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4)
2023(12066)
2022(10428)
2021(10081)
2020(8313)
2019(19634)
2018(19457)
2017(37204)
2016(20022)
2015(22866)
2014(22786)
2013(22723)
2012(20939)
2011(19033)
2010(18668)
2009(16978)
2008(16468)
2007(14287)
2006(12498)
2005(10686)
作者
(56778)
(46989)
(46686)
(44449)
(29937)
(22318)
(21243)
(18590)
(17944)
(16747)
(16110)
(15917)
(14828)
(14734)
(14495)
(14346)
(13933)
(13672)
(13499)
(13178)
(11621)
(11562)
(11221)
(10585)
(10465)
(10415)
(10381)
(10251)
(9400)
(9237)
学科
(82705)
经济(82618)
管理(55204)
(50005)
(40761)
企业(40761)
方法(38225)
数学(33450)
数学方法(33146)
中国(25036)
(21739)
(18179)
业经(17660)
(16855)
地方(16597)
(16576)
贸易(16566)
(16180)
农业(14192)
(13817)
(13671)
环境(13571)
理论(12709)
技术(12115)
(11866)
银行(11834)
教育(11421)
(11393)
金融(11392)
(11357)
机构
大学(284354)
学院(280003)
(117158)
经济(114819)
管理(112751)
研究(98338)
理学(97756)
理学院(96677)
管理学(95200)
管理学院(94700)
中国(73835)
(62010)
科学(59534)
(50273)
(48500)
研究所(44447)
中心(43599)
(41990)
财经(40886)
业大(40528)
北京(40002)
(38434)
(37614)
(37531)
师范(37316)
(36011)
经济学(35505)
农业(32794)
经济学院(32019)
(31495)
基金
项目(194975)
科学(153503)
研究(145241)
基金(142230)
(123622)
国家(122634)
科学基金(105065)
社会(91580)
社会科(86736)
社会科学(86714)
基金项目(75666)
(73057)
自然(67315)
教育(66166)
自然科(65743)
自然科学(65729)
自然科学基金(64543)
(62494)
编号(58860)
资助(58767)
成果(48181)
(44243)
重点(43416)
(41564)
课题(40551)
(40188)
教育部(38163)
国家社会(37932)
创新(37514)
大学(37034)
期刊
(125747)
经济(125747)
研究(85811)
中国(54350)
学报(42661)
管理(41391)
科学(40541)
(38128)
(35532)
教育(33599)
大学(32549)
学学(30051)
农业(27487)
技术(24700)
(21793)
金融(21793)
经济研究(20459)
财经(19587)
业经(19012)
图书(17660)
(16772)
问题(16459)
(14657)
理论(13898)
技术经济(13778)
(13601)
科技(13571)
世界(13233)
资源(12586)
实践(12556)
共检索到410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素  马腾飞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其发展历程中的一次次改革,体现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家治理中的不断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国营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国民经济格局。20世纪80年代对国有企业进行的探索式改革,将原来国营企业全部利润上缴的分配形式改为国家首先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按照税法将一部分企业所得以税收形式征收之后,再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进行分配。这一改革成功奠定了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基石。它既是中国重大财税改革措施,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财税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以此为突破口,两步"利改税"引领了我国完整的税制体系的递进构建,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回望历史,这次改革体现了执政党在当时情境下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勇气及智慧,也为今后国家继续探索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提供了参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学军  
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实施"156项"建设项目,对当代中国的工业化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它启动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打下了改革开放的工业化技术基础;奠基了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能源工业、制药工业等基础工业体系;催生了航空工业、航天工业、船舶工业、电子工业、兵器工业等国防工业体系;形成了全国若干重要的工业基地。"156项"建设项目是中国建成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奠基石,是后发国家推进工业化发展的成功案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薛贵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了应对外需的急降和GDP增速的回落,中国政府推出了扩大内需、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其中重要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近些年,在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留下的隐患逐渐凸显,债务规模大幅激增、杠杆率上升陡峭,造成了产能过剩、企业财务负担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厚德崇商"的校训和"德能并举、商学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把党建思政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推进"五抓五强化"党建质量提升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目标导航工程"。"目标导航工程"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根本遵循,以"立德、立学、立能和立身"的四立教育为核心,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学校办学治校全过程,逐步形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姚占峰  吴灵臣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钟树深  小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天健  
