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83)
- 2023(8736)
- 2022(7204)
- 2021(6648)
- 2020(5458)
- 2019(12128)
- 2018(11697)
- 2017(21409)
- 2016(11524)
- 2015(12001)
- 2014(11534)
- 2013(11167)
- 2012(10273)
- 2011(9187)
- 2010(9178)
- 2009(8430)
- 2008(8356)
- 2007(7332)
- 2006(6291)
- 2005(5314)
- 学科
- 济(41371)
- 经济(41323)
- 业(38698)
- 管理(37128)
- 企(32652)
- 企业(32652)
- 方法(18193)
- 技术(15619)
- 数学(15455)
- 数学方法(15304)
- 农(12132)
- 技术管理(12036)
- 中国(11738)
- 财(10999)
- 业经(10998)
- 学(10303)
- 贸(9625)
- 贸易(9620)
- 易(9380)
- 农业(8560)
- 制(7953)
- 银(7218)
- 银行(7175)
- 划(7150)
- 地方(7037)
- 环境(6979)
- 融(6972)
- 金融(6971)
- 理论(6849)
- 行(6830)
- 机构
- 大学(164474)
- 学院(163062)
- 济(65547)
- 经济(64464)
- 管理(63994)
- 理学(56832)
- 研究(56196)
- 理学院(56161)
- 管理学(55186)
- 管理学院(54893)
- 中国(40225)
- 科学(37474)
- 农(34821)
- 京(33466)
- 业大(29446)
- 所(28850)
- 农业(27947)
- 财(27604)
- 研究所(27032)
- 中心(25042)
- 江(23866)
- 财经(22837)
- 经(20959)
- 范(20566)
- 师范(20207)
- 北京(20174)
- 院(20077)
- 经济学(19988)
- 农业大学(18692)
- 州(18412)
- 基金
- 项目(119702)
- 科学(95166)
- 基金(88489)
- 研究(81086)
- 家(80778)
- 国家(80103)
- 科学基金(68021)
- 社会(53607)
- 社会科(50959)
- 社会科学(50945)
- 基金项目(47992)
- 省(47882)
- 自然(46070)
- 自然科(45126)
- 自然科学(45107)
- 自然科学基金(44388)
- 划(41105)
- 教育(36886)
- 资助(33463)
- 创(31735)
- 编号(29480)
- 创新(28662)
- 重点(27429)
- 部(25782)
- 发(25632)
- 业(25027)
- 计划(24654)
- 科研(23305)
- 国家社会(22886)
- 成果(22364)
共检索到2276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徐利华 安兰朋
中国古代以《水龙吟》命名的乐曲颇多,大致可分为笛曲和琴曲两个系列。这两个系列都曾传入韩国,并影响到古典诗歌的创作。韩国文人笔下的“水龙吟”意象或指笛琴之妙曲,或状山水之清音,兼有“清幽”“清刚”“清古”三层审美意蕴,带着中韩两国文化的印迹。
关键词:
《水龙吟》 韩国 古典诗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徐利华 安兰朋
中国古代以《水龙吟》命名的乐曲颇多,大致可分为笛曲和琴曲两个系列。这两个系列都曾传入韩国,并影响到古典诗歌的创作。韩国文人笔下的“水龙吟”意象或指笛琴之妙曲,或状山水之清音,兼有“清幽”“清刚”“清古”三层审美意蕴,带着中韩两国文化的印迹。
关键词:
《水龙吟》 韩国 古典诗歌
[期刊] 求索
[作者]
马自力 范伟
韩琦是北宋名臣,诗歌创作十分丰富,其仕宦经历对他的心迹及创作具有重要影响。韩琦的"名臣心迹"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韩琦初任宰辅时饱受党论困扰,忧愤之心造就了微言咏物之诗作;任宰相时仕途相对顺利,调燮之志造就了诗歌的华美和乐之气;任州郡长官时,宣布恩泽的角色意识、相对轻松的政治环境推动了他的吏隐之心,并形成了华美和乐、萧散闲适、诙谐幽默的多样诗风。从具体的名臣心迹角度入手,不惟有助于理解韩琦其人其诗,对宋代职官与文学这一专题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韩琦 宰辅 州郡长官 心迹 诗歌创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艳存 刘常飞
文章通过对史料和穆旦前期诗歌的深入分析,提出穆旦前期诗歌创作不仅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穆旦创作在回归自然、追求理想、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创作技巧和语言运用上与浪漫主义诗歌之间内在的联系。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诗歌精神始终交织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正是由于穆旦的诗歌中贯穿着浪漫抒情诗歌的影响,他的创作才呈现出复杂而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
穆旦前期诗歌 浪漫主义 作品影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丹丹
林徽因的诗歌感情真挚,典雅悱恻,其爱情诗于言情古韵之中谱写出一曲唯美动听的情殇箫音。文章主要针对其诗歌中的情感艺术进行探讨,在晶莹清丽、傲骨凌风的诗美下诗人以敏锐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唯美的方式和婉约的情调来展示独特睿智的生命体悟,进而表现诗意美所传达的内心情绪。她的言情总是在含蓄中进行着有节制的萦回,十分典雅且独具风神,并竭力把这种情绪熔铸进精巧的想象之中,在有节制的潇洒中最终成就其独特的诗风。
