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23)
2023(10793)
2022(9172)
2021(8622)
2020(6866)
2019(15707)
2018(15827)
2017(28014)
2016(16437)
2015(18673)
2014(18724)
2013(17842)
2012(17254)
2011(15880)
2010(16474)
2009(15003)
2008(14896)
2007(13914)
2006(12892)
2005(12067)
作者
(45757)
(37900)
(37837)
(35904)
(24314)
(18515)
(17380)
(14824)
(14583)
(13921)
(12963)
(12831)
(12318)
(12117)
(11749)
(11692)
(11361)
(11253)
(11155)
(10994)
(10030)
(9418)
(9137)
(8986)
(8933)
(8552)
(8503)
(8431)
(7732)
(7668)
学科
(62847)
经济(62683)
管理(37811)
(35032)
(27301)
企业(27301)
中国(26779)
地方(21767)
教育(21766)
(21175)
方法(17906)
业经(17284)
(16040)
理论(15594)
农业(14058)
(13118)
(13105)
(12963)
数学(12623)
数学方法(12320)
(12002)
(11615)
银行(11598)
地方经济(11448)
(11286)
(11157)
金融(11153)
技术(10223)
(10080)
贸易(10064)
机构
大学(224034)
学院(221274)
研究(85287)
(78925)
经济(76588)
管理(73184)
中国(61831)
理学(60144)
理学院(59191)
管理学(57893)
管理学院(57425)
(52471)
科学(51985)
(43653)
(43006)
师范(42691)
(39575)
(39521)
中心(39086)
研究所(38884)
(37020)
教育(36524)
师范大学(34641)
北京(34530)
(31775)
(30787)
业大(29808)
财经(29188)
技术(28557)
农业(28364)
基金
项目(133450)
研究(107333)
科学(104763)
基金(89775)
(76740)
国家(75793)
社会(65062)
科学基金(63491)
社会科(60094)
社会科学(60078)
教育(55320)
(55101)
编号(47795)
(47435)
基金项目(46310)
成果(43167)
自然(37613)
课题(36999)
自然科(36674)
自然科学(36665)
资助(35997)
自然科学基金(35966)
(34683)
(31377)
重点(31295)
(29635)
发展(28229)
项目编号(28027)
规划(27866)
(27714)
期刊
(106633)
经济(106633)
研究(81975)
中国(64934)
教育(61336)
(36275)
学报(33254)
(31195)
科学(30774)
管理(28692)
大学(26353)
农业(24587)
(23469)
金融(23469)
技术(23092)
学学(22582)
业经(18316)
图书(15804)
职业(15328)
经济研究(15096)
财经(14673)
问题(13533)
(13132)
(12988)
论坛(12988)
(12810)
(12611)
书馆(11901)
图书馆(11901)
(10925)
共检索到381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晓  
日本学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是否对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产生过影响,是迄今学术界尚未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通过考察杨贤江流亡日本期间完成的著作《新教育大纲》,发现其中有关"教育史以社会发展形态为分期"的框架,源于日本《劳农露西亚教育研究》一书,杨贤江将此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贯穿于《新教育大纲》始终。杨贤江正是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思想基础,间接接受了日本学者苏俄新教育研究的影响,成为在中国系统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史观贡献最为突出、地位最为重要的教育家。这从客观上折射出日本苏俄新教育研究对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琮  
《国外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考察与研究》简介李琮《国外经济科技社会发展考察与研究》是我国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外学术交流成果的一本集萃。全书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世界上一些国家近年来在经济、科技和社会方面的发展情况,有许多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有若干教训的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韩震  
通过对澳大利亚考察发现,全球化、信息技术和网络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大学的组织方式和教学方式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譬如,知识的数字化和互联网,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冷战结束之后,经济全球化使教育资源尤其是学术人才的国际流通和留学生数量激增;高质量教育的期待和大众对教育公平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大学的功能也发生变化,各大学都企图通过社会参与、全球联系以及知识转移服务社会,寻求机会和激发知识的新发展。所有这些都在改变着大学的组织管理、教与学以及功能发挥的方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益  李曙光  
20世纪70年代,法国专门的教育史研究机构———"法国教育史服务处"成立并出版发行了专业期刊《教育史》,稳定了教育史研究的队伍,巩固了法国教育史领域的研究,标志着法国教育史学术地位的成熟。本文通过梳理"法国教育史服务处"成立以来开展的研究和服务活动,并分析《教育史》杂志从1978年至2004年发表的文章,揭示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教育史研究呈现出重视学科史研究、重视史料和档案建设、教育史研究队伍多元化等特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贤超  
