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
2023(1351)
2022(1216)
2021(1236)
2020(874)
2019(1937)
2018(1817)
2017(3011)
2016(1938)
2015(2171)
2014(2186)
2013(2169)
2012(2166)
2011(1940)
2010(1984)
2009(1667)
2008(1618)
2007(1441)
2006(1239)
2005(1035)
作者
(8646)
(7389)
(7279)
(6970)
(4615)
(3745)
(3174)
(2916)
(2828)
(2703)
(2665)
(2590)
(2559)
(2542)
(2365)
(2353)
(2241)
(2183)
(2179)
(2108)
(2104)
(1967)
(1944)
(1701)
(1649)
(1639)
(1598)
(1583)
(1572)
(1571)
学科
(5150)
(4918)
经济(4916)
(2357)
(2174)
生态(2129)
管理(2072)
(2042)
植物(2004)
(1971)
(1893)
森林(1893)
(1823)
方法(1659)
生态学(1635)
环境(1482)
农业(1466)
数学(1420)
数学方法(1382)
理学(1306)
(1306)
贸易(1306)
(1296)
中国(1276)
(1253)
地方(1247)
地理(1144)
及其(1073)
(1055)
土壤(1054)
机构
学院(29101)
大学(28815)
研究(16676)
科学(15513)
(12347)
中国(11649)
(11124)
研究所(10707)
业大(9807)
农业(9697)
(8544)
(7842)
实验(7646)
实验室(7359)
(7014)
林业(6974)
重点(6962)
(6938)
(6853)
经济(6739)
科学院(6562)
农业大学(6367)
中心(6299)
资源(6155)
管理(6119)
环境(6107)
北京(5751)
研究院(5714)
理学(5172)
(4961)
基金
项目(25170)
(18917)
国家(18835)
科学(17730)
基金(17274)
科学基金(13833)
自然(12296)
自然科(11948)
自然科学(11939)
自然科学基金(11706)
研究(11439)
基金项目(9620)
(9585)
(9111)
科技(8181)
计划(7551)
资助(7107)
重点(6891)
专项(6102)
科研(5514)
(5436)
社会(4963)
(4629)
社会科(4594)
社会科学(4592)
教育(4428)
(4309)
创新(4205)
(4164)
技术(4087)
期刊
学报(13462)
科学(11157)
(10506)
大学(9262)
学学(9155)
(7724)
经济(7724)
农业(7058)
林业(6982)
研究(5750)
中国(5265)
业大(4647)
(4415)
资源(4219)
自然(3256)
科技(2882)
农业大学(2877)
(2753)
科技大(2519)
科技大学(2519)
(2495)
(2362)
自然科(2206)
自然科学(2206)
中国农业(2197)
地理(2192)
农林(2188)
(2188)
北京(1836)
林业大学(1770)
共检索到42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易  臧润国  杨世彬  蔡笃磊  王进强  周照骊  
调查海南霸王岭热带低地雨林群落学特征,研究林下棕榈植物对树木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hm2热带低地雨林样地中,共记录到5种棕榈植物1288株,其中大白藤的个体数占棕榈个体总数的82.7%;不同棕榈物种的平均个体冠幅面积存在差异,大叶蒲葵显著大于其他4个物种;小样方棕榈植物多度在群落中呈显著的正态分布;小样方中棕榈多度与胸径<10cm树木个体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大树数量与棕榈数量无显著的相关性;小样方中大幼苗、幼树和小树物种丰富度随棕榈多度增加而减小,而小幼苗和大树的物种丰富度与棕榈多度无相关性;棕榈个体覆盖降低了更新幼苗的密度,仅有18%的幼苗(包括小幼苗和大幼苗)分布于棕榈树冠之下;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元德  
对福建龙岩中心城市园林树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龙岩中心城市园林树木有265种(含亚种、变种和变型),分属于71科177属.其中,乡土树种46科76属93种,外来树种50科119属172种,外来树种数多于乡土树种数,呈现出高度城市化和人工化发展的特征.(2)园林树木在科、属的水平上均显示出明显的热带性质.(3)乡土树种的热带成分与温带成分的属数比较接近,温带成分略占优势.(4)外来树种属的热带成分十分显著,反映龙岩中心城市引进的园林树木种类以热带成分为主的倾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燕  李吉跃  翟洪波  朱国彬  
