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9)
2023(10065)
2022(9047)
2021(8677)
2020(7348)
2019(17209)
2018(17455)
2017(34421)
2016(18494)
2015(21160)
2014(21197)
2013(21058)
2012(19440)
2011(17573)
2010(17707)
2009(16272)
2008(15786)
2007(13739)
2006(12299)
2005(10808)
作者
(54038)
(44391)
(44243)
(41941)
(28271)
(21250)
(20162)
(17420)
(16841)
(15815)
(15221)
(14748)
(13968)
(13926)
(13599)
(13442)
(13355)
(13157)
(12636)
(12579)
(10978)
(10938)
(10639)
(10018)
(9985)
(9936)
(9877)
(9821)
(8869)
(8651)
学科
(73111)
经济(73018)
管理(52386)
(51100)
(41659)
企业(41659)
方法(35064)
数学(30532)
数学方法(30230)
中国(21423)
(20271)
(17931)
业经(15671)
(15519)
(14447)
贸易(14439)
(14276)
(14078)
地方(13623)
农业(13106)
(12346)
(12267)
银行(12234)
理论(11819)
(11701)
技术(11622)
环境(11429)
(11115)
金融(11114)
(10737)
机构
大学(270294)
学院(266893)
管理(109101)
(106046)
经济(103686)
理学(94673)
理学院(93634)
管理学(92169)
管理学院(91687)
研究(87315)
中国(64675)
(58186)
科学(53826)
(49696)
(43548)
财经(40210)
研究所(39618)
(39360)
业大(38835)
中心(38698)
北京(37415)
(36853)
(36462)
(35479)
师范(35208)
(31554)
经济学(31083)
农业(30886)
(30552)
财经大学(30022)
基金
项目(180232)
科学(140861)
研究(134212)
基金(130112)
(112901)
国家(111648)
科学基金(95143)
社会(82836)
社会科(78342)
社会科学(78318)
基金项目(70006)
(69346)
自然(61684)
教育(61031)
自然科(60140)
自然科学(60125)
自然科学基金(59033)
(58694)
编号(56215)
资助(53724)
成果(46144)
(40170)
重点(39448)
(37987)
课题(37744)
(37196)
项目编号(34910)
创新(34592)
教育部(34463)
科研(34294)
期刊
(116311)
经济(116311)
研究(81561)
中国(45428)
学报(40337)
管理(39872)
科学(37687)
(35693)
(34763)
大学(30512)
教育(29778)
学学(28483)
农业(25409)
技术(22279)
(22176)
金融(22176)
业经(19421)
财经(18996)
经济研究(18280)
(16010)
问题(15850)
图书(15685)
理论(14981)
实践(13899)
(13899)
科技(13156)
技术经济(12936)
现代(12625)
(12336)
商业(12260)
共检索到384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飞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飞  
留守家庭是我国城镇化、现代化以及社会转型的产物,农村留守家庭对于理解中国社会转型不同于西方现代化过程的特征具有独特价值。基于劳动力迁移理论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研究国外留守家庭产生的原因,分析留守家庭现状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通过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检视发现,中国农村留守家庭有其特殊性,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个体、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多重影响。农村留守家庭的产生不仅源于家庭,更有复杂的制度、政策以及经济原因,要将留守家庭问题纳入到城镇化发展战略中来,创造农民举家迁移的进城市民化和就地集聚城镇化的制度环境和自由选择条件,才能解决留守家庭衍生的问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孝义  闵思宇  杨琪  
研究旨在考察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状况,并评估社会关爱对其家庭环境的影响。研究一对328名留守、非留守儿童施测家庭环境量表,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在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等维度上比非留守儿童得分低,但在矛盾性上得分较高。研究二确立两所学校分别作为关爱组和对照组,关爱组40名留守儿童,参加团体辅导等关爱活动,对照组43名留守儿童,无任何干预活动,采用家庭环境量表进行关爱前和关爱后测评。结果发现,关爱组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娱乐性等维度的得分呈上升趋势,矛盾性维度分值呈下降趋势,其它维度差异不显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潘峰   冯宁宁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形发生巨大变化,向东南沿海地区集中的务工趋势逐年改变,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等多种就业模式基本形成。这部分劳动力虽然在外工作,但距家乡较近,可以保持时间间隔相对较短的周期性返乡探亲,其子女在家乡处于一种既非普通儿童又非留守儿童的特殊的“半留守”状态。本研究将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且父母周期性回家频率在半年内的儿童及青少年界定为半留守儿童,从家庭功能理论的视角,对比分析了半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和社会适应现状。结果表明,半留守儿童的学业适应、心理适应及社会适应状况均优于留守儿童,但弱于非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基于此,本研究从家庭、学校、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针对半留守儿童的教育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颖  
