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8)
2023(6487)
2022(5405)
2021(4872)
2020(3745)
2019(8301)
2018(8149)
2017(15082)
2016(7934)
2015(8517)
2014(8000)
2013(7662)
2012(6554)
2011(6128)
2010(6153)
2009(6054)
2008(5383)
2007(4440)
2006(3959)
2005(3205)
作者
(20666)
(17299)
(17154)
(16080)
(10894)
(8140)
(7729)
(6648)
(6490)
(5981)
(5704)
(5689)
(5276)
(5188)
(5168)
(5043)
(5043)
(5038)
(4871)
(4826)
(4117)
(4068)
(4037)
(3993)
(3963)
(3746)
(3692)
(3674)
(3419)
(3397)
学科
(34591)
经济(34553)
管理(21899)
(18942)
(15112)
企业(15112)
中国(12917)
方法(12301)
(12146)
数学(10579)
数学方法(10490)
地方(9848)
业经(9324)
农业(8509)
(8064)
(6562)
城市(6513)
环境(5722)
(5643)
(5404)
贸易(5401)
理论(5342)
发展(5154)
(5144)
(5135)
(5099)
农业经济(4781)
城市经济(4758)
(4433)
(4201)
机构
学院(107950)
大学(104772)
(40931)
管理(40751)
经济(39774)
理学(35595)
理学院(35117)
研究(34751)
管理学(34391)
管理学院(34197)
中国(24823)
(21667)
科学(21508)
(18648)
(16098)
(16053)
师范(16003)
中心(15788)
(15430)
财经(15070)
(14790)
研究所(14565)
业大(14270)
(13645)
(13194)
(12947)
师范大学(12862)
北京(12749)
经济学(12701)
经济学院(11393)
基金
项目(75731)
科学(60912)
研究(56526)
基金(55201)
(47422)
国家(46992)
科学基金(41391)
社会(37929)
社会科(35863)
社会科学(35857)
(30060)
基金项目(29733)
自然(25712)
教育(25681)
自然科(25170)
自然科学(25165)
(24959)
自然科学基金(24667)
编号(23394)
资助(20665)
成果(17915)
(16917)
重点(16853)
课题(16215)
(15901)
(15743)
国家社会(15693)
创新(14690)
(14082)
科研(14077)
期刊
(48056)
经济(48056)
研究(30811)
中国(19120)
(15788)
科学(15044)
学报(14011)
(13699)
管理(13590)
教育(11357)
农业(10909)
大学(10845)
学学(10364)
业经(10260)
技术(7994)
经济研究(7861)
问题(7629)
城市(7332)
(7125)
金融(7125)
财经(6724)
(6545)
商业(6166)
(5891)
现代(5710)
(5385)
资源(5082)
(4540)
科技(4529)
统计(4488)
共检索到151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小坚  
城乡是人类居住的两种空间形态。由于人们长期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导致了乡村被忽视的失衡状态。《新城市议程》提出了城乡互补协同作用,旨在突出城乡的差异和比较优势。将城乡纳入统一的框架体系内,以包容、平等等综合互补的方法来避免加剧城乡之间的对立问题,并通过可持续性的和平衡的投资来实现协同增效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小坚  
城乡是人类居住的两种空间形态。由于人们长期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导致了乡村被忽视的失衡状态。《新城市议程》提出了城乡互补协同作用,旨在突出城乡的差异和比较优势。将城乡纳入统一的框架体系内,以包容、平等等综合互补的方法来避免加剧城乡之间的对立问题,并通过可持续性的和平衡的投资来实现协同增效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振山  章沐曦  
《新城市议程》经过多轮谈判而达成一致,最终在2016年10月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人居三")得以通过。《新城市议程》确认城市化是可持续、包容性经济增长,社会和文化,以及环境保护的发动机,并将为城市的变革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潜在的动力。是一个将指导未来20年可持续城市发展的框架性文件。本文对《新城市议程》进行了全面解读,包括:基多宣言,共同愿景,相应原则和多项承诺。阐述了从5个方面落实《新城市议程》:加强制定和实施国家城市政策;推动城市立法,依法管理城市;以良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引领城市发展;建立稳定的投融资机制为城市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强化地方实施。通过这5个方面的战略来领导良好的城市化,促进城市更加繁荣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振山  章沐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小坚  
2016年10月17日至20日,广受瞩目的联合国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人居三")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召开。共有36000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多国首脑、以及来自167个国家的市长、地方政府、区域政府、社区组织、私营部门和城市规划师等各方人士。无论从参会人数,还是从举办的活动互动上,该次大会都堪称是联合国会议史上参与度最高的会议。作为大会最重要的成果——《新城市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小坚  
2016年10月17日至20日,广受瞩目的联合国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人居三")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召开。共有36000人参加了会议,其中包括多国首脑、以及来自167个国家的市长、地方政府、区域政府、社区组织、私营部门和城市规划师等各方人士。无论从参会人数,还是从举办的活动互动上,该次大会都堪称是联合国会议史上参与度最高的会议。作为大会最重要的成果——《新城市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丹  唐茂华  