关键词:
林徽因 审美意蕴 内在神韵 情殇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伟安
刘禹锡的个性虽然孤傲、倔强、坦荡,但23年的漫长贬谪生涯,对于他的打击毕竟过于沉重,因此,当其面临严酷的生命磨难时,他运用了多种心理调节机制来维持心理平衡。这些心理调节机制与其不同体裁和题材的诗歌创作之间,存在着或隐或显的内在关系。探讨这种内在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推进对刘禹锡及其诗歌创作的研究,亦且对于我们更深入地探寻诗歌创作乃至整个文艺创作的心理规律,不无启发意义。
关键词:
刘禹锡 生命磨难 心理调节机制 诗歌创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平安
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是李梦阳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梦阳的诗歌创作理论主要有四点:(1)重视"情"在诗歌创作中的主导作用;(2)认为生活实践是诗歌创作感情产生的前提;(3)主张诗歌是作者主观思想与客观世界相交往的产物;(4)重视中国传统诗歌比兴手法的运用。李梦阳既把情感与生活实践确定为诗歌创作的基础,也把它确定为诗歌创作的根本法则,而且由此建立了"情会说"之创作心理论。李梦阳不仅重视诗歌主题思想产生途径之生活实践,还重视传统的诗歌主题思想表现之比兴手法。李梦阳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意义的
关键词:
李梦阳 诗歌 移情论 文学理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庞莉
唐太宗的诗歌可谓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既有颂扬大唐一统天下的赫赫声威,抒写经世济民的宏伟抱负;也有励精图治、清明为政;还有描写为政外悠闲舒适的浪漫生活。这些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富精神世界。
关键词:
唐太宗 诗歌 精神世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进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苗荣
沿着埃米莉.迪金森极具个人色彩的人生经历,简要分析了她三首短小却意义深远的诗歌。指出长年沉浸在孤独、沉思中的诗人,所写诗句不仅清新、优美,那些有血、有肉、有灵的篇章更凝结着诗人的心血,也折射出她一生的智慧和情感。诗人坚持用自己的艺术形式和审美标准创作的诗歌必将会深深影响和启迪着读者的心智。
关键词:
埃米莉.迪金森 诗歌 常春藤 智慧 人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玉霞
本文介绍了对一名大龄轻度智障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辅导的研究。教师采用个别训练为主,小组训练为辅的训练形式,力求通过与学生一同制定阶段目标;做笔友,进行日记交流、评语交流;组建训练小组;创建展示机会等训练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学生健康自信地生活,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智障学生 诗歌创作 心理调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萍
"格卑气弱"是古人从风格上对晚唐诗进行整体性批评时惯用的词语,即格调不高而有衰陋之气。虽然对于这一批评,后代独具慧眼的诗人及文论家多有拨正,但却依然停留在对晚唐诗歌创作的审美价值及意境的肯定上,而很少论及晚唐诗人在亡国前夕,生发出的对家国的热爱、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满含民胞物与精神的人文情怀。作为晚唐的一代词臣,吴融有大量咏物诗传世。一花一世界,一草一乾坤,正是借用这种貌似琐碎的体裁,吴融细腻地感悟生命的真谛,通过与大自然物象的"静中相对",传达出百代之下读来犹使人们为之动容的人文情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京霞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上形成的辩证艺术,从本质上讲,是根植于诗人与现实世界的双重关系之中。在诗歌创作上,推而广之,在一切文学艺术创作上,"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的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世间的材料来进行工作,才能使人理解;同时他又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这种人世间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并为这较高的意旨服务。"文学创作正是在协调这双重关系中实现的。诗人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高晓成
近体诗格律在唐代武后时期基本形成。在此之后理论家们暂时失去了再对其作深入探究的兴趣,诗歌理论的发展面临着接下来应该往何处去的方向性问题。王昌龄的语录体理论文献《论文意》篇创造性地提出"意高则格高"这个理论支点,使得唐代诗歌理论由关注外在形式开始转向关注内在审美,确立起通过构思高"诗意"实现诗歌高"品格"的基本创作思路,也引领了此后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根本走向,具有重要的诗学史意义。
关键词:
王昌龄 诗格 《论文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