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5)
2023(4514)
2022(3808)
2021(3348)
2020(2714)
2019(5859)
2018(5690)
2017(10787)
2016(5643)
2015(6140)
2014(6363)
2013(6455)
2012(6333)
2011(6186)
2010(6449)
2009(6413)
2008(5969)
2007(5498)
2006(5427)
2005(5051)
作者
(17954)
(15235)
(15068)
(14536)
(9809)
(7150)
(6716)
(5712)
(5699)
(5374)
(5372)
(5294)
(5118)
(5011)
(4692)
(4642)
(4596)
(4434)
(4423)
(4169)
(4094)
(3613)
(3606)
(3601)
(3554)
(3459)
(3222)
(3142)
(3108)
(3063)
学科
(51687)
经济(51668)
地方(15345)
方法(13419)
管理(13181)
地方经济(11509)
(11203)
数学(10642)
数学方法(10595)
中国(8859)
(8729)
业经(8521)
(6628)
(6512)
企业(6512)
经济学(6265)
理论(6225)
环境(6060)
(5473)
农业(5170)
(5038)
产业(5021)
(4861)
金融(4861)
(4704)
资源(4641)
(4619)
总论(4305)
(4290)
及其(4262)
机构
学院(96750)
大学(96274)
(48410)
经济(47530)
研究(38154)
管理(32691)
中国(27446)
理学(26758)
理学院(26334)
管理学(25942)
管理学院(25720)
科学(21938)
(20502)
(20160)
(19353)
研究所(17326)
经济学(16338)
财经(16212)
(15992)
师范(15883)
中心(15653)
(15586)
(14458)
经济学院(14261)
北京(13318)
(13060)
师范大学(13041)
(12296)
科学院(11800)
财经大学(11635)
基金
项目(55293)
科学(43559)
研究(41243)
基金(39983)
(34170)
国家(33889)
社会(28883)
科学基金(28709)
社会科(27435)
社会科学(27429)
(21674)
基金项目(20865)
教育(18130)
资助(17247)
(17145)
自然(16129)
自然科(15653)
自然科学(15650)
自然科学基金(15365)
编号(15256)
(14472)
成果(12699)
重点(12575)
国家社会(12505)
发展(12312)
(12163)
(12159)
经济(12054)
(11754)
课题(11386)
期刊
(66369)
经济(66369)
研究(34232)
中国(16999)
(14593)
管理(12973)
科学(12885)
学报(12461)
经济研究(11275)
(10520)
大学(9349)
财经(9090)
学学(8701)
业经(8673)
问题(8408)
(8080)
技术(7938)
(7882)
金融(7882)
教育(7849)
农业(7200)
(6866)
(6514)
旅游(6514)
(6514)
技术经济(6209)
统计(5783)
(5683)
世界(5588)
经济问题(5552)
共检索到158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胜  
实践决定认识。旅游学科的概念应随着旅游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但在现行的《旅游经济学》中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明显滞后于旅游实践的发展,如关于旅游形成的前提、旅游活动的涵义、旅游供给和供给弹性等。应该结合旅游实践新的发展,给滞后于旅游实践发展的概念以新的解释或理解,以便使旅游的概念正确反映旅游发展的实践。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浩  冯润  
目前,旅游学界对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等概念经济性质的理解较为混乱,存在以下误区:将旅游景区与旅游产品混淆,将旅游产品与旅游体验混淆,将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混淆,将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混淆。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尝试剖析旅游景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经济性质,继而延伸到对若干相关概念的经济性质的界定,试图厘清以上误区。研究结果认为:旅游景区是(景区业)旅游产品的生产单位和生产场所;旅游产品是由旅游吸引物、设施(硬件)、人员(软件)的组合所营造出的一种综合性服务,是景观服务、设施服务、人员服务的有机组合;旅游资源是原赋的旅游吸引物,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原赋)资源,是旅游业所特有的一种生产要素;旅游吸引物是指一切具有旅游吸引力并可为旅游业利用的事物,包括旅游资源和人造旅游吸引物,后者本质上是资本和/或劳动,而不是旅游资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黎洁  赵西萍  
社区参与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本文将社区参与视为一种集体选择和集体行动 ,运用集体选择、福利经济学等经济学前沿理论 ,对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动力、社区参与如何形成最终意见、社区参与如何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质疑和较深入的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屈茂辉  章小兵  张彪  
由于研究目标和角度的不同,法学和经济学对于交易概念的使用存在差异。法学中的交易表现为以双务合同为典型形态的合法权益的交换,它相当于经济学中“买卖的交易”。从制度结构影响交易费用的角度,新制度经济学实现了经济学的交易理论与法学对交易理解的统一,并为法学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魏翔  朱德良  
在旅游经济中,由于旅游业自身的特点,从世界各国来看,都或多或少存在政府对旅游经济的规制行为。本文笔者拟从公共选择和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旅游规制存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旅游规制不是单方面表现在对市场的规制,还表现在对政府自身行为的规制上,其目的决不是要限制市场机制的运行,而是为了使市场机制能更有效地运行。最后结合旅游业的实际和相关理论探讨了旅游规制的作用点。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德谦  
