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7)
2023(1909)
2022(1613)
2021(1499)
2020(1262)
2019(2773)
2018(2587)
2017(4665)
2016(2424)
2015(2789)
2014(2543)
2013(2338)
2012(2304)
2011(2040)
2010(2242)
2009(1916)
2008(1992)
2007(1707)
2006(1552)
2005(1381)
作者
(6523)
(5579)
(5338)
(5165)
(3694)
(2696)
(2512)
(2135)
(1989)
(1972)
(1955)
(1825)
(1820)
(1793)
(1737)
(1640)
(1607)
(1584)
(1579)
(1575)
(1359)
(1351)
(1336)
(1326)
(1248)
(1233)
(1188)
(1136)
(1096)
(1063)
学科
(8492)
经济(8467)
(6697)
(5310)
企业(5310)
管理(5110)
中国(3251)
(3006)
方法(2851)
数学(2372)
数学方法(2306)
(2044)
(2024)
(1994)
农业(1901)
(1859)
金融(1858)
(1855)
贸易(1852)
(1814)
业经(1729)
关系(1664)
(1626)
地方(1548)
世界(1524)
(1512)
银行(1510)
(1456)
国家(1439)
审计(1422)
机构
大学(33307)
学院(31530)
(13339)
经济(13083)
研究(12612)
管理(11955)
理学(10240)
理学院(10089)
管理学(9872)
管理学院(9814)
中国(9605)
科学(7075)
(7073)
(6645)
(6343)
中心(5815)
研究所(5521)
(5171)
财经(5127)
(4995)
师范(4956)
(4750)
(4741)
北京(4629)
(4496)
业大(4275)
师范大学(4198)
经济学(4152)
农业(3959)
财经大学(3830)
基金
项目(21922)
科学(17362)
基金(16596)
研究(16203)
(15695)
国家(15064)
科学基金(12231)
社会(10778)
社会科(10146)
社会科学(10140)
基金项目(8571)
(7669)
自然(7567)
自然科(7396)
自然科学(7392)
教育(7272)
自然科学基金(7267)
(6756)
资助(6547)
编号(6085)
成果(5466)
(5064)
重点(4982)
国家社会(4772)
(4616)
(4511)
教育部(4409)
科研(4297)
人文(4218)
大学(4212)
期刊
(15426)
经济(15426)
研究(10629)
中国(9593)
学报(5762)
科学(5237)
(5053)
管理(4889)
(4817)
大学(4500)
教育(4333)
学学(4146)
农业(3315)
(2992)
金融(2992)
会计(2877)
财经(2495)
世界(2442)
图书(2317)
经济研究(2298)
(2261)
技术(2232)
(2197)
(2129)
(1956)
业经(1951)
问题(1904)
国际(1887)
(1861)
(1857)
共检索到54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丁红旗  
殷孟伦先生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是一部研究魏晋文学史的力作,但其间亦有可商之处;今对几个具体问题加以辨正。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明  
张溥编《百三名家集》以《七十二家集》为基础,而《七十二家集》又受到汪士贤所辑三种丛编本的影响。汪士贤所编三种丛编本以《二十一名家集》为最早,《诸家文集》增刻《梁昭明太子文集》和《总论》,其余各集据此编重印。《诸名家集》则以《二十一名家集》为底本而重刻,从而釐清了各丛编之间的版本关系,同时订正了版本著录中存在的讹误。根据张燮所撰《凡例》及致友人信札,阐述了《七十二家集》的编纂和刊刻情况。《百三名家集》存在随文附刻句读的特点,此当属该编影响远逾《七十二家集》的原因之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静  
汉魏六朝时期,政治形势急剧变革,经济发展形态不一,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与民俗习惯极大地影响了文学的创作与发展。该因素影响下,文化发展水平与学术思想的建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学质性风貌与起伏兴衰。立足于地域文化视野对汉魏六朝小说进行研究,能够深化理解各地区文化交流对文学发展的动态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又文  
汉魏六朝是文学理论最发达的时代之一,这一时期不仅文论、书论和画论等文艺理论都呈现出空前的盛况。汉魏六朝的文论和书论,无论是从对艺术问题的根本理解,还是从文学批评与书法批评的角度上来看都有着相同之处"。骨"在汉魏六朝的文论与书论中是个重要的品评术语,风骨、骨气等词语广泛的使用,使其成为六朝文选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骨"从最早的生理性词汇,至后来演变成人物品藻并成为美学词汇,继而成为书法批评和文学批评的重要范畴。但"骨"的演变并不是孤立的,它与当时的时代、历史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看中人品、德行的汉朝延续着先秦时的"骨"意,以骨相来审视时人的名节、操行。东汉中后期的"骨"则完全由生理意义上转化为一个美学范畴,成为品评人物风貌、骨气神采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一直延续到六朝时期,六朝时期的"骨"在文学理论与书法理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论中多用风骨、骨气和骨髓等词来形容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刚劲有力的基本风貌,而书论中多用骨气、骨势和多骨等词来表达书法中点画线条所表现出来的笔力雄健的美学风貌。汉魏六朝时期文论与书论的差异性与相似性,两者之间的联系与融会更客观地展现这一时期文论与书论的整体风貌。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梅  卢巧琴  
