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52)
- 2023(5706)
- 2022(4724)
- 2021(4038)
- 2020(3251)
- 2019(7633)
- 2018(7206)
- 2017(14269)
- 2016(7487)
- 2015(8430)
- 2014(8572)
- 2013(8793)
- 2012(8250)
- 2011(7520)
- 2010(7655)
- 2009(6667)
- 2008(6593)
- 2007(5883)
- 2006(5221)
- 2005(4935)
- 学科
- 济(32071)
- 经济(32025)
- 管理(25347)
- 业(20311)
- 企(15509)
- 企业(15509)
- 方法(12582)
- 环境(10909)
- 数学(10879)
- 数学方法(10795)
- 中国(9039)
- 融(8887)
- 金融(8887)
- 农(8848)
- 贸(8696)
- 贸易(8691)
- 财(8689)
- 易(8451)
- 银(7885)
- 银行(7879)
- 行(7562)
- 制(7545)
- 学(6698)
- 划(6518)
- 地方(6318)
- 业经(5903)
- 农业(5739)
- 和(5374)
- 务(5158)
- 财务(5139)
- 机构
- 大学(109438)
- 学院(107869)
- 济(50281)
- 经济(49371)
- 管理(42309)
- 研究(38604)
- 理学(35262)
- 理学院(34919)
- 管理学(34569)
- 管理学院(34356)
- 中国(33408)
- 财(25585)
- 京(22894)
- 科学(19516)
- 财经(19416)
- 所(18928)
- 中心(18213)
- 经(17691)
- 江(16646)
- 研究所(16390)
- 经济学(15856)
- 农(15843)
- 北京(14914)
- 财经大学(14528)
- 经济学院(14254)
- 院(14104)
- 业大(13710)
- 范(13473)
- 师范(13360)
- 州(13045)
- 基金
- 项目(67139)
- 科学(53758)
- 研究(50800)
- 基金(50491)
- 家(43595)
- 国家(43320)
- 科学基金(37469)
- 社会(33552)
- 社会科(32062)
- 社会科学(32052)
- 基金项目(26165)
- 省(24583)
- 自然(23228)
- 自然科(22702)
- 自然科学(22696)
- 教育(22669)
- 自然科学基金(22291)
- 划(21552)
- 资助(20586)
- 编号(19558)
- 成果(16152)
- 部(15818)
- 重点(15245)
- 发(15114)
- 国家社会(14328)
- 制(14068)
- 创(13923)
- 教育部(13920)
- 课题(13905)
- 人文(13449)
共检索到179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博文
全球气候治理的多边贸易体制在后疫情时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双边、多边和区域性的碳市场合作,成为《巴黎协定》市场机制下各缔约方国家实现"绿色经济复苏"的最优选择。国际碳市场标准是形塑市场机制的基础,为打破《巴黎协定》国家自主贡献机制与市场机制分而治之的困境,应当完善国际转让碳补偿单位认定的计量、核算和报告规则,对市场标准作为气候诉讼裁判依据的效力予以证成。同时,重塑《巴黎协定》后全球碳定价权分配格局,立足于缔约方国家平等对话的现实需求。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供应国,应当促导市场标准法制化的良性传导效应,为中国在《巴黎协定》市场机制不断变革中建立"合作共赢和良法善治"的制度性话语权奠定基础。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顾高翔 王铮
在《巴黎协议》框架下,获得来自发达国家的低碳技术支持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对合作减排的重要诉求。本文将一个基于个体模仿的技术转移机制引入集成评估模型CIECIA,对低碳技术转移下全球地表升温和碳减排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低碳技术转移具有显著的减排和升温控制效果。发达国家之间的低碳技术转移具有很高的减排潜力,专利保护制度是其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障碍;中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储备和研发学习能力有限,其对研发加速度的提高更为敏感。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对发达国家利用技术转移实现碳减排的冲击较大,而美国退出可能带来的技术共享环境恶化等连锁反应对发展中国家碳减排的影响更大。对中国而言,短期内应加大研发投资,提高技术学习能力,以更高效地学习先进技术,而积极参与实现低碳技术共享机制是其未来通过技术转移进一步降低碳排放的制度性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睿
世界碳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将深刻改变未来碳市场的国际格局。世界碳市场的新变化,包括全球碳减排责任发生变化、国际碳减排目标及治理方式的变化、中国在全球碳市场的角色转变等,都反映了《巴黎协定》框架下世界碳市场发生的新变化。世界碳市场的变化为中国带来严峻的挑战,包括碳减排压力增加、争夺世界碳市场话语权竞争压力增大、低碳产业国际竞争压力增大等。中国要积极应对世界碳市场的变化,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展开碳市场国际交流合作、同《巴黎协定》缔约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威胁。
关键词:
《巴黎协定》 世界碳市场 中国应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薛睿
世界碳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将深刻改变未来碳市场的国际格局。世界碳市场的新变化,包括全球碳减排责任发生变化、国际碳减排目标及治理方式的变化、中国在全球碳市场的角色转变等,都反映了《巴黎协定》框架下世界碳市场发生的新变化。世界碳市场的变化为中国带来严峻的挑战,包括碳减排压力增加、争夺世界碳市场话语权竞争压力增大、低碳产业国际竞争压力增大等。中国要积极应对世界碳市场的变化,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展开碳市场国际交流合作、同《巴黎协定》缔约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威胁。
关键词:
《巴黎协定》 世界碳市场 中国应对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成龙