欧美高等学校道德教育史考察魏贤超一在12世纪前,整个西方还没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但是,从事高等教育的学者与机构早在古希腊就有了,如苏格拉底、伊索克拉底(Isocrates)及其创办于公元前392年的教授雄辩术的学校,柏拉图及其阿卡的米学园(Acad...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至少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以来,诸多学者就围绕教育的成本与效益、公平与效率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科技进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这一老话题仍然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显然不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延伸和叠加,而需要面对新的挑战,面对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叶赋桂  张凤莲  
人文教育:一个教育史的考察——兼论专业教育叶赋桂张凤莲90年代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发展再一次把人文教育带入中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而人文教育的展开不仅会加速正在变革的中国教育模式的更新,还将开辟中国教育科学的新领域、新思维和新局面,同时中国古典传统教育...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甘藏春  
2007年,在中央组织部的组织下,作者参加了第五期赴美城市规划与信息化专题研究班。在美国学习考察期间,除了在斯坦福大学的课程学习外,作者还先后到旧金山、圣何塞、波特兰、西雅图、芝加哥、纽约几个城市和波音、微软、谷歌等大公司进行了考察;与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George Pralt Shults)、西雅图市市长克瑞·尼克尔(Greg Nickls)、芝加哥市市长理查德·戴利(Richard Daley)等进行了座谈。从与学者、企业家、政治家的接触中,作者深深感到,美国在城市化政策、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控制碳排放、信息技术发展等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这些动向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需要一把教育的尺度来衡量,并以此作为判断当前社会发展状态的基本标尺之一。教育尺度的引入将改变研究思路,带来新的思维方式;改变研究问题,拓展研究视野;改变研究立场,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中的教育学立场。"教育尺度"视域中的"教育基础"涉及人口、教育机构、社会对教育的支持以及政府领导与管理教育事业的方式等。"在中国"研究"教育基础"更能凸显"中国自觉",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教育尺度的形成与运用提供"中国参照系"下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喆平  王孙禺  
老清华的政治学系在很短的时期里建成一流科系,其发展史是一个有典型意义的高等教育、尤其是社会科学科系在后发国家完成建制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个案。通过对该系的师资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研究进路等方面的制度安排进行分析可见,充裕的研究经费与图书资料、与国际主流接轨的学科视野、立足本土问题研究、研究路径和教学方法的现代性是该系成功的关键所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铮  
就人口对社会制度的作用而言,斯大林有过著名的论断:“人口的增长不是而且不可能是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社会面貌的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那末,究竟什么是决定社会面貌、决定社会制度性质、决定社会从这一制度发展到另一制度的主要力量呢?他的答复是“这种力量就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食品、衣服、鞋子、住房、燃料和生产工具等等物质资料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汪玲  
分析了医学人才培养现状与社会发展对健康促进需求的矛盾,提出了加强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实施MD/MPH联合学位计划、开展临床药学专业学位试点、探索医学教育新型管理体制等“弥合裂痕”的重要措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德峰  邓和平  
二战后德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经济强国,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是重要原因之一。德国从开发人力资源入手,成功地奏好了大力改革中等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的三步曲:审时度势,抓住教育这个龙头,以教育孕育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以高质量的新产品占据世界市场,从而使自己站在世界经济强国的前列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戴三法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重任,是社会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解决就业、增加国民收入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及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强薇  
随着社会转型,我国高等教育结构逐渐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亟待加以改革。本文主要分析高等教育层级结构、区域结构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以更好地服务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