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6)
2023(6872)
2022(6202)
2021(5871)
2020(5390)
2019(12747)
2018(13180)
2017(24901)
2016(14311)
2015(16228)
2014(16923)
2013(16725)
2012(15899)
2011(14606)
2010(15301)
2009(14719)
2008(15042)
2007(13910)
2006(12554)
2005(11661)
作者
(42394)
(35628)
(35287)
(34253)
(22587)
(17083)
(16412)
(13716)
(13438)
(12937)
(12213)
(12049)
(11562)
(11560)
(11357)
(11168)
(10940)
(10582)
(10367)
(10298)
(9264)
(8914)
(8731)
(8265)
(8169)
(8130)
(8116)
(8064)
(7276)
(7196)
学科
(59442)
经济(59359)
管理(38513)
(35930)
(29438)
企业(29438)
方法(26115)
数学(22388)
数学方法(22128)
(17231)
(16872)
中国(16766)
(16685)
(14839)
地方(12563)
业经(12439)
(11452)
银行(11427)
(11178)
理论(11027)
农业(10929)
(10914)
(10635)
贸易(10628)
(10386)
金融(10383)
(10309)
(10260)
教育(9503)
体制(9010)
机构
大学(212920)
学院(208077)
(84036)
经济(82003)
管理(74476)
研究(73621)
理学(61586)
理学院(60827)
管理学(59758)
管理学院(59321)
中国(57599)
(46105)
科学(44800)
(44095)
(39162)
(37063)
(36039)
研究所(34862)
中心(34425)
财经(32938)
(31113)
师范(30861)
北京(29847)
业大(29724)
(29477)
农业(28932)
(28324)
经济学(26068)
(25166)
(25098)
基金
项目(122384)
科学(93802)
研究(92420)
基金(85467)
(73732)
国家(73027)
科学基金(60580)
社会(55918)
社会科(52764)
社会科学(52745)
(48105)
基金项目(44471)
教育(44005)
(40740)
编号(39884)
自然(37481)
自然科(36516)
自然科学(36501)
成果(36072)
资助(35846)
自然科学基金(35831)
重点(28041)
课题(28004)
(27664)
(26405)
(24434)
(24386)
项目编号(23875)
教育部(23661)
大学(23579)
期刊
(102144)
经济(102144)
研究(69510)
中国(47083)
(37149)
学报(35136)
(33812)
教育(31029)
科学(29195)
管理(26769)
大学(25947)
(23364)
金融(23364)
学学(23099)
农业(21136)
技术(18758)
财经(18229)
图书(16987)
(15745)
业经(15522)
经济研究(15184)
问题(14174)
书馆(12893)
图书馆(12893)
(11685)
理论(11555)
(11329)
(11005)
技术经济(10668)
实践(10500)
共检索到340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成晴  
《清文献通考·经籍考》解题内容本于《四库全书总目》,这一点迄今未被研究者所注意。但在部类、体式的安排上,《清文献通考·经籍考》则系折衷马端临《文献通考》及《四库全书总目》而来。通过以《清文献通考》中的《集部经籍考》为样本进行分析,可发现《集部经籍考》保留了一部分《四库全书总目》禁毁清人文集之前所著录的书目。《集部经籍考》对《总目》有所扬弃,在这一改编的过程中,以意改《总目》而出现多种失误,同时也在解题的立意、史实、考证诸方面对《总目》有所补充与订正。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司马朝军  
《四库全书总目》是版本目录 ,它有着比较丰厚的版本学内容 ,本文首次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加以归纳总结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黄小玲  
本文从阐旨、溯源、诠典、释词、正谬、明体、标类等七个方面总结了《四库全书总目》在书名学方面的贡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罗志欢  黄李霞  
文章对《四库全书总目》收录广东文献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统计与分析,叙述《四库全书总目》收录广东人士著述、入粤人士论述广东的文献以及《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录广东文献的概况,试图从一个侧面揭示广东文献在清代文化学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安大伟  
《四库全书总目》代表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最高成就,展现了清乾隆以前古代文献的基本面貌,其中包括很多地方文献。本文梳理出《总目》著录的东北文献共40部,将《总目》与地方文献研究相结合:一方面以东北文献为视角分析《总目》的学术批评、学术意义和不足,另一方面充实四库学区域研究的内容,为东北史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资料。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沈志富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史部地理类是古代地理文献著录及其评论的集大成之作,也是《总目》中为数不多细分子目的大类。以目录学与文献学史的综合视角,通过卷帙梳理与提要考察,分析《总目》地理类文献的分类特点并阐释其解题特色与缺失,可以发现:《总目》地理类事实上建构了一部以清人学术观为指导的、以文献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地理学史。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洪升  
《四库全书》对我国传统学术影响广泛而深远,考证出其所收录各书的底本是客观认识、深入研究、合理利用该书的前提条件。笔者久留意于此,时有所得,兹择出经部《了翁易说》等十一种,求教于方家。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苏小露  
明人在刊刻宋朝葛长庚著《道德宝章》时,作有三则小跋文,弁于书首行于世。虽然第二则跋文未署名,第三条跋文仅署名"适园居士",但通过考辨,后两则与第一则跋文的作者均为明代陆树声。第二则跋文在征引唐董逌《广川藏书志》逸文时,对其概括和论述与原文乖舛。四库馆臣未见逸文原文便对跋文妄加批判,并指责作者道听途说,又可谓歧中出歧。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司马朝军  王文晖  
《四库全书总目》的考据准则可正面归纳为博、精二字 ,其负面准则有“十弊” ,即纯以臆断、辗转稗贩、荒陋疏舛、烦琐寡要、不注所出、漫无别择、穿凿附会、不辨真伪、罕逢新义、不必辨而辨。《总目》本身所总结的“考据八失” ,与我们所归纳出的“考据十弊”大体相合。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江庆柏  
本文考证了清代作家边连宝的生卒年,认为他是《四库全书总目》中,所收卒年最晚的作者。边连宝卒于四库开馆之前一年,说明四库征书,不仅注重历史文献,也颇留意当代文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夏令伟  
《四库全书总目》关于晏殊、苏轼、黄庭坚、叶梦得四人的词籍提要存在一些论证、判断错误,经过分析,得以辨正。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温庆新  
古典书目通过对文献进行价值区分引导文献切合政统所需的价值预设传统,成为《四库全书总目》建构学术批评体系的文献原则。在此基础上,《四库全书总目》以"稽古右文,聿资治理"为指导,通过对文献生产主体的归并来筛选批评对象,并通过限定文献生产主体的介入方式实现学术批评体系的运行。在清代政权的保证与强化下,《四库全书总目》通过文献生产主体的区分来实现文献价值的区分,最终确立符合彼时政统所需的批评体系。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宋开金  
《四库全书总目》中标注了著录、存目文献的采进来源,但是,将每书来源与《四库采进书目》对证,两者之间并不能一一对应;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四库全书总目》标明来源而未见于《四库采进书目》,其原因主要有由丛书中析出、由文集中析出、《四库全书总目》标注错误、《四库采进书目》漏记等;二是见于《四库采进书目》而未见于《四库全书总目》,其原因主要在于禁毁、撤出、内容与其他文献重复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徐大军  
本文据中华书局1965年出版的《四库全书总目》,对其集部总集类存目提要中的某些讹误与疏漏之处分别进行考证、订补,凡得8则。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司马朝军  
有人认为四库“经部属之戴东原”,也有人持“天文算法类各篇提要皆出震之手笔说”,《戴东原先生年谱》与《戴震全集》均将被收入文澜阁《四库全书》的《仪礼集释》等十四篇永乐大典本的卷首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