于 2 0 0 1年 8月下旬在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选取油松、元宝枫等 10个树种为研究对象 ,测定 1年生枝条的水势和水力结构参数的昼夜变化 .结果表明 ,1年生枝条水势与水力结构参数的昼夜变化趋势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 .分别建立了水势与导水率、比导率、叶比导率关系的数学模型 :y =axb 和y =ax2 +bx +c ,探讨了模型中各参数的生理生态学意义 ,并比较了各供试树种木质部栓塞脆弱性的大小 ,依次如下 :刺槐 >皂荚 >元宝枫 >山桃 >红瑞木 >侧柏>雪松 >白皮松 >油松 >迎春 .木质部输水效率及空穴和栓塞化程度的大小 ,依次如下 :环孔材树种 >散孔材树种 >无孔材树种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栋   刘桂华  
【目的】对郑州市树木园植物群落景观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提升园林植物群落景观设计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地勘察查郑州市树木园,选取较为典型的地带树木展示区、濒危树木园区、观果林区、空中花园、绚秋林区、垂直绿化区、乡土树种园、引种驯化区以及化石园为主要调研区域,共选27个代表性植物群落样方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围绕树木园植物群落景观人文属性、环境属性两个层级,构建6个维度18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得出不同植物群落适宜性排序。【结果】1)郑州市树木园植物群落景观各目标层权重大小为环境属性(52.54%)>人文属性(47.46%),意味着二者均在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准则层权重大小为自然度(23.84%)>观赏度(22.31%)>健康度(19.85%)>亲绿度(17.12%)>节水度(8.85%)>和谐度(8.03%),表明在展开郑州市树木园植物群落景观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植物群落的环境属性,即自然性、观赏性、健康性,并辅以多元人文属性进行植物景观搭配;2)景观综合评价结果分析指出,郑州市树木园植物群落的9个分区景观得分为濒危树木园区(6.261 5)>地带树木展示区(5.984 5)>观果林区(5.731 4)>垂直绿化区(5.659 1)>乡土树种园(5.573 2)>空中花园(5.526 4)>绚秋林区(5.349 7)>引种驯化区(3.232 3)>化石园(2.711 6);3)依据评价结果,从人文与环境两重属性出发,针对郑州市树木园植物群落景观提出规划布局与规划内容的设计策略。【结论】运用AHP方法对郑州市树木园9个分区景观植物群落景观进行综合评价,为树木园植物植被类型结构调整与景观优化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益泰  卓仁英  吴天林  
引进国外桤木属植物11种54个种源,在浙江富阳进行育苗和适应性观察。绿桤木、欧洲绿桤木、裂叶桤木、毛赤杨和南美桤木共5种20个种源,幼苗因不能越夏而全部死亡。其它6种桤木存活苗木表现不一。其中,欧洲桤木表现最佳,在夏季高温干旱气候下未见受害,其4个优良种源2年生苗高达2 18~2 41m,与我国桤木相当。锯叶桤木生长正常,无受害症状。灰桤木和齿叶桤木轻度受害,但不同种源之间存在差异。红桤木和薄叶桤木苗木遭受严重高温干旱危害,7、8月发生叶枯、脱落、梢枯现象,生长停止,部分植株死亡。台湾桤木放叶最早、落叶最迟,生长快速,但易受冬季低温冻害。在桤木、赤杨、台湾桤木、欧洲桤木和齿叶桤木5个树种之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云  郑德璋  廖宝文  郑松发  王勇军  陈正桃  
我国海南岛高大、速生的红树植物乔木种类较多,如海桑属(Sonneratia)、海莲(BruguierasexangulaPoiret)等。把这些种类北移引种到广东省沿海摊涂,丰富广东大陆的红树物种,提高沿海防护林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云  郑德璋  陈焕雄  廖宝文  郑松发  陈相如  
在海南、深圳红树林区引种孟加拉国优良速生树种无瓣海桑,均已开花结果。种子千粒重为14.41~14.88g,发芽率为90%~96%,1年生苗高为1.5m左右。海南无瓣海桑5年生平均高为9.2m,平均胸径为12.9cm,分别高出本地优势种海桑39.4%和26.5%,差异极显著。深圳2.5年生留圃幼树平均高为5.3m,优势树高为6.2m,平均胸径为4.7cm。种植1年后的幼林平均高为2.1m,平均地径6.3cm。对土壤、潮带及海水盐度适应性同海桑相似,抗寒性明显优于海桑属乡土种类,具有显著的引种潜力和利用前景。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若蕙  刘洪谔  蔡建国  沈锡康  
