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4)
2023(5346)
2022(4472)
2021(4224)
2020(3482)
2019(7622)
2018(7434)
2017(14241)
2016(7764)
2015(8494)
2014(7733)
2013(7476)
2012(7060)
2011(6491)
2010(6726)
2009(6451)
2008(6749)
2007(5938)
2006(5398)
2005(4848)
作者
(21890)
(18713)
(18409)
(17363)
(11797)
(8783)
(8034)
(7104)
(6954)
(6687)
(6608)
(6454)
(6200)
(5926)
(5885)
(5626)
(5596)
(5492)
(5374)
(5208)
(4743)
(4634)
(4421)
(4397)
(4188)
(4155)
(4147)
(3959)
(3793)
(3709)
学科
(30213)
经济(30187)
(27077)
管理(26772)
(24408)
企业(24408)
技术(11211)
方法(10546)
(9753)
技术管理(8922)
土地(8661)
(8388)
数学(8357)
(8343)
数学方法(8217)
中国(8028)
业经(7748)
(7620)
(5944)
银行(5923)
(5662)
理论(5600)
(5474)
农业(5472)
财务(5466)
财务管理(5459)
(5316)
企业财务(5244)
经济学(5120)
地方(5114)
机构
大学(111196)
学院(109447)
(43414)
管理(42668)
经济(42567)
研究(38778)
理学(36361)
理学院(35891)
管理学(35240)
管理学院(35029)
中国(30413)
(24329)
科学(24295)
(20758)
(19803)
(19743)
研究所(17963)
(17854)
中心(17249)
业大(16622)
财经(16422)
(15435)
农业(15418)
师范(15312)
北京(15042)
(14921)
(14429)
(13767)
经济学(13274)
师范大学(12488)
基金
项目(72999)
科学(58732)
基金(54075)
研究(52884)
(48249)
国家(47842)
科学基金(40862)
社会(34820)
社会科(32983)
社会科学(32967)
基金项目(28655)
(28219)
自然(26344)
自然科(25734)
自然科学(25724)
自然科学基金(25278)
(24306)
教育(23403)
资助(20409)
编号(20130)
(18295)
创新(17384)
成果(16912)
重点(16749)
(16169)
(15584)
国家社会(14891)
(14459)
课题(14217)
教育部(13679)
期刊
(51018)
经济(51018)
研究(32758)
中国(25998)
科学(18955)
(18434)
学报(18184)
管理(17422)
(16567)
大学(13764)
学学(12941)
教育(12109)
农业(11917)
(11127)
金融(11127)
业经(8642)
技术(8598)
财经(8447)
(7311)
经济研究(7131)
科技(7127)
问题(6527)
(6343)
(6091)
技术经济(5940)
资源(5896)
现代(5115)
图书(4945)
国土(4927)
(4913)
共检索到169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祁勃霖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地制度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向三权分置演进,《民法典》第三百三十条、三百三十一条、三百三十九条以法律条文形式展现了三权分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三权分置”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要求,也客观上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新规定是对现有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状况的回应,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制度,进而促进农业生产;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有利于促进农民灵活就业、增加收入,进而为新时代促进“三农”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单平基  
《民法典》编纂中,农地"三权"分置既不应分解、架空或舍弃土地承包经营权,也不宜将其准所有权化或认定为自物权,而应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而非"土地承包权"的称谓并充实其权能,使其回归本来的用益物权属性。《民法典(草案)》《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二审稿、一审稿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民法典》中的农地"三权"分置应采用"农地集体所有权(自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用益物权)、土地经营权(债权)",而非"农地集体所有权(自物权)、土地承包权(用益物权)、土地经营权(用益物权)"之结构。在农地法制改革中,应坚持和落实农地集体所有权,而不能将其虚置;不能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认定为扮演所有权的角色,而应坚持其为派生自农地集体所有权的用益物权定位,并以充实其用益物权权能为基点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造;土地经营权应定位为分离自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性权利。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权利定性和权利称谓,不应受土地经营权生成和定性的影响,也不应被"土地承包权"所替代。在充实土地承包经营权之用益物权权能前提下,经由债权定性的土地经营权的生成和流转,助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乡村振兴的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强  
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改革离不开法律赋予农民一定的处分权、抵押权、补偿受益权,明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各项权能。经营权权能改革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改革应顺应国家政策的思路,找出法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高海  
《民法典》中土地承包经营权上的土地经营权与基于所有权产生的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均存在债权一元论、物债二分论、物权一元论等论争。本文综合运用文义、体系、目的等解释方法,对两类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和担保依次进行再解读。土地承包经营权上土地经营权宜以五年为界物债二分,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经营权宜以登记为界物债二分。但是,《民法典》第339条中分置次级用益物权的出租与入股宜分别缩限解读为转包与股份合作。流转期限五年以上土地经营权的物权设立及其抵押应采取登记对抗主义;流转期限五年以下土地经营权宜以再流转收益质押并采取登记对抗主义;已登记的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经营权的物权设立及其抵押应采取登记生效主义,未登记的不能用于担保。允许承包方自设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亦应允许集体自设以其他方式承包的土地经营权抵押。《民法典》中两类土地经营权的规定,推进了更具中国元素的物权理论与物权制度的创新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超利  
在我国农业和农村形势发生转变的背景下,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建立是平衡权利公平、社会保障和土地利用效率之间关系,推进农业向现代转型的有效途径。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制度改革要从农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完善农村要素市场和土地流转管制等方面深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爱茹  
