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9)
2023(6741)
2022(5663)
2021(5103)
2020(4318)
2019(9445)
2018(9585)
2017(17675)
2016(10013)
2015(11288)
2014(11627)
2013(10996)
2012(10176)
2011(9334)
2010(9600)
2009(9333)
2008(9250)
2007(8848)
2006(7851)
2005(7428)
作者
(29514)
(24580)
(24519)
(23411)
(15608)
(11681)
(11137)
(9393)
(9352)
(8980)
(8548)
(8305)
(8221)
(7999)
(7996)
(7501)
(7269)
(7242)
(7104)
(6998)
(6444)
(6083)
(5940)
(5787)
(5629)
(5528)
(5464)
(5439)
(4962)
(4901)
学科
管理(35349)
(34561)
经济(34481)
(29134)
(25898)
企业(25898)
(14250)
(13346)
方法(11106)
中国(11035)
(11000)
(9886)
(9665)
业经(9626)
理论(8684)
(8378)
银行(8361)
数学(8281)
体制(8175)
数学方法(8164)
(8013)
(7925)
(7924)
金融(7916)
财务(7890)
财务管理(7868)
企业财务(7458)
教育(6698)
(6460)
环境(6231)
机构
大学(148939)
学院(147439)
(56481)
经济(55023)
管理(51381)
研究(50296)
理学(42694)
理学院(42190)
管理学(41456)
管理学院(41164)
中国(38683)
(32562)
(31855)
科学(29528)
(25723)
(24883)
财经(24327)
(23215)
研究所(22772)
中心(22518)
(21721)
(20618)
师范(20388)
北京(19966)
业大(19782)
(19403)
(18057)
农业(18007)
经济学(17709)
财经大学(17686)
基金
项目(90964)
科学(71225)
研究(69835)
基金(64708)
(55882)
国家(55386)
科学基金(46950)
社会(44124)
社会科(41647)
社会科学(41639)
(36065)
基金项目(33310)
教育(33011)
(30231)
编号(28899)
自然(28301)
自然科(27607)
自然科学(27598)
自然科学基金(27110)
成果(26207)
资助(25882)
(22852)
课题(21552)
重点(20887)
(20610)
(18947)
(18909)
(18783)
国家社会(18227)
项目编号(17968)
期刊
(70907)
经济(70907)
研究(48692)
中国(35932)
(28626)
学报(25104)
(22425)
教育(22382)
管理(21412)
科学(21259)
大学(19451)
学学(18103)
(15204)
金融(15204)
农业(14369)
财经(14049)
技术(12951)
(12103)
业经(10957)
经济研究(10359)
问题(9258)
(8342)
图书(7503)
(7090)
(7019)
论坛(7019)
职业(6831)
财会(6824)
(6799)
理论(6740)
共检索到2378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爱斌  
“体制”是严羽诗论的核心概念,但因习焉不察的割裂与混淆,其确切内涵与本来面目未能完整呈现,也妨碍了对严羽诗论体系及诗学思想的整体理解。藉由文本精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可知《沧浪诗话》中“体制”概念指向诗歌作品完整而具体的本体存在,这一基本内涵不因其《诗体》中辨体角度不同而互异。诗之“体制”不仅包含“词理意兴”等基本要素,且以“格力”“兴趣”“气象”“音节”等为之“用”,以更充分表现诗体的内在品质和艺术力量。其中“格力”以诗意为本,是诗中整体思想情感所表现的精神力量;“兴趣”以诗情为本,是诗体所表达的自然感发、含蓄蕴藉的情致和意趣;“气象”以诗象为本,是诗体所呈现的自然雄浑的整体艺术形象;“音节”以诗语为本,是诗体中充分韵律化、表意化的艺术语言。着眼于贯通式诗歌体制观,可对《沧浪诗话》的概念关系和整体结构获得更切近实际、更切合语境的理解。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严正道  
《蜀中诗话记》是明曹学佺《蜀中广记》的一部分,分四卷,二百七十二条,内容主要涉及巴蜀籍及游宦巴蜀文学家之生平创作、趣闻轶事、掌故传说,兼与文学相关的蜀中风物民俗。不过,由于编选时间过于仓促,缺乏精审和考覆,存在着误收、误判或考据、引证等类的讹误。文章选取其中讹误比较明显的五条进行仔细梳理和考辩,力图有所匡正。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付建国  
《北江诗话》为清代洪亮吉所作的著名诗学理论著作,其所涉及的诗学观念甚有创见,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影响,集中体现了其诗歌创作成熟阶段的诗学思想及观念,其主要观念概括为:重性、情,尚真气,重视学问,别开生面,不拘一格。考察洪亮吉中进士的都下生活时期所作诗歌,可知其诗学思想已在其时的诗歌创作中初具雏形。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存  刘常飞  
