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81)
2023(6069)
2022(4442)
2021(4243)
2020(3254)
2019(7704)
2018(7406)
2017(12193)
2016(7303)
2015(8467)
2014(8674)
2013(7935)
2012(7150)
2011(6509)
2010(6509)
2009(5931)
2008(6177)
2007(5038)
2006(4676)
2005(4437)
作者
(19864)
(16662)
(16357)
(16008)
(10502)
(7758)
(7646)
(6425)
(6417)
(5958)
(5688)
(5586)
(5479)
(5375)
(5152)
(5138)
(4941)
(4865)
(4832)
(4812)
(4326)
(4119)
(4092)
(3925)
(3809)
(3808)
(3791)
(3705)
(3458)
(3305)
学科
(24913)
经济(24890)
管理(16911)
(16360)
中国(12466)
(11363)
企业(11363)
(10490)
业经(7235)
农业(7205)
理论(6619)
方法(6464)
教育(6300)
(6292)
地方(6257)
教学(6167)
(5708)
(5332)
数学(5302)
(5230)
数学方法(5165)
发展(4977)
(4961)
产业(4251)
(4178)
银行(4164)
(4105)
金融(4105)
(4087)
研究(4065)
机构
学院(93536)
大学(92868)
研究(38002)
(34907)
经济(33940)
管理(30143)
中国(27904)
理学(24809)
理学院(24430)
管理学(23836)
管理学院(23665)
科学(22216)
(21363)
(19183)
(17319)
研究所(17127)
(17112)
中心(17088)
(15994)
(15640)
师范(15503)
(14582)
北京(13874)
业大(13412)
农业(13277)
技术(13252)
(12636)
财经(12553)
师范大学(12424)
教育(12310)
基金
项目(60202)
研究(47517)
科学(46526)
基金(40281)
(35525)
国家(35186)
科学基金(29232)
社会(28075)
社会科(26367)
社会科学(26361)
(24636)
教育(23929)
(21409)
编号(20973)
基金项目(20642)
成果(17792)
自然(17408)
自然科(16983)
自然科学(16979)
自然科学基金(16650)
课题(16256)
资助(15707)
重点(14721)
(13791)
(13651)
(12878)
(12528)
规划(12128)
(12098)
项目编号(11944)
期刊
(42477)
经济(42477)
研究(33797)
中国(29778)
教育(23247)
(17131)
学报(15613)
(14488)
科学(13971)
管理(12298)
大学(12126)
农业(11906)
学学(10845)
技术(10648)
(8819)
金融(8819)
职业(7768)
(7194)
经济研究(7074)
业经(6743)
财经(6229)
图书(6183)
问题(5683)
(5476)
(5420)
论坛(5420)
(5377)
国际(5295)
技术教育(5250)
职业技术(5250)
共检索到162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入选理由《行动计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标准化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教育体系建设、标准化人才职业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在组织实施上将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质量督察考核。
关键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姚延芹  朱伟娟  
市场经济条件下,看似琳琅满目的产品与服务并非杂乱无章,而是"行有行规",都遵循一定的"标准",这有效保证了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与流通。而要实现这样的"标准化",则需要生产与服务人员的标准化。作为与产业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我国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标准化"方面虽取得了一定进步,但与产业、服务标准化进程相比仍有一定的距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文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一直是按照“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培养 ,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却缺乏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 ,妨碍了学生进一步全面发展。这在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显得尤为突出 ,因此我们必须把握时代脉膊 ,转变教育观念 ,以教学计划为中心 ,整体优化 ,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 ,为新世纪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河南省教育厅从2014年起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专项支持计划",包括高水平人才支持计划、重大项目支持计划、重大贡献支持计划三个类别的人才引进、培养与支持体系。高水平人才支持计划将对引进和自主培养两院院士、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的团队给予200万元经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贵仁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群众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现在老百姓反映的"看病难",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看好医生难"。缓解"看病难、看好医生难",根本出路在于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更多更高水平的临床医师。2011年,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医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荣玮  陶祥令  王峰  
“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存在的现实问题,指出了“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应将“三元融合”“国际水准”“能力本位”等特征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的内涵、目标及模式,提出加强顶层设计、深化专业建设、强化国际化师资团队以及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的人才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冬梅  续雄鹰  
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下,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再次提升,呈现出全球化、智能化等特性。而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输送青年人才的重要主体,制造业的再次崛起无疑为职业教育创造了全新发展机遇,同时也对职业教育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充分适应"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要求,职业院校还需完善人才培养结构,建立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体系的内部开放与外部开放。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蒋键  
技术人才是创新的源泉,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本文在介绍中集集团"311"技术人才计划实施背景及其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该集团培养和提升技术人才的具体做法、基本经验和取得的成效,以及为我国大型集团企业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6月22日,"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0周年庆祝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分别发来贺信,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美国州立大学与学院协会主席霍华德出席。"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  
近年来,我国开始出现了专业教学标准这一概念。这一概念最早由上海提出,2004年上海启动了以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为抓手的专业课程改革。后来江苏等省份借用了上海的专业教学标准概念,用于专业课程改革。然而上海等省市开发专业教学标准的目的,只是为了规范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设置及其教学,改变当时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混乱、残缺不全,教学比较随意的现象,并落实能力本位课程改革,带有很强的实施性。它只是对人才培养方案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翁伟斌  徐立清  
人才培养标准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可从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为确保适切性和可实现性,必须遵循"多主体参与、倒推法路线、一体化设计"的思路。21世纪以来,世界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主要目标的时代,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全面提高质量的历史新阶段,研究制定我国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孟辉  
地方高校转型势在必行,但转型的方向以及转型的方式需要所有地方高校认真思考。文章认为,转型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潘一山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构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系统、全员、长期的工程,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工作评价标准。通过对制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质量评价标准现实基础的研究,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客观、操作性强、由九个分系统组成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质量评价标准和测评指标体系,阐述了评价标准对教学工作的导向作用及运行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伶  
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浪潮引发了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在此背景下,国务院于2015年5月发布了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即"中国制造2025",指出制造业生产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及其对高胜任力(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趋势。但目前"中国制造2025"所需高胜任力技能人才匮乏,并在其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将制约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对此,在梳理了国内外技能人才胜任力的界定与培养成果基础上,从当前我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及培养现状入手,提出了开展科学引导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于志晶  刘海  岳金凤  李玉静  程宇  张祺午  
职业教育是为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培养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对中国制造2025,职业教育要做出快速有力的反应,一是培养规模要有大幅度提升,二是培养重心要向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转移,三是培养专业要向重点领域拓展,四是培养体系要更加融通开放。要以现代学徒制推广工程、绿色技能开发开发工程、制造业工人技能提升工程、产教创新联盟建设工程、职业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等为载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