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1)
2023(3292)
2022(2924)
2021(2863)
2020(2587)
2019(5786)
2018(5880)
2017(11293)
2016(6273)
2015(7271)
2014(7423)
2013(7400)
2012(7132)
2011(6466)
2010(6648)
2009(6460)
2008(6674)
2007(6203)
2006(5535)
2005(4907)
作者
(19419)
(16636)
(16383)
(15610)
(10476)
(8095)
(7476)
(6635)
(6227)
(6078)
(5630)
(5490)
(5351)
(5300)
(5266)
(5029)
(4998)
(4866)
(4819)
(4713)
(4322)
(4104)
(4028)
(3847)
(3714)
(3689)
(3674)
(3644)
(3463)
(3309)
学科
(26933)
经济(26884)
管理(22965)
(19684)
(17962)
企业(17962)
方法(13505)
数学(11226)
数学方法(11054)
(7922)
(6965)
(6182)
(5965)
中国(5956)
(5685)
(5683)
贸易(5680)
(5504)
业经(5440)
(5370)
财务(5360)
财务管理(5344)
理论(5098)
企业财务(5066)
(4460)
金融(4460)
(4232)
(4139)
(4119)
(4108)
机构
大学(98624)
学院(96208)
管理(35503)
(34769)
经济(33865)
研究(31028)
理学(30292)
理学院(29902)
管理学(29147)
管理学院(28995)
中国(25267)
(21372)
科学(20210)
(17787)
(17087)
(16851)
(14957)
业大(14939)
研究所(14860)
中心(14414)
财经(14032)
北京(13740)
农业(13458)
(12860)
师范(12727)
(12688)
(12066)
(11092)
(10848)
财经大学(10349)
基金
项目(59480)
科学(45985)
基金(43641)
研究(40570)
(38407)
国家(38042)
科学基金(32147)
社会(25391)
社会科(23921)
社会科学(23912)
基金项目(22880)
自然(22324)
(22070)
自然科(21779)
自然科学(21770)
自然科学基金(21390)
教育(19067)
资助(18957)
(18897)
编号(16145)
成果(14028)
(13315)
重点(12858)
科研(11434)
教育部(11333)
大学(11294)
(11176)
课题(11023)
(10957)
人文(10784)
期刊
(42922)
经济(42922)
研究(27250)
中国(21119)
学报(18440)
科学(16018)
(15804)
(15177)
管理(14320)
大学(13835)
学学(13095)
农业(10532)
教育(10246)
(9096)
金融(9096)
财经(7851)
技术(7470)
业经(6875)
(6701)
经济研究(6028)
(5784)
(5599)
问题(5485)
(5441)
国际(5063)
图书(4987)
技术经济(4813)
业大(4733)
统计(4704)
商业(4561)
共检索到150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罗芳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的有利于一方规则、单方意思自治规则以及弱方属人法规则彰显了弱者利益保护原则。学者对三类弱者利益保护规则的保护对象、保护手段及保护力度提出了诸多质疑。有的观点颇具合理性,也有的观点可待商榷。弱者利益保护原则无疑应当作为国际私法立法的基本原则,但无须在法条中专门作出明文规定,在具体的法律适用规则设计中充分贯彻该原则,即是对这一原则的最好遵循。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涛  
涉外民事交往中,物权法定原则要求物权必须适用物之所在地法律,不得由当事人约定准据法。然而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37条规定,动产物权可以由当事人协议选择准据法。这种不加任何限制的意思自治原则违背了我国《物权法》上所规定的物权法定原则。这不仅与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所体现出来的趋势相背离,也不利于维护我国涉外民事交往中当事人的交易安全和国家安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夏雨  
伴随旅游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涉外旅游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成为我国国际私法领域中需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通过比较中外法律适用规则的立法技术,从立法目的如何实现的角度指出我国现有规则的局限;同时,以涉外旅游合同的特殊性为基点,分析现有规则的契合性,得出我国已有涉外消费者合同法律适用规则不足以解决涉外旅游合同争议的结论。研究认为,应专门立法,采用惯常意义上的意思自治原则;发挥经常居住所法的正向价值并吸收最密切联系原则补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都本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人民法院涉外民商事审判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建立适应WTO规则的涉外民商事审判制度,包括:建立适合世贸组织规则的审判运行机制;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准确适用法律,确保案件裁判的统一性;提高法官队伍素质,实现涉外审判专业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丽珍  
消费者权益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理念,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强化了这一观念,涉外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亦应体现这一共识。我国关于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虽然通过消费者经常居所地的引入、消费者单方意思自治,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精神,但是对消费者单方选法的限制以及对消费者非理性选法行为补救的缺失并不能完全实现对消费者一方的政策倾斜,而强制性规则是对该缺憾的弥补之道,强制性规则亟需被切实引入到消费合同的法律适用中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瑛  李琴  
