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7)
2023(8718)
2022(7898)
2021(7536)
2020(6306)
2019(14804)
2018(14818)
2017(28983)
2016(15858)
2015(17852)
2014(17911)
2013(17760)
2012(16043)
2011(14379)
2010(14153)
2009(12811)
2008(12300)
2007(10449)
2006(9174)
2005(7869)
作者
(45573)
(37634)
(37302)
(35559)
(24133)
(18028)
(16932)
(14993)
(14387)
(13385)
(13022)
(12547)
(11884)
(11866)
(11575)
(11330)
(11319)
(11215)
(10728)
(10591)
(9443)
(9118)
(8976)
(8539)
(8405)
(8392)
(8378)
(8242)
(7508)
(7410)
学科
(62362)
经济(62294)
管理(45972)
(44436)
(37826)
企业(37826)
方法(30742)
数学(26367)
数学方法(26074)
(16919)
(14770)
中国(14696)
(14341)
业经(14287)
地方(12862)
农业(11339)
理论(11138)
(10992)
环境(10591)
(10433)
(10417)
贸易(10413)
(10088)
(9971)
技术(9967)
财务(9913)
财务管理(9899)
企业财务(9377)
(9291)
教育(8743)
机构
大学(223371)
学院(221594)
管理(93791)
(84035)
经济(82047)
理学(82016)
理学院(81168)
管理学(79823)
管理学院(79445)
研究(70975)
中国(51700)
(47955)
科学(46075)
(36807)
(35227)
(34905)
业大(34784)
研究所(32466)
中心(31881)
(30688)
财经(30435)
北京(30353)
(29209)
师范(28972)
(27714)
农业(27160)
(26051)
(25628)
经济学(23646)
商学(23612)
基金
项目(157907)
科学(123713)
研究(115713)
基金(114202)
(99080)
国家(98245)
科学基金(84764)
社会(70668)
社会科(66892)
社会科学(66871)
基金项目(61878)
(61790)
自然(56625)
自然科(55267)
自然科学(55256)
自然科学基金(54255)
教育(52328)
(51806)
编号(48140)
资助(47060)
成果(38287)
重点(34638)
(34256)
(33011)
(32724)
课题(32143)
创新(30381)
科研(30286)
项目编号(29765)
大学(29346)
期刊
(90382)
经济(90382)
研究(63592)
中国(37438)
学报(35178)
管理(33400)
科学(33155)
(31370)
大学(26409)
(26194)
学学(24824)
教育(24220)
农业(22116)
技术(19068)
(16071)
金融(16071)
业经(15700)
财经(13839)
图书(13300)
经济研究(13299)
理论(12210)
问题(11880)
科技(11672)
(11555)
实践(11510)
(11510)
技术经济(10965)
(10831)
资源(10511)
现代(10439)
共检索到309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玉盛  邱仁辉  俞新妥  
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和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直接影响杉木林地可持续经营。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和杉木人工林所处亚热带红壤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杉木人工林群落的单一性及杉木生物学特性等有关,而传统杉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采取一系列传统的营林措施则加剧了林地地力衰退。根据目前杉木人工林经营现状,建议在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营林措施干扰强度,特别是炼山措施的采取;同时开展有关林地可持续模式试验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寻找适合不同地区的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搞好杉木人工林规划和发展,这对南方杉木产区林地可持续经营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童书振  盛炜彤  张建国  
该项试验共分 2个部分。 (1)造林密度试验 ,小区面积为 6 0 0m2 ,5个处理 ,即 16 6 7株·hm- 2(A)、3333株·hm- 2 (B)、4 983株·hm- 2 (C)、6 6 33株·hm- 2 (D)、996 7株·hm- 2 (E) ;(2 )造林密度调控试验 ,造林设计方法与造林密度试验相同 ,但在林分生长过程中 ,按密度管理图的密管线 0 5为标准进行间伐 ,间伐后保留密度要与临近的下一个初植密度较稀植的林分密度基本相同 ,两者进行比较。试验结果 :(1)造林密度试验 ,优势高、平均高、平均胸径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增 ,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 ,优势高 9a、平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月琴  王小玲  王枫  朱臻  张耀启  
基于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浙江、江西、福建三省202户农户杉木林经营数据,结合已有生长模型,采用生物量转换和扩展因子法,测算了杉木林生态系统固碳量,并采用修正的Hartman模型,在林地期望价值最大化的决策目标下,估算出了碳汇价格、利率、木材价格变动对杉木林碳汇供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最优轮伐期及碳汇供给量与碳汇价格成正相关,与利率、木材价格成负相关。②在碳汇价格变化情况下,最优轮伐期由大到小依次为,劣等地>中等地>优等地,相反,碳汇供给量依次为,优等地>中等地>劣等地,劣等地的最优轮伐期和碳汇供给量变动幅度要明显大于中等地和优等地。③利率在7%-8%变动时,优等地的最优轮伐期和碳汇供给量均未发生...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枫  沈月琴  孙玉贵  
本研究以浙江省中等立地水平的杉木林经营为例,从森林碳汇供给的视角,采用成本利润法来测算碳汇的供给成本,避免了造林成本法不区分林地的条件和类型缺陷。研究表明:碳汇供给的价格与林地的规模呈负相关,与预期的成本利润率呈正相关。在碳汇价格为18元/吨CO2e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理性的参与森林碳汇交易的最小经营规模为1 000.4 hm2。降低交易成本已经成为影响森林碳汇交易实现的关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康文星  田大伦  闫文德  方晰  
