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37)
2023(3246)
2022(2728)
2021(2961)
2020(2276)
2019(5452)
2018(5581)
2017(8548)
2016(5985)
2015(6951)
2014(7318)
2013(6436)
2012(6084)
2011(5599)
2010(6042)
2009(5435)
2008(5491)
2007(5032)
2006(4751)
2005(4782)
作者
(14335)
(11677)
(11483)
(11457)
(7274)
(5582)
(5459)
(4694)
(4486)
(4426)
(4077)
(3899)
(3780)
(3727)
(3693)
(3637)
(3613)
(3496)
(3435)
(3341)
(3305)
(2959)
(2884)
(2817)
(2782)
(2741)
(2638)
(2497)
(2392)
(2374)
学科
教育(19462)
(12696)
经济(12666)
中国(12092)
管理(10737)
(9000)
理论(6954)
(6887)
企业(6887)
教学(5977)
(5648)
(5313)
(5037)
(4375)
(4366)
发展(4026)
思想(3966)
(3904)
政治(3735)
(3552)
研究(3538)
思想政治(3500)
政治教育(3500)
治教(3500)
德育(3469)
方法(3331)
(3318)
银行(3318)
改革(3284)
农业(3264)
机构
大学(77196)
学院(72529)
研究(30470)
教育(27332)
(21718)
师范(21679)
(20989)
经济(20113)
(19124)
中国(19079)
管理(18782)
师范大学(17898)
科学(16600)
(15717)
理学(14715)
理学院(14411)
(14150)
北京(13999)
管理学(13826)
管理学院(13658)
研究所(13626)
(13037)
职业(12959)
中心(12900)
技术(12107)
(11130)
(10792)
教育学(10627)
财经(9130)
职业技术(8787)
基金
项目(36245)
研究(36081)
科学(29351)
教育(25717)
基金(21322)
成果(19202)
社会(19163)
编号(18267)
社会科(17637)
社会科学(17632)
(16965)
课题(16723)
国家(16597)
(15473)
(15299)
(14915)
科学基金(13082)
规划(11610)
(10761)
项目编号(10755)
(10736)
研究成果(10225)
(10031)
(9992)
阶段(9968)
重点(9882)
(9869)
基金项目(9635)
年度(9461)
教育部(9274)
期刊
教育(47324)
研究(37361)
(30030)
经济(30030)
中国(28013)
职业(11479)
(10616)
技术(10481)
(8180)
(8112)
金融(8112)
学报(8061)
管理(7695)
大学(7585)
技术教育(7288)
职业技术(7288)
职业技术教育(7288)
科学(7084)
(5860)
论坛(5860)
高等(5606)
农业(5292)
(5175)
学学(5084)
成人(5024)
成人教育(5024)
高等教育(4958)
财经(4946)
图书(4713)
(4321)
共检索到139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戴联荣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逢贤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进   付惠  
自两德统一以来,德国面临的人口发展问题主要是持续性的出生人口赤字,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和移民人口比例偏高,这给德国带来了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加重和移民社会融入等挑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德国在教育领域采取的政策包括:通过全面提升教育体系质量整体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开发国民人力资源潜力;通过国际化政策吸引和引进国际人才;促进移民教育与社会融入;为父母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与支持,降低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提高其生育意愿。这些政策表现出三方面特点:系统性,即系统地开发和利用国内与国际人力资源,双向合力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针对性,即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各类群体的特定需求,分别出台针对性政策;科学性,即注重科学规划和循证决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宣勇  
作为大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学生组织面临着多样化的教育体系、社会化的后勤改革、网络化的数字校园和个性化的自主意识等方面的挑战。回归主体、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将成为大学学生组织重构的主旋律。开展多样化的咨询活动、提高大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推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是大学学生组织变革的主要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志红  
大数据发展对传统法治带来了挑战,欧美等国纷纷在立法上作出回应,以便处理好国家、数据业者、公民等不同主体在数据开发利用与数据安全之间的利益平衡关系。促进政府数据公开、保障国家数据资源安全、保护个人数据权利是世界各国回应大数据立法的重点领域。我国对大数据发展的立法回应相对滞后,借鉴国际经验,在做好大数据发展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加快推出《网络安全法》,抓紧制定兼顾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情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是我国大数据立法的重点。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国梁  周京中  
地方立法权主体的扩容适应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带来了地方立法人才储备和立法能力不足、法制的统一性和权威性消解、立法公共理性背离等挑战,为此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立法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强化立法审查、适度扩大司法审查范围,以及完善地方立法公共理性的保障机制等方面做出法治化的回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洪建  
近些年来,行动研究的发展对教学论研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行动研究隐含着相对主义、实用主义、工具主义、操作主义等知识假设,对教学论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正确对待行动研究、坚守教学论的理论品格、保持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适当张力是教学论研究应对挑战的基本策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高洋  
《职业教育法》构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发展框架。法律修订通过在立法目的、法律依据、合法性基础、权责利等方面的提升,实现了职业教育内部的权益重构,规范了职业教育外部的社会秩序。《职业教育法》努力破除人才供需矛盾、生源矛盾、普职融合等方面的困境,但总体上也面临着发展细节待明确、机制建设不完善、认知偏见顽固等挑战。在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中,应建构适切技能型社会的制度规则、标准规范等规制框架,逐步细化可操作性机制;优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中的行为规范,平衡就业与教育双重功能;培育职业教育文化,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和认可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壮珍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技术化、科学化,如何充分发挥科技的正面价值,同时,最大限度地控制与规避其风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分析了科技风险决策面临的多维度时代挑战,即后常规科学带来本质层面的挑战、风险社会到来带来心理层面抵触、社会化媒体赋权造成风险沟通异化、知识社会带来多方利益的敏感与博弈。据此,提出应该努力建立健全民主协商制度、尝试把公众的风险认知引入科技决策、加强规范媒体的风险沟通功能,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上进行相应制度回应的建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立冰  刘晔  
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对此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有价值的研究和探索。从科技革命的推动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西方经济思潮的冲击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流地位的坚守四个方面,梳理了二战以来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发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与科学性正是源于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指导地位,首先必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本文扼要概述了“知识经济”向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和对新型教育模式的企盼;着重考察了苏俄几代人的“多重结合”的教育构想;并对“知识经济”作了五则解析,提出了回应“知识经济”挑战的四点教改设想。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中建  邵兴江  黄丹凤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竞争力(competitiveness)和创新(innovation)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而创新教育(innovate education)和创新美国(innovate America)("创新"在这里为动词)也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美国竞争力委员会(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在2004年12月出版了《创新美国:在挑战和变革的世界中达致繁荣》(Innovation America:Thriving in aWorld of Challenge and Change),认为"创新将成为决定美国在整个21世纪获得成功的唯一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小君  蒋省三  
宅基地对满足我国农民的基本居住需求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农民的基本土地权利。我们近些年来所做的实证调研表明,现行法律关于宅基地使用权内涵以及取得、使用、收益、转让和消灭等的规定都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应在立法模式的选择、用途的法律管制、农民的无偿取得以及附条件退出机制等方面完善现行法律规定,以适应国家不断发展的农村土地政策,推动城乡土地市场的一体化,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