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83)
2023(5419)
2022(4580)
2021(4577)
2020(3676)
2019(8812)
2018(8330)
2017(14615)
2016(7616)
2015(9003)
2014(8635)
2013(8668)
2012(8312)
2011(7791)
2010(7586)
2009(7073)
2008(7089)
2007(5660)
2006(5045)
2005(4839)
作者
(20522)
(17567)
(17256)
(16604)
(11273)
(8348)
(7891)
(6697)
(6689)
(6098)
(5933)
(5929)
(5661)
(5623)
(5537)
(5326)
(5221)
(4883)
(4839)
(4669)
(4458)
(4116)
(4099)
(4034)
(3961)
(3849)
(3723)
(3563)
(3492)
(3387)
学科
(35214)
经济(35172)
(16243)
管理(16021)
方法(14924)
中国(14843)
数学(13893)
数学方法(13839)
(11503)
企业(11503)
(10015)
贸易(10007)
(9899)
(9057)
(6916)
(6447)
(6399)
金融(6399)
关系(6276)
(6158)
(6101)
银行(6098)
(6077)
(6011)
农业(5611)
业经(5556)
(5337)
环境(5091)
(4890)
(4738)
机构
大学(113363)
学院(106675)
(58225)
经济(57596)
研究(49249)
中国(38470)
管理(38154)
理学(32383)
理学院(31948)
管理学(31651)
管理学院(31424)
(25577)
科学(25130)
(24820)
(24564)
研究所(22434)
中心(20888)
经济学(20026)
财经(19611)
(18449)
经济学院(18000)
北京(17428)
(17391)
(15580)
(15188)
师范(15107)
财经大学(14969)
科学院(14842)
研究中心(13995)
社会(13524)
基金
项目(70835)
科学(57169)
基金(55504)
研究(53406)
(50053)
国家(49272)
科学基金(40651)
社会(37493)
社会科(35646)
社会科学(35638)
基金项目(28008)
教育(23790)
自然(23599)
自然科(23068)
自然科学(23060)
资助(23017)
自然科学基金(22707)
(21701)
(20724)
中国(19105)
编号(18633)
(18497)
国家社会(17691)
重点(16599)
成果(16452)
教育部(16243)
(15710)
人文(14490)
(14464)
大学(14251)
期刊
(62058)
经济(62058)
研究(40114)
中国(25859)
(17588)
科学(16688)
学报(16145)
管理(15127)
(14380)
大学(12886)
经济研究(11629)
学学(11614)
教育(11495)
世界(11225)
(11220)
金融(11220)
(10722)
国际(10534)
农业(10517)
财经(10413)
(9212)
问题(8201)
(7676)
技术(7431)
业经(6195)
图书(6046)
(5443)
论坛(5443)
技术经济(5186)
现代(5156)
共检索到179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约翰·杜威  爱丽丝·C.杜威  伊凡琳·杜威  刘幸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出版1919年,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携夫人到访日本与中国。本书收录的正是他们在这一年写给美国家中孩子们的书信。杜威夫妇讲述了他们在这两个东方国家的所见所感,这当中既不乏一些有趣的历史细节,如在街上偶遇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幸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于20世纪初先后到访日本与中国,广开演讲,参观学校,与社会各界人士多有交流。但相对而言,杜威在中国滞留时间更久,对中国抱有更深的好感,他在中国的影响也深入得多。杜威在这一时期的家信集《杜威家书》表明,他对日本天皇制下的集权体制心存疑虑,因此不曾对其未来报以乐观的态度。相反,在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让杜威日益感受到中国学生和普通民众觉醒的力量,也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民主理念付诸实践的巨大可能性。这是促使他愿意长期滞留中国的深层原因。杜威这一思想转变的动态过程充满了偶然性,但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正相吻合,也具有其必然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关松林  
20世纪初,西方的文化和教育思想开始大量涌入日本,在这种背景下,杜威的教育思想也作为外来思想开始传入日本。随着日本学者对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不断加深,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日本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日本的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日本教育思想实践的主流,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关松林  
杜威的教育思想在日本影响很大。在日本的教育家中有众多的解读者、追随者,也有一些持反对态度的批判者。各种不同的声音,推动了杜威教育思想在日本的发展,也反映了杜威教育思想对日本教育的独特贡献,促进了日本教育哲学的变革,助推了日本教育现实的改变,加速了日本教育制度的建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法奇  
