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
2023(6)
2021(5)
2020(1)
2019(4)
2018(5)
2017(8)
2016(4)
2015(1)
2014(8)
2013(3)
2012(7)
2011(1)
2010(3)
2009(3)
2008(2)
2007(6)
2006(3)
2005(3)
2004(1)
作者
(18)
(14)
(11)
(10)
(8)
(7)
(7)
(6)
(6)
(6)
(6)
(6)
(6)
(6)
(5)
(5)
(5)
(4)
(4)
(4)
(4)
(4)
(4)
(4)
(4)
(4)
上官(3)
(3)
(3)
(3)
学科
(8)
(8)
森林(8)
(7)
生态(6)
生态学(6)
(5)
(3)
(3)
(3)
牡丹(3)
环境(3)
管理(3)
1860(2)
1900(2)
1949(2)
(2)
(2)
二次(2)
人事(2)
人事管理(2)
以后(2)
作品(2)
分析(2)
(2)
(2)
劳动(2)
劳动法(2)
各类(2)
图书(2)
机构
学院(67)
大学(64)
研究(26)
(21)
科学(21)
中国(18)
(17)
研究所(17)
科技(17)
科技大(16)
科技大学(16)
西北(13)
农林(12)
国家(12)
(12)
(12)
农业(11)
理学(11)
理学院(11)
科学院(11)
管理(11)
业大(10)
师范(10)
技术(10)
(10)
管理学(10)
管理学院(10)
经济(10)
(9)
实验(9)
基金
项目(46)
科学(34)
国家(33)
(33)
基金(32)
科学基金(27)
(23)
研究(22)
计划(20)
自然(18)
自然科(18)
自然科学(18)
自然科学基金(18)
重点(16)
教育(15)
(15)
(13)
创新(13)
资助(13)
基金项目(12)
大学(12)
教育部(12)
(12)
社会(11)
社会科(11)
社会科学(11)
科研(11)
(10)
人文(9)
科技(9)
期刊
学报(33)
大学(20)
学学(20)
(20)
经济(20)
(18)
(18)
科学(18)
研究(16)
中国(14)
科技(13)
自然(12)
农林(9)
(9)
科技大(9)
科技大学(9)
自然科(9)
自然科学(9)
西北(9)
教育(8)
林业(7)
社会(6)
农学(5)
华北(5)
史研究(5)
社会科(5)
社会科学(5)
(5)
管理(5)
经济史(5)
共检索到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庞跃雷  
~~
关键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英  
~~
关键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嫄  
关键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文书生  成仿云  钟原  
【目的】牡丹微繁殖技术已在20多个品种中建立,但污染率高、增殖系数低、生根难和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并制约着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开展微繁殖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正午’牡丹为材料,通过对不同外植体启动培养效果比较、增殖培养阶段LED(发光二级管)光源应用以及生根方式改进等试验,对微繁殖技术体系进行优化改进。【结果】启动培养阶段,黄化嫩茎外植体优于鳞芽外植体,其污染率较低(19.59%),存活率较高(80.41%),且基本不褐化。增殖培养阶段,与荧光灯光源相比,LED光源(光质配比70%红光+30%蓝光,光照强度50μmol·m~(-2)s~(-1))可以显著促进试管苗的增殖和生长,增殖系数3.79,且试管苗生长健壮。生根培养阶段,基于维生素B_2(VB_2)在黑暗条件下可以和IBA共存、但在光照条件下分解IBA的特性,将试管苗先在附加IBA 1.0 mg·L~(-1)和VB_2 1.0~5.0 mg·L~(-1)的培养基中暗培养30天诱导根原基,再转至光照培养20天,利用VB_2加速IBA分解、消除IBA对根原基伸长生长的抑制,可以实现试管苗一步生根,其生根率(71.07%~74.23%)和根数(3.17~3.34条)与两步生根无显著差异。与两步生根法获得的生根苗相比,一步生根法获得的生根苗基部愈伤组织较少,生根苗质量更佳,其一级苗占比为75.00%,移栽成活率为85.00%。【结论】在‘正午’牡丹微繁殖中,黄化嫩茎是一种优于鳞芽的外植体来源,其污染率较低、诱导成活率较高;光质配比70%红光+30%蓝光、光照强度50μmol·m~(-2)s~(-1)的LED光照培养,可以显著促进试管苗增殖和生长;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B_2,结合光照条件控制(暗培养30天后转至光照培养20天),可实现试管苗的一步生根,其操作流程简单、生根成本低、试管苗质量佳、移栽成活率高。本研究所建立和优化的‘正午’牡丹微繁殖技术体系,不仅可以促进该品种快繁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还可为其他牡丹品种微繁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保玉  王立争  
从我国现有法律考量,正午退房制并不违反有关的时间计算规则,符合格式条款的有效要件,亦没有足够的法律根据表明其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但正午退房制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完全吻合,确实给旅客带来诸多不便,属于"并不违法,但未尽合理"的行规。彻底废除这一既有行规的意见未必可行,对这一行规进行改进的方向应当是:在保留现行旅馆业惯例中对旅客有利的规则的同时,将正午退房的时间延至14时,而18时后退房加收一日房费的做法则可以维持;同时,对12时之前入住的旅客在房费计算上应当另立特殊规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书生   崔慧颖   孙薛莹   朱葛  
