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47)
- 2023(2325)
- 2022(2043)
- 2021(1949)
- 2020(1564)
- 2019(3350)
- 2018(3450)
- 2017(6538)
- 2016(3563)
- 2015(3792)
- 2014(3708)
- 2013(3721)
- 2012(3348)
- 2011(3197)
- 2010(3224)
- 2009(2994)
- 2008(2893)
- 2007(2746)
- 2006(2598)
- 2005(2144)
- 学科
- 济(14377)
- 经济(14247)
- 管理(9653)
- 环境(7405)
- 业(6422)
- 企(5948)
- 企业(5948)
- 和(5932)
- 农(5911)
- 学(5551)
- 方法(5503)
- 生态(5349)
- 业经(5134)
- 地方(4725)
- 理论(4687)
- 中国(4203)
- 社会(3854)
- 资源(3656)
- 农业(3643)
- 划(3570)
- 经济理论(3124)
- 企业经济(2903)
- 规划(2835)
- 发(2739)
- 环境规划(2678)
- 财(2641)
- 数学(2571)
- 数学方法(2528)
- 地方经济(2233)
- 教育(2220)
- 机构
- 学院(49392)
- 大学(48488)
- 研究(19352)
- 济(17400)
- 管理(17217)
- 经济(16962)
- 理学(14717)
- 理学院(14476)
- 管理学(14094)
- 管理学院(14011)
- 科学(13789)
- 中国(13591)
- 京(10629)
- 所(10261)
- 研究所(9459)
- 农(9168)
- 范(8690)
- 师范(8637)
- 中心(8391)
- 财(8279)
- 业大(7940)
- 江(7178)
- 北京(7060)
- 院(6906)
- 河(6892)
- 师范大学(6885)
- 农业(6842)
- 省(6676)
- 科学院(6601)
- 州(6467)
- 基金
- 项目(35222)
- 科学(28160)
- 研究(25838)
- 基金(25135)
- 家(22208)
- 国家(22003)
- 科学基金(18703)
- 社会(18241)
- 社会科(15866)
- 社会科学(15855)
- 省(14801)
- 基金项目(13814)
- 划(12229)
- 自然(11775)
- 自然科(11360)
- 自然科学(11358)
- 自然科学基金(11125)
- 教育(10755)
- 编号(10177)
- 资助(9248)
- 重点(8372)
- 发(8190)
- 成果(8163)
- 课题(7334)
- 部(7247)
- 国家社会(6800)
- 创(6777)
- 计划(6663)
- 科研(6536)
- 发展(6523)
共检索到75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尹成成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主要反映了工业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冲突,展现了工业文明中人际关系失衡和人性扭曲的事实。文章拟从社会生态学批评视角研究《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家庭和人际关系,通过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来反映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多种关系失衡的现实,进而揭示小说家的人文关怀。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琴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文章从精神生态视角解读小说,展现主人公玛吉的心路历程,分析玛吉精神失衡的原因,指出工业化造成了环境和社会关系的恶化,继而引发人精神生态的失衡。小说反映了艾略特所倡导的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类精神世界和谐平衡的生态哲学观。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宝元
"组织学习"的最普适性、最具辩证意义的解析,应该是社会生态学意义上的。近年来关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提出,实际上也主要是基于组织特定生命周期上管理行为的运作阶段和背景来说的。基于赫斯特组织生态循环周期模型,组织学习包括由情景激发的自发性组织学习、基于经验和专业化知识的常规性组织学习以及回归价值理性的创新性组织学习等基本类型。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詹湘东
提出知识管理社会生态概念,强调知识管理与社会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和共生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由社会个体、社会群落、社会网络和社会文化4个要素构成的知识管理社会生态模型,并探讨4要素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关键词:
知识管理 社会生态 理论研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军民
水作为绿洲环境和经济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 ,直接决定着经济建设的规模、方向和水平。对水资源形成及其分布规律和生态意义的分析研究 ,对整个流域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布署都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玛纳斯河流域作为新疆干旱区典型的内陆河 ,上、中、下游及山地、绿洲、荒漠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均取决于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
关键词:
水资源 开发 生态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继宗
张择端未将清明习俗展现在画卷中,证明他无意用"清明"一词指清明时节。图中所绘非汴京城门口,而是城外清明坊东端的虹桥上河段。"政治清明"说是后人观感,不能代表作者本意。因此,《清明上河图》画题旨在标明所画乃清明坊东的上河风光,"清明"一词的本义指清明坊。以地名命名此图的做法,是对本图逼真再现原景的一种强有力宣称。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 上河 汴京 清明坊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惠民
马来西亚青年作家菲尔撰录的新作《古楼河上的星光》,全面地呈现了著名侨领、华商许廷炎的拼搏经历与成功人生,既写出了许氏以心处世的仁爱德行,也表现出自己以心写心的书写姿态,堪称马华文学近年来出现的一部兼具励志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佳作。
关键词:
许廷炎 菲尔 马华文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方涛
