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
2023(5)
2022(8)
2021(3)
2020(4)
2019(10)
2018(15)
2017(18)
2016(10)
2015(15)
2014(23)
2013(18)
2012(13)
2011(18)
2010(13)
2009(17)
2008(7)
2007(11)
2006(9)
2005(12)
作者
(31)
(27)
(26)
(25)
(19)
(16)
(15)
(15)
(14)
(14)
(12)
(12)
(12)
(12)
(11)
(11)
(10)
(10)
(9)
(9)
(9)
(9)
(8)
(8)
(8)
(8)
(8)
(7)
(7)
(7)
学科
(38)
经济(38)
地方(19)
(17)
(11)
农业(11)
(9)
(9)
地方经济(8)
理论(8)
业经(7)
中国(7)
事业(7)
(7)
工作(7)
教育(7)
文化(7)
农业经济(6)
地理(6)
(6)
教学(6)
生态(6)
管理(6)
世界(5)
(5)
土地(5)
学理(5)
学理论(5)
(5)
(5)
机构
大学(168)
学院(153)
研究(66)
(48)
科学(48)
师范(45)
(45)
师范大学(42)
教育(40)
北京(35)
(34)
中心(32)
(32)
(32)
中国(31)
研究所(31)
(28)
农业(26)
技术(26)
管理(25)
业大(24)
经济(24)
工程(22)
研究中心(22)
(21)
环境(21)
理学(21)
教育学(20)
教育学院(20)
理学院(20)
基金
项目(93)
科学(75)
基金(67)
研究(65)
国家(61)
(61)
科学基金(48)
教育(42)
社会(42)
社会科(41)
社会科学(41)
编号(37)
成果(34)
自然(34)
基金项目(33)
(32)
自然科(31)
自然科学(31)
自然科学基金(31)
(30)
(27)
资助(27)
青年(24)
(22)
(22)
阶段(22)
(21)
高校(21)
计划(20)
课题(20)
期刊
研究(76)
(66)
经济(66)
教育(53)
中国(38)
(33)
城市(30)
学报(28)
(24)
大学(24)
发展(19)
(19)
农业(18)
技术(18)
图书(17)
学学(17)
问题(17)
比较(16)
科学(15)
(15)
农村(12)
(12)
资源(12)
(11)
业经(11)
书馆(11)
图书馆(11)
管理(11)
经济问题(10)
(10)
共检索到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绿竹  
~~
关键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静文  王仲宇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贵州安顺屯堡聚落是在明朝军屯制度的推动下,江淮移民基于本初的汉文化传统,融合贵州山川地貌所造就的半军事半农居的产物。本文以安顺云山屯堡为研究案例,借助空间句法与生态适应性等理论,并引入相关量化分析软件,对其聚落空间形态进行句法图解,进而系统分析与探讨其自然与人文生态适应性,尝试把握屯堡聚落空间形式之后独特的建构机制与组织逻辑,从个体屯堡聚落的探讨来完善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以期对屯堡聚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栋梁  
屯堡文化旅游资源是贵州特有的一种文化旅游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正逐渐的瓦解和消失,影响力远不及其他类似旅游资源景点。屯堡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虽有政府政策支持、优异的地域气候条件和自身文化特色的优势,但仍存在市场开发不够、旅游人才缺乏、文化资源保护不足,未与其他旅游资源有效整合等问题。必须采取开发特色产品、打造特色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拓宽投资渠道和培育旅游人才等措施加大屯堡文化资源的开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志永  杨爱军  
屯堡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本文首先对安顺屯堡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述评,指出屯堡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屯堡文化旅游开发原则和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洪梅  叶如海  
天龙屯堡的街巷是屯堡历史文化的承载体、现代公共生活的体现和现状旅游的主要构成。旅游需要特色与体验,而街巷构成游人对屯堡的首印象。本文在对天龙屯堡的街巷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划定保护区段、明确功能定位及开发强度、整治街巷界面、维持公共生活和倡导公众参与等保护措施,以期促进开发与保护的和谐。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龚文静  吴羽  
以贵州屯堡文化研究的学术资源构成为例,对图书馆如何做好地方文化知识谱系建构下的文献资源保障工作进行探析,提出以建立屯堡文化研究资料库为契机,通过图书馆参与地方文化知识谱系的建构,为其他图书馆提供一种超越地域局限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洋  肖远平  
文旅融合要求树立打通边界与推动资源转变的发展理念,避免获利极端化,确保产业永续化。天龙屯堡是屯堡群中的核心代表,极具地域特色。本文考察1998-2018年天龙屯堡文化旅游的发展轨迹,发现其摆脱了一般旅游地文化资源过度消费的陷阱。目前天龙屯堡文化产品面临创意设计与文化传承的矛盾、旅游产品个性定制与快进慢游的矛盾、文化旅游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并进的矛盾、文化旅游产业链深度融合与融而不合的矛盾。最后,提出资源整合与点轴效应、准确定位与因地制宜、立体交通与资源互补、赋能创意与全域旅游等建议,旨在为我国文旅融合提供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唐晓岚  冒丹  
本文以"体验叠加"与"体验遮蔽"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以南京明文化与贵州屯堡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两文化成因与异同之处,对城市历史文化进行深度剖析。通过分析,认为两地的城市历史文化在乡音、服饰、建筑等有明显的同质性特征,加之两者在地域、性质、时间上的差异性,这些给"体验叠加"效应提供了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得出城市历史文化深度认知与体验叠加的途径与方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超  杨敏  郭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的重点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旅游村寨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基于共生系统理论,对旅游村寨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进行了分析,并以贵州省天龙屯堡为例,阐述了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现实问题,就此探索出旅游村寨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共生系统的发展策略,主要包括激活共生单元能量、优化村寨共生界面、改善村寨共生环境、延伸村寨共生体系四个方面,为旅游村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唐晓岚  冒丹  
军事文化遗迹旅游具有历史性、针对性和知识性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旅游开发前景。本文以"体验叠加"旅游开发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的比较性研究,对两地旅游体验叠加开发的构想进行可行性探讨。通过分析认为:南京明军事文化与贵州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开发应打造区域旅游、强化军事主题、开发长距离模式,既有利于形成两地文化形象的互补性,并推动对文化差异性的整合,形成体验叠加效应,又有利于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局限的桎梏,系统利用、开发旅游资源,进行军事文化旅游整合规划,以整体开发带动明军事文化遗迹的旅游发展,打造出一个特色鲜明的高质、高品位的明军事文化遗迹品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乐京  陈志永  
本文在介绍天龙屯堡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天龙屯堡旅游业的模式结构特点以及运行的背景与机理,并对其模式的社会经济意义进行了探讨。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志永  李乐京  梁玉华  
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旅游开发的核心利益主体,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态度、参与程度不仅关系到乡村居民自身利益,对于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促进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实证经济学角度出发,以贵州安顺天龙屯堡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个案,对乡村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和揭示乡村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义,并对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中的潜在问题提出完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梁玉华  杨爱军  
文化生态如同自然生态一样,具有脆弱的一面。天龙屯堡在发展文化旅游的过程中,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坚持社会效益适度优先的原则,走出了一条具有天龙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探寻天龙屯堡文化旅游的发展路径对于指导其他屯堡文化区以及文化生态脆弱区发展旅游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