《巴黎协定》国际碳交易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嬗变并给相关制度设计带来了相应挑战。首先,其主体范围从局部参与扩大到全球参与,使得双重核算风险增加并牺牲了可惩罚性。其次,其减排目标由短期静态的绝对数量目标向长期动态的国家自主贡献加强转变,从而较难形成“自上而下”国际层面的总量控制并可能会产生反向的不正当激励。再次,减排指标由同一性转变为多样性,给建立稳健统一的会计核算规则带来了巨大挑战。最后,其价值取向从京都三机制侧重经济性转向侧重环境完整性,对《巴黎协定》国际碳交易机制如何平衡经济灵活性与更加严格的环境完整性要求带来挑战。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博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国际法渊源,它建立了集权治理模式,其“自上而下”的减排规则形塑了气候治理国际公权力的雏形。而《巴黎协定》却打破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治理模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分权治理模式。各缔约国需要自主推动气候多边进程,但由于受到公共卫生危机及俄乌冲突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规则体系依托于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的法治分殊制衡。减排规则变迁加剧了各缔约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面的分歧,为体现国家自主性与规则协同性共存的互动效果,中国应当积极应对“气候保护主义”倾向,在参与全球气候谈判的过程中,力争主导制定全球碳市场多边合作的国际规则。加快建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其他沿线国家气候合作的法律方案,体现发展中大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责任担当,共建应对气候变化的人类与自然之生命共同体。
关键词:
气候多边进程 减排规则 气候谈判 碳中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明璗
持续了12天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16年11月19日在摩洛哥南部城市、素有"上帝故乡"之称的马拉喀什闭幕。马拉喀什气候大会不同于往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此次大会既是联合国一年一度的常规气候大会,同时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和《巴黎协定》第一次缔约方大会。因此,此次气候大会在联合国气候大会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其确定了继《京都议定书》之后世界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齐晓凡
国内企业海外电力投资步伐不断加快,2016年11月1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作为国际法律文本,将约束和引导各缔约方的政府行为,这对海外电力投资企业将带来机会与挑战。
关键词:
巴黎协定 海外电力投资 绿色项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明璗
持续了12天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于2016年11月19日在摩洛哥南部城市、素有"上帝故乡"之称的马拉喀什闭幕。马拉喀什气候大会不同于往年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此次大会既是联合国一年一度的常规气候大会,同时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大会和《巴黎协定》第一次缔约方大会。因此,此次气候大会在联合国气候大会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其确定了继《京都议定书》之后世界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气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齐晓凡
国内企业海外电力投资步伐不断加快,2016年11月14日正式生效的《巴黎协定》作为国际法律文本,将约束和引导各缔约方的政府行为,这对海外电力投资企业将带来机会与挑战。
关键词:
巴黎协定 海外电力投资 绿色项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钱政霖 马晓明
在我国进入管制碳交易市场之前,国内碳减排交易市场以自愿减排为主要形式发展并且处于起步阶段,而国际自愿减排市场相对成熟,对国际自愿减排(碳抵消)标准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我国自愿减排标准的制定和管理。文章分别从基本信息、项目信息、核算方法、可持续性要求、审定核查与注册五个方面对黄金标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标准等七个国际自愿减排标准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我国发展与规范自愿减排市场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郑玲丽
《巴黎协定》生效后,欧盟、美国等可能通过对进口产品实施碳关税或碳边境调节税,协调环境、气候贸易壁垒将成为国际贸易法领域新的焦点。但是目前国际贸易法框架下碳关税是否具有合法性尚无定论。未来碳关税的法律制度设计将由不符合WTO规则的"过程税"到符合WTO规则的"产品税"转变,遵循诚信磋商、公平和正当程序、设计灵活等原则,可能符合GATT第20条环境例外规则。为此,中国应坚持"区别责任"原则,积极推动建立多边碳减排机制,抵制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合理利用WTO规则解决争端。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郑玲丽
《巴黎协定》生效后,欧盟、美国等可能通过对进口产品实施碳关税或碳边境调节税,协调环境、气候贸易壁垒将成为国际贸易法领域新的焦点。但是目前国际贸易法框架下碳关税是否具有合法性尚无定论。未来碳关税的法律制度设计将由不符合WTO规则的"过程税"到符合WTO规则的"产品税"转变,遵循诚信磋商、公平和正当程序、设计灵活等原则,可能符合GATT第20条环境例外规则。为此,中国应坚持"区别责任"原则,积极推动建立多边碳减排机制,抵制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合理利用WTO规则解决争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邹骥 陈济 钟洋
绿色气候基金(GCF)是实现全球气候治理、开展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资金工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规定发达国家应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由2010年坎昆会议决定建立的GCF是《公约》下资金机制的两个运营实体之一,也正是发达国家履行《公约》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支持的主要窗口。GCF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二十国集团(G20)的认同。今年第二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联合公报在谈及气候资金问题时着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党庶枫 曾文革
国际碳交易是为凝聚气候治理集体行动的经济机制。《巴黎协定》创建了新碳交易机制,但减缓成果内涵不清,转让条件不明,国际转让机制与新核证机制关系暧昧,且核证机制的基线模式因缔约方争议而悬置,新碳交易机制形态与结构不确定性诸多。但从《巴黎协定》规范与缔约方争议中亦可推知新碳交易机制的新趋向。国际排放权的法律基础不存、减缓成果多元化与生成的去中心化,决定了国际排放交易机制的消亡。"部门核证机制"备受缔约方推崇,核证机制初显模式异变。新趋向下,中国肩负争取碳交易经济利益的压力,面临着碳市场连接的风险与机遇,以及部门核证机制的制度挑战。中国应在稳健有序的碳交易秩序建设中,逐步摸索碳市场连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