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7)
- 2023(1840)
- 2022(1371)
- 2021(1104)
- 2020(753)
- 2019(1568)
- 2018(1562)
- 2017(2851)
- 2016(1696)
- 2015(1780)
- 2014(1890)
- 2013(2015)
- 2012(1985)
- 2011(1896)
- 2010(1761)
- 2009(1222)
- 2008(1067)
- 2007(960)
- 2006(898)
- 2005(857)
- 学科
- 学(8140)
- 环境(7986)
- 济(7925)
- 经济(7924)
- 管理(6497)
- 经济学(4143)
- 划(3274)
- 规划(3117)
- 环境规划(3101)
- 资源(2928)
- 和(2674)
- 生态(2599)
- 环境经济(1982)
- 业(1830)
- 方法(1730)
- 理论(1678)
- 中国(1604)
- 部门(1579)
- 门环(1574)
- 发(1557)
- 企(1527)
- 企业(1527)
- 域(1431)
- 区域(1424)
- 教育(1384)
- 区域环境(1354)
- 数学(1307)
- 数学方法(1278)
- 农(990)
- 发展(983)
- 机构
- 大学(26911)
- 学院(25249)
- 研究(10365)
- 济(10171)
- 经济(10004)
- 管理(8311)
- 科学(7597)
- 理学(6850)
- 中国(6802)
- 理学院(6771)
- 管理学(6610)
- 管理学院(6569)
- 京(6020)
- 所(5471)
- 研究所(5158)
- 业大(5017)
- 农(4855)
- 中心(4474)
- 院(4054)
- 范(4006)
- 师范(3940)
- 江(3868)
- 北京(3818)
- 经济学(3800)
- 农业(3740)
- 财(3641)
- 研究院(3382)
- 师范大学(3289)
- 经济学院(3232)
- 财经(3096)
共检索到375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本书主要阐述了木材碳学的生态环境学意义、木材碳储量的计量方法、木材碳储量与木材性质的潜在相关性、木材碳储能的原理及应用,并以人工林碳储量和优质木材培育技术为基础,系统解析高固碳量优质人工林木材培育技术,且从木材保护、木质复合材料、木结构建筑、木材加工等角度探讨木材固碳的延伸,旨在补充和拓展木材的生态环境学特性,缓解全球气候变化产生的负面效应。本书可作为木材科学与技术、生物质复合材料、生物质能源、森林培育、建筑环境设计等领域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亦可作为生产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学习参考用书。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诚 邱荣祖
基于对木材物流网络中的节点和路线的作业活动分析,提出了木材物流网络碳排放测度方法;以成本和碳排放量为目标建立了低碳木材物流网络双目标优化模型;以福建省将乐县木材物流网络为例,进行了木材物流网络碳排放的估算.结果表明:提出的木材物流网络碳排放测度方法合理;不同碳排放测度方法得出大致相同的成本目标与碳排放目标间的权衡关系,但不同测度方式下的帕累托最优前沿平均碳排放水平存在差异;用车辆满载的碳排放量代替实际运输车辆的碳排放量会造成平均碳排放水平上升约2.7%,而忽略节点碳排放将造成平均碳排放水平下降约19.65%.