概念是人类在其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跨越中对事物本质的抽象与概括,因此对它的厘定就成了构建学科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基于概念所依托的语言载体是词或词组,所以国人在研究旅游学科和旅游业时,进一步厘清"旅游"与"tourism"等的概念,将会十分有益。文章五章,前后两章是小引和结语;其第二、三两章先后从传统词源学和认知语言学切入探问,从跨语言的比较语义学的角度,剖析了"旅游"与"tourism"的义位与构词语素,讨论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同与不同;并在指出"tourism"所具有的"旅游者活动""旅游业""旅游学"等多重语义后,通过第四章几个视角的补充讨论,以辨清研究者不同关注的互补实质,从而为消弭误会,寻求学人共识的基础,并进而在对诸家共识的归纳中,肯定了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统计建议》的可遵循性。文章认为,面对旅游学发展的新态势,学科进步还需认真加强基础研究才行。文章结语再次强调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点:(1)就语源学的角度看,虽然汉语不及物动词"旅游"与英语名词"tourism"是近义词,但是不同民族语言的历史渊源、当今的变化,以及有关文献分析已经证实了的,更值得国人注目的,是二者在含义、用法和使用范畴等方面的同中有异。(2)就专业用语的角度看,"tourism"作为反映世界旅游发展和旅游学科进展的行业用语和学科用语,其虽与汉语日常用语"旅游"同属一个概念范畴,却不能等同于汉语中日常生活用语的"旅游";中国旅游研究者在将"旅游"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学科用语使用时,其含义的中心不应与国际用语有太多的差异。(3)从旅游研究的国际共识看,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建议书的主要关注重心,显然是与各国政府及多数研究者在提出旅游概念时所关注的多种目的旅游活动的影响的广泛涉及相一致的,而不只是有多少人在旅游时得到了愉悦的感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德谦  
概念是人类在其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跨越中对事物本质的抽象与概括,因此对它的厘定就成了构建学科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基于概念所依托的语言载体是词或词组,所以国人在研究旅游学科和旅游业时,进一步厘清"旅游"与"tourism"等的概念,将会十分有益。文章五章,前后两章是小引和结语;其第二、三两章先后从传统词源学和认知语言学切入探问,从跨语言的比较语义学的角度,剖析了"旅游"与"tourism"的义位与构词语素,讨论了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同与不同;并在指出"tourism"所具有的"旅游者活动""旅游业""旅游学"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恒玮  
旅游地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尽管有许多专家学者曾对本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过不同深度的探讨,但应该承认它的系统的理论与方法尚有待建立和完善,在许多理论名词概念上还不太明确,还很不统一。为推动本学科的发展,本文拟对若干理论名词概念作一初步探讨,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明芳  
旅游业被政府视为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将其作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却受到传统行业的质疑。科学衡量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既是旅游统计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通过投入产出模型计算我国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度,发现旅游业对其他行业支持能力较强而拉动能力在减弱,从而定量分析了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判断难以成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姚晓燕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品日益丰富多样,生态旅游因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更符合现代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旅游体验,得到迅速发展。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生态旅游的兴起、发展以及存在的现实矛盾,并对和谐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曦  黄大勇  
近年来,重庆研究者在旅游经济学研究中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区域旅游和特色旅游活动方面的研究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总体上看,对策性、应用性研究偏多,基础理论研究不足;研究方法以描述性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有待加强;"跟风、趋同"现象较严重。应加强旅游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强化旅游经济方法论研究,创新旅游经济研究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张科  
<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研究发展迅速,通过“西学东渐”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经济学研究范式。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旅游写入其中,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学发展中的重要成就和独有贡献具有特殊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琛  成升魁  陈远生  张景秋  
本文运用环境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在分析旅游容量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容量存在的必要性。旅游资源具有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重价值属性导致旅游开发的公共福利与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之间存在必然矛盾,旅游资源具有的准公共资源属性特征导致其开发具有外部不经济性(externaldiseconomics)特征,在没有有效管理工具干预的前提下,必将陷入"公地悲剧"(commons)的泥淖之中。为了达到旅游开发的公共福利与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避免"公地悲剧"的产生,对旅游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十分必要,作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目标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之一,旅游容量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经圣贤  
在我国,“旅游回扣”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不正当的市场竞争行为,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则有其内在的必然性。“旅游回扣”是我国旅游业“外部经济”的结果,同时它也和薪酬制度的缺陷以及无序的价格竞争相关。消除“旅游回扣”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佣金制度及合理的薪金制度,同时要加强旅游业发展软环境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