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86)
2023(13143)
2022(11266)
2021(10557)
2020(8652)
2019(20386)
2018(20376)
2017(37114)
2016(21434)
2015(24560)
2014(24980)
2013(24217)
2012(23271)
2011(21262)
2010(21900)
2009(19806)
2008(19810)
2007(18275)
2006(16250)
2005(14876)
作者
(61365)
(51055)
(50843)
(48506)
(32299)
(24487)
(23603)
(20001)
(19468)
(18493)
(17165)
(17159)
(16361)
(16147)
(15914)
(15884)
(15836)
(15075)
(14838)
(14779)
(13046)
(12845)
(12519)
(11954)
(11677)
(11513)
(11464)
(11421)
(10428)
(10379)
学科
(84018)
经济(83932)
管理(49684)
(47798)
(35255)
企业(35255)
方法(31163)
中国(29972)
数学(26829)
数学方法(26458)
(26435)
地方(25033)
教育(22813)
(19588)
业经(18643)
(18642)
农业(18022)
理论(16816)
(15340)
贸易(15328)
(14963)
(14731)
(14447)
(13982)
银行(13953)
(13735)
金融(13731)
(13449)
地方经济(13246)
(13204)
机构
大学(298467)
学院(297419)
(111215)
研究(109639)
经济(108258)
管理(101327)
理学(85147)
理学院(83830)
管理学(82077)
管理学院(81462)
中国(78120)
科学(68209)
(67741)
(56981)
(53568)
师范(53173)
(52692)
(51907)
研究所(51401)
中心(49946)
(49829)
北京(44401)
业大(43265)
教育(43130)
师范大学(43089)
农业(40446)
财经(40159)
(39950)
(39256)
技术(38130)
基金
项目(185877)
研究(145195)
科学(144384)
基金(125484)
(108277)
国家(107091)
科学基金(89275)
社会(85625)
社会科(80633)
社会科学(80606)
(77004)
教育(74080)
(65994)
基金项目(65984)
编号(64424)
成果(56307)
自然(54570)
自然科(53140)
自然科学(53124)
自然科学基金(52099)
资助(50811)
课题(48526)
(45964)
重点(43439)
(41356)
(40153)
(38279)
项目编号(37805)
(37109)
发展(36966)
期刊
(133639)
经济(133639)
研究(99962)
中国(76235)
教育(71514)
(48054)
学报(45073)
(41891)
科学(40913)
管理(35604)
大学(34408)
农业(32722)
技术(30856)
学学(30270)
(27539)
金融(27539)
业经(23188)
经济研究(20287)
财经(19365)
(18404)
职业(18370)
问题(17777)
图书(17663)
(16752)
(15600)
论坛(15600)
(15221)
(13903)
(13735)
技术经济(13715)
共检索到477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方明生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将推动"育人为本"理念下的课程创新。推进"人类科学"研究是国际上大学研究的一个动向,与此相关的"人类发展"课程以其学际的、注重实践研究等特点已成为教师与育儿专业人员培养的通识课程。需要深入研究、努力构建注重个案研究与实践研究能力培养的"人类发展"通识课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颉  钟启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青春  
新时期高职通识教育教材的开发和出版,要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岗位实际原则,发挥高职院校智力集结、政府部门顺势引导、企业行业实践认证、出版部门主导联合等优势,大胆突破传统通识教材编写制式和束缚,打破以课堂教学实现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范式,开创性地融入"职业认知+生活教育"内容,增设项目化实践教育环节,引进行业企业专家能手传帮带的经验,以及开辟行业企业职业认知实践课堂等创新元素。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谌启标  
通识教育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由于历史原因和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高校通识教育发展沿革不同,课程体系有别,通识教育课程宗旨、设置内容和实施方式既有一定共性,又有一定个性。比较海峡两岸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对促进内地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向平  
近年来,高职院校已经不满足于高技能目标下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将改革的目光转向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中"素质"提升的层面。高职界关于素质培养的讨论与研究日益增多,特别是在通识教育以及通识类课程建设方面开始了积极的探索。但长期强调专业教育、能力本位的风气延续至今,要创设一种全新的能力与素质并重的职教新模式并非易事,就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及其通识课程改革来说,就面临着诸多困难,改革任重道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於荣  
通识教育课程一致性问题是美国通识教育改革中反复出现的问题。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一致性问题经历了从课程的高度统一到课程的分裂、进而在通识教育改革中强调加强课程的一致性,再到通识教育课程一致性问题加剧的过程。美国大学课程一致性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深受美国社会和高等教育日趋复杂化和多样性的影响,考察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一致性问题应充分考虑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这一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映辉  丁飞己  
从能力培养转向全面发展意味着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以"思维+""技能+"与"精神+"为特色,全面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智力发展与精神发展相协调的综合发展。基于全面发展的新工科通识课程是连接传统通识课程与工科专业课程的桥梁,是促进工程教育课程融合的抓手,能够实现现有工程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传统工科教育提质增效的应然选择,是应对新工科建设个性挑战、泛在挑战与目标挑战的重要突破口。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佳妮  牟童瑶  程乐  
高校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高校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行动策略。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涵分析框架与核心关键词来识别和分类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对2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通识课程内容简介进行剖析与归纳,以此了解“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识课程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现状,为我国高校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更好实施提供借鉴。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在通识课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动变革课程结构应对未来挑战,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洁颖  
通识教育已引起了政府和高校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能有效服务社会的高校毕业生,不仅需要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健全的人格和强大的精神世界,因此,只有构建完善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高等教育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扬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迅猛发展,高职教育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不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文章以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对高职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少雪  
通识教育在美国著名大学中已有较长的历史,其目的是突破工业化时代专门教育给人带来的在知识、能力及兴趣等方面的限制,强调大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还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以获得全面发展。本文选取了2003年在美国新闻周刊中排名前50位的10所公私立大学为对象,对各学校所实施的通识教育做一个比较详细的分析研究,以期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为我们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俊杰  
在职业教育发展的现阶段,职业院校要在回应和依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学生在发展路径、课程编排、教育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动性,实现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关怀,为职业院校的内涵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鲍贤杰  
在高职院校中科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对于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必须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从遵循高职院校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使课程建设与环境优化相互渗透,综合体现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高效而科学的课程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兴富  张小军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始终是推进高职通识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识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高职学生先进的课程计划应是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融合。坚持通识教育课程的构建要树立全人教育观、彰显文化功能、以学生为根本、评价开放多元、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原则;汲取国内外通识教育的实践经验;建立认知结构合理、文理渗透融合、公共基础奠基、体现职业素养、适应社会生活、人化校园环境的高职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