新型城镇化加速了城乡人口流动,为放活农村土地资源,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权转让和退出机制依然是一项重要的现实课题。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要有法可依,农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必须立足于现有法规政策,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规范。自《民法典》施行以来,农村土地承包权自愿有偿退出被列入其中,这为政策落实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缺少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的具体方案,更细致、可操作的法律规范指导不足,表现为需要明确界定主体及相关权限、优化退出补偿办法、落实补偿资金来源以及完善退出后的社会保障等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家强  
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是一种民事合同,由此产生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物权与债权相混合的民事权利,由内部土地承包经营合同和外部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派生出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性质上表现出向物权和债权倾斜的现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祝之舟  
新《农村土地承包法》贯彻三权分置政策,重构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制度、权能体系和流转体系,并强化了该权利的稳定性。修正后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身份属性和保障功能得以固化,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了自物权或所有权的性质,成为家庭承包制下集体土地所有权实现的重要机制。随着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内在关联的提升,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新法上晋级为物权性土地经营权的母权。适应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功能转向和属性变化,正在制定的民法典物权编应当进行科学的回应,一方面巩固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法成果,另一方面弥补其修法之不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兰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邹秀清  
本文以市场价值为基础,构建了中国农地征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的一个新分析框架。本文假设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买卖双方要价能力相等,通过市场交易和要价协商机制获取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农地增值分配。本文从现有土地估价技术条件出发,选择评估价值近似替代理论为依据计算最优补偿值,在保持土地集体产权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为中国当前农地征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的补偿提供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定量标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梦溪  
现行立法调整土地经营权租赁关系以一般租赁合同规范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农地的特殊性,在价值取向和合同内容等诸方面带来制度的不适应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一般租赁规则调整土地经营权租赁合同时产生的矛盾冲突;其次,揭示了土地经营权租赁的特有原理;最后,运用规范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得出在《民法典》时代土地经营权租赁法律适用问题的解决路径。结论如下:(1)土地经营权租赁应选择在《民法典》之外专门立法的模式,通过修订《农业法》增加土地经营权租赁合同的特殊规定;(2)应专门规定租期调整、租金浮动机制、承租人改良权、禁止转租等内容。土地经营权租赁的特殊法律调整有利于以农地流转促进现代规模农业的形成。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曹务坤  叶红  
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动、身份权变动、权利转换及目的论等视角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市户籍"进行学理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一方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市户籍"不具有正当性,存在诸多法理障碍,也存在许多弊端,这些弊端势必影响城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市户籍"不具有可能性。一言以蔽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城市户籍"不具有必然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艳萍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流转的开展应当在立法上给予一定限制。文章认为,鉴于抵押现象在农村大量实践的现实,立法应当对之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从体系上加以完善,包括在制度上承认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类物权性质、政治伦理功能和经济功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必须登记,并宜统一采用物权法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的效力"的处理模式。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制度设计还要兼顾土地承包经营权对农民的生存保障功能。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鸣  
中国农地法律制度与经济体制具有高度相关性。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自我发展、关系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以及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战略发展问题。现有的农地承包经营权带有浓厚的"成员权"与"土地型社会保障制度"色彩,存在明显的产权残缺。农地难以实现规模经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所有权,但在现阶段农地二元化制度的背景下,只能从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层面上考虑制度创新,核心是从立法上完善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吴越  吴义茂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是其他流转方式不可替代的,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与必要。入股流转的组织形式的选择不仅具有政策性,更具有法律性。从法律科学的角度分析,股份合作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均不宜作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对象。有限责任公司在法律特性上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较为契合,是较为理想的入股组织形式。对于公司破产时农民面临的失地危险问题,赋予入股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优先购买权,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保险"等制度创新可以有效避免其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