用中国林科院ABT研究开发中心提供的5种新型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ABT-11~15号)检验了对龙柏、雪松、金叶千头柏、小叶罗汉松、南方红豆杉、十大功劳、红花木、栀子花、黄杨、杭紫薇、含笑和木犀计12个树种扦插成活的促进效果,并以ABT-1号(CK1)和清水(CK2)作对照。结果表明:新剂型的效果对全部12个树种优于CK2,对10个树种超过CK1。生长调节剂处理促使8个树种的扦插成活率达70%以上。选定了这些树种生根粉的剂型、浓度、浸沾时间的最佳组合,多数为ABT-11号,50mg·kg-1或100mg·kg-1,浸沾时间为1.0h。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岚  刘芸  熊兴政  邬静淳  王萌  袁贵琼  欧阳  任立  
【目的】对桑树与引种植物水桦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长及光合特性进行比较,探讨这2种木本植物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周期性水淹生境的适应性,为消落带植被重建适用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重庆市万州区典型消落带170、175 m 2个高程的台地种植2年生桑树、水桦实生苗,之后自然生长,于每年4月上旬调查其存活率。供试种调查存活率后,于上述台地旁种植2年生桑树、水桦实生苗,2年后于4月上旬春季出露期、7月中旬夏季干旱期、9月底秋季淹水前期测定其生长量(株高、地径、冠幅)、光合特性(叶绿素、叶绿素荧光动力参数及气体交换参数)。【结果】170 m高程桑树、水桦的存活率显著低于175 m高程,而2个高程水桦存活率均大于桑树,其中170 m高程差异显著;170 m高程水桦的生长量均大于桑树,其中株高差异显著。春季出露期(SEP),170 m高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于175 m高程,Pn、Gs、Tr、Ci、WUE无明显差异;夏季干旱期(SDP),桑树和水桦170 m高程叶绿素含量及Pn、Gs、Tr、Ci均大于175 m高程,其中桑树的Ci、Tr差异显著、水桦的Tr差异显著;秋季水淹前期(PFP),170 m高程水桦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大于桑树,Pn、WUE与175 m高程无明显差异。SEP期,170 m高程桑树的qP、ETR、ΦPSⅡ大于175 m高程;PFP期,水桦在2个高程的ΦPSⅡ、ETR、qP基本与SDP期一致,170 m高程qN大于175 m高程。【结论】乡土树种桑树能通过出露后快速恢复叶片PSⅡ光反应系统的能力,提高光电子的传递速率,增加叶绿素含量而增强光合作用,积累更多有机物恢复生长来适应三峡库区冬季水淹的胁迫;引种植物水桦则通过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在桑树进入休眠期后仍保持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积累更多的有机物以应对冬季水淹的过度消耗。桑树和水桦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三峡库区消落带特殊的生境,引种植物水桦较本地树种桑树对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生境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可以考虑用于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植被恢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宝文  郑松发  陈玉军  郑德璋  昝启杰  
Several arboreal mangrove species were introduced from, Hainan Island, Zhanjiang of Guangdong Province, Australia and etc. to Shenzhen Bay. With good adaptability and cold_resistance during seedling stage, \%Sonneratia apetala \% could develop and blossom well in Shenzhen Bay. \%S.caseolaris\% had c...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火树华  
