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5)
- 2023(1973)
- 2022(1308)
- 2021(1378)
- 2020(1106)
- 2019(2694)
- 2018(2830)
- 2017(5569)
- 2016(2859)
- 2015(3425)
- 2014(3341)
- 2013(3237)
- 2012(2750)
- 2011(2433)
- 2010(2590)
- 2009(2282)
- 2008(2236)
- 2007(1927)
- 2006(1757)
- 2005(1569)
- 学科
- 济(7660)
- 经济(7649)
- 管理(7615)
- 业(7383)
- 企(6315)
- 企业(6315)
- 教学(3532)
- 农(3341)
- 理论(3194)
- 中国(2893)
- 业经(2752)
- 学法(2299)
- 教学法(2299)
- 方法(2154)
- 贸(2117)
- 贸易(2114)
- 教育(2094)
- 易(2058)
- 制(2049)
- 技术(2024)
- 农业(1932)
- 和(1900)
- 学理(1875)
- 学理论(1875)
- 地方(1719)
- 学(1670)
- 财(1633)
- 电子(1575)
- 数学(1462)
- 网上(1420)
- 机构
- 学院(38340)
- 大学(36274)
- 管理(14062)
- 济(12057)
- 理学(11828)
- 理学院(11717)
- 经济(11659)
- 管理学(11493)
- 管理学院(11440)
- 研究(10840)
- 中国(8249)
- 京(7768)
- 科学(6566)
- 江(6174)
- 技术(5803)
- 财(5683)
- 范(5656)
- 师范(5596)
- 职业(5382)
- 中心(5245)
- 所(5198)
- 州(5102)
- 北京(4994)
- 农(4940)
- 业大(4927)
- 研究所(4665)
- 财经(4376)
- 师范大学(4318)
- 技术学院(4002)
- 院(3948)
共检索到57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冯晓玉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运用比喻手法进行理论阐说和作品分析,创造了文辞与思理并赡的比喻式批评话语。他以自然、人体、事理等为喻,使原本抽象的文学理论通过具体的意象得以阐明;语言表达尚引经稽古,奇崛秀拔而又不失自然切至;行文结构主要有总分、分总、并列和对比四种形式,以增强批评话语的表现力。《文心雕龙》的比喻式批评话语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貌,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的多样化发展。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比喻 批评 美学风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虹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宋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诠释了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过程。“雅”指词、文、诗等上层文人文学,“俗”指戏曲、小说等流传于社会下层的文学作品。宋代文学作品的富集为我国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帮助和借鉴,由此衍生的文学批评研究开辟了宋代文学研究新视角。宋代文学批评是研究宋代文学内涵的重要途径,以往研究中关于批评话语特色的研究较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潘淑闲主编的《宋代文学批评的象喻特色研究》从象喻角度出发,对话语特色进行系统化审视,为宋代文学批评研究提供了新途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江辉
日本无赖派文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日本文坛,是该时期重要文学流派之一。其颓废堕落式的叙事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了无赖派文学的特征,其独具个性的叙事伦理彰显了无赖派文学的张力,其犀利且鲜明的批评话语则映衬出无赖派文学的思想和理念。而叙事艺术、叙事伦理与批评话语的相互渗透和映衬建构了日本无赖派文学的有机整体和内涵,对二战后日本文学的转型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樊友猛 谢彦君 王志文
既有研究侧重于成熟旅游目的地内的权力问题,但对新兴旅游地发展决策中的权力运作有所忽视。文章以山东省上九山村为案例地,以相关新闻报道为分析对象,运用批评话语分析方法,探索该村由前旅游地向旅游地转变过程中利益各方的权力博弈过程和运作策略。研究认为,空间生产是权力运作的表现形式,由传统村落向旅游村落的转变是伴随所有权转移的新一轮空间实践过程;资本交换是权力博弈的基础,村民文化资本、企业经济资本和政府社会资本的相互转换难以执行同一标准;身份变迁是权力流动的结果,表现为社区居民身份表征的他者化和女性身份的符号化。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刘婉昆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中等职业教育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对此问题引入批评话语分析的三维框架,从文本、话语实践以及社会实践三个维度对支持与质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两个阵营的话语材料进行分析。双方在语言特征上呈现对立状态,在对话中地位不平等,在问题讨论中出发点不同,由此形成了双方的对立局面。而信息不对称、中等职业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以及"合适"的教育与"人民满意"的教育之间的矛盾,是造成中职存留发展问题激化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在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职业教育发展理念、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建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胡辉 赵卫华