关键词:
碳排放 木材物流网络 双目标优化 测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灵波 孙云霞 刘兆刚
以大兴安岭地区塔河林业局盘古林场为例,以模拟退火算法为优化技术,以经济收益为基础,建立能够兼顾森林木材生产、碳储量和经营措施时空分布的多目标规划模型。规划周期由3个10年的分期组成,目标函数包括最大化木材和碳储量贴现净收益、最小化采伐成本,而约束条件则主要涉及最小收获年龄、收获次数、收获均衡以及空间邻接约束等。同时,还评估了一系列碳价格对规划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规划模型中空间和非空间约束的限制,规划期内获得的各种经济收益、木材产量以及碳储量等均随着碳价格的增加呈显著的非线性变化趋势;与碳价格为0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华东 狄亚楠 邢涛 徐群
研究腐朽对木材固碳量的影响规律,揭示固碳量变化的内在机理,可为木材固碳减排及木材防腐提供理论依据。当前关于腐朽对木材碳排放的影响鲜有报道,缺乏相应的量化数据。采用褐腐菌(密粘褶菌,G.t)对白杨木材试件进行为期90 d的生物腐朽试验与分析。腐朽培养期间,在不同培养周期(间隔15 d)取出试件并测定其固碳量与化学成分数值,分析腐朽时间对固碳量及各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固碳量变化规律并基于各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固碳量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1)随腐朽时间增加,绝对固碳量(固碳量实测值)不降反而小幅上升,相对固碳量(相对于腐朽前木材原始质量来说,单位质量木材含有的固碳量)显著下降,表明褐腐对木材固碳量变化具有显著影响(R2=0.983,P <0.01);2)随腐朽时间增加,木材试样内木质素绝对含量和占比均小幅上升,综纤维素(包括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绝对含量和占比均明显下降。由于单位质量木质素含碳率64.08%大于综纤维素37.38%,导致木材内绝对固碳量产生了不降反升的现象。总之,褐腐过程中木质素比重变化是影响木材绝对固碳量变化的决定因素,质量损失率是影响木材相对固碳量变化的决定因素。该研究着眼于木材腐朽和木材固碳两个方面,系统分析了褐腐过程中随腐朽程度加深,白杨木材固碳量的变化规律和内在机理,为木材固碳减排及木材防腐积累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木材 褐腐 质量损失率 固碳量 化学成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军 孙友富
为了研究碳纤维应用于建筑木构件及其节点加固工程中的长期承载性能,采用持续负载的剪切试验方法对碳纤维木材复合材结合层在高湿(温度60℃,相对湿度90%),低湿(温度24℃,相对湿度45%)环境条件下的蠕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Burger模型可较精确地模拟复合材结合层的短期剪切性能(R2≥98%);高湿环境下结合层剪切蠕变量显著大于低湿环境,温度及相对湿度都是影响蠕变的重要因素;结合层厚度越大,剪切蠕变变形也越大,应力松弛较大,建议碳纤维与木材复合时施加一定的压力(0.05 MPa以上)以减少结合层厚度;高湿环境下高应力水平的蠕变速率最大,较短时间便出现结合层断裂,在碳纤维设计应用时,应确保...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振忠 孙瑾 吴鸿 涂登云 关丽涛 李秉滔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樟科10属14种木材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除檫木外,其它木材的管孔分布均为散孔材,具较高的单孔率;导管分子穿孔板兼有单穿孔和梯状穿孔2种或者仅具有单穿孔;导管间纹孔式为互列;导管-射线间纹孔式类型丰富,主要为刻痕状和大圆状。木射线有单列和多列射线2种类型,单列射线稀少、短,多列射线数量多;射线组织主要为异形Ⅲ和异形Ⅱ;轴向薄壁组织以傍管状为主,少数有带状或轮界状。油细胞和粘液细胞普遍存在于射线薄壁细胞或轴向薄壁细胞中。木纤维由韧性纤维和纤维管胞组成,部分树种具分隔纤维。从樟科木材结构特征与系统演化关系看出:樟科木材结构表现为过渡型,即不完全低级,也不完全进化...
关键词:
樟科 木材结构 系统解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荣凤 鲍甫成 李华 刘秀英
以老山汉墓出土的 12个木材试样为材料 ,通过木材解剖学观察确定出“黄肠题凑”顶板的材料为松木和板栗两个树种 ,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 ,对出土松木的年轮变动模式和年轮序列类似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年轮数在 5 0年轮以下的样本ls1、ls2、ls3、ls4、ls6的年轮指数序列变化规律不显著 ,但年轮数在 70年轮以上的样本ls5、ls7、ls8、ls9的年轮指数序列类似度很高 ,序列间相关系数的t值都达到 4 0以上 ,由此推断ls5、ls7、ls8、ls9来源于同一地区。
关键词:
老山汉墓 出土木材 年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祁亨年 陈丰农 方陆明 马灵飞
木材识别对木材科学和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微观识别方法准确性高但过程繁琐,只有木材专家才能掌握。基于图像的智能木材识别方法是通过自动提取木材的识别特征来识别木材。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显微结构图像的木材导管自动提取方法,运用数学形态学的腐蚀、膨胀及开、闭运算进行去噪处理和边缘增强,将导管形态从阔叶材横切面显微图像中成功地提取出来。该方法为定量分析和提取阔叶材管孔式特征奠定了基础,是对基于图像的智能木材识别技术的有益探索。大量的试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关键词:
