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
- 2023(1705)
- 2022(1594)
- 2021(1404)
- 2020(1276)
- 2019(2737)
- 2018(2779)
- 2017(4895)
- 2016(2864)
- 2015(3209)
- 2014(3254)
- 2013(3296)
- 2012(3121)
- 2011(2903)
- 2010(3163)
- 2009(3057)
- 2008(2984)
- 2007(2844)
- 2006(2779)
- 2005(2722)
- 学科
- 济(10004)
- 经济(9979)
- 管理(8003)
- 业(6790)
- 企(5436)
- 企业(5436)
- 中国(4001)
- 学(3482)
- 制(3454)
- 地方(3449)
- 农(3413)
- 财(3166)
- 税(2863)
- 方法(2727)
- 税收(2629)
- 收(2606)
- 和(2591)
- 银(2583)
- 银行(2579)
- 教育(2488)
- 行(2484)
- 理论(2267)
- 农业(2266)
- 业经(2237)
- 数学(2099)
- 制度(2015)
- 度(2015)
- 数学方法(2007)
- 融(1967)
- 金融(1966)
- 机构
- 大学(40494)
- 学院(38668)
- 研究(14081)
- 济(13818)
- 管理(13667)
- 经济(13350)
- 中国(12180)
- 理学(10809)
- 理学院(10671)
- 管理学(10415)
- 管理学院(10330)
- 京(9032)
- 财(8601)
- 江(8478)
- 科学(8428)
- 中心(7605)
- 所(7171)
- 农(6742)
- 州(6603)
- 省(6509)
- 范(6489)
- 师范(6397)
- 研究所(6179)
- 财经(5947)
- 北京(5861)
- 图书(5342)
- 经(5246)
- 书馆(5182)
- 图书馆(5182)
- 农业(5174)
共检索到74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杨寄林
广纳群说是《文献通考·经籍考》所创立的辑录体解题的基本特征,而对收录的文化典籍“订其文理 之纯驳”,则又构成了该《考》广纳群说的极致所在,具体投射到颇有深层次探索意义的8个学术支点上,内在地 组成了同条共贯的学术链条,由此开拓出古典文献提要学前所未有的深广境界。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成晴
《清文献通考·经籍考》解题内容本于《四库全书总目》,这一点迄今未被研究者所注意。但在部类、体式的安排上,《清文献通考·经籍考》则系折衷马端临《文献通考》及《四库全书总目》而来。通过以《清文献通考》中的《集部经籍考》为样本进行分析,可发现《集部经籍考》保留了一部分《四库全书总目》禁毁清人文集之前所著录的书目。《集部经籍考》对《总目》有所扬弃,在这一改编的过程中,以意改《总目》而出现多种失误,同时也在解题的立意、史实、考证诸方面对《总目》有所补充与订正。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仲艳青
《隋书·经籍志》(简称《隋志》)著录文献宏富,借其可考见唐以前典籍存亡状况及评述东汉以来学术状貌,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章宗源《隋经籍志考证》(简称《考证》)是现存第一部系统考证《隋志》的著述。章宗源广采经史传注、类书杂抄等,考订谨实,辑补详核。《考证》的文献价值主要在于:增补《隋志》缺载书目,还原唐前史部著述原貌;搜采已佚典籍之文,明佚书体例以及考订《隋志》著录书目,追源溯流。同时,《考证》纂修过程体现出清代辑佚注重标明佚文来源,严谨勾稽文献,与考证、校勘有机统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伟章 姜亚沙
文章介绍了湖湘近现代文献事业史的特点和《湖湘近现代文献家通考》的编辑出版情况。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徐雁 谭华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石洪运
在清末民初的学术界,有一位被人称为“湖北师宿儒学之冠”的饱学之士,他就是湖北宜都人杨守敬。守敬字惺吾,晚年号邻苏老人。他幼年丧父,少年习商,十九岁以府试第一中秀才,二十四岁赴乡试,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本才
墓志文献在传世文献的辑佚、校勘和考订等方面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利用几种大型墓志拓本汇编,在其他学者集录的基础上,新补隋唐经籍二十四种,并稍加考辨,以期对了解隋唐人之著述情况有所补益。
关键词:
墓志 隋唐经籍 辑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余姣 顾晓光 凌一鸣
近年来,随着王重民研究深入,王重民致邓衍林的五通书信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视野。经过识读、排序和文本梳理,发现前四通主要内容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聘请邓衍林任职事,后一通为王重民代耿鉴庭求《辞源》一书事。文章以"聘约""开课""讲学""安居""求书"五个主题对这5封书信进行了考释。这五通书信揭示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早期对海外归国人才的延揽与聘用、课程设置、社会讲学、人物交游等相关史实,有助于深化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机构史、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蕊
