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1)
2023(6595)
2022(5973)
2021(5690)
2020(4991)
2019(11805)
2018(11889)
2017(22711)
2016(13013)
2015(15284)
2014(16065)
2013(15804)
2012(15156)
2011(13820)
2010(14277)
2009(13391)
2008(13919)
2007(13199)
2006(11388)
2005(10330)
作者
(40615)
(34405)
(33947)
(32743)
(21705)
(16666)
(15891)
(13402)
(12740)
(12621)
(11616)
(11578)
(11074)
(10992)
(10795)
(10777)
(10605)
(10104)
(10048)
(9913)
(8687)
(8560)
(8362)
(8010)
(7760)
(7712)
(7679)
(7661)
(7080)
(7075)
学科
(54382)
经济(54319)
管理(35917)
(33915)
(27265)
企业(27265)
方法(26275)
数学(22820)
数学方法(22521)
(15531)
(14610)
中国(13584)
(13120)
(11173)
贸易(11167)
(10996)
(10828)
地方(10604)
业经(10360)
农业(9937)
理论(9896)
(9182)
财务(9154)
财务管理(9112)
(8841)
(8686)
银行(8656)
企业财务(8503)
(8205)
金融(8203)
机构
大学(196892)
学院(196198)
(75479)
经济(73518)
管理(69433)
研究(66425)
理学(58451)
理学院(57720)
管理学(56425)
管理学院(56060)
中国(51071)
科学(43001)
(42833)
(37592)
(36230)
(36143)
(32740)
研究所(32413)
中心(31440)
业大(30864)
农业(29901)
财经(28190)
北京(27337)
(27132)
师范(26818)
(26131)
(25225)
(23225)
技术(23075)
经济学(23048)
基金
项目(118757)
科学(89888)
研究(86399)
基金(82072)
(71581)
国家(70926)
科学基金(58589)
社会(50517)
(47646)
社会科(47544)
社会科学(47523)
基金项目(43343)
教育(41432)
(39938)
自然(38234)
编号(37502)
自然科(37277)
自然科学(37263)
自然科学基金(36572)
资助(35241)
成果(32140)
重点(27023)
课题(26251)
(26128)
(25343)
(23624)
科研(23018)
大学(22939)
(22417)
项目编号(22124)
期刊
(89312)
经济(89312)
研究(57715)
中国(41673)
学报(34387)
(34259)
(30922)
科学(28926)
教育(25888)
大学(25119)
管理(24030)
学学(23328)
农业(22627)
技术(18867)
(17846)
金融(17846)
业经(14462)
财经(14239)
经济研究(13424)
(12569)
(12263)
问题(12067)
图书(11942)
(11069)
(10413)
技术经济(10404)
理论(9793)
统计(9745)
商业(9373)
财会(9293)
共检索到303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润润  张慧荣  
吴绮诗在《无声告白》中讲述了一个跨种族家庭的悲剧故事。从族裔理论、创伤理论以及人格分析理论视角解读《无声告白》,可以发现,莉迪亚的悲剧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跨种族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文哲  
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代表作《无声告白》就是一部关乎家庭伦理的文学作品。文章从家庭伦理的视角出发,从夫妻关系伦理、父母与子女关系伦理两个方面,深入解读小说中的夫妻、亲子关系,结合当时社会发展状况,对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关系进行分析解读,揭示作品中的家庭成员所面临的伦理困境以及所做出的艰难的伦理选择,阐释作者想要表达的伦理关切,为剖析作品蕴含的伦理价值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江泉  钟莎  万晓凡  
农民工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其人力资本养成过程中,其受益者——雇主、输入地政府、输出地政府、中央政府以及农民工自身都以各种理由不积极投资,"只用不育",进而引发了农民工进城中的"公地悲剧",为此,剖析"只用不育"的各种原由,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各利益主体在内立体化化解这一悲剧的合理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2009年10月12日,诺贝尔基金会宣布,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印第安纳州大学经济学及公共和环境事务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奥利姆·E·威廉森,以表彰他们对经济管理行为的卓越分析。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汉斯-维尔纳·辛恩  曹慧  
截至2015年3月,希腊已经从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洲中央银行的救助计划中获得了总额3250亿欧元的援助,但其经济状况却并未得到改观。本文对希腊债务危机的救助计划及其绩效进行了评估,认为当前希腊经济已经陷入"荷兰病",救援资金的流入无助于降低其生产成本,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文章还对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前景和当前危机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梅  