文章通过对史料和穆旦前期诗歌的深入分析,提出穆旦前期诗歌创作不仅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穆旦创作在回归自然、追求理想、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创作技巧和语言运用上与浪漫主义诗歌之间内在的联系。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诗歌精神始终交织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正是由于穆旦的诗歌中贯穿着浪漫抒情诗歌的影响,他的创作才呈现出复杂而独特的魅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侯富芳  
从《明诗综》中摘出的《静志居诗话》单行本至少有卢文?的二十二卷本、周中孚的二十二卷本和扶荔山房姚祖恩二十四卷本三个版本;目前的记载表明扶荔山房大约刻印过四部著名的书。扶荔山房的姚祖恩不是《史记菁华录》的作者姚苧田;姚祖恩辑出单行的《静志居诗话》并不完全等同于《明诗综》中所附"静志居诗话"或"诗话"。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卫俏嫔  
干注册会计师这行已经大约十年了,每年的冬春季节都是在无比繁忙中度过,只有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能够理理思绪,想想审计以外的事情。上大学时,曾经和几个好友疯狂地迷恋上诗歌,到处搜罗有关唐诗宋词的书籍,还喜好现代诗。记得汪国真来学校讲演时,我们几个人晚饭没吃,跑到阶梯教室占座位。至今我还保留着当年汪国真的亲笔签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启雯  
王昶是清代乾隆时期著名学者,师从沈德潜,是清代格调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称为清代格调派副将。他在诗文方面颇有成就,其《湖海诗传》所选诗歌可与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相承接。《蒲褐山房诗话》是其诗集中为诗人写的小传的集合,反映了他的诗学思想。概而述之,他的诗学思想大致包括诗歌内容要有风雅之旨,语言要清新典雅,意境要高远恬淡几个方面。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郭代模  
~~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黎明  
"讲求文法"是胡适文学改良的"八事"之一,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胡适对其他义项详加解释,唯独对此一笔带过,给人留下不少疑惑。然而揆诸实际,胡适的"诗体大解放"活动一直与"国语文法"如影随形,从语法角度改造诗歌可谓是其"文学改良"的另一红线。扬弃宋诗句法,吸收其"说话""作文"因素;否定五七言整齐句法,肯定词的自然文法;打破诗文壁垒,恢复诗的自然语序;废除平仄对仗,用白话拆除旧体诗最后屏障,等等。基于中国诗语演变的历史实际,倡导诗歌语言的自然文法,胡适提出的这种文学革命方略无疑具有开创之功,不过也给后人留下很多文体困惑和艺术难题,如何在"散文"的形式里实现"诗性",至今仍是一个有待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于湘苏  
于鹄诗歌虽不见经传,但是细细品读其存诗,多了份清雅自然,多了些纵横清逸,与其他隐士相比确有其独特的价值。其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清逸雅正,平淡自然;精于刻画,形神具备;体裁多样,诸体皆工。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焦健  
王维在诗歌的起结上颇有造诣。其诗歌开头有着包容、平雅的特点,其诗结尾则有着蕴藉、消纳的特点。在王维的诗歌中,这些特点有时交替出现,有时同时出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平  
海子在自己的诗歌中创造了独特的生命意象序列。透过多种奇幻诡谲的表现形态,生命意象呈现出三层含义:一是个体生命的真实跃动,二是生命群体的共振共在,三是对本真存在状态的追求。通过对生命意象序列进行深入解读,可以更深刻地领悟诗人海子开阔宏大的生命境界和悲壮惨烈的人生情怀。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向铁生  姜爱喜  
在盛唐诗坛向中唐诗坛过渡中,顾况的意义一直被忽略。他本人身历这两个时期,其诗歌主要是歌行创作遗有盛唐风骨,成为后世诗人取法盛唐的"活化石"。顾况存世51首歌行题材丰富,其中题画诗和音乐诗成就颇为突出,其题画诗打破了杜甫确立的范式,扩展了题画诗的表现领域,并开创了题画诗的幽默风格;音乐诗注重自我情感的抒写,并对稍后白居易等人的音乐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顾况的歌行语言特色上兼具"俗"与"奇"的特点,俗的一面影响到了稍后重写实、尚通俗的元白诗派,奇的一面则被尚奇的韩孟诗派所继承。可以说,在大历诗坛这样一个过渡时期,顾况肩负起了重任,并且成为了元和诗人直接效法的楷模。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于小植  
周作人曾翻译介绍过许多日本诗歌,他调动了现代口语丰富的表现功能,有力地传达出了日本小诗的神韵。周作人翻译日本诗歌的用意是希望中国的诗歌能借鉴日本诗歌的精华,希望中国的新诗坛能够摆脱创作的困境。遗憾的是,这种含蓄而意境悠远的诗歌却始终没能在中国诗坛上出现。日本诗歌给予中国诗坛的影响更多的只是形式上的借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沈子渝  顾梅珑  
姚风的诗歌有着清晰可感的重量。从其已经出版的《绝句》《枯枝上的敌人》《大海上的柠檬》等诗集中可以看出,他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转折的结构,传递出巨大的张力;其语言简明和准确的特征凸显文明、人类、世界等材料之"重",显示了举重若轻的创作能力。他的诗歌因深重的爱与责任意识,在当代诗歌作品中表现出重要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