The solar energy fixation, storag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Chinese Fir plantation in Huitong Located Ecology Station of Hunan Province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ility of fixing solar energy in center area for Chinese Fir plantation was 12 474×10\+8~31 943×10\+8 J·hm\+\{-2\}, and th...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世宗  韦炳贰  
本文在进行了10年森林气候和地面径流观测基础上,研究了桂东北低山、桂东南低山及桂中3个区域杉木林的水量平衡。结果是:3个区域杉木林水量平衡都以蒸散量为最大支出项,都由桂东北→桂东南→桂中增大。下渗土层水量居支出项第二,分布规律与蒸散量相反。地面径流量(深)为最小支出项,分布规律与蒸散量一致。但是幼龄的杉木林例外,其径流量最大,下渗土层水量最小。水资源生态效益则以桂东北为最好。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肖文发  聂道平  张家诚  
根据作者的研究和文献资料系统分析了我国杉木的能量利用、分配及生物生产力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杉木不同器官的热值差异明显,平均为19.951kJg-1。生物量与密度和年龄呈较好的线性相关。不同地带、生长阶段、海拔高度的杉木光能利用率、能量的分配格局和林分生物量生产率不同;杉木的光合能量利用随不同林龄、密度和立地质量的不同而呈现光补偿点、光饱和点、CO2补偿点等的不同。总体上,我国杉木林对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现实平均利用率分别为0.38%和0.81%,且由大到小依次为中带、南带、北带的规律;叶净光合生产率、生物量生产率、材积生产率也依次为中带、南带、北带,并与林分叶面积指数正相关。我国杉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仁辉  杨玉盛  俞新妥  
对杂木林及一代、二代、三代杉木人工林土壤颗粒、土壤团聚体组成以及土壤孔隙状况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木林受人为干扰少,土壤结构性能最好;一代杉木林取代杂木林炼山时,土壤结构性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属于较好类型;在一代杉木林基础上再度进行干扰,土壤结构退化较为严重;三代林由于林下植被大量生长,对林地土壤结构恢复有利,但二代和三代杉木林土壤结构性能均较差,属同一类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水松  陈长发  何寿庆  吴克选  詹有生  
在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20年中,研究不同间伐强度林分自然稀疏的变化,揭示自然稀疏株数与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关系,对杉木林密度管理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M=k1·k2作出检验,提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直径、树高和林冠结构等。自然稀疏研究表明,CK和弱度间伐自然稀疏起始期高峰期早,稀疏量大,稀疏过程具连续性,按其稀疏量可分为轻微稀疏期、剧烈稀疏期和延续稀疏期等3个阶段,若不加以人为干预,自然稀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度和强度间伐稀疏起始期和高峰期之间呈间歇性、稀疏阶段性不明显。研究发现,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对枯死木株数均有重要作用,但密度比立地条件更重要。杉木林密管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经检验,相对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盛炜彤  
198 7~ 1999年 ,在江西省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对 9a生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了不同保留密度的管理。设立 6个固定样地 ,对林下植被变化作了 13a的连续观测 ,土壤肥力变化作了 9a变化测定 ,并对水土流失、枯落物量及其分解速率进行了 8a的测定。结果表明 ,凡经间伐的林分 ,林下植被获得了良好发育 ,13a中林下植被种类达到了 30~ 36种 ,盖度达到 80 %~ 90 % ,而生物量达到 5t·hm- 2 以上。未经间伐密度较大的林分林下植被发育较迟 ,比间伐林分推迟 8~ 9a。适度间伐不会产生不利于地力维护的水土流失 ,合理的林分密度管理可提高微生物数量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红敏  何必庭  彭辉  沈斌  吴克林  林丰  刘春辉  
利用结构参数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对浙江龙泉萌生杉木林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的平均角尺度为0.512,林分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杉木树种分布格局为团状分布,木荷树种整体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其它树种的整体分布格局为均匀分布;林分的平均混交度为0.438 4,在弱度混交和中度混交之间;林分中树种以胸径作为比较指标的林木个体的优势排列顺序为:苦槠、马尾松>杉木>樟树>木荷>枫香、红豆树>拟赤杨>榆树。根据萌生杉木林的结构特征提出经营对策,通过合理择伐和补植乡土树种进行林分结构调整,提高林分质量,优化林分空间结构,以便更好地发挥其功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素艳  黄瑜  张建国  
该文以江西省大岗山的人工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间伐后,林下植被发展迅速,覆盖度增加,径流系数较未间伐的林地小,未间伐林地的径流系数是间伐林地的4.67倍;②随着时间的发展,同一样地的降雨产流量与1次降雨量3、0 min降雨强度、60 min降雨强度的相关关系降低,间伐样地的上述相关关系比未间伐样地的更弱;③间伐样地的径流含沙率明显低于未间伐样地。④适度间伐虽然降低了林分的郁闭度,削弱了林冠的截留率,但是林下植被的迅速发展,使得林分整体的蓄水和保土效益明显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品福  陈汉民  顾小平  
杉木林生长和合理密度管理模型研究赵品福,陈汉民,顾小平关键词杉木林,相对地位级,合理密度,数学模型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Hook.林分的密度管理研究是用以指导杉木造林和中幼林抚育间伐的基础,在林业生产上有着十分...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向辉  汪传佳  王仁东  翁永发  马飞杰  过路  方怀远  朱汤军  
为满足浙江省重点产杉区造林再造林项目杉木林的碳汇监测需要,利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立地数量化模型、定量间伐技术、生长收获模型和生物量模型等,区分不同立地条件,采用定量方法,并考虑间伐因素,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造林再造林项目(CDM-ARP)杉木林碳汇监测方法学,对杉木林分碳密度、碳储量和二氧化碳净吸存量进行监测。监测方法分为项目规划阶段(造林前)预测和林分生长阶段(造林后)监测。选择易测定的碳库作为监测对象,并用常规测树因子来估测较难测定的各器官生物量和碳汇量。该方法科学准确,省时省力,成本低廉,快速高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