肝脏、肾脏、脾脏、肠道和脑的微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由此引起的器官功能衰竭可能是病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祝璟琳  柒壮林  李大宇  邹芝英  肖炜  乐贻荣  韩珏  杨弘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别对患海豚链球菌病的罗非鱼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分离的病原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透射电镜负染观察菌体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6~1.0μm,多数呈链状排列。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多组织、器官水肿,出血、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特别是肝、脾、肾和脑分别表现为肝炎,脾炎,间质性肾炎和脑膜炎。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病鱼肝、脾、肾、脑、心肌和骨骼肌等器官的细胞超微结构都有较为严重的破坏,细胞核畸形,染色质浓缩或边集,粗面内质网囊泡化及脱粒,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溶解消失。研究表明,海豚链球菌能造成罗非鱼全身性组织器官病变,致使器官功能障碍,正常生理代谢调节紊乱,最后导致死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国良  金珊  陈惠群  
首次报道了鲈脾肿大症的发病情况。病鱼以脾脏肿大为主要症状,死亡率高达50%以上。对病鱼进行显微镜检查和细菌分离培养,未见寄生虫和病原菌。经电镜检查,在脾、肝等组织中发现大量病毒颗粒。该病毒颗粒为六边形,没有囊膜,衣壳直径180~220nm,认为该病毒属虹彩病毒(Iridoviridae)。细胞病理变化表现为感染细胞肿胀,细胞超微结构破坏,细胞质出现大面积空泡。血细胞中出现大量异形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50%以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鲍绍文  陶万强  田呈明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摄像的方法,对黄栌接种大丽轮枝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系统观察。接种大丽轮枝菌后黄栌不同组织部位受侵染的程度不同,叶部最高(18.83%),而枝条最低(6.72%)。菌丝首先由根的伸长区及成熟区侵入,而后出现在距根尖1~3cm处的皮层薄壁细胞的间隙,接着进入根部的导管内,最终经茎部及枝条的导管到达叶部。大丽轮枝菌主要以菌丝形态存在于木质部导管内,且在导管中不连续出现。在病菌侵染过程中,受侵染黄栌的导管壁、薄壁细胞、皮层细胞增厚并且木质化,髓部、树脂道及其附近的分泌细胞内含物增加,薄壁细胞及木射线内有胶状物出现,导管内部产生胶状物、侵填体等物质,以此缩小导管内径或将导管堵塞...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金铖  刘宇婷  潘连德  杨吉平  
为探究美国鲥鱼内脏结节病的病因病理,本实验从患内脏结节病的美国鲥鱼体内分离出肝、脾和肾等内脏器官组织,通过对病鱼样品H.E染色、马松染色和抗酸杆菌染色,并结合亚显微结构观察对病变组织、细胞以及疑似病原菌进行分析。病鱼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表多处损伤,鳞片下出血,腹部膨大,肛门出血。病理解剖见腹腔内含大量积水,肝、肾和脾脏表面有大量白色结节,肝脏呈深红色,多处破裂出血,肾脏表面附着大量白色纤维样病变,失去原有颜色和结构,脾脏呈深黑色,肠道出血,除此外未见其他器官有结节分布。组织病理分析结果表明:显微结构所见肝、脾和肾器官组织病变为出现肉芽肿,且又大又多。肉芽肿中心由坏死的组织碎片和聚生菌体组成,外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包膜由纤维组织构成。肝脏组织内含大量空泡为脂肪变性;肾组织内肾小管腔破裂分解,肾间质出现大面积组织坏死;脾组织间充斥大量红细胞。其它内脏组织内未见肉芽肿。抗酸染色和亚显微结构观察证实滋生在组织间的细菌为一种短杆菌。由此得出,肝、脾和肾组织由于病原菌感染形成大量肉芽肿继而导致脏器产生大量的结节,最终出现器官功能低下或衰竭导致鱼体死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延刚  徐福南  
对人工感染兔出血症病毒的淋巴-网状器官进行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的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各淋巴-网状器官出现网状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反应性增生的免疫应答反应及淋巴细胞损伤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淋巴滤泡萎缩、出血及局灶性淋巴细胞或网状细胞的坏死。(2)各淋巴-网状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细胞病理效应(CPE),尤以胸腺和圆小囊较明显,初期表现为线粒体肿胀和内质网空泡化,进入濒死期时,表现为淋巴-网状细胞的坏死。(3)该病毒对淋巴-网状细胞有亲嗜性,证明病毒可直接侵害淋巴-网状器官,引起免疫缺陷,从而促使本病的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