《文心雕龙》在《乐府》《铭箴》《杂文》《章句》等8个篇目9次提到"闲",涵盖《文心雕龙》文体论、创作论、文学批评三大部分,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值得关注的是刘勰正式提出"闲情"这一概念,并通过"入兴贵闲"谈及作家的心态,认为进入创作最重要的就是心闲、气闲。指出"入兴贵闲"是学者的一种学术书写的智慧和方式,与"养气说"有直接联系,也是学者生存的一种智慧和方式,关乎学术生态和精神生态的问题。刘勰的"入兴贵闲"在对学术活动进行量化管理的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心雕龙》 闲 考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德胜
在一般观念中,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传统总是指向对象化的、有限的和作为价值共同体的艺术存在空间。随着"微时代"空间存在形态、方式以及人的空间感受的迅速改变,美学批评空间意识本身的"在场性"缺失已然成为一项事实,美学批评的空间意识建构面临着如何能够"不是把空间当作独立的数量,而是当作与感知着的身体有关连的意向性对象"的问题。
关键词:
微时代 美学批评 在场性 空间意识建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明
尽管学界一致公认,最早对校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者为日本的铃木虎雄,其后才有赵万里的校记,但事实上,早在铃木文章发表前三年(1923),傅增湘即据董康自大英博物馆摄回的照片作过校勘;1925年前后,黄建中、黄文弼、容庚又先后对校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赵万里校记所据即得自容庚校本并黄建中所摄照片,且完稿时间实早于铃木氏。澄清这段史实并梳理相关问题,于《文心雕龙》研究史或不无小补。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丁宏宣
刘勰是我国梁代的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的《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勰(公元465—520),字彦和,原籍山东莒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刘尊举
《文心雕龙·神思》篇所探讨的文学构思,实则包括两种不同性质的创作活动,一是灵感支配下的文学想象,二是以文本为指向的理性运思。"博而能一"是文本运思的基本原则,包括"博见"与"贯一"两端。"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是"贯一"的反例。"杼轴献功"与"贯一"紧密呼应,既不是指修饰润色,也不是指艺术想象,而是指选择文体、谋篇布局、组织语言的运思活动。刘勰极其重视灵感和想象,又格外强调"杼轴献功"的重要作用。他在两者之间的微妙态度,与其生命趣味和文化使命感之落差有很大的关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爱斌
《文心雕龙》"通变"论并非《周易》"通变"论在文论中的直接运用。在《周易》"通变"论中,"变"是天然合理的,"变"是"通"的条件,"通"是"变"的结果。但在刘勰看来,南朝以来的文学"新变"产生了太多的"爱奇"之风、"浮诡"之言和"淫丽"之辞,导致了"文体解散"的严重弊端,使文章之"变"成为需要反思和批判的现象。由此造成了刘勰文学"通变"论的独特思路和特殊内涵:其论述重点不是提倡和推动文章之"变",而是强调通过对源于经典的"有常之体"的"相因"来规范文章之"变",以克服"新变"之弊;其所说的"通"也主要不是指向文章之"变"的结果,而是指向文章之"变"的前提,即对传统"有常之体"的"会通"。刘勰将传统"通变"论置入《文心雕龙》"以正驭奇、以常驭变"的整体论文思路,创造性地重建了"通变"概念的意义结构和具体内涵,从而将《周易》"变而通之"意义上的一般"通变"论,转换成了《文心雕龙·通变》篇"会通—适变"意义上的文学"通变"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岱 张郁茹
在以创作意识流小说而成为现代派文学代表人物的同时,伍尔夫以“走向纯粹”和“拥抱高雅”的精英主义文学批评观,确立了她在当代小说诗学中的重要位置。长期以来,相比对她文学创作成就的高度关注,学界在究竟如何评价其文学批评的业绩方面基本停留于空泛的赞美,缺少认真深入的讨论和准确把握。由于对作为一种文化身份的“社会精英”和属于一种阶级意识的“精英主义”两个概念之差异的忽视,我们对伍尔夫精英主义批评观所存在的美学问题视而不见。事实表明,精英文化中蕴含的“超越平庸”品质固然可贵,但渊源于英国贵族文化的精英主义,在根本上是一种以借花献佛方式张扬文化霸权的“西方主义”意识形态。我们有必要对伍尔夫精英主义批评观所存在的美学问题做出认真审视。
关键词:
伍尔夫 文学批评 纯粹性 精英主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永泰 赵艳华
目前我国的城市正在进入一个以更新再开发为主的发展阶段。在城市更新再开发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历史风貌建筑,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已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论文从历史风貌建筑的特性出发,分析其修复开发模式,使其在传承历史文化和古旧建筑再利用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历史风貌建筑 再利用 开发模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李亮 邱崇光 胡丽萍
研究脑科学与学习的关系将使教育科学获益无穷,沉浸理论又是学习科学最近研究的又一个亮点。在《中国远程教育》杂志2009年第1期上,陶侃为了解释沉浸现象,以《沉浸理论视角下的虚拟交互与学习探究——兼论成人学习者"学习内存"的拓展》为题,借用计算机内存的概念,提出了"学习内存"的概念。本文针对人的学习过程、从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学习模型和现代脑科学中对学习和记忆的研究成果出发,指出了这样比喻的种种不妥之处。希望对沉浸理论的研究不要因为不恰当的比喻而误入歧途。
关键词:
学习内存 沉浸理论 学习过程 脑科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