工农城乡关系都是我国基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之一,我国工农城乡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互惠型到割裂型,又从恢复型到汲取型的演进过程,近年来正在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工农城乡之间是一个极其庞大、复杂的关系系统,也是长期以来累积形成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空间关系形态的综合体系,需要从重塑文化基石、完善市场基础、健全制度安排、丰富话语体系、构筑空间格局等方面,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政策框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顺圣  陈守越  张沛琪  朱利群  卞新民  
以中小城市为对象,在现有城乡一体行政框架下,从区域中心城市(以建成区为核心)发展的要求与全市域(含农村)生态系统支撑能力之间的相互协调性角度,提出了城市发展生态适宜性概念,构建了以人为中心、以生态为根本,包括城区资源支撑、城区环境状况、城区效率效益、城区民生安全、市域(主要为辖区农村)生态支撑等5个方面的城市发展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扬州市为例,采用剩余配权的方法计算其城市发展生态适宜性指数,分析生态适宜性各相关指标变化状况,对改善扬州市城市发展生态支撑环境,促进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相关探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唐相龙  
二战后,美国城市向郊区的无序蔓延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针对"城市蔓延"问题,"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理论应运而生。首先,深入解读了"新城市主义"及"精明增长"的思想内涵,其次,总结了二者在核心内容上的理论共识以及侧重方向,最后,基于美国与中国城市发展的背景差异,对"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的中国化问题做了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武小龙  
"城市中心主义"的发展逻辑是造成我国城乡二元秩序的本质原因,从"城市中心"到"城乡共生"是城乡关系发展的应然指向。利用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从政治生态学的视角对城乡关系进行理论解读,构建新时代"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发展"的解释框架。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发展的实现,需遵循平等公正的对称性发展理念、双向合作的互惠性发展路径,从而形成"政治共享、经济共荣、文化共融、社会共建、生态共治"五位一体的城乡共生发展格局,最终促成城乡社会正义理念的重构以及强社会的初步发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鹏  陈绍军  
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Z社区的"深描",作者从生活空间变迁及社区治理模式转型两个维度展示了一种新型城镇化社区样态,首先,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聚落模式置于"城乡连续统"框架下,抽象出此类社区的基本特征,即动力机制市场化、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一体化、生计模式多元化、社区基层建设"新型单位化";其次,不同于学术界既有城乡人口迁徙聚落模式,Z社区在动力机制、组织转型和生计变迁等维度均有其特殊性,并指出其与传统新农村社区的区别和联系;最后,作为中原地区一种特殊的人口聚居模式,Z社区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面临"走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罗翔  朱平芳  项歌德  
以197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对象,运用两阶段GMM估计方法对中国的城市化路径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化发展走的是政府偏好政策主导下的农业生产风险驱动的路径,政府的城市偏好政策对城市化有抑制作用,农业生产风险加重了城市化中的区域分割。为保证中国城市化路径合理健康发展,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应从提供农业生产补贴和农业生产性贷款转为提供农业生产保险,同时降低政府对经济的参与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晓慧  郑传贵  
任何制度都负载着一定的伦理价值,公正是制度的第一要义。制度公正是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制度歧视是我国城乡分割与不平等发展的根本原因。努力实现制度公正是实现我国城乡一体化平等发展的关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璐  王江萍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正逐步构建起新型城乡关系,同时提出要发展"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本文通过研究"乡愁"的空间性质,发现其具有距离、尺度与迁移性。同时又针对"乡愁"空间表达的影响要素做出分析,发现自我、他人、历史、自然这四类关系会影响其空间表达。最终通过以上两点分析,发掘新型城乡关系下"乡愁"这一价值意向的空间隐喻:新型城镇化提出"乡愁",就是将城镇、村落、传统、历史、民俗等凝聚成为共同的价值认同意向。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要维护"原住民"的生产生活空间、保护城镇弱势群体的空间权利,塑造新空间要做到社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艳萍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城乡关系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重塑工农城乡关系,首先必须打破旧的城乡关系——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马克思主义的城乡协调思想为工农城乡关系发展的未来趋向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重塑城乡关系要以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来解决"三农"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土地确权机制以及长效增收机制的改革,最终推动新型城乡关系重构和城乡繁荣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