区域协调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备受重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6项工程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并带来长期影响。研究发现,156项工程在短期内缩小了广大内陆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并且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产生了显著的长期影响,156项工程持续提升了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且作为一种历史遗产在内陆地区被更好地继承下来,在长期以来依然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基于历史经验的研究表明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要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之上,即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也要具有前瞻性;同时,有为政府必须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江龙  杨秀汪  孟观飞  郭小叶  
“资源诅咒”可能阻碍经济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发展经验表明,资源丰富往往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负向关联。在使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构造中国282个城市能源环境效率的基础上,从政商关系角度使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资源丰裕度对城市能源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矿产资源丰裕程度对地区能源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影响主要由制度因素所引起,即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了地方政府的寻租激励,引发不利于包容性增长的政商关系,阻碍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进程。而且,这种关联在不同地区、长短期、资源类型等方面存在系统差异。研究结论为资源丰裕地区提高能源环境效率、构建“清”型政商关系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钱津  
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即1953年至1957年,是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取得了辉煌的建设成就。但自1958年开始一直到1975年,由于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在新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一个无奈的低谷阶段。自1976年至2003年前后约28年时间,主要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工业化的成效十分显著,是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恢复阶段。自2004年起至工业化实现,是新中国实现工业化前的腾飞阶段,也是新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冲刺阶段,即实现工业化前期的国民经济必然出现的高增长阶段。自2021年至2035年,是工业化由基本实现走向全面实现的历史时期。尔后,新中国将在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最终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中国的工业化是新型的工业化,历经曲折的工业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将为新中国成立百年之际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明  
为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50周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了由刘仲藜主编的《奠基—新中国经济五十年》。这部著作由朱镕基总理作序,由国家政府部门与专家学者合作撰写。其突出的特点在于:该著作以中共中央和政府文献为准绳,由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1 953— 1 957年 ,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 ,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 56”个工业项目 ,使中国以能源、机械、原材料为主要内容的重工业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以这些项目为核心 ,以 90 0余个大中型项目 (限额以上项目 )为重点 ,中国大地上史无前例地形成了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的雏形。然而 ,对于“1 56项”这一当时妇孺皆知、举国关注 ,至今仍为研究中国工业发展者经常使用的专用辞 ,却很少人能言清其来源、内涵。譬如 :这些项目是如何确立的 ?“1 56项”具体指哪些项 ?苏联的“无私援助”是什么涵义 ,是否是无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忠郴  陶立新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概括地说,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物资生产现象的社会科学,它发展的程度取决于社会生产发展中所提出的经济学问题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正如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一旦有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社会经济现象具有质和量的特征。人们在经济科学发展的长期进程中,愈来愈感到任何一种研究社会物质生产现象的经济学科均需要从质和量两个特征出发,来揭示经济现象的客观本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武力  
中国现代工业的萌发如果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算起,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80多年里,中国的工业化屡屡受挫,于艰难竭蹶中曲折前行,其情形和缘由国内外学者已备述。尽管对于今天的改革和发展,新中国建立以来60多年的工业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历史更具"借鉴"作用,但是其研究队伍和研究的深度、广度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经世致用"的需要,因此,作为研究新中国经济史的学者,常有焦虑之感。近日捧读汪海波先生的新作《新中国工业经济史(第三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年3月),既喜且愧,喜的是86岁高龄的汪先生老当益壮,宝刀未老,与时俱进,将他对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