【目的】研究继代培养周期对牡丹试管苗不定根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牡丹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正午’牡丹试管苗为材料,在增殖培养过程中定期(20,30,40,50,60 d)选取单芽进行生根培养,测定试管苗生根指标(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和不同培养时期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ZR)和赤霉素(GA3)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总酚含量,分析生根状况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正午’牡丹继代培养40 d的试管苗生根效果最佳,此时的生根率(30.8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根数1.17条,平均根长0.83 cm,愈伤组织小,生根质量较高。继代培养过程中,内源激素IAA、ABA、ZR含量的动态变化一致,而GA3含量与之相反;IAA、ABA含量与平均根数呈显著正相关,而GA3含量与平均根数呈显著负相关;IAA/ZR、IAA/GA3与平均根数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POD、PPO、IAAO活性波动较大,其中PPO活性与生根率呈显著负相关,IAAO活性与平均根数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生根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正午’牡丹试管苗的最佳继代培养周期为40 d,该时期试管苗的生理状态更适宜生根,IAA、可溶性糖含量对试管苗生根的正向影响较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原  杜明杰  刘羽心  成仿云  
【目的】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与肉质花盘亚组间的远缘杂交是现代牡丹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亚组间杂种普遍高度不育,很难继续用于杂交育种。‘正午’牡丹是一个观赏性好、适应性强的亚组间杂交品种,虽然其通常高度不育,但仍被用作亲本培育出一些优异的杂交后代,表现出一定的育性。研究其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可为揭示其极低育性的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的信息。【方法】本研究以‘正午’幼嫩花蕾中的雌蕊为材料,进行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以花药为材料进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结果】‘正午’牡丹为二倍体,核型公式为2n=2x=10=7m+1sm+2st(1SAT)。其花粉母细胞可通过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及小孢子,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约有70%的花粉母细胞发生染色体行为异常,包括单价体及多价体、染色体桥、断片、落后染色体、不等分裂等,其中染色体桥出现频率最高;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异常率同样高达70%,常见的异常类型包括纺锤体定位异常、不同步分裂、染色体桥、断片、落后染色体等,最后形成二分体、三分体、微核或特小的额外小孢子。【结论】‘正午’减数分裂存在大量异常可能与其高度杂合的核型有关。普遍存在的单价体及多价体引起的不等分裂和染色体桥及断片造成的染色体片段缺失等染色体行为异常可能是导致‘正午’牡丹高度不育的重要原因。同时,仍有一小部分花粉母细胞能够顺利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小孢子。其中一部分通过二分体或三分体形成未减数小孢子,表明其具有用于培育多倍体牡丹的潜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蓓蕾  李树培  
综合实践活动进入了"关注社会生活"这一主题阶段。其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会宽容与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班级、学校或社区的生活环境,激励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曾扬君  
~~
关键词: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正磊  
~~
关键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畅  
~~
关键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梅飞  
关键词: 推窗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许冬梅  
挂钟馗像在陕西南部与四川交界的一些地方,端午这天,流传挂钟馗像的习俗。挂蒜头、石榴花端午期间,挂菖蒲艾蒿,这已是南北城乡的习俗,可在江西、安徽相邻的部分地方,端午这天,家家门前悬蒜头,有的挂石榴花以期“赶鬼除菌”。迎鬼船江西南边的部分地方,流传迎鬼船...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向宁  
~~
关键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江农  
端午节话粽子江农端午节食粽,相传起源于爱国诗人屈原5月5日投泪罗江殉国,民众以窄筒贮米投水.从此端午食粽成俗。千百年来,我国人民依口味、饮食习惯,制作的粽子已形成有南、北风味和荤素之分.味道也有甜、咸、香多种。北方以江米小枣粽子最负盛名,它鲜香味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