1935至1939年间,王重民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整理和编纂《伯希和A藏B藏目录》,并就目录体例、编纂方法等问题致信伯希和,商讨交流。这些书信保存在巴黎吉美博物馆伯希和档案Pel.D38号卷宗中,合计11通,尚未被披露。通过考释信件内容,可知《伯希和A藏B藏目录》的具体编纂过程,这也是研究王重民生平和目录学思想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了解王氏与伯希和的具体交往、中法学术交流提供了研究素材。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昕晖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戴望手札》中有戴望致胡培系信札十九通,经考证,均作于同治六年至同治十一年间,几乎贯穿戴望与胡培系交游之始末。其内容涉及戴、胡二人的学术工作、金陵书局的刻印书籍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学者的生平行事等信息。
关键词:
戴望 胡培系 金陵书局 学术史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孙鸣晨
目录类著作以"经史子集"为部类名称始于《隋书·经籍志》,这一观点被作为目录学常识为学界普遍接受,但此说仍值得商榷。《隋书·经籍志》"经部""史部""子部""集部"的部类名称源于南北朝时已深入人心的"经史子集"的书籍分类观念,并极有可能直接袭自魏征于贞观年间所编的"贞观目"。今人对此问题的错误认识在于,把"现存最早"混同于"首次"。
关键词:
隋书·经籍志 经史子集 贞观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媛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正德十三年刘氏慎独斋刻明王琏撰《历代经籍考》二十四卷,向来被认为是善本,并著于《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笔者查考,此书乃取明正德刊《文献通考.经籍考》残本,重加编纂,并篡改题名、作者、校阅者信息而成,属于版本造伪。其造伪手法很有代表性,对于加深版本学认识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历代经籍考 王琏 文献通考·经籍考 伪书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冯昊昱 张美芳
近年来,随着古籍保护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各界对于古籍保护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关于如何设立古籍保护学科的讨论也如火如荼。文章通过梳理古籍保护学科的发展历程,分类分析目前关于古籍保护学科设立的几种主要观点,从而对新设立的“古籍保护与文献学”二级学科进行讨论,阐述学科定位,拟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课程设置,以期对我国古籍保护与文献学的建设提供建议。
关键词:
古籍保护 文献学 二级学科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赵雅琛 王兴伊
《佛说痔病经》是义净从印度翻译而来的一卷密教文献,对痔病描述颇具特色。其内容见于敦煌文书S.5379、《大正藏》《医心方》、西夏写卷И_(HB).NO.807。经研究发现S.5379时代最早,与后三种写本有差异,当各抄自不同底本。其内容里关于痔病的描述可发现是受到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昙梵陀利学派的影响较大,阿育吠陀对痔病的认识由身体各部位皆可长出“痔”,逐渐缩小至仅描述肛周疾病,由广义至狭义。该经卷先在中国的中原传播,又返传敦煌、黑水城,后又传至日本,流传甚广,并影响中医对痔病的认识,使中医之“痔”由肛周疾病扩大至鼻痔、耳痔等其他部分的赘生物,由狭义至广义。该经卷保留中印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痕迹,在浓墨重彩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留下宝贵的史料。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伍巧
《清代的书籍流转与社会文化》是对清代文献文化史体系构建的尝试与探索,其不仅继承了传统文献学的研究理路,也借鉴了西方书籍史的研究范式。该著作大量使用日记、题跋、笔记等史料,以专题史的形式,综合利用书籍史、文化史、技术史、心态史、学术史等视角,探索了清代书估、抄书人、文士、女性等群体与书籍的互动,分析了《读书分年日程》《说文》、家集、小说戏曲、新学书籍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勾勒揭示出清代文献与文化的流动与关联图景,为后续文献文化史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研究思路与方法。该书是清代文献文化史研究的探索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引领与导向价值。
关键词:
书籍史 文献文化史 书籍流转 社会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