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3)
- 2023(1973)
- 2022(1617)
- 2021(1664)
- 2020(1428)
- 2019(3260)
- 2018(3116)
- 2017(6153)
- 2016(3313)
- 2015(3395)
- 2014(3310)
- 2013(3257)
- 2012(3122)
- 2011(2901)
- 2010(2999)
- 2009(2923)
- 2008(2876)
- 2007(2618)
- 2006(2416)
- 2005(2196)
- 学科
- 济(15562)
- 经济(15553)
- 业(7907)
- 学(7820)
- 企(7118)
- 企业(7118)
- 管理(7100)
- 方法(5770)
- 结构(4904)
- 数学(4851)
- 数学方法(4814)
- 制(4402)
- 财(4338)
- 中国(4152)
- 体(3886)
- 产业(3684)
- 体制(3550)
- 理论(2905)
- 产业结构(2900)
- 务(2808)
- 财务(2808)
- 经济学(2805)
- 财务管理(2802)
- 农(2789)
- 企业财务(2752)
- 业经(2625)
- 地方(2593)
- 教育(2552)
- 和(2165)
- 融(2080)
- 机构
- 大学(50702)
- 学院(48247)
- 济(20866)
- 经济(20515)
- 研究(17895)
- 管理(16005)
- 理学(13632)
- 理学院(13414)
- 管理学(13173)
- 管理学院(13058)
- 中国(12536)
- 科学(11224)
- 京(10564)
- 财(9791)
- 所(9157)
- 研究所(8403)
- 财经(7944)
- 经济学(7838)
- 范(7763)
- 师范(7654)
- 农(7333)
- 经(7229)
- 中心(7223)
- 江(7185)
- 经济学院(6857)
- 北京(6709)
- 师范大学(6358)
- 业大(6341)
- 院(6260)
- 财经大学(5990)
共检索到726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兰
运用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分别从角色模式、叙事程序和符号矩阵三个层面分析《牡丹亭》,可知其是借助叙事角色结构关系的变化,以离合型叙事模式建构故事,进而表现作品"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的主题的。以此为出发点,能更好地厘清作品的至情理念,及其以封建礼法为出路的自由感情的局限性。
关键词:
牡丹亭 角色模式 叙事模式 符号矩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楠 刘乃芳 石国栋
叙事与设计相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叙事空间设计。本文分析了叙事空间设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叙事空间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空间 城市设计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福增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小说《中国佬》,将华裔族群从美国历史的边缘位置推到了主体地位,主要方式并不是通过对抗/屈从主流话语的权威,将话语作为商品展示给西方读者,而是以边际性身份展开创作,试图在文化、性别、历史之间游走,由此完成其个人化的华裔叙事:东西方经典的改写,体现对文化归属的思考;男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折射出强烈的女性关怀;自传体式的族群书写,使个人叙事上升为民族寓言。
关键词:
汤亭亭 《中国佬》 边际性 话语 叙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舒然
明代文学文化领域出现了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风潮,作为最富盛名的杂剧代表,《牡丹亭》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样大胆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形象,并被后人看作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文章将通过细读,主要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从第十四出《写真》中的细节描写,尤其是对画像的描写来剖析杜丽娘的自恋和她的内心世界,同时试图赋予杜丽娘自画像以新的意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修延
叙事热兴起的根源,在于今人对叙事的本质与功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一些人甚至建议把人类的物种学名由“智人”改为“叙事人”。叙事的主体为有伦理立场的人,叙事因此必然体现或促成某种价值观,而叙事带来的价值认同又能凝聚起分散的个人力量,形成影响社会发展的“不可思议之力”。“叙事帝国主义”一词显示叙事非少数人文学科所能专美,许多学科和行业都把讲故事当作一项至关重要的本领,时下最精彩的叙事可能还不在文学领域。柏拉图从一开始就提醒我们:叙事负有传承文明的使命,不能“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今天的叙事学仍应保持这种对流行叙事的警惕。叙事学家不能脱离书斋之外生动活泼的大众叙事实践,要学会透过纷纭复杂的日常话语去把握社会脉动。叙事学在当今须博采众长方能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叙事 叙事学 “叙事人” 价值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后现代主义自1870年英国画家查普曼用"后现代绘画"一同,来指称那些比法国印象派绘画还要前卫的作品以来,"后现代"陆续被引进了建筑、文学、哲学、历史学、社会学。一方面一些急于超越"现代性"的人常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良华
现象学的方法是对传统科学尤其是实证科学的调整和更新。更新之后的第一个策略是"悬隔",第二个策略是"返回生活世界",第三个策略是"描述"。而悬隔、返回生活世界以及描述的办法也就是叙事研究的基本追求。
关键词:
现象学 叙事研究 生活世界 悬隔 描述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颖