木材识别 导管 特征提取 数学形态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满华 赵广杰
弄清楚不同化学药剂处理过程中木材细胞壁分子结合构造的变化与化学流变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对于开发新的木材改性技术,丰富木材化学流变学基础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归纳化学处理过程中木材的分子构造变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几点研究构想。
关键词:
木材 化学处理过程 分子结合 化学流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勇平 郭文静 王正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木材单板节子识别改进算法,对木材单板表面节子进行快速识别和面积判断,旨在转化生产中由计算机智能控制自动分等代替人力分拣,提高木材单板分等效率。【方法】选取带有节子的木材单板为研究对象,以图像识别初步结果为基础,首先采集木材单板图像并进行灰度变换;然后根据灰度图像中节子和背景占据的不同灰度级范围,运用最大熵原理选择灰度阈值对图像进行分割,使节子从背景中初步分离出来;接着通过形态学运算去除各初选节子外部的干扰特征量,使节子外轮廓得以较准确显现;最后增加检出特征的外形轮廓判定,以防止板面可能存在的裂缝、污痕等其他特征量因颜色较深从背景中分离出来,被误检识别为节子。【结...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广杰
为了使国内木材科学界对木材的化学流变学的基础理论及其研究概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作者在归纳了作为建立木材的化学流变学基础的、关于变形和流动一般理论的基础上 ,就Stein和Tobolsky基于高分子构造变化与应力松弛之间的对应关系 ,关于物理流变学和化学流变学的分类 ,化学流变学研究与其他方法的不同之处 ,Tobolsky等关于不连续应力松弛测定方法等内容做了比较详细系统的介绍 .最后 ,以几个代表性研究为主干内容介绍了有关木材的化学应力松弛、化学蠕变等化学流变学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
木材 化学流变学 物理流变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玉莲 戴玉成 王林 左洪文
木材腐朽真菌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关键的降解还原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泊氏孔菌属的种类具有降解木材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造成木材褐色腐朽的功能,而混合于针叶林土壤中的褐腐残余物是针叶林生态系统更新所必不可少的。本文对中国地区泊氏孔菌属进行生态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树木腐烂程度与泊氏孔菌属的种类分布具有高度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5。寄主树木选择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泊氏孔菌属的种类主要生长在针叶树倒木上,有19种,占总数的86%,其中生长在云杉属和松属树木上的种类最多,而阔叶树中最适宜该属物种生长的树种是桦属和杨属树木。
关键词:
木材褐腐真菌 泊氏孔菌属 生态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盛全 汪泽慧
以安徽琅琊山天然散生刺楸[Kalopanaxseptemlobus(Thunb.)Koidz.]正常生长的和树干有10°倾斜的各采一株为材料,研究应拉木材性与正常木材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应拉木可分为三区:即与髓心较远的应拉区(T区),与髓心较近的对应区(O区)和与T区和O区相连的两侧区(S区);应拉木所含大量胶质木纤维主要分布在T区,T区木纤维组织比量和基本密度均大于S区和O区,但顺纹抗压强度最低,干缩系数最大。应拉木三区与正常木材性相比,除木纤维组织比量外,其余材性指标均劣;应拉木S区材性与正常木材性稍接近一些,但差异还较大。
关键词:
刺楸,应拉木,正常木,材性比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祝强
本文运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线性理论分析了含水率在纤维饱和点以下木材的传热,结果表明木材中的水蒸汽和束缚水参与了传热,木材导热系数由传导导热系数与因水蒸汽和束缚水扩散产生的两个等效导热系数组成。推广Siau关于木材细胞的导热理论,依据水分吸附和扩散的原理,导出了木材弦向和径向导热系数计算公式,与已发表的36种气干材弦向实验值和23种气干材径向实验值符合较好。分析木材径向传热的方法也适用于木材纵向传热。
关键词:
导热系数 扩散 气干材 木材细胞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晓军 赵广杰
为了扩大木材的应用领域和降低碳纤维的成本,以木材液化物为原料,加入六次甲基四胺熔融纺丝,经甲醛和盐酸溶液固化处理后获得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原丝,利用IR、XRD、拉曼光谱分析仪等初步揭示了木材液化物碳纤维原丝在炭化过程中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炭化温度400℃以上,木材液化物原丝中出现了较明显的(100)衍射峰;炭化温度500℃以上在1360cm-1处附近出现D峰、1595cm-1处附近出现G峰;随炭化温度的提高,原丝内部微观结构逐步趋于有序化;炭化过程中,原丝分别在500和800℃时结构发生了两次大的改变,但代表芳环骨架振动的1632、1454cm-1处吸收峰在整个炭化过程中依然存在,表明木材液...
关键词:
碳纤维 木材液化物 微结构 温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