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427)
2022(2251)
2021(2196)
2020(1983)
2019(4446)
2018(4318)
2017(8483)
2016(4791)
2015(5342)
2014(5454)
2013(5556)
2012(5328)
2011(4769)
2010(5119)
2009(5024)
2008(5250)
2007(4808)
2006(4578)
2005(4368)
2004(3885)
作者
(15520)
(12945)
(12820)
(12403)
(8362)
(6480)
(5722)
(4878)
(4843)
(4687)
(4574)
(4468)
(4426)
(4088)
(3998)
(3930)
(3900)
(3861)
(3762)
(3694)
(3342)
(3311)
(3289)
(2996)
(2991)
(2980)
(2862)
(2862)
(2761)
(2717)
学科
(19104)
经济(19077)
管理(12553)
(11079)
(8429)
企业(8429)
方法(7184)
(6932)
(5280)
(5251)
中国(5125)
业经(5081)
农业(4942)
数学(4754)
(4613)
数学方法(4567)
地方(4434)
理论(4404)
(4013)
(3527)
(3405)
银行(3398)
(3219)
(3004)
贸易(3000)
税收(2995)
(2992)
财务(2977)
(2966)
财务管理(2963)
机构
学院(73224)
大学(71688)
研究(26508)
管理(24634)
(24524)
经济(23782)
中国(21555)
理学(19581)
理学院(19273)
管理学(18742)
管理学院(18590)
科学(17947)
(16156)
(14665)
(14465)
(14395)
(13304)
研究所(12765)
(12568)
师范(12435)
中心(12324)
北京(11104)
(11067)
农业(10989)
(10757)
业大(10578)
财经(10416)
师范大学(9973)
(9908)
(9857)
基金
项目(41120)
科学(30889)
研究(29418)
基金(28369)
(25170)
国家(24924)
科学基金(20215)
社会(17497)
(17129)
社会科(16445)
社会科学(16440)
基金项目(15308)
(14051)
自然(13359)
教育(13036)
资助(13009)
自然科(12939)
自然科学(12934)
自然科学基金(12671)
编号(11640)
成果(10187)
(9731)
重点(9325)
课题(8838)
(8207)
科研(7882)
计划(7799)
(7772)
发展(7572)
(7459)
期刊
(36124)
经济(36124)
研究(22198)
中国(15088)
(13991)
学报(12426)
科学(11974)
(11525)
农业(9317)
大学(8971)
管理(8939)
学学(8409)
(8122)
金融(8122)
教育(7649)
(7397)
业经(6792)
(6497)
旅游(6497)
(6497)
问题(5289)
学刊(5235)
旅游学(5228)
游学(5228)
财经(5135)
技术(5113)
(4998)
(4456)
经济研究(4084)
(4051)
共检索到1233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熊文钊  吴旸  
旅游业近几年来快速发展,同时,因为缺少专门法律的规范,旅游市场的矛盾也日趋尖锐。世界上目前已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旅游法律。旅游法曾列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立法计划,但由于当时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且当时我国法治发展相对缓慢,导致旅游法草案未能提请审议。八届全国人大以来,社会上要求制定旅游法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渠涛  
《旅游法(草案)》于2012年3月14日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第64次全体会议上审议并通过。看到这条消息,对于我这个既在旅行社做过随团领队,又在饭店做过经营管理等实际工作,而今又专门从事法律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其兴奋和喜悦溢于言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富斌  
首部《旅游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这是我国旅游法制建设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其重大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旅游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使我国旅游业有望结束在国家层面无法可依的现状。虽然迄今国务院已颁布实施了《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宁红丽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以下简称《旅游法(草案)》)以专章(第五十二至六十五条)规定了"旅游服务合同",这意味着旅游合同将作为有名合同出现在我国立法之中。这不仅将填补我国现行立法中有关旅游合同私法控制规范上的空白,而且也将完善合同立法,进而丰富我国的债法体系。现代立法中,典型合同立法的主要机能应当在于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秀娜  
201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以下简称《旅游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是我国旅游业界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旅游法(草案)》历经30余年漫长的过程,终于进入了关键性阶段,这与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是我国旅游业界共同努力实践和总结的结果。旅游法的推出将深化我国旅游业法治建设,提高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侯作前  
权利本位─国家义务的对应结构,是现代社会国家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结构模式。不仅宪法这样的根本大法要贯彻和体现权利本位并对应国家义务,部门法、行业法也是如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草案)》(以下简称《旅游法(草案)》,就比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秦岭南  
我国现有立法,多在第一条就开宗明义阐明立法目的,称为立法目的或立法宗旨条款。开篇的立法目的条款从功能上起码要满足两点要求:第一,对外要能回应到现实,即从法外要回答立法的现实必要性;第二,对内要能衔接得住,即在法内要起到"元规则"作用,与其他条文形成内容上、逻辑上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建强  
2008年5月8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对人们普遍关注且争议较大的有关问题如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务派遣等方面做了规定,使《劳动合同法》更便于操作和实施。但该草案仍需修改完善,尤其是关于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的程序、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具体条件、劳务派遣中的再派遣等问题亟待规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郭军  
《劳动合同法(草案)》初审及公开征求意见后,社会各界极为关注,评价不一。来自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以及劳务派遣机构的反应尤为强烈,有的甚至认为是灭顶之灾,有的扬言要撤资。在学界也出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利民  
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我国的旅游法制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旅游法规已初步形成体系。但不容否认的是,我国的旅游法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旅游法规层次不高、内容不配套、部分法规不够严谨、缺乏可操作性、执法力度较弱等。要完善我国的旅游法体系,应从做好旅游法规的配套、清理现有法规、加强国际间法律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入手。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陈忠海  
《档案法》修订草案中的法定档案定义的外延小于学理档案定义的外延,并以其明确性、强制性区别于学理定义的严谨性、系统性。"归档"是一项移交档案的工作,不是指"归入档案"。《档案法》的调整对象是以档案的价值来界定的,而非档案的所有权。政府信息公开不等于档案信息公开,《会计法》中的故意销毁会计凭证并不等于故意销毁档案。《档案法》修订草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至于没有设置相应的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制度,可以进一步修改完善,也可以通过《档案法实施办法》的修订加以具体规定。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江涛  
我国制定增值税法的意义十分重大,不仅能够有力地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增强增值税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法律化税制改革成果,健全完善税收法律体系,而且还能进一步树立依法治税的良好国际形象。可以预见,增值税的立法必将对我国产生一系列广泛而又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治上,助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更加完备的税收法律保障;经济上,大力稳定市场主体税收预期,增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财税上,防止间接税占比下降过速,保持财政收入持续稳健增长;社会上,正确引导征纳行为,提升纳税人缴费人的税法遵从度;国际上,稳定和扩大外商投资,促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渐次展开。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总体要求,一部好增值税法还应在取消小规模纳税人和简易计税方法、推行两档税率结构、充分保障纳税人抵扣权、统一核定进项税额扣除等议题上进一步彰显良法善治理念。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苏海南  王学力  刘秉泉  廖春阳  
到2004年底,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建立了最低工资制度。目前,国家对最低工资标准与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比例关系没有统一的规定,国际上也不存在单独根据社会平均工资一定比例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所谓“社会平均工资法”,判断一个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是否合理,要全面综合考虑。我国各地区工资标准差距客观存在,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