社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处理的好坏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深刻的影响。当代有些学者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运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形成了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研究。我们认为,对绿色GDP的追求、对低碳经济的向往和开发与修复并举的理念都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生态边界,都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
关键词:
社会生产方式 生态边界 边界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俊 孙晗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麦克莫瑞学院著名会计学教授弗洛伦斯·艾德勒·德罗弗(Florence Edler De Roover)在商业历史学会通报(Bulletin of the Business Historical Society)上发表了多篇经典论文,其中发表于1941的《十二世纪热那亚的合作账户》(Partnership Accounts in Twelfth Century Genoa,后文简称"《账户》")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涛 姚柳杨 乔丹 陆迁 颜俨 赵敏娟
节水灌溉技术的社会生态效益评估是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以甘肃省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基于选择实验法构建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效益评估框架,并通过问卷设计、选择实验调研和Mixed Logit模型估计,测算了技术采用效益。结果显示,民勤县居民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生态认知,以期通过相应的治理措施来保障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城镇居民平均每户愿意为当地社会生态环境的改善支付657.21元/年,高于农村居民的587.06元/年;未来10年,民勤县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的社会生态效益总量为3.946亿元,单位播种面积的节水效益总量为7674元/hM~2。此外,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运用选择实验法量化节水灌溉技术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晶 包维楷 庞学勇 范建容 杨阿强
为了预测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实施对下游干旱河谷演变的影响,开展了对泸定县城以上大渡河流域干旱河谷区生态需水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干旱河谷生态需水量为能够维系干旱河谷生态功能的基本环境目标、恢复干旱河谷生态景观的生态系统所需求的水量;②研究区干旱河谷总面积1185.00km2,其中干暖河谷250.11km2,干温河谷934.89km2;③考虑输沙需水时,维持研究区干旱河谷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56.3×108m3,其中干暖河谷最小为58.8×108m3,干温河谷最小为97.4×108m3,不考虑输沙需水时,最小生态需水量仅为58.3×108m3;④河道外需水量占总生态需水量的5.7%;⑤考虑输沙需水...
关键词:
生态 干旱河谷 大渡河上游 生态需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计委国土地区研究所课题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朝晖
自然生态危机的背后隐藏着社会生态危机,是人类自身的危机,是人类价值理性的缺失。欲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实现社会生态平衡,就必须开展一场社会生态价值的道德革命。解决"人的问题"是解决"生态危机"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其中最根本的是需要塑造人与自然、社会及自身和谐的社会生态人。高校作为具有特殊教育内涵、教育特性、受教育群体的场所,要充分发挥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生态人"的教育培养。
关键词:
生态危机 社会生态系统 社会生态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琳 魏天兴 张晓明 缪今典 李亦然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变化有利于识别水沙变化原因,对流域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政策的实施与改进具有指导意义。【方法】以黄土高原北洛河上游为研究区,基于GEE与PIE-Engine平台获取1990—2020年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数据,从地类转移、植被覆盖度(FVC)、土地利用强度(LUI)及景观格局(平均斑块面积AREA_MN、聚合度指数AI、最大斑块指数LPI、景观形状指数LSI)4方面描述北洛河上游各县域土地利用情况,并结合水沙数据探究土地利用与水沙的相关关系。【结果】(1)2000年后北洛河上游农田向草地、森林转移,其面积减幅达79.05%,其中“农田→森林”集中分布于吴起县东南部,“农田→草地”在定边县分布最为密集。(2)2000—2020年流域FVC迅速增加,吴起县整体FVC高于定边县同期水平;定边县LUI变化较吴起县存在滞后性,但二者均在2010—2020年间明显下降。(3)2000年前后年径流、输沙减少率分别为46.68%、81.83%;2000—2020年来沙系数0.42小于1990—2000年来沙系数0.80。(4)FVC与水沙量呈显著负相关,森林AREA_MN、AI分别与径流量、输沙量呈显著正相关,森林LPI、LSI与径流量、森林LSI与输沙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北洛河上游水沙与土地利用结构布局关系密切,不同县域地表覆被与用地强度差异明显,在退耕还林(草)驱动下该地区土地总体变化趋势有助于削减径流泥沙。研究结果将为流域土地利用与黄土高原径流泥沙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鹤岩 张志顺
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思想是从分析人的自由困境出发来探寻人类获得自由的途径的,它是对人类追求自由本性的一种独特解读。主要包括自我发展理论、社会人格和社会动机理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对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社会心理机制的分析及其所提出的健全的人、健全的社会的设想,不仅对于发达工业社会诊治自身的弊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正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