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735)
2022(2423)
2021(2322)
2019(4698)
2018(4742)
2017(8639)
2016(5454)
2015(6369)
2014(6555)
2013(6635)
2012(6463)
2011(5871)
2010(6438)
2009(6337)
2008(6671)
2007(6482)
2006(6232)
2005(6106)
2004(5628)
2003(5641)
作者
(17896)
(14715)
(14494)
(14295)
(9474)
(7166)
(6676)
(5634)
(5578)
(5488)
(5056)
(5023)
(4991)
(4913)
(4859)
(4627)
(4361)
(4318)
(4299)
(4257)
(3959)
(3780)
(3551)
(3498)
(3472)
(3394)
(3296)
(3271)
(3123)
(3035)
学科
(18837)
经济(18787)
管理(16969)
(15093)
(12849)
企业(12849)
(7809)
中国(7723)
(7618)
(7151)
(7091)
(5725)
银行(5719)
教育(5652)
理论(5543)
(5409)
业经(5201)
(4685)
地方(4584)
(4579)
方法(4578)
(4483)
金融(4482)
农业(4387)
(4318)
财务(4292)
财务管理(4272)
(4230)
制度(4225)
税收(4164)
机构
大学(85317)
学院(83007)
研究(30430)
(28739)
经济(27783)
中国(26081)
管理(25072)
(19479)
(19450)
科学(19167)
理学(18836)
理学院(18538)
管理学(18023)
管理学院(17864)
(17252)
(17246)
(15168)
中心(14813)
研究所(14686)
(14363)
师范(14240)
(13941)
财经(13512)
(13357)
北京(13184)
(11765)
农业(11433)
师范大学(11120)
业大(10611)
教育(10349)
基金
项目(39432)
研究(30796)
科学(29929)
基金(26655)
(22817)
国家(22536)
科学基金(18197)
社会(17128)
(16087)
社会科(15976)
社会科学(15970)
教育(15070)
成果(14604)
(13812)
编号(13470)
基金项目(12912)
资助(11491)
自然(11328)
自然科(11023)
自然科学(11022)
课题(10824)
自然科学基金(10802)
重点(9365)
(9167)
(8970)
(8364)
(8288)
项目编号(8287)
(7924)
(7907)
期刊
(45353)
经济(45353)
研究(33818)
中国(23251)
(17963)
教育(16611)
学报(16026)
(15643)
(13249)
金融(13249)
科学(12476)
大学(11728)
管理(11252)
学学(10321)
农业(9308)
图书(8749)
财经(8563)
(7416)
书馆(7263)
图书馆(7263)
技术(6958)
业经(6819)
问题(6530)
(5540)
经济研究(5477)
(5195)
(5039)
会计(4960)
理论(4868)
(4855)
共检索到159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轶伦  
《新唐书·宰相表》以年表形式记载唐代宰辅的拜罢迁转,是考察相关问题的重要史料。但我们对读《宰相表》与《新唐书·本纪》,可以发现前者缺乏严格的编纂体例,其在人物姓名、入相后官职迁转及年代的书写体例方面均存在相当的淆乱之处。我们以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宰相表》的作者究竟是谁有关。在《新唐书》四部史表中,唯独《宰相表》的著作权归属存在争议,而通过辨析《宰相表》自身记载及《春明退朝录》"方镇百官表"五字的所指,可以确知《宰相表》为梅尧臣所撰。且由于梅氏晚年方入局修书,书成不久即离世,迫于时限,因而仅完成了相关史料的排比,未及后续的修饰与检核,故导致《宰相表》在编纂体例上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前贤考订所得《宰相表》诸多"讹误",实为其先天之缺陷,非《新唐书》流传过程中产生的讹脱衍倒——这是本文研究主要实践意义之所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和乐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襄公被杀。襄公有两个兄弟,一个叫公子纠,一个叫公子小白,两个人身边都有一个师傅,公子纠的师傅叫管仲,公子小白的师傅叫鲍叔牙。两个公子听到齐襄公被杀的消息,都急着要回齐国争夺君位。在公子小白回齐国的路上,管仲早就派好人马拦截他。管仲拈弓搭箭,对准小白射去。只见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里。管仲以为小白已经死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鄢教雅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曹之  
唐代是我国图书编撰的兴盛时期 ,文章从严肃性、普遍性、命名方法多样性和编撰方法等方面论述了唐代别集编撰的特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恩铭  