2020年12月1日生效的《出口管制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了该法的域外适用,从原则和具体规则两个层次赋予了出口管制的域外效力。但是《出口管制法》的域外适用规则依然不够具体和详尽,缺乏具有指导意义的域外管辖细则。为了实现《出口管制法》域外适用的目的和效果,出口企业应贯彻《两用物项出口管制内部合规指南》,履行合规义务,而且中国有必要尽快细化出口管制法律域外适用的规则体系,以维护国家安全、履行国际义务和制衡他国。中国应当秉持有限突破属地原则、合理原则和防止泛化国家安全三项原则,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出口管制领域的特性,有克制地规范出口管制法律规则的域外适用。具体而言,需要进一步清晰界定管制对象、细化黑名单制度、适当扩展管制物项、明晰再出口的内涵、确立出口管制协调机制与追责、执法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洪贺  王群  
最密切联系原则作为当代国际私法所确立的一种重要理论,自创立以来,以其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具的优势受到国际私法学者的普遍认同,已被广泛应用于解决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诸多领域,特别在涉外合同关系中成为解决合同法律适用的主要规则。我国的最新立法也逐渐顺应了这一趋势。本文以最密切联系原则为视角,从探究该原则的产生入手,对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利弊分析,并结合我国最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相关规定,提出了在该原则下完善我国在涉外合同领域法律适用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哲伟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普遍采用的最新原则, 对于传统法律适用原则的不足之处起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作用。然而, 各国适用该原则在具体确定最密切联系地时采用了不同方法。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六条也规定了这一原则, 但针对我国的司法实践,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具体适用应明确规范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吉文  
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我国法律适用诸多方面的事项进行了规定,从而极大地增强我国法律适用的可操作性,完善了我国法律适用规定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的问题。不过,该《规定》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方面。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任立君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 ,各国商品在国际范围内的广泛流通 ,产品侵权问题已经超过了国家的界限 ,引起了各国对涉外产品责任的研究和法律界定。由于各国产品责任法内容规定的差异 ,法律冲突不可避免。本文从冲突法研究的角度对涉外产品责任的识别及法律适用问题加以浅析并提出了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德明  
本文旨在探讨创设我国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制度问题。文章分折了知识产权法律适用问题的产生和我国现行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制度的不足,并对我国涉外知识产权法律适用问题提出立法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青  
票据的高度流通性,国际票据统一规则以及不同国家票据法律制度的差异性,决定了涉外票据的相互抵触,并制约着涉外票据纠纷的有效解决,应充分协调各国涉外票据司法管辖权冲突,选择相同的票据法律适用规则,促进票据流通和贸易国际化,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孔庆江  梅冰  
我国法院在涉外审判中能否及如何适用条约,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它关系到条约的基本功能、条约在国内法中的地位以及一国法院在该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和权能。无论是现行国内法,还是“约定必须信守”的习惯国际法原则,都暗示国际条约具有在国内法上的效力,并且应优先于国内法适用。虽然确认条约在国内法上的效力并不等于说明法院应该在裁判中适用条约,而且涉外司法实践在这方面也无一致做法,但是,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已提出准确适用条约的问题,间接承认了条约是国际裁判的重要法律依据。在“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展开,特别是在专门设立国际商事法庭的背景下,我国法院在审理涉外案件时更是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国际条约在涉外审判中的适用问题。笔者建议:区分可直接适用和作为解释依据的条约;直接适用为个人直接设定权利的条约;通过司法解释的方式吸收国际条约的规定而予以适用;加强司法适用条约的研究。在涉外审判适用国际条约时要重视必要性、合法性、解释性和一致性原则。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玉意  
双边投资协定(BIT)中投资条款与以例外形式出现的环境条款为渐进关系,自由贸易协定(FTA)投资章中投资条款与环境章中环境条款可能存在冲突。涉环境国际投资仲裁法律适用中规则选择的困境有:其一,投资者可否根据最惠国待遇条款,而拒不适用对投资者苛以义务的环境条款;其二,投资条约中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相似情形"的环境因素,与投资条约中一般例外条款的环境子项,如何为投资仲裁庭考量。鉴于最惠国待遇条款与例外形式的环境条款系适用范围互补的渐进关系,以及其他实质性环境条款特别法的地位,投资仲裁庭不得援引最惠国待遇条款而不予适用环境条款。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条款与一般例外条款互为渐进,前者"相似情形"的环境因素与后者环境子项应得到先后、双重考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尚  
经济法极易陷入法律国家主义陷阱,法律国家主义的实质是政府偏好。然而,经济法由公私兼融原则、平衡协调原则和社会本位原则决定都不可能只"保护弱者"。批判法律国家主义应以经济法原则为理论基础,以政府、市场、社会"三个失灵"综合治理为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