叙事解读是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叙事理论的解读是英美文学作品解读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前提。从叙事解读的主体内容来说,它主要包括对英美文学作品情节、人物、背景、思想主题、情感等方面的深度理解。近年来,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的研究反映了现代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解读方法、文学批评策略和跨文化文学交流。由聂宝玉著的《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基于当下多元化的研究视野进一步研究与构建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理论,将欧洲理性主义哲学传统、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传统和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整合,丰富了英美文学作品叙事研究的理论成果。该书理论脉络清晰明确,从理论到实践、从经典到后经典、从传统到现代,全方位展示了英美文学叙事解读的理论架构与实践方法。从整体上来看,该书具备以下三大亮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邓晓梅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异的存在,他的代表作《桥》通过玄妙的构思、跳跃的语言、浓缩的意象,构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合一的诗意画面,极具意境美。废名的《桥》颇具图像叙事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为时间的空间化、空间的时间化和语言的场景化。文章从图像叙事的角度出发,结合《桥》进行阐述,分析文本背后的图像叙事的表达形式,以窥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废名 《桥》 图像叙事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贤铭 佘军
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圣诞颂歌》讲述了一个自私冷酷的商人在3位圣诞精灵的指引下一夜变善的故事。在情节结构方面,狄更斯运用客观视角与体验视角结合的方法,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感同身受;在人物塑造方面,狄更斯不拘囿于情节发展的逻辑,而注重叙事的自然性,从而摆脱形式的困扰,深刻地揭示慈善的真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克建
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到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的演变历程是精彩纷呈而又错综复杂的。对这一历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于丰富和深化我国的教育研究方法论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重点对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和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的路向与谱系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并对结构主义教育研究与后结构主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共性与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教育研究 方法论 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永
在诗化的语言背后,"儿童底层叙事"所承载的内容意蕴深远。面对当下课堂教学中盛行的"虚假生成"的现象,对《山彦学校》的深度解读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在此等解读的背后,嵌入中国教育境遇中的"儿童叙事思维模式"的形成和固化值得教育者们认真地反思——为什么我们会树立这样一种儿童教育观,它的存在意味着什么?不同于教育理想主义者们的本质主义追问,教育社会学的眼光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理解儿童教育的视窗,这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发掘"儿童底层叙事"的教育意蕴。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修良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边疆研究逐步进入到人类学视野之中。全球化时代,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疆叙事走出了民族国家知识体系框架,通过阐释边疆空间变化所带来的不同社会关系和可能性结果,继而形成了“从边疆看世界”的鲜明的人类学叙事特征,内容包括边疆空间意义的地缘政治变迁和主体意义的生命政治形成,前者描述了边疆社会变迁和政治秩序的变化,后者则描述了边疆区域不同群体的社会实践以及相应治理技艺的演变,一同构成了全球化时代边疆“内”与“外”关联的多层面理解。人类学视野下的边疆叙事,对中国边疆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 边疆 人类学 生命政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在不同层面,"表征主义"、"科学主义"与"客观主义"的长期霸权,终使"人之退隐"、"物性遮蔽"与"个人知识排斥"等教育之弊持存,在职业教育领域如是。基于"现象学"理念,与"生活世界"相适切的"叙事"之课程价值得以被重估,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叙事"超越"命题"的内在涵蕴,以及"具身性"的"个人知识"体验犹使当下课程困境得以破解。与传统有别,基于"生活世界"的"文本"收聚、基于"同类主题"的"文本"择类、基于"模糊规则"的"文本"呈现等构成"叙事"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教学实施则在"文本在先"、"文本寓居"、"文本释义"、"文本重构"中展开。
关键词:
叙事 职业教育 现象学 课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瑛
在西方文论本土化进程中,从最初的译介、理论应用和实践到理论创新,叙事学本土化最为重要的成就,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提出了多维度的中国叙事学的学科方向,其中赵毅衡提出的广义叙述学甚至第一次建构出其诗学框架,意味着叙事诗学理论进入一个全新境界。其二,中国学者提出了新的叙事学方法论,其中赵毅衡提出形式文化批评论主张深入文化深层探讨叙事形式问题;申丹提出的读者细读法可以解决叙事学在文本阐释的有效性问题;其三,中国传统叙事思想的整理初见成效,中国传统叙事思想在赵炎秋和董乃斌等的努力下呈现出整体的历史样貌;其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