《新唐书》以萧颖士为中心形成了早期古文家的传承谱系。文章认为,《新唐书》以较大篇幅叙述萧颖士的古文理念,通过采摭文章、叙述观点、文学史观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材料的组织,这样也就确立了萧颖士作为早期古文家的领袖地位。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徐国杰  
19世纪的俾斯麦是当时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人称"铁血宰相"。作为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从上至下"统一德国的代表人物。1862年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极力推行"铁血政策",主张通过战争,由普鲁士统一德国。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常飞  董业铎  
文章考察了苏氏中二十位宰相的功绩,梳理了他们的生平,论述了他们对我国乃至世界古代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突出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古桥  
有一天,有人到柳宗元的妹妹家租房子,这人姓杨名潜,自称是个木匠,来长安城干活,至于租金的支付方式,就是替屋主人干活。杨木匠的装备有点怪:有尺子墨斗,却没斧子锯子。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叶舒宪  
"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丛书(2009~2012)4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神话学文库"第一期(2011~2013)17种、"神话历史丛书"(2011~2015)9种,是笔者与学界共同推进的神话研究成果。这些成果表明,神话不是现代学科体制中的文学学科,而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性学科,而当代语境中神话学的冷落,与五千年神话大国的身份完全无法匹配。究其原因,和当下高等教育从业者自身的知识缺陷有直接关系。教育主管部门和更多的专业工作者应充分重视神话学这门新兴学科的人文基础性意义和知识创新潜力,在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鼓励更多师资面向未来,开设出具有现实指导作用的神话创意课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赟玥  王东芝  
阐述志书编撰的意义和作用,介绍资料搜集与志书撰写的基本原则,分析志书的架构,最后总结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在校志编撰过程中的具体举措与经验,主要重视意识提升、人力支持、档案管理、多元表述、交流学习等,以期为志书编撰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曹之  
《东观汉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官修史书。本文通过对大量史料之考证,说明该书的编撰分为初创、续修、再续、成书四个时期。对于古典文献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孙显斌  
《七略》、《别录》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所主持校书活动的重要成果,历来学者对二目多有研究,但是对于二目的编撰者和成书先后问题仍莫衷一是,本文从二目编撰过程和分类继承的角度考辨《别录》成书当在《七略》之后。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康廷山  
开元以前唐代内府藏书已分置东、西两京,故褚无量校写四部书分东都乾元殿和西京丽正殿两个阶段,整理对象是两京所藏内府御书及从秘书省等其他机构和民间搜访之异书。而马怀素雠校秘书省藏书是为给褚无量校写御书提供善本,续撰《七志》则是其雠校时主动奏请的,是对自己目录学思想的一次实践。元行冲领撰《群书四录》沿袭了马怀素续《七志》的图书著录范围、"传"的解题名称等,在分类上则采用七分法补充四分法之不足。这也说明当时四分法虽已成为主流,但仍不够完善。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红  
北宋是中国古代弹劾制度发生变化的重要时期。宋仁宗时期弹劾制度运行较为正常,能够发挥监督、制约宰相权力的作用。宋神宗、宋哲宗时期,弹劾开始发生异变,出现了弹劾无法监督宰相、或者以弹劾之名行党争之实的现象。宋徽宗崇宁元年以后,弹劾更是沦为党争及谋取私利的工具。弹劾的异变包括弹劾主体的扩大及使用非常规手段行使弹劾权,这在特殊时期可以限制宰相权力的过度膨胀,实现对宰相的监督,但是亦极易导致弹劾行为的泛化,使得弹劾本身失去制度的有效制约。更严重的是,北宋后期弹劾的异变破坏了政治秩序,影响了北宋官僚体制的正常运转。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曾海明  
相传,宋朝宰相、大文学家王安石中年丧妻,后续一妾叫姣娘。 王安石身为宰相,整日忙于国事,可谓日理万机,常不在家。姣娘年方十八,正是妙龄,红杏出墙,按捺不住寂寞,便与家中一同年仆人勾搭。 一中秋节,王安石想借酒赏月之机婉言相劝姣娘,就约她在花亭赏月。酒过三巡,王安石说“今乃中秋佳节,饮空酒无趣,我吟一诗你来答对以助酒兴如何?”姣娘欣然答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