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0)
- 2023(7622)
- 2022(6797)
- 2021(6335)
- 2020(5607)
- 2019(13141)
- 2018(13136)
- 2017(25435)
- 2016(14236)
- 2015(16388)
- 2014(16961)
- 2013(16874)
- 2012(15915)
- 2011(14364)
- 2010(14717)
- 2009(13802)
- 2008(14232)
- 2007(13447)
- 2006(11583)
- 2005(10628)
- 学科
- 济(55438)
- 经济(55379)
- 业(38919)
- 管理(37817)
- 企(29736)
- 企业(29736)
- 方法(28428)
- 数学(25231)
- 数学方法(25000)
- 银(17992)
- 银行(17960)
- 制(17465)
- 行(16760)
- 中国(16509)
- 财(16436)
- 农(15721)
- 融(12671)
- 金融(12669)
- 贸(11303)
- 贸易(11296)
- 度(11150)
- 制度(11144)
- 学(11082)
- 险(11082)
- 保险(10988)
- 业经(10972)
- 易(10969)
- 地方(10781)
- 务(10745)
- 财务(10724)
- 机构
- 学院(204267)
- 大学(204100)
- 济(81999)
- 经济(79922)
- 管理(76163)
- 研究(66169)
- 理学(63206)
- 理学院(62506)
- 管理学(61376)
- 管理学院(60988)
- 中国(59657)
- 京(43620)
- 财(42884)
- 科学(40585)
- 农(38726)
- 所(34936)
- 江(34209)
- 中心(33134)
- 财经(33057)
- 研究所(31246)
- 农业(30840)
- 业大(30591)
- 经(29756)
- 北京(27978)
- 州(27477)
- 经济学(25632)
- 范(25078)
- 师范(24800)
- 财经大学(24427)
- 经济学院(23420)
- 基金
- 项目(124626)
- 科学(95181)
- 研究(91294)
- 基金(87676)
- 家(76005)
- 国家(75342)
- 科学基金(63138)
- 社会(54823)
- 社会科(51756)
- 社会科学(51735)
- 省(49420)
- 基金项目(46247)
- 教育(42960)
- 划(41617)
- 自然(41004)
- 自然科(39979)
- 自然科学(39958)
- 自然科学基金(39235)
- 编号(39086)
- 资助(37740)
- 成果(32452)
- 重点(28168)
- 部(27866)
- 课题(26991)
- 发(26224)
- 创(25290)
- 科研(24386)
- 性(24115)
- 大学(23915)
- 创新(23716)
共检索到322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学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42号第一条为实施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本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的职工有依照《条例》和本规定享受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晓春
《工伤保险条例》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分散企业用人的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执行中还存在难题,如公务员的工伤管理混乱;小微企业不规范用工人员的工伤认定难;不同政府部门关于工伤及其他社会保险政策执行政策口径不统一;工伤保险对于小额赔付的周期偏长,不够灵活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综合治理规范劳动关系,对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修订,以及加强有关工伤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内部协调等。
关键词:
工伤保险 小微企业 小额赔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先德奇
地方法治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各地实施规范的制订与执行,是《工伤保险条例》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广东、湖北和四川三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其实施规范在立法形式、职工权益保护、具体制度规定等方面有所不同,其实践创新为工伤保险制度立法累积了经验。当前,工伤保险与第三人侵权法律竞合的适用应采取一种弱的兼得模式。
关键词:
实施规范 职工权益 配套制度 法律竞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龙建霖
案情简介农民工赵某系贵州省都匀市人。2010年2月,赵某经招聘进入江州某管桩有限公司工作,入职生产班任机修工岗位,实行计件工资,每月约1800元。公司未与赵某签订劳动合同,也未为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登记,同时也未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2010年11月30日下午15时40分许,赵某在处理一条摔断的管模时,其用气割割断模具中的钢棒,由于钢棒割断后受力变化,引起管模下沉、扭转,本人躲闪不及被管模压倒,送江州市某医院治疗,经抢救无效于当日20时左右死亡。江州市某区劳动和社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春明
《工伤保险条例》(简称《条例》)第三十六条除了明确五级、六级伤残职工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外,另外指出了三条路径供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选择:一是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二是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三是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程延园
《工伤保险条例》修改意见征求稿针对工伤保险制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做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新规定。通观此稿,修改内容达到20条,其中多处涉及实质性的制度修改。征求意见稿更加体现了有效保障劳动者工伤权益的精神,明晰了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燕华 傅月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马龙喜 杨维松
劳动保障部门是工伤认定的行政机关,如果申请人对劳动保障部门做出的工伤认定决定或者不予受理决定不服,工伤认定申请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均有权提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条例》对工伤认定这一具体行政行为明确规定了司法救济,但必须先提起行政复议,也就是复议是起诉的前置程序。实践中,劳动保障部门许多工伤认定结论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由于认识的不同,有些工伤认定结论在申请人提起行政诉讼中被法院撤销。审判实践中法院始终坚持对工伤认定的范围和条件应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