一百年前的杜威中国之行是一次接触、认识并影响中国思想界和教育界的重要之举。在华两年多的时间里,杜威通过参观、演讲、讲学等,不仅留下了许多著述和记录,其理论也成为中国教育思想的组成部分之一。一百多年来,得益于杜威的教育理论,中国的教育实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应根据新的教育实践,合理运用杜威的教育理论,超越杜威,为教育改革作出新的贡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彩丹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高师)与杜威、孟禄的中国之行结缘甚深。北高师积极参与两位西方教育家的来华活动,成为杜威、孟禄在华活动的重要基地。同时,师生们积极译介其思想,践行其理念,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民主化和教育科学化的进程,北高师成为中国新教育运动的一支生力军,近代中外教育交流的学术重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胡适、陶行知等邀请杜威访华以来,杜威研究先后出现诸多意义不一的范式,这些范式多是围绕杜威教育理论本身展开分析,忽视了杜威这个人及其理论形成方式。这个人曾长期考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剧烈社会变迁,探索美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新教育"。如果像杜威这个人学习,便应考察当代中国近三十年剧烈社会变迁,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急需何种"新教育",进而生产中国教育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多尔  余洁  
倘脱离了道德和人文关怀,知识可能成为毁灭世界的力量。这是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杜威的思想中包含着道德追求,因而充满实践智慧。他所倡导的课程是一种"转变性课程"。杜威的智慧与当今法国著名哲学家、复杂理论学家Michel Serres的思想若合符节、交相辉映。杜威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向我们昭示:21世纪的中国社会的健全发展需要尊重自己的智慧传统,而不能简单模仿美国。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忠文  
民国初年北京政府官员、广东南海人黄元蔚是戊戌维新志士康广仁之婿。这种特殊身份使得他与康有为、梁启超、陈昭常乃至其他粤籍名流具有非同一般的关系。现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一批黄元蔚致其妻康同荷的家书,对1913年至1916年前后的北京政局内幕及康、梁等粤籍人士的活动有不少记述,有助于丰富人们对北洋时期政治生态的直观感受,深化对民初党派政治斗争的认识;所存康有为三封亲笔信函,也是了解保皇会时期康氏思想的珍贵文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侯倩  
1944年《学海月刊》所载瞿中溶旧藏《潜研堂家书》一组十二通,与陈垣先生《钱竹汀手简十五通考释》一文所披露者颇有互证之处。通过对《学海月刊》所载各札进行系年释证,可知诸札皆作于钱大昕晚年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时期,札中所涉人事,有裨于厘清钱大昕晚年与王昶、纪昀等人交游之史实。家书文笔通俗,藉此可以窥见钱大昕日常生活的细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瑶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美国教育学科的构建时代,作为学科构建的最重要领航者,杜威的相关言说和行动,一方面是我们了解当时教育学科构建和发展样态不可或缺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我们检验当代教育学科发展变化的一种参照。杜威在其相关的三个重要文献中,以及在芝加哥大学创建教育系、实验学校和教育学院的实践中,体现了他对教育学科的基本看法和设想,即创建一种"统一的教育科学"。这是杜威赋予教育学的一种理想,然而这一理想在当时的种种现实条件下还难以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藤春  
杜威先生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关于职业与教育的论述则显得更为深刻而有见地,论述的全面性和严密性都值得称道,特别是在拜读了他的《教育与职业》一文后,我对于职业与教育的联系、职业教育的应然之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观,杜威先生又对于当前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他的观点与看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斌贤  
1916年3月,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Democracy anD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由麦克米伦出版公司出版,距今整整一百周年。一百年来,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等著作中所阐述的教育思想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就这种影响的广泛性、复杂性和深刻性而言,几乎没有一位现代教育家能与杜威相比。但在另一方面,也没有哪一位现代教育家的思想像杜威思想那样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度曾经历大起大落的境遇,这种现象在我国尤甚。20世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嘉慧  
关注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杜威教育哲学所提出的学术批评,可为中国学者更准确地理解杜威教育哲学的得失提供更冷静的研究视角。白璧德与杜威之争主要包括三个分歧。从白杜之争的视角来看,杜威教育哲学至少在三方面值得关注和重新评估:当杜威以一元论哲学反对各种形式的二元论教育哲学时,这种一元论容易把个人本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社会或他人;当杜威从民主主义的视角来建构其教育哲学体系时,需要谨慎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尽量避免过度浪漫的情感主义;当杜威将进化论作为其教育哲学的基本视角时,需要谨慎对待这种进化论所激发出来的"古今之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宾恩林  
通过辨析杜威发展的职业观,阐明其中包含的生长性、扩展性、统一性与生活性内涵,能够为构建合理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提供借鉴。具体可阐释为:从目标导向到经验过程;丰富内涵与扩宽外延;社会与个人需求二元统一;嵌入审美与道德。进而分析该内涵与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内在关联,发现杜威的职业观内涵与现代学徒制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具有相容性,结合之后能产生理论之美、实践之美、发展之美与生活之美。因而提出构建基于杜威职业观建构现代学徒制的策略:重新诠释现代学徒制的概念内涵;梳理现代学徒制层级与类型;创建现代学徒制共同治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