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95)
- 2023(1765)
- 2022(1616)
- 2021(1456)
- 2020(1313)
- 2019(2965)
- 2018(2947)
- 2017(5883)
- 2016(3318)
- 2015(3779)
- 2014(3810)
- 2013(3924)
- 2012(3632)
- 2011(3528)
- 2010(3625)
- 2009(3572)
- 2008(3647)
- 2007(3346)
- 2006(3086)
- 2005(2757)
- 学科
- 济(19259)
- 经济(19242)
- 业(12549)
- 管理(11999)
- 企(10111)
- 企业(10111)
- 方法(9566)
- 数学(7973)
- 数学方法(7927)
- 学(4499)
- 农(4448)
- 中国(4248)
- 财(4087)
- 业经(4066)
- 理论(3796)
- 制(3108)
- 农业(3084)
- 地方(3069)
- 贸(3056)
- 贸易(3055)
- 易(2911)
- 和(2723)
- 教育(2642)
- 技术(2569)
- 策(2535)
- 融(2469)
- 金融(2468)
- 体(2410)
- 环境(2408)
- 划(2391)
- 机构
- 大学(59792)
- 学院(57682)
- 济(25029)
- 经济(24578)
- 管理(20934)
- 研究(19340)
- 理学(18006)
- 理学院(17769)
- 管理学(17444)
- 管理学院(17348)
- 中国(14242)
- 京(12390)
- 财(11872)
- 科学(11669)
- 所(10374)
- 财经(9681)
- 研究所(9348)
- 农(9251)
- 范(8989)
- 师范(8954)
- 江(8888)
- 经(8693)
- 经济学(8096)
- 业大(7947)
- 中心(7773)
- 北京(7734)
- 州(7308)
- 师范大学(7306)
- 农业(7217)
- 经济学院(7181)
- 基金
- 项目(34221)
- 科学(27453)
- 基金(25666)
- 研究(25022)
- 家(22448)
- 国家(22237)
- 科学基金(18891)
- 社会(17145)
- 社会科(16252)
- 社会科学(16248)
- 基金项目(13185)
- 省(12624)
- 教育(11851)
- 自然(11688)
- 自然科(11452)
- 自然科学(11450)
- 自然科学基金(11280)
- 划(10846)
- 资助(10668)
- 编号(9487)
- 成果(8260)
- 部(8131)
- 重点(7692)
- 国家社会(7238)
- 教育部(7162)
- 发(7148)
- 人文(6957)
- 创(6933)
- 课题(6777)
- 创新(6462)
共检索到87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乐真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是近代社会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众所周知,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前者是生产的物质内容,后者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不仅是某一国家、地区或某一企业、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能力,而且必须包括相应的消化吸收能力,并最终体现在企业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效益上。科技领域的生产关系是指科技成果的生产、交换、传播转移、消化吸收以及收益分配等环节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科研机构与政府部门之间;以及科研机构的内部等方面。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科技体制改革,实质上就是科技领域生产关系的全面变革。事实上,我国科技领域原有的生产关系,存在着许多弊病,严重地阻碍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为了要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就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整。这一变革,目前刚刚迈出第一步,我们认为,它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以下三方面: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松龄
价值理论不应该是一个比较静态的理论。因为使用价值理论的创新,价值理论能够动态化。价值理论的动态化为剩余价值理论注入了新的内容,也为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点上,劳动力的价格与劳动力的价值相一致,不存在剩余价值。生产资料私有制并不必然导致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产品。
关键词:
价值理论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朝栋
经济体制及机制是经济制度与生产力的连接点或中介环节。正像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基础与经济制度最终由生产力决定并不矛盾一样,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及机制的社会性质与经济体制及机制构成经济制度的准生产力基础并决定经济制度的发展变化也是不矛盾的。探讨生产关系两重性的关系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有利于分析和解释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一些不易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运动规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覃采萍 左亚文
张闻天晚年针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片面地把生产关系等同于所有关系的现象,对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进行了追根溯源的理论梳理,从中得出了生产关系不仅有体现所有关系的属性,同时还有直接体现生产力的另一重属性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他还具体论证了生产关系两重性的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生产关系理论。张闻天关于生产关系两重性的思想不仅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空间,而且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张闻天 生产关系 两重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文范 刘明伟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创新驱动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深层次探讨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利于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实质是打造科技生产关系,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条件下形成的科技生产关系具有二重性特点,即生产关系的共性(内容构成)与科技生产关系的特性(功能构成)。其中,明确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建立成员贡献与收益对等的分配机制等,是打造科技生产关系的内容构成;合理选择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按照产业发展配置创新链、加快产业创新,是打造科技生产关系的功
关键词:
科技生产力 科技生产关系 产学研协同创新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昆雄 李慧玲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信息对生产关系有着重要作用。这种作用首先表现在对生产关系的显示上,它是人们认识生产关系、理解生产关系的基础;其次表现在生产关系的序化上,它使人类生产关系相对稳定、和谐、有序;第三表现在对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际关系模式、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参考文献4。
关键词:
信息 信息力 社会信息 生产关系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涛 韩鹏
生产方式是一个由生产的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立性的纯粹宏观概念。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都与生产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生产方式变化,即两者都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只是因为生产力的技术构成方面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是外生的,才导致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样一个公式。但是,由于生产力的社会构成本身是以生产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且是内生于马克思的经济系统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这时就不能再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葛守昆 金毅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易美宇 鲁明川
唯物史观为人类理解和把握文明形态的生成演进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原理具有深层的文明意蕴: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创造和推进文明形态的根本力量,生产关系是区分人类文明形态的内在依据,二者的矛盾运动是文明形态得以发展演进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推进文明形态高质量跃迁,在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中生成文明形态的全新内在秩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也必须在进一步发展中自觉引领世界生产力发展,不断推进人类生产关系变革,重塑世界文明交往方式,实现世界文明和合共存、永续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段远明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市场经济与农业现代化两个概念意义伸延及统一的问题,二者相互接轨并行的可能性,一定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以及若干原则和推进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仪芳
我国50年代中期在毛泽东领导下进行私有制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70年代末,邓小平领导的经济改革发展了多种经济。历史与现实的反差,已带来不同观念的冲突。其焦点是如何科学地看待邓小平与毛泽东在变革生产关系上的思想关系。对这种关系加以考察,无论对反思过去、理解现实、瞻望未来以及澄清思想理论上的是非都是有好处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体现。马克思的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属于非剥削的私有制,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公有制基础上实现的。马克思在论述重建个人所有制时,只是描述了未来社会所有制的框架,并未对自由人联合体中的劳动者结合方式、占有形式以及权力配置作出清晰阐述,也未对未来社会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提出明确的规律和系统性讨论。应进一步研究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平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贯彻和践行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新质生产力发展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需要对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诸环节的生产关系进行塑造与调适以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从生产环节看,在劳劳关系中要注意劳动者“核心化”与“边缘化”倾向,劳资关系中要约束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从流通环节看,要着重注意平台经济对劳动者的过分控制,增强普通劳动者的话语权;从分配环节看,要调整要素分配比例,对劳动者数字贡献予以确认;从消费环节看,要关注数字贫困,缩小数字鸿沟,实现消费正义。新型生产关系的调适路径可从要素权属界定、普通劳动者适应新质生产力能力培养、劳动者权利保护、新时代分配制度立体发展等方面入手进行相应的制度建设。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钱福新
凡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事物内容和形式任何一方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一定的形式表现一定的内容是事物存在的基本条件。生产力是社会生活的物质内容,但它不能孤立存在,而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形式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他们如果不以一定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