古希腊神话《美狄亚》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复仇女性美狄亚的悲剧形象。传统研究多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探寻“妇女的社会地位”问题,却忽视了从心理学领域挖掘美狄亚复仇的深层原因。本文尝试从性别研究及心理分析的视角对该悲剧人物进行探索:美狄亚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了把生活的希望及目的寄托在男人身上的荒谬及潜藏在人身上的一种生之本能的潜意识;当欲念受挫时,指向自身的死亡会转向为攻击他人的形式:神圣的爱情可能演变为罪恶,高贵的理性可能堕为杀戮的工具。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远青  
《嘉莉妹妹》和《美国的悲剧》中的主人公违背婚姻伦理,进行错误的伦理选择,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小说揭示了社会转型期异化的伦理对人们行为的消极影响。以婚姻伦理为切入点,分析两部小说中主人公的伦理选择,可以看出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的伦理异化,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过分追求物质财富、追求个人享乐对于人性的摧残,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剧变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冲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光东  
本论文运用治理结构的有关理论,对广信公司的悲剧进行了分析,指出广信公司具有转轨过程中国有企业的治理特征,即行政干预下的内部人控制。行政干预有助于广信的生存和发展,也导致了金融资源的低效配置;通过将风险外部化,内部人追求控制权收益的努力导致了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业务的多元化。这种治理结构的结果是风险的积累和资产状况的恶化,并最终将广信公司推向了破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晓峰  
“反公地悲剧”是与“公地悲剧”对应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悲剧”的产生也与产权的界定有关。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并日益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 ,很多领域都由于产权的支离破碎而带有明显的“公地”特性 ,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反公地悲剧”。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 ,应当积极探索新的模式重新整合产权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避免“反公地悲剧”的重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倩  
亚里士多德在其作品《诗学》中阐述了有关悲剧的理论,提出五点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特征以及悲剧主人公和悲剧人物性格,他认为悲剧主人公应是出身高贵、品德居中、犯有错误和过失的中间人。这些悲剧理论反映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尤其是《奥塞罗》的创作中,从《奥塞罗》的情节布局,即情节的严肃复杂、有机组成和结局效果等方面可以看出莎翁对亚氏悲剧理论的应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湛志伟  
传统经济学通过对符合个体最优的n个家庭羊的总饲养量与符合社会帕累托最优的总饲养量 ,进行简单的静态比较 ,得出了公地被过度放牧的结论。这一分析忽视了农户在决定羊的饲养量时 ,彼此之间存在的相互约束和牵制机制 ,因而“公地悲剧”的结论是片面的。构建一个由A、B两个代表性家庭组成的博弈模型 ,从博弈论的角度 ,充分考虑农户间行为的相互约束和牵制 ,引进关联博弈的思想和可信的以牙还牙的策略 ,从而可得出与“公地悲剧”截然不同的结论 :在一定的条件下 ,农户们自觉限制羊的饲养量 ,是一个内生的博弈规则 ,它能够自实施 ,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 ,“公地悲剧”不再必然产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仁安  黄轶芳  
博弈中往往会出现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使得公共资源产权界定不清,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必须对“公共地悲剧”进行博弈分析,运用博弈理论中的Nash均衡和反应函数讨论公共资源低效率配置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这样才能说明环境资源保护的社会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湛志伟  
传统经济学得出的“公地悲剧”的结论是片面的。需要从博弈论的角度 ,充分考虑农户间行为的相互约束和牵制。一定的条件下 ,农户们自觉限制羊的饲养量 ,是一个内生的博弈规则 ,它能够自实施 ,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 ,“公地悲剧”必然不再产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蔡咏  
文章主要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说进行反思。对残忍、破坏、否定与死亡的渴望是深埋在人性中的另一类本能,悲剧虽无意迎合人性中这些需要被净化的本能,但人是天然具有否定性的动物,禁忌的诱惑力在于被禁止。人的越界渴望和否定性在观赏这些同样包含否定性和越界行为的剧目时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人起初被痛感唤醒,最终间接而隐蔽地产生快感。悲剧情感体验起初虽然强烈,却是片面的。想要通过观看悲剧实现对人性的净化实际上是比较困难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