该文针对昕水河流域现有经济林树种与中草药植物种质资源比较单调,林果生产中受自然条件、技术管理水平、市场起伏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较大等问题,为丰富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中的经济植物种类,选择近年国内开发研究成果及经济价值突出的银杏、杜仲、冬凌草及月见草4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栽培初期的生长发育表明以上引种的结果均是成功的,研究总结了其各个种在隰县适生的立地条件及栽培技术要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淑霞  上官周平  
综述树木年轮分析在温度、降水序列和大气CO2浓度变化研究中的应用概况,着重探讨气候变化对树轮宽度、密度和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如温度、降水对树木生长的“滞后效应”、“幼龄效应”,并就树轮年代学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作简要探讨,提出今后年轮气候学的研究应结合中、小时间尺度的树木生理生态学特性进行,需阐明树木和环境各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量化关系,应加强各类代用资料与仪器观测记录结果的对比分析,并加强对年轮气候模型的验证,研究方法应由经验性分析转向机理性研究,并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康  何茜  李吉跃  齐涛  
采用BP3400精密天平等仪器对喷施不同浓度(10、204、0 mg/L)“施丰乐”溶液(对照喷施清水)的当年生盐肤木和火炬树的实际蒸腾耗水状况进行研究,得出不同处理苗木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及干旱胁迫过程中的日蒸腾耗水规律.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和轻度干旱胁迫时期,各处理苗木耗水量和耗水速率日变化规律呈明显的“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2:00—14:00之间;进入中度和严重干旱胁迫时期,各处理苗木的耗水量和耗水速率的日变化幅度十分平缓.“施丰乐”对两种苗木的作用效果不一致,对盐肤木,40 mg/L处理的作用较大,对火炬树则是20 mg/L处理的作用较为明显.通过研究不同处理苗木在不同水势梯度下的耗水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润霞  吴卓翎  彭江炜  薛春泉  罗勇  苏志尧  
【目的】研究红树植物木榄的生物量预测模型,为有效估算红树植物各器官生物量奠定基础。【方法】以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为研究对象,将基径(D)和树高(H)这2个因子派生为多个一元及多元变量,包括D、H、D~2、DH和D~2H,用其作为变量构建直线方程和指数方程来预测木榄各器官(木材、树皮、树冠)、地上部分、地下部分以及全株总生物量,并对直线方程和指数方程的预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指数方程对木榄各器官及全株总生物量的预测效果优于直线方程;在所有的一元回归方程中,木榄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与D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决定系数较高,且以D或D~2为预测变量所构建方程的残差平方和(RSS)、均方根误差(RMSE)和赤池信息准则(AIC)值较以H为变量构建的方程小,说明D的预测效果优于H。所有预测模型对木榄地上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效果均优于地下部分,用D或D与H结合预测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效果均不理想。双变量指数模型的RSS、RMSE和AIC值普遍较单变量模型小,说明DH和D~2H的统计效力更好,预测效果更佳。D~2H和DH与木榄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且以D~2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预测木榄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的RSS、RMSE和AIC值,以及以D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预测木榄地下部分生物量的RSS、RMSE和AIC值均较其他模型小。【结论】以D~2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对木榄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全株生物量的预测拟合效果最好,以DH为预测变量的指数模型对木榄地下部分生物量的预测拟合效果最佳,可以将其作为最优的生物量预测模型用于木榄各器官及全株生物量估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