文章以具有"分离家庭"特征的农村留守妻子家庭为分析对象,基于实地调研的经验数据,考察外出丈夫与留守妻子之间的微观互动实践。提出,农村家庭内部的互动仪式因人口流动现象已经发生变迁。当前,以通讯互动、团聚互动、经济互动为主要内容的新互动格局之于"分离家庭"的意义是,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境中,外出丈夫借由此种"补位"机制得以维持、表征和再生产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艳红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工涌向城镇工作,其子女被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家庭功能,父母缺位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被弱化。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艳红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民工涌向城镇工作,其子女被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削弱了家庭功能,父母缺位导致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被弱化。本文主要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宁宁  周正  
采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学校适应量表对932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总体上,农村留守家庭所属中间型和极端型比例过高,家庭“松散”和“僵硬”问题突显;(2)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水平不高,非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及其各维度上的适应情况显著高于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在学校适应和同伴关系适应上显著高于留守儿童;(3)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对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效应。据此,可以通过培育家庭亲子关系、重视家庭经验习得、增强父母教育卷入等方式完善留守儿童的家庭功能,进而促进其学校适应。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韦慧民  刘洪  
在当前的组织背景下,员工普遍存在工作—家庭角色转换问题,如何有效管理角色边界,实现工作—家庭角色转换的正溢出效应值得深入思考。本文将角色转换作为一种跨越边界的活动,梳理了工作—家庭角色转换的相关概念,依次分析了角色边界特征、角色认同、组织环境强度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工作—家庭角色转换的影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工作—家庭角色转换影响因素综合模型,最后指出了边界管理视角下工作—家庭角色转换研究的实践意义和未来方向。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福林  
笔者利用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0.95‰抽样数据对2000年我国家庭结构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类型以核心家庭为主体,三代直系家庭也占有重要地位。与1990年相比,二代联合家庭和一对夫妇户的比重10年间有一定的增加,隔代家庭的比重也有所增加,四代直系和四代联合家庭的比重降低。市镇乡之间家庭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子阳  
“在研究农村生活中而不顾及家庭,则这种研究决不是完备的;在农村的一切制度之中,家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社会制度。”农村社会受自然环境与经济组织的决定,农村家庭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中心。研究农村社会,绕不开农村家庭。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文中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和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当前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抚育类型有单亲抚育、隔代抚育、寄托抚育及单独居住。留守儿童在早年社会化过程中,面临着关爱不足、安全感缺乏、行为习惯偏差、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及身心健康发展等问题。从家庭生命周期来看,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在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及其所衍生的家庭抚育与学校教育的社会性时间的错位。家庭系统对留守儿童家庭社会化的功能没有发挥到位。因此,以家庭为本,立足于时间系统,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构建综合的立体的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为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关爱服务,形成支持和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吕吉  刘亮  
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后,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出现残缺或断裂,稳定的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模式出现异化,从而引起家庭功能出现改变,家庭情感功能弱化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受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与功能上的变化,以家庭环境为中介对其发展与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学勇  廖冲绪  
农村留守家庭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是农村改革、工业化、城市化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农村留守家庭因家庭成员的两地分居,使传统稳定的家庭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家庭代际关系呈现出结构失衡、角色错位、内容复杂等新特点,由此引发了家庭各代之间在观念、生活方式、情感交流上的冲突。消弭这些冲突,构建和谐的农村留守家庭代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构建和谐的农村留守家庭代际关系,需要增进代际沟通,加强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并积极推进社会帮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