汉魏六朝时期的译经文体与汉语梵歌迥然有别,只单一寻找相应的原典,或仅将其与中土典籍相较,可能都无法客观描述汉魏六朝失译、误题之经的文体。选择屡被误题的《鸯崛髻经》,并以《大楼炭经》、《诸德福田经》、《法句譬喻经》三部法炬确切译经作参照,在同性质的语料比勘中,从散文、偈颂两个层面出发,不仅可以更为清晰地洞悉失译、误题之经文体风格的特性与共性,亦可为未确切语料译者、翻译年代的文体学考证,提供语言实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玲  
魏晋六朝的社会战乱为湖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会,为满足战争之需,城市、农业、手工业发展起来,由此带动了湖北地区商业的发展。湖北地区商业的发展不仅表现在江陵、襄阳、夏口三大商业中心的出现,同时还有三大特点:其一,出现了各类大大小小的交易市场;其二,货币的流通与使用;其三,产生了大的商业资本。湖北地区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往来的频繁,促使了湖北地区以江陵、襄阳、夏口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网络的初步形成。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贺伟  
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唐前诗歌的集大成之作,嘉惠学林实多。由于工作条件限制,加之卷帙繁重,且以一人之力编成,书中无可避免地存在某些疏漏之处。近四十年来,学界关于该书的研究已涌现相当可观的成果,尤其在增补遗漏作品、考辨误收篇目、订正作者小传、商榷编撰体例、揭示校勘失误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然仍有不少失误之处尚待清理,如重复辑录、文献来源有误、误收作品、误收唐诗、文本脱讹。鉴于此书在唐前文献中居于核心地位,故略做说明,或可为其进一步整理修订提供若干参考。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庄华峰  蔡小冬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诸如疟疾、瘴气、伤寒、恙虫病、天花、痢疾、结核病、狂犬病、麻风病以及各种寄生虫病等都较为流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当与频繁的战争和灾害、流动人口的大量增加、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差异,以及人们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习俗关系至密。面对当时林林总总的流行病,时人进行了包括顺应四季变化、注意维护和治理定居生活区环境的清洁卫生、隔离病人和派遣医生巡诊及无偿施药、实施助葬措施等在内的预防和控制举措。这些应对措施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彰显了预防为主的理念,二是重视流行病防治的制度建设,三是注重用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杨际平  
从东海郡《集簿》看汉代的亩制、亩产与汉魏田租额杨际平汉代的平均亩产,是汉代经济史,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古代可以比较确切地估计的亩产大体始于汉代。对汉代平均亩产的估算,直接影响到对汉以后各代平均亩产和汉魏晋田租额的认定,同时也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军  
人鬼婚恋是魏晋六朝志怪中常见的题材。这类故事的产生和流传有悠久的鬼魂崇拜和生殖崇拜的遗迹,古老的冥婚习俗也为其提供直接来源。人鬼婚恋故事是男性话语权下文人内心痛苦的表白与消解,更是他们对男性个体人格与伦理道德的完善和实现的渴求,而鬼魅的人化为女性追求理想爱情和人性的自由解放提供了展现空间。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松  周超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是迄今最为完备精到的先唐诗歌总集,出版以来深受学林赞誉。本文就该书误收、重收诗歌及体例紊乱等问题进行分析,以就教于方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明  
"集录"是南北朝时期指称集部层面文章著述的重要概念,经辨析,"集录"具有集子的篇目及正文内容和文集的叙录两层含义,从而补充了余嘉锡对于"集录"的解释,借此亦有助于管窥六朝文集的编纂,包括文集在南北朝已发展为独立的部类,使得史传不再具有保存文章的载体功能;随着文集的大量出现而产生叙录之作,"集录"即文集叙录的省称,与集序、叙录具有相近的文本功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马晓峰  
形成于先秦,发展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栈道主要集中在秦岭巴蜀一带。以褒斜道、傥骆道、米仓道、剑阁道、迴车道等为主的栈道不但在沟通蜀地与中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产生了不同的建设方法,呈现出不同的栈道形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思莉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是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先唐文献渊薮,是清代总集编纂的一座高峰,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对其作者、概况、体例、辑佚等所作的基础性介绍,以及围绕该书展开的补编和新编工作等。综览而言,现有的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提高,这与其重要的文献价值极不相称,相关研究亟待深入和拓展。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建成  
李善《文选注》征引《论语》汉魏古注8家(孔安国、包咸、马融、郑玄、陈群、王肃、周生烈、何晏)。立足于《文选》与《论语》文本及相关文献,经过细致的考证,可以考定李善对这些文献的征引并非皆出于原书,除郑玄注(或其部分内容)外,其余7家注释皆来自何晏《论语集解》,故其实际引书仅为单注本郑玄《论语注》与何晏《论语集解》二种。这一考察对李善《文选注》引书来源问题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从南北朝迄隋以至唐初,《论语》注疏类著作众多,但占据主流地位的只有郑、何二家,李善注对这两部著作的征引与当时的学术形势完全一致。这也可以从与李善同时或其前后学者之著作征引《论语》注释的情况中得到印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